[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来源: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0-03-24 点击: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哲学是关于        、        和        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是        。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的总特征。 5、事物的          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         和         的根本区别。 7、           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黑格尔称它为         。 8、承认真理的         ,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承认真理是             ,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9、实践有           、             、             三种主要形式。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和          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                 。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3、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性 C、不懂得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时空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性: A、否认了时空的绝对性                  B、表明了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C、表明了时空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5、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在局部或某个阶段上发生了质变。 B、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6、否定之否定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已,已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的循环。 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8、在形而上学看来,同一性就是: A、矛盾独立双方的同一性    B、包含着否定因素的同一性    C、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性    D、绝对的同一性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1、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犯了: A、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12、真理性认识的无条件性和永恒发展的性质,说明真理的: A、相对性    B、主观性    C、阶级性    D、绝对性 1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    B、物和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4、阶级的实质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活资料 1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C、阶级斗争学说                  D、社会革命理论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   2、发展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3、实践和书本知识都是我们认识的来源。   4、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会推动社会发展。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6、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然  社会  思维    2、德国古典哲学    3、客观实在性  运动    4、唯物辩证法 5、普遍联系            6、辩证法  形而上学                7、辩证的否定  扬弃

 8、绝对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生产实践  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10、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D  3.B  4.C  5.A  6.C  7.C  8.D  9.A  10.C  11.B  12.D  13.A  14.B  15.A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1’)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二元论是哲学上的折衷主义,最终导向唯心主义。 (4’) 2、(1)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1’)   (2)发展是一个涵义比较复杂的范畴。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 3、(1)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1’)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事实上,人的大部分指是来自于书本指是和受教育获得的间接经验。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矛盾,因为在我为间接经验的,在前人或他人那里则是直接经验。就人类认识的总体来讲,从实践中取得的直接经验是知识的“源”,而间接经验则是知识的“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也必须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4’) 4、(1)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1’)   (2)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而经济基础又是同生产力相适应并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时,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上层建筑不能满足新兴经济基础的要求,或者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本身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哲学要研究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必须先研究现实世界的最基本的关系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这一问题。(1’) (3)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且为考察哲学发展史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1’) (4)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1’) (5)这一问题也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1’)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主要内容是: (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1’) (2)世界统一于物质(1’) (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1’) (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那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和遇到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坚定不移地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2’) 3、(1)其内容是关于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1’)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与范畴的中心线索。(1’) (3)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最根本的方法,为人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提供最根本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2’)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1’)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可知的,是同不可知论根本对立的。(1’) (2)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根本对立。(1’)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有原则的区别。(1’) 5、(1)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1’) (2)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 (4)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 6、(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5’)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5’)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五、论述题(15分)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1’)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1)它们是相互联结的。(2’) 没有离开工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2)它们是相互区别的。(2’) 在特定的关系中,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具有个性、特殊性的事物中的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其中所有的东西,矛盾的个性、特殊性比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更为丰富。 (3)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个性,反之亦然。 掌握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原理,对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认识世界方面看,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体现在矛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矛盾的全部过程。例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有共性与个性的问题;矛盾运动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中也有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只有把共性与个性的原理充分运用到矛盾分析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不断揭露矛盾,正确认识事物。(3’) 从改造世界的方面看,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的根本要求。人们对事物矛盾的共性的认识,对从事各项具体工作都由指导的意义;而对于特殊的具体事物的认识又能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普遍性的原理。只有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的由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才能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3’) 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依据,也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的国家如何运用,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2’)    

 

推荐访问: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一篇:如何维系客户【保险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维系与发展】
下一篇:[价格定位分析概述]手表价格定位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