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党课讲稿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解读小康社会前世今生

 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习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词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主题和十九大报告标题,对这10个字每名官兵都能倒背如流。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理解“全面小康”,又如何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攻坚战呢?今天,我就围绕这些问题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小康社会”的前世今生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理想,它体现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一种向往。“小康”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大雅·民劳》篇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它的大概意思是说:老百姓生活的太劳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给予百姓更多的恩惠,使国家得到安定。我们可以看到早在2500年前,小康社会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为了这一梦想,中国人民追逐了几千年,可即便在封建社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在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里,仍然存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不仅不可能享受到富裕安康的生活,有时连生存和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那个时候,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只能深藏于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1949年10月1日,这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日子,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站起来了,小康梦想迎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大家都知道,刚建国时的中国很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毛主席在1954年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飞机、汽车、坦克、拖拉机这些东西都造不了,能造什么呢?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还能把麦子磨成面,就这个水平。”面对这样困难的局面,我们党的领导人没有退缩,而是立下了宏愿壮志,决心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先后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等奋斗目标,后来在1978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小平同志访问日本,看到了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对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访问完日本,小平同志在1979年初访问了美国,受到了当时美国卡特总统的热情接待,可以说,随着认识的不断增加,小平同志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方向也愈加清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他还讲“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1000美元。”在当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253美元,邓小平首次提出的“小康”发展目标,为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那之后,也就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就正式把“小康”一词写入文件,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判断,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那就是第一步以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为基数,到1990年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中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围绕这个发展思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中国经济打开了起飞的闸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近50年的新

推荐访问:决胜全面小康党课讲稿 攻坚战 党课 讲稿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简易版)新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文明礼仪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