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积极情绪消极影响

来源:英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29 点击:

  极端积极情绪的消极影响

 1、概述

  当你看到可爱的事物时总有侵犯它们的愿望和行为?别担心,这很正常

  该现象于我们的生活中由来已久,语言词汇作为历史生活的载体也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心疼”,“可爱死了”等等都表示对自己喜爱事物的感受。人们对自己认为可爱,或者喜爱的事物使用带有侵犯意味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理感受。且时常伴随出现揉捏,踢,挑衅等行为反应,但其程度并不会造成真正伤害。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虽习以为常但是它的矛盾表现仍然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好奇

  目前,国内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空白,所以文章综述仅涉及国外心理学在有关领域的研究及发展。本文采用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心理学、社会学学术期刊、专著、学术数据库、报刊、互联网等,进行了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期从2013―2015年有关发表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

  所有信息的思考、提炼、和讨论参考了近期发表的有关“cute aggression”,二态表达(Dimorphous Expressions)(Aragón, O.R.,Clark,M.S.,Dyer,R.L.,&Bargh,J.A.,2015)的研究报告。同时,有关概念、定义、理论的发展均依赖于作者近期完成的研究项目的实证

  2、可爱侵犯(cute aggression)现象的发现

  2013年耶鲁大学两位心理学研究者的一项新研究细节一窥可爱的事物如何使我们展示出攻击的一面。研究者瑞贝卡Rebecca Dyer)和奥瑞娜Oriana Aragon)将一些可爱,有趣或是中性的动物和婴儿图片展示给109位志愿者被试。随后让被试为自己的行为打分,评估自己失控的程度,比如“我要被萌死了”,或者“我受不了了,想捏它们”。课题发起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可爱侵犯[1],并认为这是一种高度积极的情感互动,正常的情绪宣泄,本能反应。为了证明人们的这种反应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他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实验。实验中不仅被试会观看三种类型的图片,而且给被试提供一种塑料气泡膜,以起到模仿被试揉捏、挤压真实可爱动物的感觉和愿望,同时告知被试在观看图片时根据自己的愿望尽量多或者少的挤压气泡。结果发现,被试在观看可爱动物的图片时挤破气泡膜的数量显著多于有趣和正常图片,分别是120个,80个,100个。这一研究现象的结果发表在新奥尔良举办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年会(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nnual)上

  心理学于2013年正式确认“cute aggression”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行为,幼小的孩子用力揉搓最喜欢的泰迪熊玩具,本想照顾可爱的动物却过于用力的勒紧它们的身体,成年人看见漂亮的孩子捏脸和屁股。这就是cute aggression――对自己认为非常可爱和非常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攻击侵犯倾向(但在这种侵犯与人在愤怒时的攻击侵犯行为有本质区别),太可爱了以至于人们失去了对这种可爱刺激带来的情绪的控制,从而导致了消极行为出现

  3、可爱侵犯(cute aggression)现象产生的原因

  可爱与侵犯如此天差地远的词汇及其形容的心理过程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很多人看见可爱的动物和婴儿时说:“可爱死了,好想捏。”“好可爱,我能揉吗?”“可爱的我真想咬他/她(它)!”并伴随着紧绷肌肉的肢体动作和咬紧牙齿等面部表情,甚至一些人会发出发现猎物时一样的声音?而这些过程恰恰是人们在警觉和将要进行攻击时伴随的动作

  可爱侵犯实验结果发表者之一的瑞贝卡

  3.1神经水平上处理信息的重叠

  人们之所以对可爱的事物表现出的强烈侵犯性主要是因为它们激发了人的保护欲,当无法很好的宣泄这种情感时,其后而来的挫败感引发了侵犯欲望和攻击行为。因为侵犯和关爱都与调节社会行为的神经过程相联系

  幼儿图式(K.Lorenz,1943)启动了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或者说奖赏系统,当试图接近照顾,接触可爱事物的时候启动了奖赏系统将大量的多巴胺释放到大脑皮层。有趣的是相同的神经通路也会被侵犯行为所激活。事实上,大脑的奖赏系统同样作用于侵犯行为就像奖赏其他行为一样(Ferris,C.F.,2014)。也许对可爱事物的这种明显的侵犯表现是被这两种动机共同调节的夸张反应方式。而且其确实有先例,即看似独立的行为反应实际上是由多种大脑行为融合输出的结果,例如联觉。也许可爱侵犯与联觉产生的过程相似,融合了不同动机与行为产生集成输出结果。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真正的侵犯和可爱侵犯在神经系统水平上是有差异的 3.2二态表达(Dimorphous Expressions)

  而另一种解释则认为是积极情绪调节的原因,物极必反,人们在极力表达积极情绪时,往往是用消极姿态。为了检验这一解释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实验

  最近确立这一现象并建立该词汇概念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理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解释为什么人类的感觉是这样矛盾,对他们喜爱的事物有攻击倾向。研究者认为理解这种感觉的重点类似于紧张的笑声或喜悦的泪水,是向相反方向进行的情绪调节,从而使自己从应激状态回到正常状态。即对积极情绪进行消极扭转(e.g.,anger,sadness,and fear;Ekman&Friesen,1971,1986),以降低过高的能量启动。所以人们会对可爱的刺激物出现二态表达(Aragón,O.R.,Clark,M.S.,Dyer,R.L.,&Bargh,J.A.,2015),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表现出另一种情绪和状态,类似于婴儿在看最喜欢的电影片段时哭(Carroll & Russell,1996;Zaki,Hennigan, Weber,& Ochsner,2010)。

 什么是二态表达,即在积极情绪引发的行为,不仅有亲社会积极行为,也有一般合乎社会规范之内的消极行为(e.g.,anger, sadness,and fear;Ekman & Friesen,1971,1986)。这种二态表达的特点是积极与消极行为是混乱和无一般规律的,无先后顺序,人们对该二态表达的意义需要通过评价周围环境和前后发生的事件,即上下文来判断(Carroll&Russell,1996;Zaki,Hennigan, Weber,& Ochsner,2010)。情绪过程是出现刺激,首先对该刺激进行评价,随后是情感体验,最后是行为表达(Gross,John,and Richards.,2000)。该情绪模型下的的二态表达结构是:一个刺激事件,一个刺激评价,一个情感体验,两种行为反应(Aragón,O. R.,Clark,M.S.,Dyer,R.L., & Bargh,J.A.,2015)

  可以认为,这种二态表达(Aragón,O.R.,Clark,M.S.,Dyer, R.L.,&Bargh,J.A.,2015)可能作为通用机制帮助调节极端情绪

  研究者们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将实验材料进行了评定,主试要求被试评估所有实验中用到的婴儿照片,其中一些图片中的婴儿确实比其他婴儿更婴儿气(例如:更饱满的脸颊,更大的眼睛)。被试对这些照片显示出更高的关心表现,报告说更想去照顾和保护他们。但同时被试对这些婴儿也有更多侵犯表现,报告说想捏这些婴儿的脸、咬或吃(eat them up).更重要的是,这似乎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那些看婴儿照片有更高侵犯欲望的人在观看照片5分钟后也表现出更多积极情绪的下降

  研究者假设,可爱刺激物引发的这种二态表达中的消极行为实际上调节了过度积极情绪反应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完成对这些婴儿和小动物的看护任务

  4、启示和今后研究方向

  像是“我可以吃定你”这样的话可以阻止我们被克服,同样的看悲伤的电影时笑,我们便没那么容易哭。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可爱侵犯(Cute aggression)这一概念的流行并不是说人们真的想伤害可爱的小动物们,对待可爱动物和孩子的过激行为并不是可爱侵犯,两者之间有度和质的巨大区别。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是大脑以自己的方式尝试缓解或者发泄极端幸福感。目前正在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是什么驱动了这种需要紧缩,以及其神经机制。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之前的关注点大多是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而人是如何调节积极情绪的呢?这可能是未来情绪调节领域的一个新出发点

  综上所述,可爱侵犯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可能产生消极的社会行为,似乎很矛盾,但其意义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社会任务

  作者简介

  1.战思宇(1988/11/03),:女,汉,山东省龙口市黄县,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在读,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刘显翠,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认知控制,自我。

推荐访问:宗教消极影响 消极 情绪 影响
上一篇: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大学物理 (1)
下一篇: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