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5篇)】

来源:加拿大移民 发布时间:2020-03-27 点击: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指导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我不是文艺工作者,也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是一名奋战在基层的组织工作者,但我仍受益良多。根据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结合日常工作,谈谈我的认识和想法。 一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学习上的便利,也让不良文化和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内心,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滋生享乐主义、虚荣心理和拜金思想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史为鉴,同历史对话,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前,面向未来。 二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和使命,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依靠群众,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国家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人生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处于何岗位,我们都有一份小小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四点要求。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要切实充当起“工程师”角色,创造出更好更多不负时代召唤、不愧人民期待的文艺精品。 要认清工作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是文艺事业的具体推动者,用文艺作品说话、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是立身之本,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千万受众。因此,每个文艺工作者都应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肩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重要职责,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作为毕生追求,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作灵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要坚持正确创作导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最深厚的源泉,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脱离人民的文艺创作,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多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 要练就过硬创作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艺工作者要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要坚守艺术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被这些指标牵着鼻子走。要努力加强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涵养“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气魄,努力克服心浮气躁和贪图名利之病,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踏踏实实地创作出一些能够留得住的作品。 要传递崇德向善新风尚。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文艺工作者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工作者。要自觉抵制模仿抄袭、套路生产、快餐消费型作品,努力创作生产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崇尚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标识。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依托文化的力量,借助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劲东风,不断开创文化走向新的格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就要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既要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华传统瓷器、书法、武术、戏剧等器术层面的文化走出去,也要提升文化交流层次,进一步推动思想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说到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习总书记也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二是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希望大家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四是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中,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事实上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不会长久。 因此就像文中写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章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习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仅仅就是针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而提出,其实它对我们党建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引领性作用。 不得不客观的说,“党建+文化”创建、融合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那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或者认为党建是党建、文化是文化,把两者没有有机的联系起来。其实,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特别是地方党委要以党建为引领,创建新时代的文化阵地,创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更好的促进文化建设,作为我们党建工作者在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来深入研究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我们要创造伟大工程、伟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文化! 70年砥砺奋进,党带领人民走过了史诗般的奋斗历程,我们更豪迈的说党一定能带领人民更加自信的迎接民族全面复兴的光辉未来!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心得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文化创作应该更科学全面地分析新时代的中国实际,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更准确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把作品镌刻在人民的口碑上,深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创作应该围绕人民立场展开,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文化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应该以人民为导向进行创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文章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塑造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为增强文化感染力,要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帮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不竭的文化动力。

 

推荐访问:一个国家 灵魂 民族
上一篇:商标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商标权转让合同]
下一篇:广告创意与品牌的关系 广告创意对品牌的影响及其实现途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