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时代重任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9-05 点击:

  Word 版 本 的 资 料 ,下 载 后 可 随 意 编 辑!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重任

 摘要:作为塑造一代新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并强调:“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因此,作为塑造一代新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是潜心研究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伟大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重大理论问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作为研究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保证思政课的内容是科学的,表达是鲜活的。理论只有彻底,才能够说服人。彻底的理论,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成果。

 正如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研究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当前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丰富内容,系统领会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讲明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够讲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才能够讲明白“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重大战略意义;也才能够把教材体系变成教学体系和教学语言。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是积极传播者

 研究是思政课教师的基础工作,而传播则是其主要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深刻理论化为具体案例,通过对学生关心的重大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传播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传播对象的教育和引导。作为传播者的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生动化,把握传播过程中的时度效,使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大势,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时代使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历史进程、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其次,高校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教学要把握好传播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掌握好各门课程的衔接度和整体性。最后,思政课教师还要把握好传播的效果。从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形成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正确认识,使他们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是自觉实践者

 如果说研究者和传播者侧重于理论的生产和传播活动的话,那么实践者则侧重于引导学生成为先进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要在了解、理解、接纳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完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课教师要在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既要具有理论支撑的理性力量,又要具有情感传递的感化力量。能够用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和最鲜活的生活实例,激起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提升其主动接受的意愿,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研究不同的学生类型,结合他们的生活状况、专业类型和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于人文社科类的大学生,尽量采用说理的方法,引导其思考。对于理工农业类的大学生,多采用分析实例的方式,用生动的形式,引导其认同。在鼓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寻找共同话题,拉进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

 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责任,即学习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既是研究者,又是传播者,还是实践者,出色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的重任。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烦。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推荐访问:教师的时代重任 重任 高校 教师
上一篇:广告设计策划求职简历例文
下一篇: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党课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