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技术手册_河虾养殖技术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3-25 点击:

  对虾养殖技术手册

 目录

 1. 各种虾类的生态特征;

 2. 池塘的清淤整理;

 3. 放苗前的肥水工作;

 4. 虾苗的选择要点;

 5. 养殖配合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技术;

 6. 养殖期间底质水质的改良与维护;

 7. 增氧机与微生物制剂的合理利用;

 8. 病害的防治与药物残留问题

 9. **省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10. 附录:国标(地标)养殖规范、禁止使用的药物目录;

 第一节 各种虾类的生态特征;

 指标种类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罗氏沼虾

 水温

 最适生长

 23-32℃

 18-25℃

 25-33℃

 25-32℃

 生存范围

 9-47℃

 8-35℃

 15-35℃

 15-36℃

 停止摄食

 <15℃

 <8℃

 <18℃

 <18℃

 开始死亡

 <8℃

 <4℃

 <14℃

 <14℃

 盐度

 最适生长

 10-25

 8-25

 10-20

 淡水、咸淡水

 生存范围

 0-40

 1-40

 0.2-45

 盐度大于8建议不养罗氏沼虾

 PH值

 最适生长

 8.3-8.8

 7.5-8.5

 8.3-8.8

 8.3-8.8

 适应范围

 7.5-9.0

 7.0-9.0

 7.0-9.0

 7.0-9.0

 溶氧

 最适生长

 4-8mg/l

 6-8 mg/l

 5-8 mg/l

 5-8 mg/l

 开始浮头

 1.5 mg/l

 1.4 mg/l

 1.2 mg/l

 1 mg/l

 窒息死亡

 0.5 mg/l

 0.4 mg/l

 0.3 mg/l

 0.7 mg/l

  

 第二节,池塘的清淤整理

 包括晒塘、清淤、消毒。池塘的轻淤整理是养虾成败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晒塘是指收虾以后,把水排干或抽干,让塘底暴晒至龟裂发白,可杀死部分病原体和寄生虫,而且加速有机物分解,为以后肥水作好基础。清淤是指指用推土机把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清出,或用水枪把淤泥冲出,清淤之后,如有条件可以从塘外加如一层10公分左右的新沙。晒塘清淤过程结合塘基整理加深塘口条件及检修工作。

 清塘:是用药物杀灭塘中的病原体及野杂鱼。

 1、 生石灰清塘法:干法清塘的方法:每亩塘用生石灰60-80千克。带水消毒则以1米水深计,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盐碱地不宜使用生石灰清塘。

 2、 漂白粉清塘法:消毒用量为每亩试用13千克,必须注意,切不可将石灰与漂白粉合用。

 3、 茶麸清塘法:通常每亩面积用茶麸50-70千克,茶麸要浸泡24小时后取其汁液,泼洒于整个虾塘,主要杀死敌害生物,加敌百虫主要用于杀寄生虫,通常1米水深0.5-1千克。

 4、二氧化氯:选用稳定的水剂,在养殖期中消毒,用量60克/亩。

 对于老化的池塘,特别是没有条件清理淤泥的池塘,使用传统的清塘方法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淤泥中有机物难以彻底分解。这种条件的池塘最好使用药物+微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清塘。方法如下:加水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汤后,5-7天泼洒1-2公斤“绿博士活菌剂”,彻底的分解有机物,24小时后加水50-60厘米,泼洒1公斤/亩“绿博士肥水剂”并迅速培养藻类。

 第三节 下苗前准备工作

 一.虾苗的选择

 1、 选苗要考虑的因素

 1、 必须了解育苗场的实力、资历、信誉等。

 2、 了解苗种生产是否规范,育苗过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及进行高温育苗,通常把水温达到32-35℃育出的苗称为高温苗,这样的苗虾苗抵抗力低下,尽量不要使用。

 3、 虾苗的饵料组成,通常使用丰年虫育出来的虾苗质量更好。

 2、 选苗标准

 1、 体格粗壮、肢体完全、大小均匀,全长0.8~1.0公分。

 2、 肌肉饱满、活力强、逆游多。

 3、 身体洁净、肌肉透明、肠胃饱满、肝胰脏黄褐色。

 4、 触须灵活分合,如果只分开不合拢,也说明虾苗的健康状况不好。

 3、 怎样选择优质虾苗

 1、 反映灵敏,用手指接近立即避开。

 2、 抗离水试验:从育苗池中选择虾苗若干,用拧干湿毛巾包住,10分钟后重新放回装有原池水的容器中观察成活率,全部存活为优质虾苗。

 3、 抗应激温差试验:用面盆取育苗池水加入冰块,使水温度降到7~8℃,用水瓢取虾苗一瓢放入网袋中,把装有虾苗的网袋放入冷水中2~3秒钟,然后迅速把网袋提起,放回原池,如果虾苗在30分钟内恢复原来的状态,则为优质虾苗。

 二.放苗前肥水培育基础饵料。

 1、 清塘之后立即进水,用80目绢布过滤,防止虾鱼卵及野杂鱼进入,在气温高的地区,最好一次性把水加到最高值,然后把整池水进行放苗前的彻底消毒之后再肥水。而气温不高的地区如**、**等,可以分步骤注水,以利于水温上升。

 2、 肥水:是养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肥水必须及时,防止因水质过清滋生青苔。通常使用肥水剂或肥料来培养饵料生物。

 ① 肥水时间:因为肥水的方法而有不同,使用普通有机肥或无机肥料时,在放苗前20天左右进行,因为在第15天前往往因为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中PH值突然上升,有时PH>9.5,这种PH值不适合虾的生存。到第15天以后PH值逐步下降,在第20天左右降至8.3合适虾生长,适合放苗。

 ② 肥水方法:有多种肥水的方法,要注意区分各种方法的利弊。

 无机化肥肥水法——使用化肥废水的优点是很快见效,2-3天就有效果。但其缺点更加明显,主要因为化肥的营养素单一,藻相维持时间短,而且长期使用化肥会引起塘底板结。

 鸡粪废水法——此方法的好处是培养出来的藻类比较合适虾的摄食,但缺点是劳动量大,而且因为鸡粪中非水溶解的营养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利用,沉入塘底的鸡粪颗粒容易形成皮泥,高温时浮上水面恶化水质。再者鸡粪大颗粒的营养物只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藻类利用不了,会缩短藻类高峰期的时间,有机肥因为带有致病的病原体容易引起虾生病。

 绿博士肥水素——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绿色环保型活菌肥水产品,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特点,将有机肥通过以自然界精心选育的多种有益菌株的培养和发酵后得到的以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种病复配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符合微生态制剂。本品微生物均处于休眠状态,稳定而易保存,投放到水体后,休眠菌能很快复苏,并以倍数繁殖成优势种群,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消除水中氨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源促进硅藻、绿藻等优良藻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起到迅速肥水的作用。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体溶氧、净化底质、改善水质。当有益菌株在水体中占优势后,还可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及分泌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繁殖,保持水质的稳定,从而降低虾类的发病率。

 肥水后:水色为茶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50厘米为最好,但这种水色不稳定;黄绿色或浅绿色的水,透明度=30-50厘米是养虾的良好水色;如果放苗前水色不容易培养和维护,是因为水源清瘦,这样良好的水源是以后养虾成功的良好的预兆。

 三.放苗:

 注意的是必须了解育苗池与自己池塘中水质要一致才能放苗,放苗前一定要试水,试水后存活率大于90%才可以放苗。

 1.放苗时间:南美白对虾水温要稳定在18℃以上才可放苗。在**某些养殖地区,为了提早养殖时间,使用朔料大棚、锅炉升温的方法进行养殖前期的培养,是较为成功的方法。

 2.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增氧设备、养殖水平来决定,从3万—12万尾/亩不等,但从长远的环境保护和养殖风险上讲最好控制在5-8万尾/亩左右。

 3.淡化标粗:在育苗池水的盐度高于自己养殖池塘水的盐度时,可以在池塘一角用朔料薄膜围起,通过使用海水晶调节盐度与育苗场一致进行放苗,之后慢满加入淡水降低盐度,最终达到池塘水的要求盐度。这种方法实际是淡化与标粗一起进行。

 4.如果池塘条件已经准备好可以不标粗,直接放进大塘。

 第四节 配合饲料的选用和投饵技术

 在虾类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所以选择优质的饲料及科学合理的投料技术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

 一.优质饲料的选择:

 优质饲料具有营养平衡、适口性好、饵料系数低等优点。尽管优质饲料往往价格较高,但因为饲料系数低折合每斤虾的饲料成本是较低的,并且使用高质量的饲料消化率高,不容易污染水体,减少虾病的发生。海辰集团生产的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是采用国内知名水产营养专家的成熟配方,再结合先进的工艺和上乘的原料,所生产出的产品一直得到养殖户的好评。

 二、投料技术

 1. 开始投料时间的确定

 在虾苗进入大塘后,因为池塘中已经培养有大量的生物饵料,这些饵料可以为幼虾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用投配合饲料,从而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对于清塘效果好的池塘(池塘中没有野杂鱼)每天在料台上加入少量饲料观察料台上的饲料是否被吃掉,如果饲料完整无损并且虾的肠道有食物,说明虾是以浮游生物为食。这时可以不投料,等到料台中的饲料被虾吃掉后才开始投料。(投料的误区:有人用虾片或粉料化水洒塘,实际上虾是吃不到的只起到肥水的作用成本高)

 2. 设定料台观察饲料的方法。

 2.1每个塘口不论面积大小至少设定2个料台。一个在人行**边供养虾人员和其他人员观察,另一个设定在对面只提供专职人员观察。

 2.2料台中放料的数量是当餐投料量的1%,观察料台时间是在投料后的1.5—2小时之间,在这个时间内吃完比较合适,如果在第2餐喂料仍有剩余则为过量,应当减少喂料。

 2.3投料总量按前一 天总量的1—2%增加。

 2.4投料次数,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以每天4次为好。

 2.5南美白对虾因为白天和晚上都吃饲料。有些书籍提出夜晚投喂饲料的说法,但因为养殖池塘中夜间溶氧低,所以夜间投料的说法是否科学有待探讨。

 2.6观察饲料情况,健康的虾胃充满黑色,肠是一条直线

 2.7时常用微生态制剂,加维生素拌料投喂,有利于虾的健康

 2.8每周停喂1—2餐不影响虾的生长,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第五节 增氧机与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

 一、增氧机:虾养殖必须配有增氧设备,增氧机的作用不但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而且由于水的搅动,极大的改善了水体分层现象。通过水的流动,使虾不断地接收不同层面的水体营养和益生物及氧气,使水体充满生机活力,并且通过水的流动分散微生态制剂,达到全池上下左右均匀分布的效果。目前普遍使用水车式和射流式两种增氧机,增氧机的开机次数和充气时间在养成期内逐渐增加,保证池水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开增氧机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或不开。

 二、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

 1、 在水产养殖上应用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生长,而且能对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提高水产动物产品的品质,在无公害绿色养殖、扩大水产品出口上有着极其显著的重要作用。

 2、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3、 在养殖生产中,只有当所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发挥作用。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实际生产证明,使用微生态制剂后,一般4-5天开始发挥作用,7-10天达到最佳效果。因而,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底质,预防细菌性疾病上,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正常养殖过程中,科学的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使得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4、 根据最佳效应时期的原则:在养殖生产中,使用微生态制剂通常有5个最佳效应期。

 4.1幼苗开口期——刚孵化出来的养殖动物幼体,在开口摄食时投喂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其摄食,增强其抗病能力,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4.2快速生长期——在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抑制环境中的病原菌生长和繁殖,促进其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4.3食物结构调整期——在养殖动物食性转换和食物结构调整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使其安全度过转换期和调整期,避免病原菌的侵袭。

 4.4治病后恢复期——在养殖动物发病后,经过药物治疗,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促进生长。

 4.5应激状态期——当养殖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如温度、盐度、酸碱度等环境因子等的突变,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其度过应激期,提高养殖动物的成活率。

 5、 根据水质状况的原则:

 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要求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透明度太低,说**体太肥或者比较浑浊,水体太肥时应该少投饲料,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水质较浑浊,可更换一部分水,或者使用一些养殖环境调节剂,以沉降水体中的悬浮物,起到彻底改善水体水质的目的。

 6、 掌握准确的使用周期:

 微生态制剂进入体内或者水体环境后,有益菌的数量均有一个递增到高峰再递减的生长周期,其长短于菌群种类、密度、水体肥瘦、有害军的数量密切相关,一般为20-30天。实际生产中可参考水体的透明度以及水质化学指标,及时调整。

 7、 多途径交叉、交替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养殖期,不同的水质要求,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泼洒于拌饵的交替使用,不仅使有益菌在养殖环境中而且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也成为优势菌群,保障水产养殖动物始终处于健康的生长环境中。

 8、 协调好与其他技术措施的关系:

 微生态制剂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同其它技术措施,特别是防治病措施的科学结合。禁止与抗生素、杀菌化学药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杀虫剂等同时使用;水体中投放化学药物5-7天后,方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否则,活菌会被杀死或抑制。在使用微生态制剂后的生长周期内,最好不使用化学药物,不换水。期间确需要换水或者使用消毒剂的,应在换水活使用消毒剂5-7天后,补加首次使用的剂量。

 第六节 养成期间池塘底质和水质的维护与管理

 养殖过程中底质与水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底质直接影**质,而且,因为虾是底栖动物,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的生长。以改良底质为核心的水质量管理,是养殖虾的关键技术内容,其目的是使虾、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三者的动态平衡。

 养殖水质量的三类指标包括:

 生物指标:藻相、菌相;

 物理指标:水温、盐度、透明度;

 化学指标:溶解氧、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酸碱度、碱度;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上面三类指标达到良好的状态。

 一、水色的维护保养

 1. 茶色水或茶褐色水是以硅藻为主的藻相——良好水色;

 2. 浅绿色或翠绿色水是以绿藻为主的藻相——良好水色;

 3. 黄绿色水是以绿藻、绿藻混合为主的藻相——良好水色;

 以上水色是养虾的优质水色,均匀不浑浊,手不发粘。增氧机打出的水花为白色,如果有气泡很快消失。

  不良的水色有以下几种:

 1、蓝绿色或深绿色——透明度20厘米左右,下风口水面有悬浮细末,这种水浑浊粘手,增氧机打起水花为浅绿色或浅兰色,泡沫拖尾长而且难消失。其原因为残饵多造成蓝藻大量繁殖。解决方法:这种水质,对虾尚可以存活,但是要进行水体调换,否则水体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虾在此环境中发病较高。1、先用苔藻净进行全池泼洒,用量按说明使用,两天过后适当换水,用“水质解毒剂”进行调水。2-3天后,使用“绿博士活菌剂”加“绿博士肥藻剂”进行全池泼洒。

  2、酱油色水色——鞭毛藻、裸藻大量繁殖,因管理不善、残饵增多导致水体悬浮物过多,水极度富营养化。这种水浑浊、死、增氧机达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水发粘有腥味。泡沫拖尾长不易消失。解决方法:酱油色水色,排除底层水,加入5厘米的新水,然后按每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菌毒清(主要成分为四羟甲基硫磷、低聚糖、增效剂),加沸石粉5公斤泼洒或活性炭1-2千克。第三天,上午用绿博士活菌剂,第四天上午用绿博士肥藻剂。

 3、白浊水——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池掉致使水中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或水中含有纤毛虫、轮虫或粘上微粒或有机屑比较多。这种水色极易得病,存活率大减,不适合虾的生长。先用净水剂进行改水,水质会逐渐变清,之后使用肥水剂肥水培养水色。

 4、水清见底——主要是因为水中没有营养藻。处理方法:使用活菌制剂加营养藻,浸泡后全池泼洒。

 二、透明度的管理:

 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水色相结合构成养殖水质量的综合指标。透明度的测定以透明度板(沙氏盘:直径=30厘米的白色板)。养虾的水质透明度=30-50厘米为好。如果透明度大于60厘米或小于20厘米,则应调节。透明度有时变化很快,所以调节时一定要果断及时,以免错失良机。

 1.透明度>60厘米、PH>9.0:应该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可以降低酸碱度。每亩用鸡粪20公斤+生石灰1-2公斤,搅拌均匀,用胶布盖好发酵2-3天,使用时最好加4公斤/亩光合细菌。可以均匀泼洒,但最好是用编组织袋装入,挂在水车增氧机后方,袋中的有机物溶解出后随水流在池塘中均匀分布,而且当水色透明度合适时可以及时取出装有鸡粪的袋子,防止水色过浓。通常施肥后2-3**色变好。

 2.透明度>60厘米、PH<9.0:应该施用无机肥或各种厂家生产的肥水剂。浓度通常为2-5PPM,(即每亩1米水深施用1.5-3.0公斤)根据水中的透明度灵活使用。

 3.透明度<20厘米时的调节方法:有条件可以换水;施用5-15PPM的生石灰全池塘泼洒,注意浓度由低及高,防止因生石灰杀灭藻类使透明度突然增大;或用0.2-0.3PPM硫酸铜泼洒,但硫酸铜副作用较大,最好少用。

 三、对虾池塘中PH值的管理:

 1.      当酸碱度偏高时,PH>9.0

 原因:当无外来污染的情况下,PH值的变化主要是来自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H的最高值出现在日落之前,PH的最低值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因为藻类集中在水中上层,所以上层水的PH变化比底层大。水中的碱度越小(小于120)则PH变化越大。过多的使用生石灰也使水体PH增大。

 危害:当PH>9.0时,使分子氨的浓度增大,过高的PH会影响脱壳困难和微生物的活性及有机物的分解。

 处理方法:有条件时排出20-30厘米的水,加入红糖1公斤/亩,连用2-3天。

 2.      当酸碱度偏低时,PH<6.5:

 原因:池塘底质酸性物质过多、施用无机肥过多、PH下降又是水质恶化溶解氧低的表现;池塘底部残饵、虾粪便、生物尸体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机酸。

 危害:PH<6.5,则呼吸频率加快、载氧能力下降,容易产生黄鳃黑鳃、生长速度下降。

 方法:用8-10PPM生石灰(5-7公斤/亩.米)连用3天,也可以用逐步追肥的方法提高PH。

 四、对虾池塘中氨氮的管理:

 1.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

 1.1对虾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分解产生的氨氮;

 1.2水体缺氧时,含氮的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在讨厌氧气的条件下发生反消化作用生成氨;

 2.养殖水体中氨氮对虾类的毒性:

 2.1分子氨浓度在0.02-0.2毫克/升时对虾类养殖没有影响;

 2.2分子氨浓度在0.2-0.6毫克/升时对虾类有轻微中毒、生产效益下降;

 2.3分子氨浓度大于0.6毫克/升时毒性大,对虾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3.一定温度下和PH值时分子氨占总氨的百分比例

  

 5℃

 10℃

 15℃

 20℃

 25℃

 30℃

 35℃

 PH=6.0

 0.01

 0.02

 0.03

 0.04

 0.06

 0.08

 0.1

 PH=6.5

 0.04

 0.06

 0.09

 0.1

 0.2

 0.3

 0.4

 PH=7.0

 0.1

 0.2

 0.3

 0.4

 0.6

 0.8

 1.2

 PH=7.5

 0.4

 0.6

 0.9

 1.2

 1.8

 2.5

 3.6

 PH=8.0

 1.2

 1.8

 2.7

 3.8

 5.4

 7.5

 11

 PH=8.5

 3.8

 5.6

 8.0

 11

 15

 20

 27

 PH=9.0

 11

 16

 21

 28

 36

 45

 55

 PH=9.5

 28

 37

 46

 56

 64

 72

 79

 PH=10.0

 56

 65

 73

 80

 85

 89

 92

 4.防止氨氮过高的方法:养殖水体当中,分子氨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02毫克/生以内,具体措施如下:

 4.1重视每年收成后清塘,把过多的淤泥清出;

 4.2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不盲目推行**度;

 4.3选择优质的配合饲料并合理投喂,以降低排泄物;

 4.4当水质老化、有机悬浮物多、残饵多时应及时排污;

 4.5施肥时要掌握“少施群施”的原则;

 4.6要合理打开增氧机,不能把增氧机当成“救命机”;

 4.7使用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促使分子氨转化为硝酸盐;

 五、池塘中亚硝酸盐的管理

 1. 池塘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1.1分子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经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个过程叫作“硝化作用”,一旦硝化作用受阻,则会以中间产物亚硝酸盐的形式在水体中积累;

 1.2在分子氨含量高、溶解氧低、PH值低、水温低的情况下,亚硝酸盐水平偏高;

 2.亚硝酸盐对虾类的影响:亚硝酸盐经过虾体表渗入血液使血蓝蛋白丧失载氧能力;

 2.1当亚硝酸盐浓度小于0.1毫克/升时,虾类生长正常;

  2.2当水中溶解氧降低,而且水中的分子氨和硝酸盐水平较高时,则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浓度0.1-0.5毫克/升时,并且长期维持这个水平时,则虾的摄食下降、呼吸困难、游动慢、骚动不安;

 2.3亚硝酸盐浓度大于0.5毫克/升时,情况严重者虾死亡;

 3.控制亚硝酸盐的方法(为确保养殖虾正常生长,要使亚硝酸盐在0.2毫克/升以下)

 3.1开动增氧机保持高溶解氧水平,使硝化作用彻底;

 3.2合理的放养密度、投喂优质的饲料、使用微生物拌料投胃(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施肥要少量多次;

 3.3适当换水和使用降低亚硝酸盐的生物制剂,如反硝化细菌等;

 六、池塘中硫化氢的管理

 1.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土壤岩石层中的硫酸盐在讨厌氧气条件时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分解为硫化物,可溶性硫化物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使泥土变黑,这是硫化物存在的表现。

 2.硫化氢中毒的表现:虾不**,常在水表游动,底层水溶解氧非常低,下风口闻到臭鸡蛋气味;

 3.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控制:

 3.1冬天注意清塘、把过多的淤泥清出;

 3.2充分增氧:可以开增氧机或使用化学增氧剂;

 3.3调节PH值,控制PH=7.8-8.5之间;

 3.4有条件可以换水;

 七、水质指标相关性的观念修正

 水中的各种指标是互相关联的,例如当底层水的溶解氧充足时(大于5毫克/升),通常亚硝酸盐不会偏高。所以水质的测定要建立一个系统。不必每天对每个指标多进行测定,检测情况分为放苗前、正常养殖和突发状况三类。其中放苗前和突法状况时检测的指标尽可能完整,以利于查找原因。而正常养殖时只要检测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和

 PH值即可(其中水温和盐度对水质的影响不明显)。但要跟踪水质是否恶化时则要加测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

 正常每天检测的内容:目视观察水色藻相、PH值和溶解氧每天至少两次。分别于早上太阳未升起和太阳刚好偏西时,具体如下:

 溶解氧

 PH值之差

 透明度

 藻相情况

 结论和措施

 溶解氧

 正常

 4-8毫克/升

 △PH<0.5

 30-40厘米

 优良藻相

 不用处理

 小于30厘米

 浑浊水

 假混

 不用处理

 △PH>0.5

 30-40厘米

 藻相不良

 目测藻相和镜检藻相组成,换水或加改良水质处理剂.

 小于30厘米

 碱度不够

 添加小苏打增加水的碱度

 溶解氧变化大,

 早上小于4,中午大于8

 通常伴随PH值变化过大

 30-40厘米

 藻相不良

 改变藻相

 小于30厘米

 藻相过浓

 降低藻相浓度

 清晨溶解氧片低小于4

 PH值也偏低

  

 池底老化或酸化的征兆,应做水质的其它指标

 换水、投沸石粉、光合细菌改底,投石灰升PH、投硝化细菌改底。

 PH值正常

  

 因有机物偏高导致浮游动物大量滋生

 (降低有机物和浮游动物的措施)排底曾水、投生物制剂分解有机物。

 八、特殊状况下的养殖管理要点

 1.高温季节时的养殖管理

 1.1防止“倒藻”:硅藻最合适水温为23-30℃,当水温高于30℃时容易倒藻;绿藻最合适水温为25-33℃,当水温高于33℃时容易倒藻;

 1.2明辩藻相:养殖中后期水色往往过浓,但一定要浓而不浑浊的水色。如果水中的悬浮物多,则要注意了。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取水,静止1个小时,如果杯底的沉淀物多,水色清,则水体已经发生倒藻。

 1.3清除水面的泡沫,保持水质量的清爽。

 1.4使用微生物时要注意防止“泛底”:如果一次性使用生物制剂过多,可能会因为其分解能力过强使池塘底的有机物变轻上浮,所以生物制剂要适量。

 1.5气候多变,要防止“应激”。注意天气预报,可以使用免疫多糖和V-C等营养性的添加剂提高虾的抵抗能力;

 1.6防止偷死;保持养殖过程中,虾池水的清洁。

 2.暴风、连绵阴雨雨时的养殖管理

 2.1天气急剧变化前夕,全池泼洒水体解毒剂,降解水体种的重金属等有毒成分,然后全池塘泼洒抗应激药品,如免疫多糖、水产专用VC,增强虾的抗应激能力,如阴雨时间比较长,可利用中途天气稍好时再泼一次。

 2.2开足增氧机,加速雨水溶入池水中,打破水体盐度和温度分层现象,力争使池水盐度及温度变化幅度减到最小。同时也可以排去部分上层水,尽可能维持水温盐度的相对稳定。

 2.3定期检测水质,PH值,亚硝酸盐、氨氮等,以便第一时间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3.养殖中后期防止“偷死症”:

 ` 对虾偷死大多数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因此池塘底质严重恶化、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多,亚硝酸盐浓度增加、溶解氧低的条件,造成虾的底栖环境超出其生存条件而致死。有趣的是,偷死的现象在南美白对虾中的发生率要高于罗氏沼虾,主要是罗氏沼虾在

 7月中下旬就开始每隔10-15天起捕一次,池塘的养殖密度在逐步减少。并且在起捕之后,养殖户都会采取改底措施,所以罗氏沼虾的偷死现象要低于南美白对虾。

 3.1结**水培育藻类,经常开增氧机和施用化学增氧剂,使底层水的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3.2每10-15天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及早分解有机物;

 3.3适当时候分批捕虾,减少池塘的负载能力;

 第七节:虾类的常见病害防治及药物残留问题

 (一)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病毒性疾病

 (1)白斑病

 【病原】病原体为白斑杆状病毒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虾池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变清及底质恶化均易发生此病,发病适宜温度为 24-28℃;饲养管理方法科学,水环境良好和气候条件稳定而正常,即使虾感染了病毒也可不发病。一般海水养殖易发此病,淡水养殖不易感染。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病虾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成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1个月左右,死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高于小虾。

 【预防】

 A、彻底清淤、晒池与消毒:培养基础饵料肥水放苗;选择健壮、活力好和无病的优质虾苗;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含有足量Vc、VE(或复合维生素)的营养全面的“虎翼”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饲养;优化、调控水质等一系列健康养殖措施。

 B、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养殖,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每天凌晨前池中的溶氧保持在4mg/L以上,改善水质提高对虾抗病能力;海水养殖的水源需沉淀与消毒后方可使用。

 C、使用益生菌制剂。放苗前3天,施光合细菌或DM,以后每10-15天用光合细菌或DM等改善底质和水质;在幼虾期、病毒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15-20PPm生石灰或每10-15天用0.3-0.5PPm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或 0.3-0.6PPm有机碘全池泼洒消灭病原。

 D、异常天气,如阵雨、台风或雾天低气压溶氧以及大雨、暴雨等应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天晴后放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5-10千克全池泼洒调节ph值,改善水质。养成中后期每半月每亩用沸石粉20-30千克泼洒,改善水环境。

 E、使用中草药预防。有些中草药具有抑菌、抑病毒、增加虾免疫力的功效,目前使用中草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防病治病效果显著。

 【治疗】对于病毒病,目前可用外泼季胺盐类0.3PPm或二溴海因0.6PPm泼浇,隔天连续二次。内服病毒灵+中草药辩证施治。

 (2)桃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红尾病)

 【病原】桃拉病毒,属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该病为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我国首先发生在**,大陆自2000年下半年起,在**、**及**地区时有该病发生,2001年起,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日益普及,在**、**、**、**、**、**等地区开始规模爆发,严重影响白虾养殖成功率。该病有如下的发病规律及特点:该病主要危害仔虾和幼虾,一般发生在投苗后 14-40天,体长4-8cm的幼虾,可造成严重死亡,虾池发病率达70~100%,死亡率达40-100%;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氨氮及亚硝酸氮过高,透明度在30cm以下;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28℃后,易发此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仅5-7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尔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预防】同白斑病。

 2、细菌性疾病

 (1)烂眼病

 【病原】非01型霍乱弧菌。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烂眼病为**低盐度或淡化养殖对虾的常见病。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虾收获期间,尤其高温季节(7-9月)最为常见。病虾多在一周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的可达80%以上。养殖密度太高、投饵过量、水质恶化、溶氧不足或温度、盐度突变易发生烂眼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漂浮于水面翻滚,眼球肿胀,由黑色变成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行动呆滞,匍伏于池底或水草上,有时在水面狂游、翻滚;肌肉变为白色不透明。

 【预防与治疗】

 A、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放养密度,科学投饵减少残饵,保持虾池底质和水质良好。

 B、使用沸石粉或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与水质。每亩水深1米用沸石粉或底质改良剂20-30千克,全池泼洒。

 C、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3-0.5PPm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

 D、氟派酸0.5%大蒜1-2%混入饵料中口服5-6天。

 E、氟苯尼考+Vc,拌饲料投喂。

 (2)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

 【发病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为明显,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肝胰脏萎缩糜烂,血淋巴稀薄,凝固慢或不凝固。病虾在水面漫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流行情况及危害】全国沿海区域均有红腿病流行,常呈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死亡率高达90%。多发在养殖中后期和高温季节。

 【预防与治疗】同烂眼病

 (3)烂鳃病

 【病原】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

 【发病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鲤丝溃烂。病虾浮于池边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当水中溶氧量低时,病虾首先死亡。

 【流行情况]烂鳃病多发生于高温季节,可引起对虾死亡,不过发病率较低。特别是池塘低质变坏,水质恶化时,易发此病。

 【预防与治疗】同烂眼病。

 (4)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游动缓慢,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胃部有淡黄色的菌落,病虾摄食不振,该病在对虾幼体阶段极易发生,死亡率极高,在2-3天内可达95%。

 【预防】饲料内常年添加免疫多糖,有助于改善白虾肠道微生态环境,可大幅度减少肠炎发生率,在每千克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g,通常连续投喂5天后,间隔7日重复投喂5天,或者饲料加大蒜素投喂,治疗时内服肠炎灵、氟哌酸或者中草药治疗。

 3、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及累枝虫等。

 【流行情况】各地虾场均有此病发生。投饵过量,有机物污染严重和饲料质量差对虾营养不良脱壳慢的虾场最容易发病,此病多发于养成中后期和高温季节。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鳃部变成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呈灰黑色绒毛状,病虾离群独游,摄食不振,蜕皮困难,呼吸困难,底质含有大量腐植质且老化的池塘易发生此病,且容易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发生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

 A、经常采用沸石粉 10-20PPm泼洒水体,有效改良养殖环境。

 B、投喂优质饲料,投饵量要科学合理勿过量。

 C、保持虾池底质与水质优良。

 D、用10-15ppm茶粕全池泼洒,促进脱壳以治疗。2天后应加大换水量,否则易造成软壳,虾死亡。

 4、其它疾病

 (1)软壳病

 【病因】投饵不足或饲料内营养不健全,白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池水pH升高使有机质下降,水体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淀,白虾不能利用磷;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杀虫剂可抑制甲壳中几丁质的合成。

 【症状]患病虾的甲壳薄而软,与肌肉分离,易剥落,活动缓慢,体色发暗,常于池边漫游。”体长明显小于正常虾。

 【预防与治疗】

 A、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

 B、定期在池塘内投放枯草杆菌0.25PPm。

 C、投喂富含磷酸二氢钙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2)痉挛病

 【病因】缺乏钙、磷、镁及B族维生素等,透明度过高,水中的钙磷比失调。

 【症状】病虾躯干部弯曲,腹部向背部弓起,僵硬,无弹跳力,不久死亡,死亡率在5%- 10%左右。

 【预防与治疗】

 A、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提高水位,调整好水中藻相,将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

 B、投喂富含钙、磷、镁及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3)蓝藻中毒

 【病因】养殖池因微囊藻过量繁殖,透明度20厘米以下。当藻体大量死亡,经细菌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对虾中毒死亡。池水PH高达9-10,夜间并消耗大量溶氧,降低对虾抗病能力。

 【症状】池水白天光合作用出现大量蓝绿色或铜绿色浮游藻类,漂浮于水表层。有风时池**风水表层积聚大量微囊藻,并有腥臭味即可诊断之。

 【预防与治疗】

 A、彻底清淤与消毒。

 B、控制投饵量,不使用鲜活饵料,以免残饵积累太多。

 C、白天有风时在池**风处积聚大量藻体,用人工捞除或用0.7ppm硫酸铜在藻类集繁处泼洒杀除。

 D、用络合铜(有机铜)0.7-1ppm,全池泼洒。

 E、用净水灵0.3-0.5PPm,全池泼洒。

 (4)浮头和泛池

 【病因】白对虾在水中溶氧l-1.5 mg/L,即可出现缺氧浮头,溶氧低至0.3-1mg/L即发生窒息死亡。对虾养成后期、密度大和高温季节,易发生浮头。

 【症状】少量或成群对虾在水面无方向地漫游,严重的窒息死亡沉于水底。当夜间或早晨日出前,发现对虾成群浮在水面,缓慢游动即可诊断为浮头。

 【防治方法】

 A、要科学投饵,投饵量控制在1-1.5小时吃完,避免残饵沉积池底。不用鲜活饵料喂虾。

 B、虾苗放养密度要适当,不可过密。

 C、调控好水质和透明度,水不可肥。水太肥应适当增加换水量及用络合铜杀死部分浮游生物,养成后期,控制透明度在30cm以上。

 D、设增氧机,精养池在养成中后期夜间,甚至白天均需开动增氧机。

 E、养殖中后期7-10月夜间和黎明前要坚持巡塘,发现浮头应及时抢救。采用加新水、开增氧机和使用增氧剂溶氧剂泼洒等措施。

 南美白对虾虽然抗病能力强,但在**度的养殖情况下,如不注意防治工作,仍会感染虾病。因此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只有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虾苗、水质、饲科、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并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养好虾,提高效益。

 (-)褐斑病(甲壳溃疡病)

 【病因】池底水质变坏,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虾体表层受伤后,又遭真菌侵害而发生的组织坏死。

 【病症】病虾甲壳表面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有时触角、尾扇和附肢均有褐斑和烂断,在断痕处呈黑褐色。病重时甲壳下层组织也受侵蚀。

 【防治方法】

 l、加强日常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持水质**,及时清除池底残饵污物。

 2、将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去皮捣烂,加少量**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被完全吸入以后,就可投喂连喂3-5天。

 3、用溴氯海因0.3 ppm全池泼洒。

 (二)虾壳病

 【病因】罗氏沼虾受到甲壳质分解细菌侵袭,引起真菌感染所致。

 【症状】通常虾壳边缘或顶部最易受到侵袭,细菌能迅速通过表皮进人体内,引起内部损伤,使虾壳形成黑色区域。

 【防治方法】用季铵盐络合碘0.4ppm进行全池泼洒,防治效果较显著。

 (三)纤毛虫病

 【病原】多种纤毛虫。

 【症状】虫体附生在罗氏沼虾的体表、附肢、眼和鳃上,感染严重时,可使罗氏沼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皮,影响生长。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可引起虾缺氧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

 l、要经常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2、用甲壳净0.2- 0.3ppm或溴氯海因0.3 ppm进行全池泼洒。

 (二)药物残留问题

 我国虾类的养殖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从近年的海关外贸统计资料来看,尽管我国虾的出口逐渐增长,但价格却逐渐下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水产品质量难以突破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例如:“氯霉素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不管欧美、日本的决议是否公正,但对我国的健康养殖业都是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它启迪我们的养殖观念,特别是传统的养殖观念必须要更新。过去在研究防病治病方法以及制定操作规范上只是考虑提高产量,而较少考虑会不会影响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以至在推荐的方法和标准中出现发达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我国必须要全面地实施无公害健康养殖,避免使用可能有残留的抗生素药品。而研制使用完全无公害的生物制剂,则不怕欧盟、日本、美国的技术壁垒。

 九、**省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 放养密度4-5万尾/亩 平均产量400-500斤/亩

 **: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8-10万尾/亩 平均产量750-1000斤/亩

 **:罗氏沼虾放养密度8万尾/亩 平均产量750斤/亩左右

 **:罗氏沼虾放养密度6-8万尾/亩 平均产量750斤/亩左右

推荐访问:对虾 养殖技术 手册
上一篇:财产请购验收单|财产分割请律师多少钱
下一篇:安全隐患整改报告内容 经信局用电安全隐患整改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