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强校 巩固和提高“一校一品”德育品牌效应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3-13 点击:

  巩固和提高“一校一品”德育品牌效应的实践和思考 “德育首位”、“德育为先”是人们对学校德育地位的认识和明确要求。然而,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无位”(首位不到位)的尴尬境地,导致德育呈现出“无力”(软弱无力)、“无效”(缺乏效果)、“无用”(作用不大)、“无为”(无所作为)和“无奈”(无可奈何)的状态。一直以来,中小学德育似乎都在这“六无”怪圈中打转。德育缺位,必然导致德育本体功能的整体弱化而出现德育低效、知行脱节的现象,这些成为困扰学校德育的老大难问题。德育工作年年搞,不能总是老一套。要使德育工作本体功能得到强化,价值效应得以增值,必须打造优质高效的德育品质。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一校一品”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德育“一校一品”的内涵探究 “品”即品牌。品牌一般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德育品牌,不是硬件,不是外在形式,而是独特文化,是丰富内涵;德育品牌不是昔日辉煌,不是历史陈列品,而是传统积淀与传承创新;德育特色不是简单模仿,不是仿制品,而是制造品、生成品;德育品牌不是追求时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与众不同。可见,德育的“一校一品”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与示范效应的德育模式与经验。必须指出,“一校一品”固然倡导“原创”,力求避免“趋同”,但也不必苛求“品”之唯一性、排他性。比如,襟江小学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师生古诗文诵读,已经形成德育品牌,其他学校也能创书香校园特色,**镇中心小学、新街小学同样搞得风生水起;古溪小学书法育人特色彰显,济川小学、南沙小学这方面也业绩斐然。“人无我有,人隐我显”可以成“品”,“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更能成“品”。别的学校虽然做了,但我的学校发展的确需要从这个或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具备这方面的师资、设施等的条件,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有所作为。只要取得的成效更明显,就可以谓之学校的德育之“品”。品,不仅仅是学校的特色,更是一所学校的个性品位,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是校园的特有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 “品”界定的依据。“品”不是自封的,必须符合这样几个“特质”:一是独特性。德育之“品”是在针对本校实际,挖掘、利用本校显性或隐性资源,着眼学校传统积淀、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基础上做出的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离开了学校实际,德育之“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优质性。优质性是品牌的本质要求,学校在“品”的选定、培育、提炼和升华上精心着力,将其打造成优势项目和强势特色,为他人、他校所认同,甚至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具有一定的美誉度。一所学校的德育之“品”,就是这所学校的骄人之处,就是这所学校的精神财富。三是广泛性。“一校一品”不是学校少数人的“专利”,获得的成果也绝非供少数人“享用”,它要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认同的发展目标,注重激发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师生成为德育之“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四是稳定性。“一校一品”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的延续,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一旦形成,相对稳定才能“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学校领导班子的不断调整以及调整后特色定位的“中断”,都事关“品”的成效、成色。五是持恒性。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做好了就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不平凡。德育之“品”的确立说难也难,说易亦易,关键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不可一曝十寒。 “一品”与“统一”之间的关系。学校德育内涵外延、方式方法、载体途径非常丰富且不断发展。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法制法纪、传统美德、经典诗文、公民意识、生态环境、网络行为、国防观念、全球视野等都是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体验德育、叙事德育、对话德育、精细德育、心灵德育、网络德育等都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显然这些为“品”的多样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种“品”都必须得到尊重,但同时“品”又有统一性,即统一在促进内涵发展、优化道德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上。强调德育的“品”要防止为特色而特色,防止忽视、放弃其他的德育内容,要在抓好常规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凸显品牌。德育之“品”不只是专门教学生书法,能写一手好字,也不只是单纯让学生吟诵,背得出若干诗文,或者是习得某种技能以实现一定的功利目的,而应该是通过“特色”的学习培养,让学生养成高尚品德,促进精神成长,享受人生幸福。 二、德育“一校一品”的条件分析 必须看到,如今的教育已经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学校优质化发展与均衡化教育时代,即从“人人受教育到人人受良好的教育”,从普及教育走向“人人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时代。通过“挖角”(引进人才)和“挖潜”(加大工作量和作业量)的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营造出来的优质学校,在同类型学校比例越来越多、彼此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其质量优势会日渐减弱,步入发展的“质量高原期”。而通过德育创新,营造德育品牌,“迂回”促进学校改革,则成为引领学校突破“质量高原期”围栏的一匹黑马,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寻求优质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办学策略和学校改进的有效的实践模式。综观许多新型名校的创建历程,主要策略就是“突出特点,以特制胜”,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这是先进学校的基本经验。有学者指出:中国学校普遍的缺陷是没有个性。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发展亦然。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就会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你一旦找到了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德育项目,那么,学校的活力就会被激发,管理的水平就会提升,办学的自信就会增强,学校的魅力就会展现,学校的面貌就会焕然,甚至整个学校的命运也都改变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道德模范刘绍安是蒋华镇人,蒋华小学大力弘扬身边典型的崇高精神,做足、做好诚信教育的大文章,打造学校的特色德育,成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泰州市仅三所学校),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就是典型的例证。推进德育一校一品的建设,就是要引导各校善于“扬长”,注意“避短”,追求不同风格,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你我不同,你我都好”。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长效机制,没有一种品牌,没有一种特色,就没有了生机和发展活力,就不能持久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可见,创设德育的“一校一品”是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特色学校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拥有充分的时代条件。 事实表明,打造“一校一品”并不需要具备特殊的条件,只要植根于学校现实的土壤,比如学校原有的基础、传统、校风、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状况等,精耕细作,持衡不懈,就能有所收获,就能绽放奇葩。黄桥镇东街小学有老师行伍出身,学生多为农民子女、留守孩子,该校在市、镇人武部门支持下创建少年军校,全面践行“立正、向前看、齐步走”的特色育人理念,学习“军营文化”,弘扬军人精神,积极探索“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健体、全面育人”的德育模式,师生从精神风貌到行为习惯都有较大改观。学校无论规模大小,生源优劣,条件好差,进步快慢,都可以因地制宜建设德育之“品”。元竹初中地处偏僻,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学习中心户”;南沙初中发现不少孩子依赖性强,坚持实施“五自”工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信、健身自觉;马甸小学针对施教区家长实际,开辟、用好“家长阅览室”;七圩小学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的特点,活化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德育活动;黄桥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传统教育资源丰厚,作为这个地区“龙头老大”的学校,黄桥中学着力打造“红色引领人生”的德育特色。溪桥是“小提琴之乡”,姚王是“减速机之乡”,根思乡是著名国际主义战士杨根思的家乡,这些乡镇的学校都立足实际,已经或正在打造自己的德育品牌。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有优势的德育资源,写文章避免“万人一腔”,搞德育切忌“千校一面”,完全可以因校施策,独辟蹊径,重点突破,走多元发展之路。如果把特色比作是一缕阳光,是百花丛中一点红,那么品牌就是彩霞满天,就是万紫千红满园春,区域内学校德育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工作格局就会形成。 三、德育“一校一品”的路径选择 任何一种品牌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时期奋斗的过程。学校德育品牌的营造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形成:理念指导——理念是特色品牌的灵魂,学校德育品牌的营造是在现代德育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模式构建和自主创新实践;资源诊断——在对学校德育的各要素和资源全面调查与科学分析基础上,找出特色与优势资源,为创建特色品牌奠定目标和方向基础;目标定位——确定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目标取向,明确其对引导与促进学校优质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题提炼——依据特色品牌营造的主要理念、资源诊断得出的特色优势和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进行整合思考,提炼出特色品牌的核心理念与主题概念;整体规划——依据核心理念与主题概念,对德育特色品牌创建进行整体构想和系统设计,制定总体创建思路和实施方案和具体策略;行动研究——通过开展校本行动研究,落实特色品牌创建方案,同时保障创建活动在科研引领下更科学地达成预期目标;模式构建——模式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德育特色模式是德育特色品牌的载体,学校德育特色模式构建是实现从特色到品牌目标跨越的主体工程;营造文化——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构建的全过程,实质是学校德育特色文化营造和形成的过程。 原**镇迎幸小学京剧进校园“品”的打磨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校在**镇中心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根据自身实际,经过充分研讨论证,确定京剧进校园为适合本校德育工作实际的新优势,于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组织教师多次去昆山、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取经,挖掘本校、本地“京剧票友”爱好者的资源,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普及开来,借助京剧名家的专业引领,在课余时间如火如荼高效率地训练,通过多种途径组织现场观摩、汇报演出、交流研讨,不失时机地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赛事,取得了累累硕果,涌现了一批特长学生,建起了高品位“百科全书”式的京剧艺术展览室,特色成效之显著,连业内人士也惊叹不已。如是,学校的“品”也就基本形成了。 四、德育“一校一品”的环节把握 “品”不会凭空产生,也不只是他校做法的简单移植或模仿,它需要培育,孵化。从我市学校德育品牌打造的实践来说,搞好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是保证。凡事要取得成效,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行的。在德育品牌创建过程中,学校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强化指导,稳步实施,逐步形成“特色带动、全面发展”的格局。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督学机构和制度,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检查、督促和评估,逐步创造条件,发挥中小学德育研究机构的智力支撑作用。创新思维是基础。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民主、平等”的方式,强化德育渗透,不搞硬性灌输,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之间要相沟通,纪律与情感要相融合。建设队伍是关键。在德育品牌创建中,要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学校党支部要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健全机制是动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德育工作子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协调指导,培植典型学校、品牌工作,引导“一校一品”工程有序实施;建立文明委负责人联系点制度,结合各自分工和部门职能,挂钩学校,靠前指挥,引领“一校一品”工作;建立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把德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校长负总责,建立全员化工作队伍,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努力发挥学校在“一校一品”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化共建机制,各相关部门寻找结合点,创造有利条件,联合开展“一校一品”争创工作。经常采取现场展示、经验交流、专题报道等多种方式,切实激发基层学校创建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帮助并促进学校打造德育的特色品牌。 品牌,在实践中积累,在推广中引领,在运用中升华。2008年,我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工作被泰州市文明委总结推广;2009年,荣获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案例奖;2009年11月,**市荣获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的称号;2010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在襟江小学召开泰州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工作现场观摩会。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群众》、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教育台等媒体都对我市德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经验做过广泛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五、深化“一校一品”的策略设想 尽管我市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讲,学校之间还存在不平衡性,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比例还不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促使更多的学校德育品牌涌现。 制定科学实施规划。学校要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和充分研讨论证基础上,从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审视本校办学特点和优势,制定科学可行的“一校一品”实施规划:①背景分析。包括学校传统优势、办学理念,所在区域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等。②具体目标。构建科学目标体系是形成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途径。目标的明晰性和正确性,都将直接影响品牌打造的结果。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这一阶段目标,分步设定具体目标,达成目标的工作措施,成果的体现方式等。③可行性论证。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领导、师资现状及其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等进行论证。 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是德育“一校一品”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品牌项目创建中的引导、促进作用。实施德育课题带动,围绕德育特色和品牌发展方向确定学校德育主课题;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和拓展研究,使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密切与科研院校、教研部门、教育专家的联系,借专业引领,确保学校德育特色和品牌发展方向。 开发独特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德育课程,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原则,充分体现学校德育特色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学校要建立与特色项目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显性与隐性并行的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开发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以“一校一品”创建为抓手,做精做优品牌项目。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学校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要素,它是学校成员智慧、经验、精神、作风的积淀和提炼。优秀的校园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各校要抓住有利资源,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培育精良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是“一校一品”建设的主体力量。深化“名师名校长”工程,校长(园长)首先带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先进办学理念、扎实工作作风、务实治学态度、科学管理方法和高尚人格魅力影响人、团结人、引领人。加快教师培训培养,通过名师结对、外派挂职等途径,培养一批名、特、优骨干教师。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练就一两项专长“绝活”,努力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特色育人的本领。 构建评价激励机制。教育评价是“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导向、激励机制。根据“一校一品”创建实施规划,每学期确立发展性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出工作举措,推行自主发展评价。市文明办、教育局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工作进行评估,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德育工作品牌学校”,保证“一校一品”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校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形成德育品牌创建“你有我优”“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从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推荐访问:德育 一品 品牌效应
上一篇:[立足生态宜居,,建设美丽村镇] 宜居生态
下一篇:8篇学习两会精神心得合集_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