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消痰化瘀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化瘀祛斑胶囊 吃了痘痘长了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19-03-30 点击: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消痰化瘀法治疗不同病情级别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寻常痤疮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清热消痰化瘀法)61例和对照组(清热暗疮片)60例,对比治疗前后的皮损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皮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用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 皮损改善评定:两组皮损改善程度的比较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皮损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损总数比较:两组治疗后皮损数由入选时的41.10、41.05降至12.31、24.13,分别降低70.05%和41.22%,两组皮损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临床疗效评定: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不同病情分级的疗效比较见表4。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经统计学处理,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显效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间比较(如Ⅰ级与Ⅲ级,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均无显著性 (P>0.05)。
  
  4讨论
  
  4.1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及组方依据:痤疮好发于青壮年,此时阳气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生痰,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多数医家认为此病主要病机是肺经风热,热毒为患,在治疗上多采用清肺泄热,清热解毒为主。我们在分析所诊治的病例后,认为肺经风热是本病病机的主要方面,而痰湿、血瘀也是其重要方面。现分述如下。
  4.1.1 素体阳热偏盛为痤疮发病的基础:《素问・寿夭刚柔篇》:“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长有短,有阴有阳”。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由于先天禀赋不同,可以形成个体的差异,从而影响人体正气的强弱,对发病具有一定的意义。据统计[4],痤疮患者中以13~15岁为多,此属人体生机旺盛的阶段,阳常有余,加之先天阳热偏盛,“阳得阳助”,从而为发病创造了基本条件。
  4.1.2 饮食偏嗜为痤疮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失宜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痤疮患者常喜食辛辣肥甘之品。我们观察121例患者中,有98例饮食不节,占80.99%。98例饮食偏嗜者中,喜食辛辣者35例,占35.71%;喜食油腻者24例,占24.49%;喜食甜食者30例,占30.61%;喜饮酒者10例,占10.20%。过食辛辣肥甘之品,以致湿热内生,气血壅滞而发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疗”。所以,治疗痤疮的同时亦应该向患者讲明饮食宜忌。
  4.1.3热:风热:面鼻属肺,肺经风热熏蒸,邪壅肌肤而成。如《诸病源候论・面疱候》:“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白色者是”;湿热:饮食辛辣刺激及膏粱厚味之品,酿生湿浊,或汗出见湿,湿郁化热而成;血热:好发于青春期,血热气盛,血上壅,夹湿夹毒,壅于肌肤,而成此疾。《医宗金鉴・肺风粉刺》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4.1.4痰:因脾胃失调,运化失健,酿生湿浊,湿聚成痰,凝滞肌肤而成。
  4.1.5瘀:痤疮日久不消,影响气血运行,瘀血阻滞而成。《医宗金鉴》曰:“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遏气血凝”。
  总之,痤疮是由蕴热、痰凝、血瘀而发。痰与瘀均为有形之邪,其聚也渐,故其消也难,这也正是痤疮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的原因所在。
  4.2 方药分析:痤疮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热、痰、瘀,故当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疮饮正是根据这一治则而组方。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如《本草纲目》曰:“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共辅君药,助其清热解毒之功能。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故气顺痰消,以绝生痰之源。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四药共为臣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两者与丹参相伍,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两者共助陈皮化痰散结之功效,栀子清泻三焦之热。五药共为佐药。桔梗配甘草,不仅缓和诸药之苦寒之性,且如《珍珠囊》曰:桔梗“与甘草同行,为舟揖之剂”。二者共为佐使药。
  清疮饮方中诸药之选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方剂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主次分明。其次,随证合药,全面兼顾,根据痤疮的特点,热、痰、瘀兼而除之。同时,考虑到寒凉之品久服则伤及正气,故选用性温之陈皮、当归以佐制之。所以,诸药合而成方,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临床上随证加减,使热邪得清、痰邪得消、瘀血得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调节下丘脑-肾上腺轴,从而抑制肾上腺分泌作用,蒲公英可显著增加经产大鼠血中雄二醇和黄体酮的含量[5],白花蛇舌草有抗雄激素、抑制皮脂腺活性作用[6]。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酮有抗雄性激素作用、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皮脂腺抑制作用、抑制革兰阳性杆菌的作用和抗炎作用 [7],当归有镇痛、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8],甘草具有抗炎抗菌用和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9]。
  4.3结果分析: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皮损主要见于面部,且常常遗留瘢痕、色素沉着,故属于损容性皮肤病。经过多年对寻常痤疮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中药不仅能“修复”受损的皮肤,而且具有疗效稳定、持久、副作用少等优点。
  本研究证实清热消痰化瘀法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痤疮炎症性皮损疗效较佳,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痤疮的方法。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2%和8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3%、80.0%),其中显效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清热消痰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与病情分级有密切关系,Ⅱ、Ⅲ级痤疮疗效最显著,Ⅰ级稍差,Ⅳ级疗效最差。
  
  [参考文献]
  [1]陈达灿,国 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
  [2]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4.
  [4]谭凯心.寻常性痤疮临床流行病学趋势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1998,20(1):9.
  [5]杜锡贤,汪五清.中药痤疮饮性激素样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53-554.
  [6]梁勇才.实用皮肤病诊断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234,969-970.
  [7]吴 果,何招兵,吴汉斌.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382-1385.
  [8]邓永健,郭志伟,王 萌.当归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6,24(5):109-113.
  [9]于 辉,李春香,宫凌涛,等.甘草的药理作用概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77.
  
  [收稿日期]2008-01-14[修回日期]2008-03-10
  编辑/李阳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痤疮 清热 法治 寻常
上一篇:创伤急救的目的是什么 颜面部急症创伤的精细修复
下一篇:丝白祛斑软膏多久见效 [丝白祛斑软膏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