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石油勘探论文-工业论文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石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摘要】文章分析了口述历史中的石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认为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即促进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健全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认为“石油精神”通过口述历史的表现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对于石油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为其创造自主创新的现实环境。

  【关键词】口述历史;石油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口述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利用口述历史的途径研究历史是一种较新的历史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力图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深刻挖掘关于历史的理想以及因此而有的教育意义。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洞见:“自然的历史是物

 质活动与发展的整体,人的历史则是人的活动的整体。”这个“人生整体”便赋予其自身,内容上极其广泛。我们可以说,历史是人类有意识地将时间长河中发生的活动全部的记录,并在此过程中分析前因后果,总结客观的、人类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一生的活动与其应有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人生两相对比,若二者是符合的,这样的人生是崇高的,这样的人格是有尊严的。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开展思想教育的内涵是:口述的历史是一个个体的人生活动的整体,包括采访对象人生各个阶段的活动经历,以及他们内在的精神活动,这也不仅是个人的历史,更是历史中的个人;对前者我们可以直观地、感性地广泛、充分了解,而对后者可以在采访对象的自我描述、分析过程中,充分体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层面生动细节。特别是当事人参与的精神丰碑建设的价值,这种精神作为社会历史的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这个历史使命的个人,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值得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继承并发扬。

  二、“石油精神”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石油精神”在大学生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方面具

 有积极的意义。“石油精神”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鲜活的实例。在它之中,凝聚了无数的石油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包涵了前辈们的人生志趣、理想、创造、奉献的结晶,凝聚成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1]。

  1、“石油精神”促进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

  很少有哪个行业拥有中国石油行业如此鲜明的职业文化。一提到它,就仿佛置身于荒凉戈壁上,或许是原始森林、深山峡谷中。这些地方地质队、钻井队的身影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与这些艰苦卓绝的环境、工作条件针锋相对的就是石油工业创业者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意志品质,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挑战物质环境,以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大庆精神”、“铁人”王进喜等这些关于石油精神的印象与感受,这是永不退色的记忆与财富。在国家的直接调控下,在石油工人们的艰苦会战后,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留下光辉的成果和财富。但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石油精神”逐渐被边缘化。在以石油为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很多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劳动工人的差距拉大,更关注生活舒适,收入较高的行

 业,石油行业硬朗的工作作风和相对艰苦环境难以吸引现代大学生。“石油精神”是石油行业的灵魂,没有精神的工人和学生是没有战斗力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爱国主义精神是一切精神的核心和源泉,敬业则是我们力所能及地实现自己的能力,满足社会和人民的期望的切身途程。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每个学生知石油、爱石油、与献身石油的崇高意识,将自己贡献于祖国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2、“石油精神”对于健全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既强调了人受社会关系的规定,又强调了人要自由的选择崇高的职业,自己为自己在社会中安排位置。每个青年都想去从事一些高收入职业;而我们坚守后者到底还有没有客观的、有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健全人生应是自我计划与实现的,如同前面提到的朱老先生,他们没那么多怕苦为难的想法,而是朴素地、自然因而也是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石油。于是我们在由他口述的历史中,看到了数十年如一日,每一刻都是全部生命流露的光彩。他们在自主踏勘、研究中,将自己有限的生

 命投入到了为满足人民“富油”的愿望及为人民服务中去了。我们的人生也应如此,要将自己事业的更广更高的价值及其中对国家和人民的报答协调一致,给自己设计最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全神倾注的行动。这种人生理想和关于人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的意涵也是合一的。唯有超越于私见之上的人才是伟大的人,才是有历史的人,因为历史在严格意义上说,正是人民创造的,高尚的、真诚的、无私奋斗的历史。

  三、口述历史中的“石油精神”分析

  为了切实挖掘“石油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我们对多名终身从事石油事业的退休老前辈,进行了系列采访。他们的一生就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及个人思想的发展中蕴含了宝贵的思想价值,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我们要问,“石油精神”在多大程度上还是曾经奋斗的先辈们鲜活的精神?通过对朱国华、房士铭等石油老前辈关于石油行业的发展历史的叙述,及其内在精神的挖掘,可以深刻的理解,石油工业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从地下抽取矿产从而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由无数

 石油人为之奋斗、“苦干实干”的事业,是共和国进行现代化工业建设的一个鲜活的、永远闪烁着光芒的精神象征。从他们勤勤恳恳、艰苦卓绝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们是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那个时代,是高尚精神的实践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以中国石油工业第一批高级工程师朱国华为例,他出生于上世纪 20 年代后期的浙江余姚,他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童年时就在侵略者冰冷刺刀凶残的杀掠下逃难。内心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恨不得拿起武器,冲上战场杀敌,但是衣难蔽体,食不果腹,力量薄弱,也没武器,难以成行。后来朱国华寄宿亲戚家中,在日占区念了中学。面对敌人的文化侵略,朱国华怀着坚定的爱国情怀,拒绝学习日语。解放前后朱国华在南京的地质院校学习,立志要运用所学建设新中国的石油事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在此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在这里结婚、生子,为了孩子的生活与教育机会,不得不把长子送回千里之外的老家念书。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未使他气馁,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坚持着“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作风。经过多年的细致钻研,朱国华逐渐在岩石鉴定方面成为国内权威学者,他在一些深、尖、难问题上的独特见解,由起初的不被人接受,到最后为大家所信服。朱国华为人做事实事求是,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研究工作中能够顶住错误思潮的压力,坚定无产阶级革命信仰,求真、求实,决不低头。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地质问题时,朱国华能和享有极高政治待遇的苏联专家辩论,并提出卓有成效的见解,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为此他也住过

 牛棚,但从不低头。他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料,力图从多方面验证自己的观点,以便野外踏勘的宏观认识和室内镜下微观鉴定结果结合起来,朱国华自费跑野外,没有车就搭煤车。努力总会带来回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外国专家对他的观点表示充分的肯定。为此,他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在一次野外考查过程中,汽车翻车,造成他左耳鼓膜破裂。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国华不屑于红卫兵罗织的各种罪名,埋头苦干,只管工作,坚信共产党一定会带领老百姓走上正确的道路。以老一辈石油工业建造者为载体的“石油精神”曾经长期起着旗帜作用,指引了无数青年石油工作者奋发向上,也曾在全国民众中引起广泛的学习和颂赞。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理想、民族的渴望凝结为一体,将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是一股改变历史、书写历史、承继历史的力量。

  四、以“石油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面临着一定的信仰危机。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追求理想的行动能力。越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就越考验大学生们是否能够坚

 定理想信念,更能体现老一辈石油工业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引导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石油精神”。[2]

  1、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对于“石油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对于石油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传承更带有即时、切身地实行,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先贤们的继承人,而非流于形式。要爱石油,爱专业,这是创造的前提,是在石油行业中实现自己的原始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邀请许多退休石油老职工来讲述自己的工作史,让学生了解石油人的生活全貌,尊重这一行业,并生起慨然愿从的志向。[3]

  2、为学生创造自主创新的现实环境

  使学生和有经验的工作者如油田的地质师和平时只讲授理论的老师充分合作与交流,受到石油精神的熏陶,在其中便会产生最生动的“传业授道解惑”。也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仿佛自己就正在独立工作,充满创新的机会,不仅学以致用,人理相融,而且最大限度调动了有志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符合综合大学与工程技术大学要逐渐培养学生研究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教育理念的。这一点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开展较好,校区响应“争创双一流”的大势,加大了学生实践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

  3、加强石油高校环境建设

  校区作为新建的校区也有着不小的局限,这就是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非油田生源的学生凝聚力还不够,不能使学生涵养在石油精神的作风中,我们的奋斗意识也还不够强。这可以通过开办文化产品来凝练校区的文化,通过报刊、校史展览馆引导学生的主流价值意识[4]。还可以举办学生们的知识竞赛,作为巩固知识和提升兴趣的方法,以及提供更多的野外踏勘的机会。总之,在教育中最强调的接受能力要成为石油精神中生动、自发的能

 力,这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更丰富的、增强的实质和实践的方法来促成。而对于许多垂垂老矣的见证了新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石油工作者,抢救、挖掘和保存他们的精神与教育价值,也显得紧迫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建文.“石油精神”解析与传承[J].石油政工研究,2016(4).

  [2]白鹭.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加快推进石油高校双一流建设[J].教育观察,2018(8).

  [3]刘凌.行业高校进一步加强行业精神教育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9.01.

 [4]谢雪清.口述历史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凝练中的运用[J].贺州学院学报,2014(9).

推荐访问:论文 石油勘探 石油
上一篇:统计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800字例文
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