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总结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20-09-06 点击: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及其他损失。

  4、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5、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7、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大应全部或部分停产停业,并经一段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

  8、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过程即为隐患治理。

  9、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10、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1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
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12、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13、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
14、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15、人本原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16、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17、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3E)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因4各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18、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9、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20、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
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控制能量释放,延缓释放能量,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设置屏蔽设施,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修复或急救。

  21、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22、系统安全理论:1)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3、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包括: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

  4、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

  5、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
6、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依据: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觉。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7、安全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注为依据的。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8、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核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9、安全规章制度的体系: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明确安全生产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组织击鼓、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措施,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等内容。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定期巡检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验监测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工业卫生管理制度。

  10、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

  11、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单位,以及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少于300人的,可配备专职,也可兼职,也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管服务,但安全生产责任任由本单位负责。

  12、安全投入的使用: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2)按国家标准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及设施,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研究4)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5)增设和更新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器材、仪表等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比如,编制和落实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13、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每企业累计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

  14、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标准: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为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当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25、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善后事宜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15、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核心就是安全技术措施。行业划分: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水利水电、旅游等等。有害因素划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电气。导致事故原因可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16、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

  17、、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18、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19、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基本内容: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范围: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2)编制内容: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措20、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方法: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
确定措施计划编制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
审批措施计划;
下达措施计划;
实施。21、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括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
22、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项目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23、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24、对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25、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应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26、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22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教育。(23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书上岗。(36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50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48小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小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2小时。

  28、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9、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0、班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31、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等。

  32、全生产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巡查。

  33、安全检查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
硬件: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

  34、安全生产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受人员素质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3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访谈;
查阅文件和记录;
现场观察;
仪器测量;
3)综合分析。

  36、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温用品。按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37、特种劳保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用人单位教育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38、国家队特种劳保用品实行安全标识管理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网格式)、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煤矿安全)、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4、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程序: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许可证,会议记录,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和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5、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1)申请2)受理3)征求意见4)审查和调查5)作出决定6)送达。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许可证、资格证等)、事中(行为监察:规章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责任制落实、技术监察:三同时、特殊工种场所)、事后(四不放过)3种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


1、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归安监总局领导。

  2、煤矿安监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均有中央负责)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不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4)国家监察(代表国家)。

  3、煤矿安全监察方式:1)日常监察(常规监察)2)重点监察(许可证、资格证)3)专项监察(瓦斯治理停产整顿,关停情况,技术手段落实)4)定期监察(年初年底、开停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 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线、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前,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4、安全现状评价: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或局部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5、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有害危险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作出安全评价结论7)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6、安全验收评价中得符合性评价:检查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审查、确认主体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要求,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饰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危险有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
心理、生理性;
行为性;
其他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20类:3)按职业健康分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震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7种。

  7、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过程: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筑物构筑物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8、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方法:SCA;
2)危险指数方法RR: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安全评价方法。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定性评价方法,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即可采取的对策,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故障树分析FTA:
8)事故树分析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10)定量风险评价法
9、概率风险评价法包括: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法。

  10、各类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

  11、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职业性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4•工作场所。5•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按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2)按有关规定分类:《职业病目录》十类115种:①粉尘类(13种)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③化学物质类(56种);
④物理因素(4种);
⑤生物因素(3种);
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
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2.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桑等。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工作方针与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职业病发病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等行业。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1、事故预警的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的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

  2、建立事故预警机制的原则: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3、预警管理体系要素: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预警)、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4、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信息判断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5、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6、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与漏警。

  5、预警信号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

  6、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理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预警分析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个过程与预控对策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而这缺一不可。

  7、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8、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其中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组织准备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特别监控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一组织准备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联接预警分析与预警对策活动的环节,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

  8、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或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检测、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9、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1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11、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2、事故应急管理过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预防:a、事故预防,安全本质b、假定事故必然发生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2)准备: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3)响应: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4)恢复: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13、应急体系: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法制基础(4个层次:法律法规紧急状态法、政府规章如应急管理条例、政府法令规定等、标准或管理办法)、应急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质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4部分构成。

  14、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15、响应级别: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16、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

  17、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1)事故指挥官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3)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行动计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5)资金/行政部:所有事故费用的评估。

  18、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1综合预案2专项预案3现场处置方案:如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单项预案),共三个层次。

  19、应急预案基本结构: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20、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一个4级文件体系。

  21、应急预案的编制: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2搜集资料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写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评上级或安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22、应急预案6个一级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23、应急策划:分为3个二级要素: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24、应急准备:分为4个二级要素: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训练与演习:预案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4)相互协议。

  25、应急响应:分为12个二级要素:1)接警与通知2)指挥与控制3)警报和紧急公告4)通讯5)事态检测预评估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消防和抢险12)泄漏物控制。

  26、应急预案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27、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28、演练的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29、应急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组织评估报告。演练领导小组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
1、2007年4月9日颁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普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①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②重大事故,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 000万元以上(含5 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③较大事故,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上(含1 000万元)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④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 特殊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等级划分:1)道路交通事故:a、轻微事故:轻伤1-2人,财产损失机动车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不足200元b、一般事故: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c、重大事故: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或者财产损失3-6万元,d、特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死亡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或者死亡2人,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在6万元以上。2)火灾事故:a、特大火灾事故:死亡10人以上;
重伤20人以上事故;
死亡重伤20人以上事故;
受灾50户以上的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事故。b、重大火灾事故:3人以上死亡事故;
重伤10人以上事故;
死亡重伤10人以上事故,受灾户30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事故。c、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列两相情形的燃烧事故。3)水上交通事故:a、特大事故b、重大事故c、大事故d、一般事故e、小事故。4)民航飞行事故:特别重大飞行事故、重大飞行事故、一般飞行事故。5)铁路交通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4、事故分类:1)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2)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3)监督管理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5、负有报告事故责任: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2)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双报告制:安监部门及负有安监职责的相关部门。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5)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6、事故报告程序和时间: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任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想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直接报告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相关部门报告3)安监部门与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a、特别重大、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b、较大事故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监及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c、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4)国务院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7、报告事故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和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事故的补报: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及时补报,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及时补报。

  8、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9、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由国务院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的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组长既可以由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担任,也可以由国务院制定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10、重大事故以下等级:1)普通事故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发生地的省、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也可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2)煤矿事故的调查: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由省级煤矿安监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参加调查。发生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有负责检查事故发生地的煤矿安监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有关政府和部门参加。3)铁路交通事故:重大事故由国务院铁路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发生地铁路管理机构组织调查组;
国务院认为有必要时,可组织调查组4)跨行政区域发生事故:特别重大一下级别事故,属地原则,发生单位所在人民政府参派人员。

  1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精简、效能。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监部门、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工会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12、事故调查组组长:有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事故调查组副组长1-3名,一般等级的只设1名组长,不再设副组长。

  13、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7)总结事故教训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4、事故调查组的职权:1)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2)有权获得相关文件、资料3)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或其复印件一角司法机关处理。

  15、事故调查的常用工作方式:1)综合组:资料搜集和保管、信息报送、协调内务、对外联络、宣传报道、汇总材料、协助善后工作、写出调查报告2)技术分析组:现场勘查、收集现场资料和物证、对现场技术状况进行分析,为事故抢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分析原因,认定性质,写出技术调查报告3)管理调查组: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和政府监管监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以上三组中工作任务最重的是技术分析组和管理调查组。

  16、技术鉴定:事故调查组应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限期。是确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有效途径和技术支持。

  17、事故调查常用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变更分析方法。

  18、事故原因分析的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内容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5)确定事故责任者。

  19、直接原因分析: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
  20、间接原因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

  21、事故调查时限:事故调查组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期限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0日。

  22、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5)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

  23、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有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批复。重大、较大、一般事故批复15日内,特别重大30日内,延长不得超过30日。

  24、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①消除危险源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③隔离④故障-安全设计⑤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①隔离②设置薄弱环节③个体防护消④避难与救援。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收集资料:(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2、 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3、 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量的大小,得到一系列数据,如质量与长度。特点: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连续性资料。

  4、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计数的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5、 等级资料:介于计数与计量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6、 变异: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来源于未加控制和无法控制的甚至不明原因的因素,变异是统计学存在的基础,本质上说,统计学就是研究变异的科学。

  7、 概率:常用P来表示,大小在0-1之间,接近0发生可能性小,接近1发生可能性大。一个事件发生小于5%,就叫做小概率事件。

  8、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1)系统误差: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特点:具有累加性。2)随机误差:由于一些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是不确定不可预知的。特点:随测量次数增加而减小。分为:随机测量误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来减小)、抽样误差(改进抽样方法和增加样本量来减少)。

  9、 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数×100%。

  10、 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的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11、 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12、 粗死亡率: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13、 事故统计的步骤:1)资料收集(统计调查)2)资料整理(统计汇总)3)综合分析。

  14、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丧亡及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推荐访问:解刨重点总结 中诊重点总结 外科重点知识总结 金属凝固理论重点总结 护师重点知识总结 普外中级考试重点总结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 超敏反应重点总结 医学重点学科总结 形式逻辑重点总结
上一篇:内容电商与货架电商区别,内容电商什么特点
下一篇: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2020服贸会峰会)心得体会一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