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用大黄可以验_试论“大黄”临床治验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19-04-30 点击:

  [关键词] 大黄; 临床; 运用; 经验; 探讨   [中图分类号] R28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经过世代医家的科学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运用,大黄不仅是攻下消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泄黄,还具有存阴、降胃,下气,除痰实,消食,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之用。经过炮制,常有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之称。酒制功在活血,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泻火解毒。大黄炭其功在化瘀凉血止血。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血热、瘀血、出血症;熟大黄泻下力缓、生大黄泻火力强,用于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水肿、烧伤。少剂量有健胃收敛之功。历代本草对本药都有很详细的论述。现在中医自《伤寒论》中的承气汤起,大黄就一直作为临床上泻热的一味主药,到了金代的张子和从《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一句中得出了人被大车碾伤,用通下药来治,在临床上一直沿用至今。本人在医治疾病三十多年中广泛使用大黄取得了一定疗效,现试述如下:
  1 大黄源流 《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药性论》“主寒热,消食,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本草纲目》“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历代的中药名著中可以看出,大黄泻实热,逐瘀通血脉,降气。
  2 大黄配伍
  2.1 《金鉴》 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阴寒积滞证,表现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故用本方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血虚津少,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不眠梦多,记忆力减退,口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养阴润燥,制大黄、当归、生地、麻仁、枳壳、生首乌、柏子仁、桃仁。
  2.2 《温病条辨》 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积聚:腹有积块疼痛,腹胀纳呆,周身困痛,畏寒潮热,体倦乏力。查右上腹有一积块状若窝头,周边高中间凹陷,明显高于腹皮,按之则痛,但不坚硬,推之不移,舌体胖实,舌淡苔白厚腻,唇紫,脉沉紧。(B超示:肝脾肿大)。治以温阳散寒,攻下里实。大黄、制附子、细辛、白芍、甘草、郁金、枳实。除甘草、郁金外,用量则大,方可见效。
  2.3 《成方便读》 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以上只不过是举隅为例明之。
  2.4 在大量的方剂中 由于大黄作用广泛,均配有大黄:《中华药典》栀子金花丸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八正散主治湿热下注,蓄闭膀胱,小便赤涩,尿频疼痛,小腹胀满,口燥咽干,淋痛尿血,大便干结,甚则癃闭;《十药神书》十灰散用于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伤寒论》大承气汤功在峻下热结、急下救阴、通胃结,救胃阴、泻阳明之燥气而救其津液,清少阴之热气而复其元阴、荡涤三焦之坚实;小承气汤用于泻热通便、消痞除满、微和胃气、泻上焦之痞热、直下小肠结热、通里清热,宽中行气;大黄黄连泻心汤用于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半夏泻心汤主治胃气不和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吐、肠鸣下痢、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甚或谵语烦渴、入夜发热、或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或涩等;调胃承气汤用于推陈致新以和中,除热荡实,润燥软坚,甘平和缓; 麻仁丸主治脾强胃弱、津亏便秘;茵陈蒿汤主治湿热黄疸,面、目、一身尽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者;《金匮要略》大黄甘草汤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大黄附子汤用于寒积里实证,证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大黄庶虫丸主治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房肿块,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已椒苈黄汤主治病痰饮,水走肠间,腹满肠鸣,口舌干燥,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见身体浮肿,脉弦滑而有力;泻心汤主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厚朴三物汤主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大柴胡汤(应有大黄)发表攻里,和解少阳,通下里实;《证治准绳》的六磨汤治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肠呜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用本方以达气顺滞消;化风锭治急热惊风,痰涎壅盛,神志不宁,咳嗽发烧;代抵当丸活血逐瘀,主虚人蓄血;《临床中医内科学》的化痰通络汤用于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痰浊内阻(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形体肥胖、身重乏力、纳呆、苔厚腻、脉弦滑;星萎承气汤治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便秘结;《伤寒瘟疫条辩》的升降散以宣泄郁火为原则,方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药组成,其中大黄攻下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主治憎寒壮热,头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大便热结、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丹溪心法》的当归龙荟丸用于肝经实火引起的腹部胀痛、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心烦不安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的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宣明论方》的防风通圣散用于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医学发明》的复元活血汤用于跌仆损伤,瘀血内停胁下,疼痛不可忍,或伴发热便秘、并治虚劳积瘀,咳嗽痰多者,夜不能卧。痞闷及便毒初起疼痛。瘀血留结,发热便闭,脉数实涩大者;《内外伤辩惑论》的枳实导滞丸治疗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沈氏尊生书》的清心滚痰丸用于顽痰蒙蔽心窍,表现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疯狂打闹,羊痫风症;《千金要方》的犀角汤用于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备急千金要方》的温脾汤用于阳虚寒积证,脾阳不足 冷积内停;《温病条辩》的增液承气汤用于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养生主论》的礞石滚痰丸用于实热顽痰证: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胸腕痞闷,或眩晕耳鸣,或不寐,或奇怪之梦,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而厚,脉滑数而有力;还有《经验方》清胆汤理气开郁,利胆通腑。上述方剂中均有大黄,由于配伍的不同,治疗各异。
  3 大黄内治
  3.1 肺癌 属“咯血”、“肺积”、“息贲”、“虚劳”范畴。外因和内因均可导致发病,临床辩证分为阴虚毒热证、肺脾气虚证、痰湿壅肺证、气滞血瘀证、气阴和阴阳两虚等证。治疗常采用清化热痰、活络化瘀、解毒软坚、养阴润肺和益气温阳等法。临床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各血、痰中有血、低热盗汗、口干舌燥、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的阴虚毒热证,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时,方中加大黄、火麻仁、李仁以治大便秘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胃癌 属“反胃”、“噎膈”等病范畴。常因忧思脑怒,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引起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气机郁滞,湿聚痰凝,热毒血瘀,阻结于肠胃而成,到了晚期表现为胃脘剌痛甚如刀割,拒按,消化道出血,肌肤甲错,舌紫暗有瘀斑,脉沉细而涩。以大黄、白芨粉、三七粉、川楝子共细末6-12克冲服。
  3.3 直肠癌 牛蒡根、赤小豆、当归、大黄、蒲公英、共细末拌匀,用温开水冲服,每次6克,1日3次。
  3.4 精神分裂症 属“癫狂”。临床表现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烦燥,突然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不食不眠,舌红降,苔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方用大黄、礞石、黄芩、竹黄、胆星、栀子、龙胆草、贝母、以清泻肝火,涤痰醒神为治。
  3.5 肝癌 属“积”、“黄疸”范畴。本病由脏腑气血亏损,脾虚湿聚,痰凝血瘀,邪毒凝结、七情内伤,可使气、血、湿、热、毒互结而成癌。生大黄,茵陈、炒栀子、半枝莲、水红花子、厚朴清热利胆、泻火。瘀血毒结,改用大黄庶虫丸。
  3.6 病毒性肝炎 属“黄疸”、“胁痛”、“肝瘟”范畴。临床表现为面目肌肤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用大黄、茵陈、栀子、赤茯苓、蒲公英、车前子,黄芩、陈皮、郁金、甘草。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难治型高度黄疸,生大黄、炮附子、赤芍药、茵陈、金钱草、丹参,海金沙。以温阳活血解毒。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瘀热发黄,用制大黄、生大黄各等分,加苦参、茵陈、炒栀子、丹参、陈皮,消瘀清热、退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主指湿热瘀阻化毒为患,治疗用大黄、桅子、茵陈。主药也是在于大黄的逐瘀泻热毒,如果把上面的三味药中的大黄去掉,实没有什么治疗效果了。
  3.7 肝硬化 湿热蕴结。用制大黄、茵陈、黄芩、栀子、石菖蒲、滑石、木通、蒲荷清热化湿解毒。大便秘结不通,改用生大黄。热毒炽盛,腹胀便秘,用大黄、马鞭草、半枝莲、龙胆草、枳实,泻热通便。
  3.8 胆囊炎 属“胁痛”、“胆胀”、“黄疸”范畴。气滞血瘀,右胁剌痛,痛处固定拒按,面色晦暗,大便干结。方用大黄、柴胡、枳壳、川芎、五灵脂、蒲黄、白芍、香附、甘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通便。肝胆湿热,胁肋胀满疼痛,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苔黄腻,脉弦滑。大黄、柴胡,茵陈、黄芩、栀子、枳实、法夏、白芍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3.9 慢性肾炎 称“水肿”、“尿血”、“虚劳”。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满,呼吸气粗,大便干结,水邪壅阻中、下焦,大、小便涩少者用商陆、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大腹皮,酌加少量大黄。
  3.10 泌尿系感染 属“淋证”、“癃闭”、“腰痛”范畴。膀胱湿热证,用生大黄、车前子、瞿麦、滑石、扁蓄、甘草、灯心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
  3.1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鬼脸疮”、“痹证”、“阴阳毒”范畴。发病急,高热不退,皮肤红斑、紫斑,吐血、衄血、便血、肌肉关节疼痛,烦燥,神昏谵语,如见壮热不减退者,加大黄,黄连、黄柏,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退热。
  3.12 高血压 常属“眩晕”、“头痛”、“肝风”、“肝阳”范畴。治疗肝阳上亢,眩晕,面目红赤,烦燥易怒,耳呜耳聋,口苦舌干,尿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治以平肝潜阳,清热降火。方用龙胆草、大黄、菊花、黄芩、栀子、泽泻、草决、生地、丹皮、钩藤。
  3.13 中风 中经络。主要证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咯痰等,方用生大黄、芒硝、全瓜蒌、胆星、丹参。化痰通腑。
  3.14 白细胞减少症 属“虚劳”、“虚损”。多为气血不足,精血亏损,正气内虚,荣卫不固,抗癌药物所致。正虚邪气盛,壮热不退,躁狂谵语,大便干结,脘腹满,舌红降,苔黄,脉动数。白虎加人参汤加生大黄,扶正祛邪,清热通腑。若是抗癌药物所致。可用生血灵、大黄、庶虫、香附、白术、黄芪、甘草、生地、获苓。
  4 大黄外治
  4.1 大黄加白糖治疗伤口久不愈合 大黄、龙骨、白糖、共为细末,装入消毒瓶内保存备用。用法:伤口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将药粉涂撒伤口表面,1日1次,果效明显。
  4.2 治脚气、足胫肿痛 大黄、 薏以仁、苍术、当归、防风。煎煮取汁足浴。
  4.3 治牙痛 主以右上牙,因为右上诸牙属大肠经,方用大黄、生地、丹皮、荆芥、防风、少许细辛。细末茶水调敷右腮部。
  4.4 治附睾炎 大黄配苍术、桃仁、白芍、冬瓜子、重用以仁、布包水煎热敷睾丸肿痛处,每日3次,效果显著。
  4.5 治烫伤 大黄配用生地榆、黄连、黄柏各等分研细末,用香油调涂烫伤处。
  4.6 治脏毒 肛门外翻,或有异物脱出,不能回纳,色紫暗,红肿、热痛。大黄、黄连、黄柏、五倍子煎煮取汁,入适量冰片,盛无菌瓶内备用。
  4.7 津枯便秘方 火麻仁、李仁、大黄共细末,文火炼稠,制成长约3cm的柱型,塞肛,每日2-3次。
  4.8 急性病毒性肝炎 大黄、黄柏、黄芩各等量,青黛半量共为细末和匀,以水蜜各等分,调成膏状,摊于油纸敷右胁期门穴,每日1次,20日为期1疗程。
  4.9 胆囊炎 栀子粉、大黄粉各等量,用液体石蜡加点5%酒精调和成糊状敷于痛处。大黄、木香、乳香、白介子、冰片少许。共细末和匀,每次取10-15克,用醋调成糊状贴敷胆囊压痛点。适用于胆囊炎急性发作。
  4.10 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尿毒症 附子、牡蛎、土茯苓,先煎取汁浓缩至200毫升,再入生大黄煎至2-3分钟,取汁装瓶备用。保留灌肠。
  4.11 有机磷中毒 用生大黄粉50克+0.9%氯化钠液250ml灌肠,每日1-2次。
  4.12 治外伤 特别是一些局部的闭合性受伤,局部红肿热痛严重。用生大黄粉开水调糊,等凉后外敷大见其功。
  5 慎用大黄 大黄味苦,性寒,攻下力强,故在临床上审慎用药。药用的性能变化,有炮制来制约,有加它药来制约变化。对于大黄的副作用历代本草都有论述。《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生大黄用量大,开水泡内服有时会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肠鸣等现象,是因为大黄大寒是苦寒败胃之药,用量大了会败坏胃气,胃气坏败而不能消谷气,所以大黄吃了不降反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肠鸣,故在临床上用大黄有必要加些理气药,要不常常会出现病人吃药后会腹痛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龙承钧,张乔.大黄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2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卫生,2007,8(5):49.
  [3] 汪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4] 田德禄.中国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
  [5] 何光荣.张仲景用大黄经验浅探[J].四川中医,1998,16(6):15-16.

推荐访问:大黄 试论 临床
上一篇:急诊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
下一篇:[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在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