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十二指肠溃疡怎么治

来源:中考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81-01   【摘要】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克拉霉素、泮托拉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阿莫西林、加替沙星、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显效31例,占77.5%;有效8例,占20%;无效1效,占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8例,占45%;有效14例,占35%;无效8效,占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故临床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克拉霉素、泮托拉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阿莫西林、加替沙星、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1-70岁,平均56.7岁。均经临床检查证实为DU的患者,HP均为阳性,且在治疗前无任何抗生素、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消炎药服用史。排除十二指肠梗阻、幽门梗阻、穿孔及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史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球部溃疡,并于胃窦离幽门2-5cm处在胃镜检查后取黏膜组织,快速做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尿毒酶试验(RUT),若均为阳性结果,则可对HP阳性进行判断。�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加替沙星、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具体为:阿莫西林1000mg/次、加替沙星200mg/次、泮托拉唑30mg/次,于每天早晚饭前口服联用,1个疗程为10d。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泮托拉唑30mg /次,每日早晚饭前口服联用,1个疗程为10d。行1个疗程治疗后在第28d进行复查,对两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效果评定 显效:溃疡病灶实验室检查为疤痕期变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溃疡病灶实验室检查面积明显缩小或基本愈合,饮食量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溃疡面积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缩小甚至扩大,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2]。相关研究资料显示[3],我国Hp对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2.7%、75.6%、27.6%。故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新型的可根除Hp的抗生素。有学者研究报道Hp采用含有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抗Hp法较好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采用阿莫西林、泮托拉唑、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对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4]。其中,加替沙星以干扰细菌DNA复制、阻碍酶反应为抗菌机制,进而起到杀菌作用,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品,患者有较好依从性,不良反应小。泮托拉唑有良好的抑酸作用,对其它药物的药效不造成影响,维持时间长,为质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疗效已被临床广泛认可,为广谱消炎药物。三药联用有效率达97.5%,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P

推荐访问:溃疡 治疗效果 临床 诊断
上一篇:【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不合作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下一篇:浅析人性化护理的作用与影响力 护理领导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