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效应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来源:中考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在激情澎湃的绿茵赛场边,淑女也会欢呼雀跃,在哀乐悲伤环境中,悍男同样潸然泪下。这就是环境对心理暗示的结果,即场效应。西方现代心理学家勒温运用物理学中有关“场”的理论来表明心理也是个应力和应变的系统。他认为心理场的核心是“动力与整合”。因此,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有心理场。课堂上学生合作的心理氛围又称合作学习的 “场效应”,是教学时师生及生生间共同营造的心理环境,消极的“心理场”会使学生的思维被抑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心不在焉;积极的“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这一规律,将有助于提升合作学习的效能。
  一、创设“体谅场”,培养学生合作共赢与相互依存的意识
  由于合作学习实行的是异质分组,决定了学生在思想认识、认知水平、行为方式、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合作学习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同学可能只顾及维护自己的立场,不懂得合作共赢,需要互相尊重,相互体谅。因此,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创设相互体谅的心理环境即“体谅场”,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必须依靠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每一个人都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角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只有在相互友善的体谅中,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完善“立体―平面―立体” 空间观念的整体建构,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将长方体沿棱剪开,再展开成平面图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等六个面,然后将展开的平面图再围成原来的长方体。任务刚一布置,就突发一个提高了八度嗓门的声音:“这是我带来的盒子。”发出强音的座位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视线。听到这么“厉害”的言语,我立即上前,询问: “怎么回事,我不是分好了组,为什么吵起来?”“老师,我们都分好工了,而她却要自己独立研究,不让我们拆她的纸盒,因为我们小组商量好了,她的纸盒最硬,适合拆了又好重装。”小组长道出事情缘由。此时,我的心一沉。新接任的这个班第一次尝试小组合作,怎么会这样?但脑子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正是引导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我走到台前,静待两分钟。学生眼巴巴地看着我。“同学们!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互助合作,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与人合作,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与奉献,更要学会相互体谅,友善待人……”我边说边悄悄注视那个女生,只见她小脸通红,拿出手中的长方体,怯懦地举起手:“老师,我错了,我明白了在小组中我们应互相配合,只有把个人责任和全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共同进步。”我轻轻走到她的身旁,摸了摸她的头说:“好孩子!我相信你!”只见她很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不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结果在这位女生的引领下,该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圆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操作过程中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尽享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相互依赖与合作共进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场”,培养学生独立见解与静思默想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设问,问题本身要具层次性、开放性,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整体性,通过问题串产生有序的“问题场”效应。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围绕这节课核心目标,教师设置了五个问题:①对于圆,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②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③观察圆的内接和外切正方形,推断圆的面积在什么范围? ④圆的面积大约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⑤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这些问题的设置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形成了对圆面积探索有序的“问题场”。根据学情需要,教师选择了第⑤个问题组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经过独立思考后,由组内4个人针对自己的想法及困惑展开讨论的片段:
  生1:我的想法是把圆纸片对折,得到4个扇形,求出一个扇形的面积,再乘4。
  生2:你怎么求扇形的面积?
  生3:扇形的面积不会求,但是扇形像我们学过的三角形。
  生1:有道理,可以看作三角形试试。
  生4:我的想法是先把这个圆分成两半,每个半圆再平均分成8份,然后拼成的图形有点像个长方形。
  生3:好主意,我们现在重点找一找长方形、三角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生2:行,现在咱们两人一组分别试试,然后看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
   于是,生1与生3合作,生2与生4合作沿着各自的思路探究。
  当全班汇报时,这个小组迫不及待地展示他们推导的结果:
  生4:我们小组有两种方法,我和xx(生2)合作将圆剪、拼后近似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没变。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C÷2=πr表示,宽相当于半径,用r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πr2(实物投影呈现)。
  生1:我与xx(生3)合作,将圆平均分成32份,每份像一个三角形,底为扇形的弧线,用C÷32表示,高是半径r。圆的面积=C÷32×r÷2×32=C×r÷2。
  生3补充:C可以用2πr表示,2πr×r等于2πr2,2πr2除以2也等于πr2,与它们结论一致。
  通过问题串作导向,创设恰当的问题场,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去独立思考与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探究的问题不再停留在表面,在小组交流时不但每个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有理有据,这样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能。所以,讨论前的独立思考不是“空白”,而恰恰是思维的高潮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时,我们不能丢弃传统的独立思考和静思默想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交流场”,培养学生表达倾听与质疑辨析能力
  经历了问题场,每个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思考,当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对自己想法不能肯定时,往往会产生寻求他人帮助的愿望,这种帮助既包括得到他人的指点,也包括与他人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一定要营造良好的交流心理氛围即“交流场”。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困惑,教育其他成员要在交流时学会倾听,为其解惑,并友善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如果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向老师或其他组请教。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别人的想法,相互比较,学会质疑与辨析,通过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下,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方法与思路。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教师出示了复习题:甲、乙两仓库存放货物吨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仓库调60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乙两仓库货物吨数的比是2∶3,问甲、乙两仓库共有多少吨?先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答,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生1:我们组的解法是:60÷(7/15-2/5)=900(吨)(生说明了算理)
  生2:我们组的解法是:60÷(3/5-8/15)=900(吨)(也说明了算理)
  教师正想出示下面一题时,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们组还有一种解法:60×(7+8)=900(吨)。
  其他组同学纷纷质疑:这是不是让他凑巧碰上答案了?
  (教师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鼓励该生说明这种解法的根据,教育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生3:我们组认为根据比的性质把2∶3转化成6∶9,7+8=15, 6+9=15,因为甲、乙两仓库的总吨数没有变,总份数也没有变,这就说明每份的吨数是一定的。由甲仓库原来的7 份变成现在的6份,由乙仓库原来的8份变成现在的9份,可以确定一份就是 60吨,所以这题还可以这样计算:60×(7+8)=900(吨)。
  (如此新颖的解法使教室里充满了掌声,该生也兴奋得小脸通红。没想到,一生又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4:老师,我还是觉得这个组解法有可能是凑巧的,把2∶3转化成6∶9后共有15份,和7+8=15份相同,甲仓库原来的7份变成现在的6份,由乙仓库原来的8份变成现在的9份,它们正好相差1份呢?这中间是否只是个特例?
  (针对生4的质疑,部分学生也怀疑起来。怎么办?于是教师又把绣球抛还给了学生)
  师:你们说,怎么办?
  (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最后决定自己小组再出题验证。于是许多个小脑袋又凑在一起。过了十来分钟,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生5:老师,经过我们组的证明,这种解法是完全正确的,例题是……(省略)
  生6:我们证明也是正确的,我们小组的例题是“新城建设一小区住房交户装修过程中,未装修户数和已装修户数的比是1∶8,如果再装修2户,则未装修的户数和已装修户数的比是1∶6。这幢楼里共有多少住户?”因为1+8=9, 1+6=7,7×9=63。而楼里的总户数不变,总份数都转化成了63,说明每一份的户数是相等的。未装修由原来7份变成现在的9份,原来装修的56份变成现在的54份,可以确定两份就是2 户,那一份就是2÷2=1(户)。因此可以算出这幢楼里的户数:1×63=63 (户)。
  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仍在尽情地议论着、思考着。
  上面的例题,通常的解法就是前面两种,很少有人会想到第三种解法。正因为教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交流场,在生1、生2有理有据的陈述之后,生3大胆地表述自己并不肯定的想法,此时全班学生并没有讥笑与讽刺,反而认真倾听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与辨析。正因为有教师的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学生也才敢于去探究证明,去讨论交流,也因为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才有生3所在小组的想法为全班同学新的思路的理解探明思考方向,也才有生6所在小组滴水不漏的证明与解释,真正道出了这种方法的关键:那就是必须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找出两种比的相同的总份数,再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来确定一份是多少,最后求出总数是多少。多么巧妙的解!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严密的推理!多么不屈的精神!尽管学生合作交流花去了很多时间,但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成功后的喜悦。(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推荐访问:效应 合作学习 影响
上一篇:【从音乐的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浅谈音乐教育】说话的艺术txt下载
下一篇:【《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数控技术专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