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关键词] 护理安全;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54-01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世界卫生大会早在2002年就提出“患者安全需要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并于2004年支持建立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2004年,我国再次启动的医院评审工作也提出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将医疗安全管理列为重点评审项目[2]。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也再次提出要重视医疗安全。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3,4]。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5]。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程序和社会治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法律意识淡薄: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不按级别护理巡视病房。
  1.1.2 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严重缺编,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待遇低,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本职工作,导致责任心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1.1.3 护理文件记录缺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6]。临床工作中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涂改、刮痕、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是医院处于被动状态而造成败诉。
  1.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身心疲惫,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加上无证招聘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1.5 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我科共26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包括护士长)3名,护师8名,护士15名,由于年轻护士较多,专科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欠丰富,遇到抢救患者时就显得无程序,个别家属对护理服务比较挑剔就容易产生矛盾。
  1.1.6 慎独修养不够:临床中大部分护理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如果慎独修养不够,工作中就可能出现执行医嘱不及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也就随之增加。
  1.1.7 护患沟通不够: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和社会经验,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面无表情,态度生硬,或者用不适当的身体语言交流,加上护士工作繁忙,无时间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无暇顾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无同情心,在医院无安全感,造成心理压力,情绪紧张,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造成患者不满意和投诉。
  1.2 患者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加上家属陪护不尽心,容易发生意外或并发症:如坠床、跌倒、外出走失、自杀、烫伤、压疮、误吸、管道脱落、药物反应大等。
  1.3 其他因素 如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地板潮湿、光滑,设备性能差,吸引负压不够,标本丢失,标本送检不及时,过道加床过多等。
  2 对策
  2.1 强化法律意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护士特别是新上岗的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每位护士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其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执业,以保障护理安全。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医院必须按照《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管理,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7]。为落实这一原则,我院护理部做出严格规定:
  2.1.1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
  2.1.2 凡未通过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
  2.1.3 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
  2.2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护理管理者要提高人员素质,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健康、生命,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4]。(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定期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有计划的组织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分期分批的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按专科特点进行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的能力和水平。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士长对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性格、职称高低、临床经验等个人问题全面掌握;做到新老人员、高低年资、无证招聘人员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试行APN排班模式,加强各班力量,确保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落实,对每天的工作和突发情况沉着应变,避免因人力不足而造成差错或投诉事件的发生。
  2.4 关键环节的管理
  2.4.1 关键制度的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规范、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2)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3)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4)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5)临床各种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护士长不定时的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2.4.2 关键人员的管理 护士长重点管理科室的技术骨干、低年资护士和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技术骨干业务精、技术强,是科室的领头人,对整个科室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应将其安排在重要岗位,负责科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年轻护士起到传、帮、带、教的工作,以带动全科工作。低年资和责任心不强的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核心制度落实执行不好,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护士长要安排高年资护士对其行指导和帮助。
  2.4.3 关键患者的管理 将危重患者、疑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老年患者、压疮患者和有跌倒危险的患者作为病房的关键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与患者加强沟通。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8]。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关键患者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对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2.4.4 特殊药物管理 高危险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不能和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对于临近失效期的药物也要有特殊标识;麻醉药物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科室长期备用药物要每天核对、检查并进行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1次,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如硝普钠、胰岛素等要严格按医嘱用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5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正确执行六步洗手法,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必须规范。
  2.5 讲求科学管理理念
  2.5.1 树立系统安全管理意识 长久以来,人们对医疗缺陷的固有认识是:“有差错就一定是个人的疏忽”。但通过对医疗缺陷的分析得出,绝大多数医疗缺陷不是孤立的,是众多环节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所致[9]。系统论认为,差错并非由于个人的疏忽和无能所致,差错是由于系统内潜在的缺陷而造就了一个人产生差错的环境[10]。由此可以得出,预防和消除缺陷最有效的策略不是对“犯错误的个人”进行惩罚,而是应该对系统问题进行改进。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订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2.5.2 应用PDCA循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即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是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1]。这种管理过程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也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具体步骤如下:(1)计划阶段(P),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有数据或文字说明),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出改进措施(成文);(2)执行阶段(D),由科室或病房落实质量改进措施;(3)检查阶段(C),由科护士长、护理部逐级检查其质量改进情况(有数据说明);(4)处理阶段(A),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3 总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加强了护士预防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教育,提高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时刻不能放松,护理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护理安全管理在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6-8.
  [2] 郑力,唐疾飞,金恒光,等.从医院评审标准看医疗安全管理的改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2):709-711.
  [3]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4]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68.
  [5] 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6]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6.
  [7]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试行).2003,1-9.
  [8] 潘杰,钱念渝.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4):61.
  [9]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10] 李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53-54.
  [1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05-1841.

推荐访问:安全管理 对策 护理
上一篇:针灸治疗面瘫多久见效【基层卫生院针灸治疗肾绞痛80例体会】
下一篇:[限盐勺对中老年人血压控制的调查分析]低压达到多少就危险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