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窝里横”宝宝 宝宝窝里横怎么办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19-07-07 点击:

  生活中,不少孩子在外面表现乖巧、听话,是个标准的乖乖女、小绅士,有的甚至有点“蔫”;但是到了家却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刁蛮、任性,对长辈又喊又叫,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窝里横”。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表现呢?对于“窝里横”宝宝,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现象:宝宝是个“窝里横”
  史女士是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她的儿子是个“窝里横”,令她十分苦恼。“我儿子在家,特别能说,表达能力很强,想吃什么,想干什么,表达得清清楚楚。有时候,不顺着他的意思,他就会又喊又叫,直到顺了他的心意为止。”史女士说,儿子虽然在家里横,但一到幼儿园就成了“瘪茄子”,“蔫”了,变得特别胆怯。别的小朋友打他,他不敢还手,饭没吃饱,也不敢跟幼儿园阿姨说。史女士担心,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成‘胆小鬼’了吗?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和史女士有同样苦恼的还有姜女士,“我女儿4岁了,她在家里特别能折腾,嘴里总是说不停,凡事必须依着她,但是一到幼儿园,她就一声不吭了,连受了欺负也不敢说。女儿在幼儿园里特别老实,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有事从不跟老师说,小朋友抢她的玩具、吃的,她也不和老师说,只是回家跟我说。我跟她讲幼儿园里的事都要跟老师说,妈妈只管家里的事。但向她说了多少次也没用。”“窝里横”指的是孩子在家好强任性,一旦出门就变得胆小懦弱,甚至常哭鼻子。据了解,现实生活中“窝里横”的宝宝为数不少,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原因:过分宠爱缺乏交往
  专家分析说,宝宝出现“窝里横”的问题主要因为家人的过分宠爱以及宝宝缺乏交往经验造成。“由于宝宝在家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常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家人都以他为中心,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宝宝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与别人平等交往的能力。在家的时候,由于环境比较熟悉,而且主要是和家人交往,宝宝会相对放松、比较有安全感,因此胆子显得也比较大。但是一到外面,因为环境中有太多陌生的人与事物,宝宝会比较警觉、紧张。尤其当宝宝总是窝在家里,很少有外出与人打交道的经验时,他就会在陌生人和陌生的事物面前显得畏缩不前。”
  
  对策:及时引导改变宝宝
  “‘窝里横’的性格发展下去,对于宝宝来讲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别人面前也会耍横,另一种情况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卑怯。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不融洽,而且让孩子的情绪常常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专家说,如果家有“窝里横”的宝宝,家长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引导孩子改变。
  首先,家长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家长可以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教会宝宝懂礼貌,守规则。
  其次,家长要为宝宝提供交往的机会。作为父母,应经常策略地为宝宝提供在外面锻炼的机会。比如,父母可以经常带宝宝与外面的小朋友一起玩,引导他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如果宝宝特别胆小,可以先让他与那些比他小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宝宝的各种能力都占有充分的优势,他会变得比较自信,也不太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宝宝在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时受挫,帮助宝宝树立交往的信心。
  第三,停止对宝宝的过度保护。当宝宝与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切忌立刻将宝宝保护起来,而要耐心观察宝宝如何应对,给宝宝足够的时间,让他在失败中学会自己处理各种矛盾。如果父母在宝宝交往受挫时迅速将宝宝保护起来,宝宝就会对父母的保护产生依赖,“窝里横”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此外,父母平时要多鼓励宝宝,不要过多地限制宝宝的活动,同时还要引导他大胆地与别的小朋友相处。
  青苹摘自《燕赵都市报》

推荐访问:窝里横 拯救 宝宝
上一篇:【神奇的“饥饿疗法”】 饥饿疗法治百病
下一篇:老慢支与慢阻肺_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哮喘要根治必须逆转纤维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