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与疗效的关系浅谈 对中风有疗效的中药材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19-04-15 点击:

  [摘要] 中药临床应用,其疗效的发挥有诸多因素决定,主要有辨证因素、患者因素和药材因素三个方面,在药材因素中又涉及到药材的产地、采收、贮存、炮制、配伍、净制等,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材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药的功效是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经过中医药理论化了的作用。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1 药材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同一品种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效也有很大差异,如东北的野山参,甘肃的当归、大黄,内蒙古的黄芪,浙江的白术、麦门冬、莪术,四川的贝母,新疆的紫草,河北的西陵知母,承德的黄芩、金莲花,安国的紫菀等。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认识,如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12%,而产于贵州的仅为1.77%;生长在北方的青蒿,其青蒿素含量远比生长在南方四川、广东等地的低;西藏产的大黄,其鞣质的含量远较其他地区的高;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等等。
  2 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品质的好坏与中药的采收及加工得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地道药材应按传统方法进行加工,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疗效的高低及毒性的大小也会有明显差异,如《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动、植物药材的采集,既存在特殊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对根和根茎类药材,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采收为佳,认为初春“津液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以采收4~5年的最高;丹参的有效成分在7月采收最高;黄连中小檗碱在生长年限为6年的含量最高,甚至一年之中,又存在差异,以7月份的含量最高。例如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通过含量测定证明,甘草甜素的含量在生长期为6.5%,开花前期为10.0%,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故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最为适宜[1]。
  3 药材的贮存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都经过干燥处理,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如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可杀虫卵,防止孵化,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萌芽,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是苷类,而中药中同时又伴存着专一的分解酶,这些酶本身是蛋白质,故采用热处理的炮制技术可以破坏分解酶,使苷类成分不被破坏,从而对中药的内在质量起到保护作用。如黄芩遇凉水由黄变绿色,是由于黄芩苷和黄芩酶相遇在一定温度下被分解成黄芩苷元和葡萄糖醛酸,久置空气中被氧化变绿,抗菌力下降,而采用炮制时置沸水中煮10 min或蒸半小时即可去酶保苷,达到入药要求。再如生槐花久放,有效成分芸香苷则被酶解,凉血、止血作用就降低,经过炒制后再存放,则破坏了酶,保存了芦丁含量,质量稳定了,疗效也得到了保证。大多数中药材,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及色素等药物,在贮存过程中由于鼠耗、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因素,很容易发生有效成分的耗损或药材的变质,不仅中药的疗效难于保证,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古人早就认识到贮存会影响药材质量,《神农本草经•序录》就提出了要注意药材的“新陈”。
  少数药材,如半夏、橘皮、吴茱萸、艾叶、枳实等则宜陈用,半夏的生品未见有祛痰作用,但放置一年后却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橘皮的有效成分是高沸点的挥发油和陈皮苷,久存后非有效成分的低沸点挥发油散失后,等量的药材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相对增加,疗效也相应增强。
  此外,人参及一些动物类药材与花椒、细辛一起共同存放,则不易发生虫蛀;牡丹皮与泽泻共同存放,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4 药材的炮制
  中药经过饮片切制后,大多还要进行炮制后才能用于临床,炮制是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方法。蒸、炒、炙、煅、煮、煨等炮制工艺,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炮制,可以有目的地制其形、制其质、制其性、制其味,改变药物的固有属性,使药物按照中医临床用药要求,发挥最佳疗效,如植物药材的根及根茎要求切成片、段,种子药材要求炒后临用时捣破种皮用,动物的甲、骨要求砂烫后炙用,贝壳类要求火煅后捣碎用,角类要求挫成粉末用等。这些加工方法都使药材质地变疏松,体表面积增大,有效成分较易溶出,从而增强疗效。对矿物质中难溶出的金属离子,可用酸处理后变成可溶性盐后释出,发挥更大疗效。如醋制延胡索以增强止痛之效,增其功效。延胡索辛苦温,入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醋酸苦温,入肝经,有散瘀止血、理气、行水、解毒、矫味之功效。二者均辛温,入肝经,相须而制后,起协同作用,以增强功效。如自然铜经煅醋淬后易于粉碎,所含金属离子转化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从而增强了疗效。所以炮制药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药物性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要有目的地运用炮制,使用要按照临床用药要求,发挥最佳疗效。
  炮制提高临床疗效:如大多数的矿物药经煅烧后,质地疏松,便于粉碎,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提高临床疗效;如蜂蜜炙麻黄,可增强其平喘作用;酒制大黄,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炒炭可增强药物的止血功效等。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如生地黄为甘寒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证,但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由寒变温,不再具有清热凉血功效,成为补血滋阴的药物;天南星经猪胆汁炮制后,其药性由温变寒,功效由燥湿化痰变为清热化痰,等。
  5 药材的配伍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需要,按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用,称为配伍。合理的配伍应用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但不合理的配伍,又会降低临床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提高疗效:从中药的配伍七情来看,增强或提高疗效的配伍关系主要有相须、相使,如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提高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泻下作用、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作用等。甚至有的药物经过配伍后出现新的功效,如半夏浸剂与干姜浸剂单用均没有抗利尿活性,二者联合应用则出现抗利尿作用;蜈蚣、全蝎在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实验中,各用0.5g均无效,但二者合用则有效。
  配伍降低疗效:主要体现在相恶的配伍关系中,常见的情况有:其一,药性相反,而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如黄连与吴茱萸、干姜与黄芩等;其二,作用趋向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泻下药与涩肠止泻药、止汗药与发汗药,等;其三,扶正药与祛邪药可能相恶,有的祛邪药在祛邪的同时,可能损伤正气,从而可能降低扶正药的作用,如人参与莱菔子等。综上,临床应用中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使疗效充分发挥
  6药材的净制
  中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同一来源的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而作用各异。原药材中含有非药用部分,如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的腐肉、恶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所以,必须通过挑拣、筛簸、剔挖、刷轧、碾切刮除、漂洗等一系列工艺,以除去杂质、泥沙、霉败品及残留的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例如巴戟天的木心,化学成分与巴戟肉差异较大,而重量约占一半左右;厚朴皮内主要含厚朴酚、挥发油等,而粗皮不含这些成分。因此,必须将这些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去除,才能保证药材质量。如莲子心与肉功效不同,麻黄的茎与根功能相反。麻黄发汗解表,而麻黄根止汗。通过炮制可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除去异物,使有效成分更加集中,从而提高相对含量以增强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0.

推荐访问:中药材 浅谈 疗效 关系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一篇:人工流产的问卷调查_482例育龄女性人工流产调查与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