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大家寇宗夷】 羽悦本草

来源: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9-08-20 点击:

  《列仙传》记载,西汉文帝时,荆州名医苏耽出门游历之前,把一个治疗瘟疫的处方托付给其母,并告知明年将有瘟疫流行,到时可取庭中井水一升,井边橘叶一撮,煎服立愈。翌年夏天,果然疾病流行,苏母即用儿子所述的方法,取自家井水煎煮橘叶,广为施治,拒收钱财,普救了众百姓。“橘井”一词,由此便成为中医药学的美称。这则“橘井”的典故说明了医家“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风范,自此有些中药铺店堂的匾额,往往大书这样的楹联:“杏林春暖,橘井泉芳。”北宋医药学家寇宗夷即是苏耽式的本草学家。
  寇宗夷,北宋末人,著名药物学家,北宋政和年间任通直郎。他从宦南北,留意医药,历十余年,采拾众家本草,诊疗民间疾苦。针对《嘉榷本草》、《本草图经》中的疏误,撰成《本草衍义》20卷,此书旨在推衍《嘉�本草》、《本草图经》未尽之义,故名“衍义”。政和六年(1116年),其将书稿“批送太医学看详”。宣和元年(1119年),由其侄寇约刊行,金元诸医家多遵从之。太医学博士李康谓此书“委是用心研究,意义可采”,遂申报朝廷。政和六年12月,特任寇宗夷为医官通直郎,负责收买药材的辨认药材工作。此后,寇宗夷还分别在杭州、永州、耀州、澧州等地为官,其中累官思州武城县主簿。
  《本草衍义》分序例和药物,序例相当于总论,共3卷,药物相当于各论,计17卷,载药470种。序例上篇叙述了药物发展史及寇氏编写本书的原因和始末,阐述作者的医学思想,纠正前代本草中的错误,提示用药的注意事项。序例下篇介绍医学经验。本书药物的论述类似笔记,补充以往本草未备之言,对于药物产地、形态、采集、鉴别、炮制、制剂、性味、功效、主治、禁忌等各个项下一一论述。《本草衍义》补充了《嘉�本草》药物内容的不足,纠正了前人之谬误。如对中药类似品的分辨描述:“苍术辛烈,白术味微辛;秦椒粒大纹低,蜀椒则皮多皱纹;山茱萸果大如枸杞,吴茱萸籽小如椒粒。”
  寇宗夷对用药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指出用药如用刑,提出用药的注意事项,病有新、久、虚、实不同,不能以一药治众人之病。用药必须择时土所宜者,如上党人参、川蜀当归、齐洲(济南)半夏、华州(华阴)细辛。强调用药宜先识病知脉,只有用药对症,用量相当,才能应手而效。
  寇宗夷注重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纠正前人识药之误。比如他两次登上西洛万安山,询访寺僧,证实玉泉不可入药。对陶弘景所说的鸬鸶不卵生作了纠正。阐述薏苡仁时说:“此李商隐《太仓铭》中所谓‘薏苡似珠,不可不虞’者也,取仁用。《素问》中注‘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此物力势和缓,须加倍用,即见效。盖受寒即能止人筋急;受热,故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又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寇氏还记载了一种名为“千岁”的中药,“唐开元末,访隐民姜抚,已几百岁,召至集贤院。言服常春藤,使白发还,则长生可致。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
  对于川芎,寇氏认为服用宜慎,他说:“芎,今出川中,大块,其里色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种不入药,只可为末,煎汤沐浴。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旧服芎。’医郑叔熊见之云:‘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芎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见者。此盖单服耳,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既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何能至此也。”提示川芎有毒,服用川芎宜慎,如果长期服用,会造成体内蓄毒而猝死。
  寇宗爽提倡以预防为主,讲求养生之道,提出善服药者要善保养,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他说“夫治病有八要”,即是虚、实、冷、热、邪、正、内、外。先审此八要,参知六脉,审度所起之源,继以望、闻、问、切加诸病者。寇氏说:“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惊能所之心,专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则心识自明,神物来相,又何必戚戚沽名,龊龊求利也。如或不然,则曷以致姜抚沽誉之惭,逋华佗之矜能受戮乎。”说明为医者应当以医德为本,以医术为根,探赜索隐,学贯古今,远离名利,对病人当有割股之心。又指出不可治者有六失,即失去于审、不信、过时、不择医、不识病、不知药。六失之中,有一于此,即为难治,非止医学之罪,亦病家之罪也。
  当代中医药学者遵崇寇宗夷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思想和治病务求其本的原则,对于某些慢性病应不求其速效之标,而重在长效之本。从本论治,根除病源,以求永效。

推荐访问:本草 寇宗夷
上一篇:流行性腮腺炎几天能好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抗动脉硬化果汁比水果好(9则) 动脉硬化指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