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最佳时机在三伏_冬病夏治三伏灸

来源:银行招聘 发布时间:2019-08-13 点击:

  “冬病夏治”理论是中医“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体现。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合而为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频繁发作。夏季虽然患病减少,但是气血经络通畅,此时应用药物治疗,易通过经络直达患处,因此夏季治疗是驱除慢病的最佳时机。
  伏天是阳气极旺的时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瘸,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
  目前,可“夏治”的“冬病”主要有慢性咳喘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冻疮;过敏性鼻炎;胃病等。临床主要采用夏季敷贴、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临床表现主症为“咳、痰、喘”,习惯简称为慢性咳喘病,是最典型的冬病夏治病种。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秋冬季节。许多患者在夏季发病减少,病情也轻,就放松了治疗,但祖国医学认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夏季毛孔开泻,易造成阳气不足,夏季气候潮湿,再加上常吃一些冷食,易造成脾虚,水湿停滞,使冬季的发病有了基础。哮喘病通常采用敷贴治疗,连续治疗三年效果更佳。
  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如此,夏天人体的腠理较疏松,经络气血运行较通畅,此时选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药物,通过口服及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可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到最佳疗效。
  冻疮多为阳虚,要及早治疗。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借助其旺盛之阳气,配以花椒等温通经络的药物煎水外搽,采用穴位敷贴等治疗手段,起到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
  过敏性鼻炎好发于春秋两季,患者往往为虚寒体质,多怕冷,遇冷发病,气候突变时尤其明显。采用“冬病夏治”敷贴对相关穴位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
  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病,发病率高,反复难愈。根据传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临床研究发现,
  “冬病夏治,中药敷贴”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胃病有较好的疗效,并有很好的抗复发作用。
  夏季敷贴是治疗以上几种“冬病”的常用方法。敷贴,一方面透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制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透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四类人不适合敷贴治疗,即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咳血的病人、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和正在发病的人。
  针灸在补阳方面亦方法多样,三里炙就是最常用的补阳保健灸法之一。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每次取艾灸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炙完为止。每日一次,注意避免烫伤,可达到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之攻效。
  饮食疗法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疗法要讲究七个原则:一要合理调配;二要五味调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三要讲究饮食卫生;四要饮食有节;五要烹调有方;六要四时宜忌,“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成以和缓”;七要因人制宜。
  最后,患者在夏季治疗期间,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免影响疗效。首先。外敷患者在三伏期内均要尽量避免感冒,外敷期间不能进食冷饮,不要过度吹电扇、用空调;其次,清淡饮食,忌吃海鲜和辛辣刺激食品,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忌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少喝酒,少抽烟;第三,充足睡眠,每晚保证七至八小时睡眠,避免收视紧张和刺激性过强的影视片;第四,情绪调节,注意维护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要习惯于简约、宁静的生活方式。

推荐访问: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
上一篇:【采集前列腺液标本送检应注意什么】 标本采集和送检原则
下一篇:[“退一步”养生延年]养生延年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