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方法研究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王 婧 忻州市财政局

随着国家近此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在仪器设备购置、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确保其公益服务质量。因此,事业单位能否高效、安全使用财政资金,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公益服务质量及群众利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对事业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个别的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仍存很多问题。

(一)对财政资金监管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运转的经费全部或部分来自国家财政资金,其不存在经济利润压力,具有非盈利性质。正是由于经费方面有了坚强的保障,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对资金的使用与监管比较随意,在资金日常监管中常常会出现“重核算,轻监管”的现象,造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会造成财政资金被工作人员侵占的风险。目前,个别的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监督中只关注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资金有无按照预算指标进行,并没有在资金支付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没有对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行为不规范[1]。首先,由于个别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漠视,使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例如,编制预算指标时没有运用零基预算方式,仍以固定增长或降低比率作为编制基础。在预算执行方面,常常在年底结转过高金额的项目结转资金,没有按照预算安排资金与把握支出进度。其次,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支付时,由于对聘请劳务服务没有严格的预算,常常会出现此项资金超预算或没有预算,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的不严格,导致了外协经费的随意性;
最后,在项目实际运行中的人员经费占比过大,对其他方面的经费预算存在着挤兑的现象。另外,在费用花费的票据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

(二)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也受到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的影响,目前,个别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没有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缺少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流程。

个别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比较规范、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但由于对制度本身重视不够,业务科室并没有严格按照资金相关制度办理资金收支业务,在资金管理上更是比较随意。造成事业单位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公益服务质量、争取上级专项补助等方面,错误地认为财政资金的监管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在这种思想背景下,财务人员在制定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时则直接照搬其他事业单位现成的制度,并没有将制度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个别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没有严格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报废审批流程,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者被个别工作人员侵吞。再如,没有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现状进行监控。最后,个别的事业单位没有对一些如专用材料、保管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例如,没有对材料办理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审批,造成结转成本不实,账面结余存货价值不实[2]。

(三)未对财政资金监管方式进行创新

目前,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公益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及国家政策要求而相应地改变与创新。而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也没有对监管的方式进行创新,财务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也只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去查找问题,并没有对新出台的相关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大数据信息化应用技术给予关注,财政资金监管方式仍限于传统查账方式,并没有与信息化时代发展相适应。例如,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没有将信息化技术与财政资金监管结合,造成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无法及时获取,没有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没有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与水平。

(一)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能力与水平,事业单位需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法所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监督的主导作用。同时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定,可以对那些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使财政资金监督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法可依”。综上,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不光是体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财政资金监督工作是确保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有序推进与开展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唯有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才能为资金监管工作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3]。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可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来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内部监管。首先,事业单位应在财务部门抽调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组建内部审计机构,采取科学的组织方式与审计模式,坚持节约财政资金、强化内部监督理念,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定期聘请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中介机构专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了解当前国家出台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内部审计流程,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与效率。其次,事业单位应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来创新内部审计手段,使内部审计人员摆脱传统事后手工查账的限制,实现对财政资金全程、实时的监控,将现场查询凭证审计与大数据、互联网审计相结合,提高资金监管的效率。此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目标。

(三)强化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外部监管

事业单位除了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应下功夫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等外部中介机构审计力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独立性、专业性方面的优势,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把脉”,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首先,上级或本级的审计、财政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实现对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安全维护、问题揭露、促进改善和意见提出,切实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向着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高水平转变,整体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效益。同时,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对于审计监督时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应及时督促其整改,避免事业单位继续出现类似问题。对于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及时移交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违规问题和惩罚力度。其次,事业单位内部应宣传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树立起节约财政资金意识,并可向外界公布举报邮箱,保证举报信息传递,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素材。同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通过微信、微博、官网等渠道向外界曝光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违规案例,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约束[4]。

(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建立是确保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制度体系也是提升监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工作效率的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不能只停留在重大项目上,还要对如事业单位办公用品采购、差旅费报销等小金额支出业务进行监督,避免在采购中存在浪费、回扣等问题。综上,事业单位制定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体系应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环节,实现事业单位全方位监管。首先,事业单位应按照《政府会计制度》《预算法》及各个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自身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建立起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体系,以此来规范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使用流程。此外,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多由国家拨付到省级,省级再拨付到市级等,由于财政资金涉及到上下级单位,因此,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不应只停留在事业单位本级,应实现对上下级关联单位、相互衔接的监管制度。审计专项资金时需从源头查起,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级、县级、直到资金终端,这样一条线审计下去,再由线及面扩大审计范围,对一项或多项资金在下拨环节中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这样整个资金调拨过程的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显现。其次,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中还应明确内部审计、财务部门及业务科室在监督中的职责与义务,避免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无法获取到相关审计资料,影响监督工作效率。同时,监督制度中还应适当增加绩效考核相关内容,不但要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在项目实施后所发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监督。此外,在大数据、互联网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将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收集流程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结合,利用信息化优势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完整地获取监管数据,并通过监管系统来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效率。

(五)通过内部控制来规范财政资金收支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在内部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遵照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建立起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以此制度来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并在制度中明确各业务处室在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义务,确保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应对财政资金强化管理力度,通过监督使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意识,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财政资金收支业务时,应按照内部控制中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程序,严格执行审批手续,避免财政资金被侵占。再次,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各个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于一些重要岗位避免由一个工作人员全部负责,减少个人利用职权之便侵占财政资金的风险。最后,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时地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现状、闲置情况,通过与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核对,来减少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毁损的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六)为财政资金监管培养合格的人才队伍

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是具体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主力军,其在专业性上、职业道德上的水平与素质将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监督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应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确保财政工作顺利实施。首先,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涉及金额巨大,加之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会计核算及原始资料的获取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事业单位具有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通过监管予以规范。目前,财政资金的监督工作既涉及到事业单位内部流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财经法律法规及审计相关理论与知识,还需要监督工作人员掌握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因此,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需要一批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方可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作用的发挥[5]。其次,事业单位应通过培训、吸引人才等方面来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一是事业单位应定期对监督人员、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可聘请审计机关、中介机构相关专家对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制定的培训计划应包括财政、金融、法律及信息化应用等内容,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人员不断地提升综合业务能力,确保财政资金监督工作作用的最终发挥。三是事业单位应为财政资金监督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福利待遇,使监管人员能够努力学习相关业务,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是建立财政资金监督考核制度,对能够在财政资金监督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监督工作人员认真工作,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式,及时地发现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确保财政资金被用到“刀刃”上。因此,事业单位应强化日常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梳理出财政资金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水平。最后,事业单位通过对内部财政资金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管,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法,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公益事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资金监管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内部控制在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财会学习(2021年18期)2021-11-21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经营者(2020年20期)2020-11-23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3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2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1期)2020-08-10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0期)2020-08-10综合监管=兜底的网?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中国经贸(2017年21期)2017-11-14推荐访问:事业单位 财政资金 监督
上一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运行
下一篇:试析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现状及数字化建设思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