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后多久能出门 两种无通人工流产方法的临床应用对比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74-02   【关键词】人工流产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电动负压 心语疏通 手动负压
   人工流产术是解决意外妊娠最常用的有效补救措施。但是,传统的金属扩张宫颈以及吸引宫壁,往往让受术者疼痛难忍;临床相继开展了相对减轻受术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人工流产术。我世代服务中心采用了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加电动负压吸引术、心语疏通配合手动负压吸引术两种无痛人工流产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2月,来世代服务中心就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00例,年龄20~44岁,停经时间40~50天,经阴道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孕囊平均径≤mm),术前妇科检查、白带常规、血常规均无异常,无手术禁忌症,于术前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加电动负压吸引术组和心语疏通配合手动负压吸引术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两组受术对象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及颈管,无需扩张宫颈及探测宫腔,吸宫术全程B超监护,术后仔细检查绒毛大小及出血量,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心语疏通加手动负压组(实验组):手动负压流产吸引器及吸管(为江苏康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吸管有2个吸孔,型号分为4、5、6号3种,手泵负压<80mmHg。心语疏通[1]:术前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谈,用轻柔、婉转、非医学术语的语言向她介绍手术步骤、时间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交待术中与服务人员的配合要点等,适宜的心理疏导,帮助消除忧虑,教会深呼吸,让服务对象以轻松的心情、最舒适的休位接受手术;术中由专一的心语疏通服务人员面带微笑、全程陪护,以亲切的态度、轻柔的语言交谈,鼓励服务对象通过深呼吸放松,跟服务对象谈论她所感兴趣的、与来世代服务中心的原因无关的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缓解术中感到的轻微不适;如果服务对象感到非常不适,但仍可以交流,且手术操作接近结束时,使用模式化的问题配合深呼吸(让服务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不适的感觉上并让她描述出来),尽快完成手术操作;如果服务对象感到剧烈疼痛,不能也不愿自我控制,且不能与服务人员进行交流时,暂时停止手术,心语疏通服务人员放慢呼吸,用平静、和蔼的声音谈话,通过目光交流、身体抚触等帮助服务对象慢慢恢复自我调节,获得她同意后,引导她继续深呼吸,重新开始手术;结束手术时,感谢服务对象的配合。宫腔组织吸引管加电动负压组(对照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为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有1个吸孔,型号分为4.4、6.0、7.0号3种,电动负压为400-500mmHg。�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进出宫腔操作次数、术中出血量、受术者疼痛程度、完全流产率及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以术后复诊及电话随访为准)。�
  1.4 疼痛情况评定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腰酸腹胀、稍感不适;Ⅰ级:轻痛、腰酸腹胀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Ⅱ级: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Ⅲ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喊叫,烦躁不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压力远较电动负压小,且无躁音,是手持60ml塑料吸引器抽吸针栓所产生的负压(<80mmHg),吸管口径4~12ml,集探针、扩张器、吸管为一体,可避免扩张宫颈带来损伤,大大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吸管有2个吸孔,提高了每次的吸引率,减少进出宫腔的次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术后恢复也快。�
   世代服务中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作为一切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的依据,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我世代服务中心用心语疏通配合手动负压终止早期妊娠,取得了比其它人工流产方法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多次人流史、疤痕子宫、哺乳期子宫、合并子宫肌瘤的受术者。
  参考文献�
  [1] 张卓玉。心语疏通[R]。江苏省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与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项目启动会议专题报告,2009,3:63-69。�
  [2] 方爱华,陈勤芬,周惠文,等。一次性手动式宫腔处置器用于终止早孕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5):292。�
  �
  作者单位: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推荐访问:人工流产 两种 临床应用 方法
上一篇: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分析及药物治疗】
下一篇:[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