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5 点击:

李明月,蔡 畅

(1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2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会计学院,四川德阳 6185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1]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纵观过往,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综合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如何帮助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成为研究焦点。党的十九大后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方式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尤其在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方面,多数学者从院校类型、特色优势等方面建言献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走访,整理和汲取四川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帮扶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高效生态经济圈”平台,提出高校可持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思路,在全面贯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丰富、创新引领等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高校智慧,为高校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提供建议。

1.1 统筹规划,多方位帮扶

综合实力较强、复合型人才丰富的高校,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空间广,依托技术较多,具有较多可能性。在实践过程中,大多高校从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分别展开对定点扶贫地的帮扶,即由学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学院层面基于自己的学科优势,实施专项帮扶。以四川大学为例,其作为四川省内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类院校,利用人才优势,多方位帮扶甘洛县、岳池县。在学校层面,学校统筹指导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参与编制规划,制定定点帮扶实施方案。在学院层面,各学院结合各自的特色优势各显身手,助力乡村,实现脱贫致富,如教育学院利用教育能力优势开展继续教育、支教工作;
医学院组建医疗队赴基层,提高贫困县的卫生意识和医疗水平;
经济管理学院派遣帮扶小分队开展特色经济发展研究[2]。

1.2 技术引领,培育优势产业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因拥有较强的科学技术实力,在农业产业升级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中有两个较为典型的做法,一是西南科技大学将科学技术送下乡村,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培育了5 个夏秋草莓品种,建立高山蔬菜试种基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调整新型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收[3],运用农业专业技术扶贫的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形成“产业+技术+销售”的脱贫攻坚新格局。二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教育”扶贫模式,从教育的软硬件提升出发帮扶贵州岑巩县,找准“薄弱点”,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了乡村教育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4]。

1.3 电商助农,紧跟时代潮流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商助农,是许多财经管理类院校的优势选择。西南财经大学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搭建平台,组织电商专家团队,构建“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帮助四川省美姑县、金川县和云南省福贡县获批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县项目,协调资金5200 万元,建立三级电商运营体系,建成电商产业园。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000 余人次,开展线上农产品展销会,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训电商从业新型农民,吸引大批毕业生返乡创业,直播带货,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5]。让贫困地区人民紧跟时代潮流,将农特产品销售加入到电商销售的大环境,使农特产品“走出去”成为现实。

1.4 扶智促教,观念先行

扶贫先扶智,让人的观念先脱贫,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四川省教育厅结合凉山州义务教育教师紧缺现状,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凉山州支教计划,制定《师范生顶岗实习凉山州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组织省内四川师范大学等14 所设置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年级学生到凉山州深度贫困县顶岗实习支教[6]。该举措有利于健全特色扶贫体系,用教育扶贫,实现扶智与促教的整合。四川师范大学积极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健全“1+3+6”特色扶贫体系,用好教育扶贫抓手,实现扶智与促教的整合,出版发行九部扶贫文化读本,让文化艺术下乡,打造文化建设平台,为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文化背景支持[7]。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扶贫助农成果的借鉴意义

从实践视域审度,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但在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不能盲目照搬脱贫攻坚战中的扶贫路径,因为部分扶贫项目缺乏长效机制,帮扶资金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帮扶项目从党建、基础设施、产业等各方面支持,政校产企多元力量融合的示范帮扶作用不够明显;
部分高校科教优势发挥不充分,帮助帮扶县巩固脱贫成效、积极对接乡村振兴的思考还存在不足。要进一步梳理和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继续发挥高校的助农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助农长效机制,有长远规划地实施计划和持续扶正,使乡村地区群众脱贫不返贫,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1 高校生态经济圈的提出

“高校经济圈”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依托一所或多所高校的人气集聚和知识创造力而发展起来的涵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娱乐、商业休闲、培训出版、物流信息以及相关的三产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区域性经济业态[8]。我国高校经济圈已有约30 年的发展史,具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中关村高校经济圈、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农林高校经济圈等。从现有高校经济圈的建设发展情况来看,众多高校经济圈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一体化状态[9]。若能进一步发挥“高校经济圈”之效用,加强与乡村地区的联系,形成新生态循环,对于乡村而言,无疑会长期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结合对“foode+”乡村致富平台项目的研究,提出“高校生态经济圈”这一概念。对这一经济现象的认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上讲,高校生态经济圈是依托高校经济圈形成的区域性消费乡村农特产品的特有经济,也就是说利用高校效应,让高校周边商户、超市、酒店等商业主体将高校与乡村农特产品纳入其产品销售中,将从前局限于高校内部消化拓展至高校周边,使助农群体更加庞大;
广义上讲,还包括依托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如校企共建、科技研发、技术转化等形成的产业链,以新产业新技术给乡村带去新的发展机遇,以此形成一种新生态,不仅加强高校及其周边商业主体与乡村的交流与联系,还有助于高校“授之以渔”,助力乡村快速振兴。

基于此,高校生态经济圈是指发挥高校经济圈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区域内高校师生以及高校周边商业主体与乡村共同形成的消费和产业链,同时依托高校的人才集聚和知识创造力而发展起来的,涵盖了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商业物流等相关产业,惠及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交互式—区域性生态助农经济。

2.2 高校生态经济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高校生态经济圈这一概念的实施需以一个双向的电商平台作为媒介。平台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为双方找到合作需求,解决农产品本身种植周期长,商家无法找到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市场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一方面农户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他们种植的应季农产品,另一方面高校和商家可以通过订单系统发布他们的产品品类需求,通过平台实现需求匹配。从培育长期合作的平台功能角度,实行订单种植,使得乡村农产品有路可销,而商家也有了稳定的供货渠道。同时,平台为乡村农民提供免费的广告服务,帮助乡村做好地域、特色、产品的宣传,辅助农户进行产品的促销,同时为项目全面实施后期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平台做好铺垫。双向电商平台的构建,打破以往传统农副产品的销售模式,通过农村电商产业链延伸,改变农户产品销售的被动局面。高校生态经济圈通过高校建立助农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互联与物联。

在利用高校资源方面,高校生态经济圈的实施不仅仅着眼于高校内部,更是放眼于高校周边经济实体。依托高校资源,使销售渠道宽泛至高校及其周边商户、超市、酒店等综合商业应用体。结合国内高校体量较大,师生员工数量多的特点,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良好的大众掌握度的情况,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可以有效实现高校、商家、农户三方资源的匹配,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高校资源有效带动周边商户、超市等经济体加入,形成良好的高校周边生态经济圈,打造新的供需生态。高校的师生员工不仅是乡村地区特色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更是其推广者。通过高校的人才与技术援助,乡村可以开发出更加优质的特色产品、建立产销实时沟通对话销售平台与系统,不但可以让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还可以带动更多潜在消费者,从而形成更广泛圈层的消费需求,帮助乡村农民群众更好实现生活富裕[10]。而依托电商平台提供的市场信息,为供需双方及时找到合作需求,利用大数据通过平台实现需求匹配,通过建立新的市场和供需生态,可使农户根据订单系统匹配数量进行农作物种植,从源头上避免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2.3 高校生态经济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义

高校生态经济圈的实施将有利于形成长效供求机制。高校生态经济圈中的高校及其周边商业主体与乡村农户即为这个新市场的市场主体,当各大高校及其周边商家入驻“高校生态经济圈”,高校、商家和农户三方依托平台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有利于实现长效的供求机制。除此以外,平台数据实时共享,使不同地区的各大高校能够实时进行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农户能够借鉴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发展经验,有效规避区域局限性,有利于实时共享数据,交流帮扶经验。同时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乡村,促进农村人口回流,巩固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校生态经济圈不仅通过平台带动发展互联网+农业,持续为农民增收提供动力源泉,还可通过高校联盟促进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高校科研先进成果及科技引领,帮助农村改善居住环境,扩大农民收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输送人才,以政策引领,技术支持,深入田间地头,多方位整合资源和帮扶,充分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生活条件,真正实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

3.1 借助“高校经济圈”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生态经济圈”可带来规模化效应与集群式经济体。各高校应积极利用“高校经济圈”的影响,借助自身影响力,继续带动周边经济体助力乡村振兴,扩大乡村地区的消费群体,凭借农特产品的生态绿色、产地直销等特色优势,使得农产品销售额提高,逐步形成乡村地区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依托“高校生态经济圈”的平台建设,探索推动同区域高校云联合,消除“单打独斗”局面,实时分享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针对不同乡村发展的特色问题,建立不同的高校合作联盟。高校合作联盟者将其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进行共享,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解决乡村的疑难杂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农业生产,助推乡村发展,为实现“生活富裕”提供科学保障和资源支撑。

3.2 加强思想引领

由于一些边远乡村交通不便,信息传播速度慢等原因,乡村与外界的交流不那么密切,信息闭塞导致发展速度较慢。通过高校生态经济圈可加强对乡村地区的思想引领,注入高校党建力量,搭建知识学习平台,结合高校内部教师和学生党建社会实践模式,完善农村基层党建,让农民群众产生主人翁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农民群众的一言一行当中。高校可联合开展理论讲解、主题讨论、党团建设活动等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和意义,通过输送高校人才下乡,积极担当农村改革发展的智囊和先锋,使相关的政策制度能够被农民群众有效理解和支持,从而实现“治理有效”;
以智促教,联合政府建设农民学校,通过提高农村人口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实现“乡风文明”,让农户主动参与互联网时代,将“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3.3 为人才培养和输送提供畅通渠道

人才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关键。高校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输送和培养的畅通渠道,通过高校经济圈,一方面号召学生广泛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乡村服务计划,担任大学生村官,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积极推进双创教育,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等赛事的宣传推广结合乡村特色推动乡村创新创业真正与高校创新创业相结合。据《四川省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显示,四川省2020 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比例仅为2.98%,这说明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比较严重[11]。高校应主动与乡村对接共建大学生创业园,鼓励科技人员和在校生到乡村领办创办产业项目,鼓励各类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落实农民技能培训,通过高效生态经济圈的平台及时向农村农民提供公益课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如短视频、微课、社交讨论区等多种媒介线上线下结合,进行电商直播技巧、畜牧养殖方法、技术指导等专业技能的传授,农民群体通过平台在线提问,专家答疑,实现实时交互,充分应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提升农民群体的专业技能,定期派遣专家下乡进行现场指导,联合“乡村学院”开展定期培训,让各级高等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主体优势,特色助力,带领农民实现幸福生活。

3.4 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通过高校经济圈搭建平台,加强与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充分运用高校的智囊,使科研成果有效对接社会需求,使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协助农村产业扩展,延伸农村产业链,融合文旅推广、科技创新农产品,提升农产品产业价值,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传承等多种元素,通过平台搭建乡村展示平台,广泛开展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推广宣传活动,改善乡村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通过平台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乡村地区消费市场,吸引资本投入,以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使乡村“生态宜居”得到可持续发展。

“高校生态经济圈”旨在借助高校经济圈这一庞大经济体扩大消费群体,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提高市场各要素流通度,联动城乡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借助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转变以往单向服务乡村的局面,推动城乡经济交互式发展,多方联动,优化资源配置,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院校间的协作沟通,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拓宽格局,统筹协调,落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猜你喜欢经济圈助力电商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助力成功七件事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电商赢了,经济输了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现代企业文化(2018年13期)2018-06-09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7期)2017-06-21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新时代职业教育(2016年4期)2016-02-06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20期)2014-05-16推荐访问:高校 为例 助力
上一篇:贡菜高产种植
下一篇:有效性要求视域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新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