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要求视域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新论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5 点击:

宋冬梅,陈锐思

(1.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河南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是指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上教师为从事和组织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性语言和课堂工具性语言。教师的专业知识性语言表征事实,对客观世界进行陈述,是认知性语言。教师的课堂工具性语言在师生之间的社会世界中建设、调节人际关系,展示自我,是交际性语言。专业知识语言传承语言知识,是课堂上的知识构块;
工具性语言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具有导入性功能,是动态的,能激活学生汲取知识构块的兴趣。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是语言学科教学,教师的话语是语言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核心。

英语专业课堂语境中,教师话语何以入耳?为什么理性的受话者会高效接受某些教师话语而不自觉地摒弃另一些教师话语?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性语言和工具性语言在英语课堂上的交融、并存,教师话语生效与否是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拟从有效性要求理论出发,进行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研究,以期深化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策略研究,生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考。

有效性要求是德国后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创设的一种语用规范。这一规范把仅仅作为陈述事实命题或保证形式上的“有效性”范畴推广到规范性的社会领域中来[1], 认为社会得以可能的条件是众多的行为者在共享行为协调机制的规制下有序发展与整合[2]。共享行为协调机制是把社会行为普遍化的共识或者约定。哈贝马斯设定这一共享行为协调机制既不是经济行为,也不是政治行为,而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何以使社会得以可能?交往行为的介质是言语行为,主体是人。“一切参与者都毫无顾虑地追求以言行事的目的,以此来达成共识,而这种共识是协调不同行为计划的基础。”[3]社会生活中,对于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怎样达成理解与共识的?哈贝马斯的答案是“人与人之间言语行为的沟通互动”,其实质体现哈氏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

1.1 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

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是对近代认识论哲学范式的摒弃。近代认识论哲学范式是一种意识哲学,由笛卡尔开创,康德确立,到黑格尔时达到全盛状态。这种意识哲学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认知思维,是一种独白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就的社会行为协调机制是实用主义的独裁,社会达成理解与共识必然受经济的、政治的或其他非言语行为媒介的调整与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单向认知模式导致主体对客体的压制与约束,行为所具有的普遍认可的规范只从所谓的主体方判定,而置对方于不顾,其实质是武断的、盲目的价值规范。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的核心理念是交往行为是双主体的,绝非主、客二分;
双主体的交往方式是双向互动,就言语行为达成沟通与共识。这种思维方式造就的社会行为协调机制是以言语行为为介质的交往行为,交往中主体与主体间身份自由、平等,行为所具有的普遍认可的规范从双主体判定,是一种理性的规范。

“人与人之间言语行为的沟通互动”如何使主体间达成理解和共识?在言语交往中,如果说者和听者在语言规则和语用规范两层面形成默契,听者完全接受说者的言说,就是言语交往行为的元共识。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言语交往共识状态。哈贝马斯认为言语交往中听者要理解、接受说者的言说,达成共识是有必要的可接受性条件的。这些必要的可接受性条件是哈贝马斯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其具体构成要素是话语言说的真实性、恰当性、真诚性。有效性要求是一种语用规范,它根植于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意识,体现在其对“社会得以可能的条件”即“以言语行为为媒介的交往行为”的考察中。有效性要求使社会在人与人之间言语交往行为的沟通互动中达成理解和共识。

1.2 言语行为的语用规范

语用规范使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涉及到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言语行为主体的“交往性资质”。“交往性资质”是指言语行为主体是否具备言语和行为能力。言语行为主体如果在普遍性语境下都以可接受的方式完成交往行为,就是具有“交往性资质”。“交往性资质”对言语行为主体的言语能力和行为能力进行前提性规定。哈贝马斯言语行为有效性要求的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对言语行为之言语或者话语本身做出剖析。哈贝马斯认同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陈述性行为(constatives)和施为性行为(performatives),但同时认为这两种行为统一于一个言语行为,而不是非此即彼。也就是说一个言语行为既以言表意又以言行事,即言语行为具有双重结构。以言表意是一个言语行为对命题内容的陈述,是语义学层面的意义和结构的表达和表征,是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是狭义的知识、信息的提供。以言行事是这个言语行为施为性行为的体现,表征其交际性行为,关涉社会和人,具有能动性。如果把一个言语行为中以言表意和以言行事主次化,以言表意是次要、附属的,而以言行事是主体性的。以言表意是客观性世界、知识的陈述,是一个言语行为中静态的存在;
以言行事之所以重要,在于其使言语行为产生效能,使表意的客观世界动态化,完成各种行为。例如“我要求你们提前预习这篇文章”,“我要求”是以言行事,使话语进入交际层面,形成人际互动关系;
“你们提前预习这篇课文”是以言表意,是陈述一个信息。哈贝马斯对言语行为的主体-人和客体-话语从社会的视角进行审视,以有效性要求作为语用规范,把言语行为研究从事实的世界推进至规范化的世界,为具体的言语行为有效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是基于文献[4],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研究重点论证英语教学话语有效性建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提高认知式语言使用中的真实性、互动式语言使用中的恰当性、表现式语言使用中的真诚性;
重视教学话语的主体间性,做好教学话语的可供性提取。是一种针对语言本身具化的理论性研究。本文重点研究: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怎样体现主体间性,在实际操作中开展有效教学;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如何把握语用规范,深入阐释文本意蕴。是一种针对语言行为的方法论探索。语言本身和语言行为有区别:语言本身的关注点是语言本体;
语言行为即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又要求语言的作为性。交际性把语言放在语境中进行研究;
作为性要求语言要生效、实现语言价值。我们针对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进行语言行为研究,研究对象是宏阔的语言行为,但探索点始终围绕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如何生效,而无旁骛。二是体现教研相长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根本,研读理论,研究、探索教学,不断积累,产生解决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故有此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新论。

3.1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怎样体现主体间性

首先,要求以双主体身份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主体间性的实质是交往行为的双主体性;
双主体身份的平等性;
达成共识的有效性要求。在《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3》TextA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主体间性为指导设计四大环节:(1)学生完成Preparatory Work;
(2)教师精讲TxetA;
(3)以“Reading Circle”的方式,学生完成Critical Reading;
(4)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做好Language Enhancement。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一个哲理:课堂教学生效的根本在于师生的共同努力,生亦师,师亦生,正是言语交往行为的主体间性体现。这四个环节凝聚着课堂教学宏观层面的设计理念:一是认为学生有能力做。相信学生已储备的认知使其有能力做事;
客观的条件辅助其生发做事的能力。这里的客观条件重点是指信息化、智慧化时代的知识和技术。二是必须锻炼、培育学生去做的能力。三是认为学生有了能力(课堂训练、培育出的),就会产生创造的智慧——要去做事;
有办法做成事。

其次,具有双主体身份的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话语如何实施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Preparatory Work的课堂展示为例。其一,教师话语设定Preparatory Work 操作指南:(1)课前充分预习。Text A的主体教学思路是使用Reading Circle模式,每组6名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分工后开展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性文本阅读、评析。学生根据不同的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后, 小组再进行集中式、分享式交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对文本的理解。(2)Preparatory Work部分课中展示。每小组结合教材文本Text A、文本外知识及Preparatory Work中的问题,制作文本背景知识的Word文档(课前完成),制作关于Preparatory Work的PPT课件(课前完成),课堂进行展示(Presentation)。课堂九十分钟,十分钟给老师做课上点评,八十分钟全部留给学生进行展示。展示过程是学生对自我的一个显性解剖,是课堂话语双主体身份的充分表征。其二,学生课堂展示中,作为观察者的教师话语保持沉默,但此时的教师话语比其主宰课堂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做事:一要仔细评判学生旧知识(语言知识)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输入。二要认真分析学生旧知识的恰当应用、创新应用与否,以便“续”好新知识。三要抓紧学生的PPT课件信息与学生话语陈述的结合点,以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正在展示的篇章?哪里有了问题?教师话语在进行点评、进行精读讲授篇章时该如何有的放矢地去解读、分析、定位、定性?知识与能力的碰撞成就了“此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我”应该努力帮他/她做些什么?以双主体的身份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话语有目标地输入新知识、发现个性与共性问题,不断创造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探索:学生的探索和教师基于学生探索点之上的课堂教学探索。

那么,课堂效果如何?以学生完成Preparatory Work课堂展示之后为例。其一,教师话语评析学生课堂展示(主要针对学生展示不足之处):(1)语言方面:展示语言汉语表达过多;
过于英汉翻译;
发音不够精准、地道;
有语法错误;
读书生硬,感情投入不够。(2)语用方面:比较缺乏挖掘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
综合组篇能力不足。(3)综合能力方面:课堂互动力弱;
资料查阅能力和PPT制作技术均有待提高;
思辨能力欠缺。其二,教师话语提供解决办法:(1)重视同伴互学,养成思考的习惯。(2)透彻理解文章,切忌为了展示而展示、断章取义。(3)锻炼重组问题的能力,深入思考重组的这些问题之间的连贯性与层级性。(4)养成多视角解决问题、对比法解决问题等思辨性思考的好习惯。其三,随后学生再次完成其他文本的Preparatory Work课堂展示环节的改进效果:(1)语言、语用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2)思辨性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能系统性、关联性、客观性解决问题。(3)课堂展示技巧有所提升。(4)整体上,学生非常认可这样的双主体身份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评教活动中,学生认为教师话语:热情,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思辨力;
知识点讲解详细;
教师话语条理性、系统性强,举例说明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生课堂参与度高;
对每个同学提供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如何把握语用规范,深入阐释文本意蕴

语用规范是哲学层面的语言应用要求。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教会学生应用语言进行充分、恰切的交流。依据语用规范,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首先必须找准有“意蕴”的文本信息;
其次要确保话语参与者学生在话语交流中持合作态度;
最终,教师话语要深入阐释文本意蕴,生效课堂教学活动。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必须找准有“意蕴”的文本信息。J.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话语是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把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字面意义和含蓄意义。Austin最终认定语言具有言内、言外和言后三种行事能力。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要遵循“走进去、跳出来”原则,稳扎稳打基本功;
正确理解、分析语篇中的语用现象,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思辨力、创新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如果点石成金,在字字珠玑的课文文本信息中发现闪亮的语言信息,能实现教育价值。《语言学教程(第五版)》[5]chapter1 的标题是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我们注意到,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开篇是采用Introduction to X作为标题。我们认为这里胡先生用Invitations是另有意蕴的。无独有偶,在进行《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3》的教学时,Unit1: Thinking Sociologically 的overview部分,编者有这样的语言:In Text A, Leonard Cargan and Jeanne H. Ballantine provide broad and concise ideas about the links between sociology and individuals. You are invited to ponder: What is sociology? Why should we learn sociolog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ociology? What work do sociologists do? How is sociology useful to us and to the world? 其中,编者用You are invited to ponder为什么不用You are introduced to ponder或者You are instructed to ponder?这里的invited用得极好。查阅《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动词invite的解释:(1) to ask sb. to come to a social event(邀请);
(2)(formally)to ask sb. formally to go somewhere or do sth.(正式:邀请、请求、要求)。名词invitation释义:(1) (C) a spoken or written request to sb.to do sth. or to go somewhere(口头或书面的:邀请)。(2) (U) the act of inviting sb. or of being invited(邀请;
获得邀请)。(3) (C) a card or piece of paper that you use to invite sb.to sth.(请柬;
请帖)。Invite 或者invitation 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请(ask or request)”;
二是“去( to go to e.g. a social event)或者做(to do sth.)”。Introduce:给人介绍、或者领着人入门做某事。Instruct:教育、指导人做某事。这两个词的施为性较强,有“迫使、牵引、不得不”让人去做的意味。很显然,invitation或者动词invite这个语词语用意味深厚。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要确保话语参与者学生在话语交流中持合作态度。通常,言语行为如果话里有话,需要基于旧知识和语境等推理理解话语,需要话语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话继续谈下去的愿望,也即在话语交流中他们要持合作态度。那么,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找准有“意蕴”的文本信息的时候,要实施关联性策略,使话语交际保证自身的最佳关联,发疑、提问,以高效对接接下来的教师话语,生效课堂教学活动。这个关联性策略可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6]。这里,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之关联性设疑(问题设置以关联性为取向)的方式,以《语言学教程(第五版)》chapter1 标题中的Invitations设置问题如下:Can you paraphrase the word “invitation”? In which situation do you usually use the word? If you get one invitation, how about your feeling? If I change the word “invitation” here into “introduction/instruction,what do you think of it? Generally speaking, at the beginning page of a new book, the writer will give readers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but this course Mr.Hu employs the word “invitation”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writer’s meaning?问题解决方式:小组交流讨论,随机挑选小组成员回答,以强调学生对思考、解决问题的高度重视。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要深入阐释文本意蕴,生效课堂教学活动。徐锦芬教授[7]说教师是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富有积极情感的教师能创造出群体活力、亲和力、彼此信任以及积极氛围,所有这些对有效教学及最终的成功学习和幸福感都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认为胡先生用的“invitation”这个语词,热情洋溢,道出了语言学课程的“味道”所在;
表达“这是一份来自语言学的‘邀约’,请君徜徉语言学(学习)的美妙世界”。这个语词本身,也体现了语言学学习的本质所在: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美好、恰当地应用语言;
我们学习语言,终究是要明白“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语言要怎么办,或者说语言到底要走向哪里去”。也许,语言的本质远非如此,语言和对语言的研究如此美好,胡先生希望与年轻的学子一起共同经历语言学习之旅;
他邀约学子,爱上语言,爱上语言研究,创造属于自己和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故开篇,充满温度地明义。同理,当Leonard Cargan and Jeanne H. Ballantine 说You are invited to ponder: What is sociology? Why should we learn sociolog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ociology? What work do sociologists do? How is sociology useful to us and to the world? 他们张开双臂,热情、微笑、意味深长,问: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3的主题是:社会与个人)终归要解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等一系列问题。

猜你喜欢英语专业言语话语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年3期)2022-04-08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2-27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7期)2014-02-27“那什么”的话语功能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关于冬天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2期)2010-03-20推荐访问:视域 新论 生效
上一篇: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下一篇:扬州江都区鸡白痢沙门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