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意蕴、价值导向与践行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

李旺林,王润斌

“思想、观念、意识生产最初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1]。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的伟大实践孕育出了北京冬奥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高度概括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2]。“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2],对北京冬奥精神进行全方面探析,揭示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基础,阐明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意蕴,挖掘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导向,探索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方略,对发挥北京冬奥精神在实现体育强国梦、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引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复兴观为“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奥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一,爱国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观的关键力量。在国家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整合视域下[3],“国家梦”的建构和发展离不开人们的“个人梦”[4],根植于个人对于国家的认同和使命感。于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激励着个体奋力拼搏,在追求为国奉献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国家而言,爱国主义指引着国人时刻坚持胸怀大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第二,实干兴邦、钻研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观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力戒空谈、实干兴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观的重要内容[5],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以爱国主义、实干兴邦、钻研创新为内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观的指引下,北京冬奥会注入了“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运动员们常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脚踏实地打磨技战术,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只为了五星红旗能够高高升起的胸怀大局精神;
全体办奥人员在疫情中迎难而上,最终成功实现将闭环内阳性感染率控制在0.45%的极低水平;
科技工作者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一个个冬奥赛场的科技奇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力量的追求卓越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共赢观为“自信开放”“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潮流中,中国积极承担全球使命,携手世界,主导号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倡议的提出,既彰显中国的大国自信,坚信不会被大同世界所冲击、淘汰的自信开放勇气,也表明了中国拥有实现与他国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心。在个别国家大打政治牌、发起外交抵制、企图破坏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时,中国自信从容应对,彰显自信开放精神;
在面对全世界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奥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时,中国主动张开手臂,发出“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号召,彰显共创未来精神。

1.2 内涵基因:建党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赓续传承

第一,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建党精神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孕育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核心的伟大建党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孕育出各个时期的共产党人精神。北京冬奥会孕育出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均能找到直接的源头。例如,胸怀大局精神与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一致性;
自信开放精神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的一致性;
迎难而上精神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的一致性;
追求卓越精神与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的一致性;
共创未来精神与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改革开放精神的一致性等等。第二,北京冬奥精神是对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6]为基本内涵的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全国各族人民、广大的冬奥参与者以国家为己任,在冬奥赛场内外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各司其职、全身心投入到这一国之盛事当中的精神风貌,正是对中华体育精神最好的传承和诠释。第三,北京冬奥精神是对“相互了解、友谊、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实践产物,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无法脱离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一次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赓续传承。

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中国主场,也为冬奥精神的形成注入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城市精神内涵。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中国主战场,为其筹办、举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实践与认识具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7]的循环往复关系下,在北京这座城市举办的冬奥会,无数以北京精神为引领的北京群众、文化、城市内涵等要素的广泛参与下,北京精神被深刻践行在北京冬奥会的实践中,以此间接促成蕴含以北京“爱国”精神为底色的“胸怀大局”精神、以北京“创新”精神为底色的“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神、以北京“包容”精神为底色的“自信开放、共创未来”精神。

1.3 现实载体: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历程的实践培育

第一,在北京冬奥会申办阶段,“精彩、非凡、卓越”的办奥承诺指引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实践,为生成北京冬奥精神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精彩、非凡、卓越”的办奥承诺引领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北京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科学制定了相关申办文件,为北京成功申奥开辟了道路,也为北京冬奥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可能。第二,在北京冬奥会筹办阶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科学办奥理念指引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为生成北京冬奥精神提供了主要土壤。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始终坚持绿色优先,倡导体育、人文、生态融合发展[9],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10]。在场馆的建设和利用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使比赛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并推动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原有场馆转换为冬奥会场馆,对其进行重复利用等等,彰显了“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面对北京冬奥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陆续制定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文件,实现在一个冰雪运动极不普及,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成功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壮举,彰显了“迎难而上”的精神特质。第三,在北京冬奥会赛时阶段,“一起向未来”的呼吁指引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实践,为生成北京冬奥精神提供了核心载体。从过程视角来看,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价值深厚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北京冬奥会赛时期间,中国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
志愿者们尽心尽力、无私奉献;
科技工作者日夜刻苦攻关、开拓创新;
后勤保障人员在疫情危机中迎难而上;
全国各族人民以最大热情迎接四方来客等等。从结果视角来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得以确立的唯一前提。北京冬奥精神在经过申办、筹办、举办的实践培育后,内涵体系已实现建构,但“无论何种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都应该经历实践的检验后得出”[11],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体系是否正确,是否完善,都需以北京冬奥会是否成功举办的结果为唯一依据。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的结果最终也证明,由全体参与人员创造的北京冬奥精神无疑是伟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2.1 胸怀大局: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胸怀大局即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将北京冬奥会作为国之大者,时刻以为国争光、为国建功为己任,勇于承担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2],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有力彰显。在北京冬奥会上,既有选择放弃美国国籍,为国争光的谷爱凌在面对国外媒体言语辱骂时,手撕美国媒体的年轻一代运动员霸气的爱国主义表达;
也有经历伤病,依然为国出战的高亭宇在夺得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第一枚冬奥奖牌时,“这枚金牌献给我的祖国”的中生代运动员直接的爱国主义表达;
也有参加了多届冬奥会,即使满身伤病依然继续坚守,为国争光的武大靖等一批老将运动员含蓄的爱国主义表达。而在赛场外,北京冬奥会幕后工作者也极大地彰显了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护旗手闫振在升旗过程中流下的眼泪,是对祖国繁荣昌盛,无比自豪和骄傲的爱国主义情感流露;
负责城市景观规划,展现国家良好形象的姚亮,在筹办期间遭遇两位亲属去世,选择匆匆送别后即刻返岗的国之大者;
以及无数冬奥志愿者作为呈现中国良好形象,传递中国文化的重要群体,为了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勇于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行为表达。

2.2 自信开放:雍容大度的包容兼蓄精神

自信开放即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与四个自信,从而传递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彰显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理念,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交流和友谊的包容兼蓄精神[2]。自信开放,自信是要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优越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实力展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由日本举办的2020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一年举行。而中国在同样面对国内外疫情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兑现了北京冬奥会高规格、高水平、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赛事交付,这是中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成效彰显。自信开放,开放是导向。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一场真正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开幕式,在仪式内容的设计中,无处不彰显着中国开放包容的精神内容。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设计传递的是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底蕴;
《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表演编排,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与和平的文明理念;
以孙泽宇为代表的志愿者发出的“Welcome to China”的热情,展现的是中国人民的真诚和友善;
由所有国家名字汇成的“雪花”主火炬设计,表达的是中国冀希望通过北京冬奥会以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责任与期许。

2.3 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实干攻坚精神

迎难而上即苦干实干、坚韧不拔,时刻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勇于战胜风险[2],为了实现胜利勇往直前的实干攻坚精神。北京冬奥会是新时代我国“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的全国工程,也是在新冠疫情危机下,我国全体办奥人员智慧与勇气并存的外在凸显。在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挑战中,北京冬奥组委充分结合我国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科学决策,主导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防疫手册》。两份手册对所有奥运参与者“入境前、入境、赛事和离境”各个阶段的防疫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被誉为一份安全、成功的办赛指南[12]。在防疫指南的科学指引下,北京冬奥组委又设置88个赛时医疗站,派出1 188名医务人员和840名专家,参与赛时疫情防控及其他医疗救治服务,最终实现赛时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的壮举,极大的保证了涉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4 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砥砺创新精神

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始终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通过精心设计、打磨、演练,从而实现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的砥砺创新精神[2]。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中国人民依靠着敢为人先的韧劲,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一是全体办奥人员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创造了以科技创新为基本内涵的筹办奇迹。2016年,科技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开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在六年的筹办期间,推动80个科研项目,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相继创造了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实现的首个碳中和绿色奇迹;
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智能化高铁的奥运基建奇迹;
利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世界上首个可快速拆装的水冰转换循环利用场地的节俭奇迹等等。二是全体参赛人员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创造的以奋勇拼搏为基本内涵的参奥奇迹。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深刻诠释了追求卓越的冬奥精神,实现了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运动员数、参赛项目、奖牌数的历史性突破(见图1)。

图1 中国参加历届冬奥会情况变化图

2.5 共创未来:面向全球的使命担当精神

共创未来即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站在中国的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与世界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精神[2]。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追求团结。从古代孔子的天下大同,到近代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再到建国后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再到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追求世界和平与美好的基因。北京冬奥会成功实现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进行沟通与交流,依靠的是共创未来的理念引领和实践践行。其一,代表和平与美好的“一起向未来”口号,为北京冬奥会奠定了共创未来的基调,奠定了全世界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紧密携手的思想基础,其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也与奥林匹克运动“团结”的愿景相互辉映。二是参奥人员在实际行动中的紧密携手,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共创未来的精神。诸如,在冰壶混双循环赛中,由范苏圆、凌智组成的中国队以5比7不敌美国队,但赛后的范苏圆、凌智却主动将自己的“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送给两位美国选手。在范苏圆、凌智身上,彰显的既是忽略成绩,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也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共创未来精神。

3.1 铸魂育人:增强大众爱国主义情怀

“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3]。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内涵。北京冬奥精神的爱国主义价值依托于北京冬奥会蕴含的爱国主义仪式内容,彰显的强大国家形象为基础,在实现大众国家情感认同中得以发挥。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认同塑造功能[14]。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主导复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创造了众多崇高而神圣意境的奥林匹克仪式,目的是为了通过奥林匹克仪式,使现代奥运会成为对世界青少年开展教育的节庆活动[15]。主权国家在国家意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中,往往会借助各种图像符号、象征符号和索引符号,在国家与人民通过符号互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国家认同。奥运会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即是以人们对国家形象符号的认同为基本实现方式。国旗、国歌、国徽,以及“运动员外貌上的民族特征、带有国家标识的比赛服装、使用的本国语言、技战术特点、甚至是在赛场中表现出来的信仰风俗习惯,都是国家形象具体的表征符号,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等都是奥运会最常见的国家符号”[16]。北京冬奥会作为在中国举办的奥运盛会,赛场内外四处体现的中国文化,会使国人在文化认同中,极大地提升对于国家自豪感、荣誉感和国家认同感。

3.2 以梦为马:激励行业内外变革创新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背景下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2]。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在面对内外交困背景下,依然如期交付的经验总结和精神凝练,会极大地鼓舞体育行业内外的发展士气以及振奋全体国人的信心。

北京冬奥精神作为我国在国际体育赛事筹办、举办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会极大地激励全国上下体育战线动力,启迪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思路。弗里德曼在分析城市空间经济系统时,提出了“核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城市都是由不用属性的核心区和外缘区构成,“核心区是创新中心区,资本集中、技术水平较高、工业发达、人口密集,边缘区则是各方面相对较为落后的与核心区相对立的区域”[17]。在发展的过程中,外围区会不断地受到核心区创新活动的影响,使得自身得到发展[18]。奥运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赛事活动,除了是人类文化活动,也是政治、经济活动,需要资本、技术、人口等要素参与。因此,弗里德曼的核心外围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分析特定时期奥运会与其它体育赛事的关系。相较于2022年中国其它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无论是在经济投入,还是后期效益、参与人数、竞赛水平、筹办举办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优势,居于我国2022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对于其它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北京冬奥精神作为我国在面对国内外巨大挑战下举办的国际性重大标志性体育事件中形成的精神力量,还会激励全国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信心,启迪各行各业的发展思路。诸如,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模式”的成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注入了信心;
北京冬奥会“共享办奥模式”的成功,助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了全社会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
北京冬奥会“开放办奥模式”的成功,为我国应对百年之大变局的冲击提供了方向指引;
北京冬奥会“廉洁办奥模式”的成功,为完成党和国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提供了参考模板,激励了全社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19]。

3.3 凝心聚力:助力民族复兴伟大进程

北京冬奥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会,对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激励中华儿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体育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20]。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表示,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1]。第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助推了“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发展的体育强国战略任务”[22]。在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出了全项目参赛的伟大目标,造就了北京冬奥会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这种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的竞技体育奇迹,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激励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极大的带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第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助推了“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的体育强国战略任务”[27]。“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前端要地”[23],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辐射影响,我国成功实现了“三亿人上冰雪”“冰雪运动入山海关”“南展西扩东进”的宏伟壮举,为体育强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北京冬奥会除了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巨大的能量,还对社会其他行业在助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首先,北京冬奥会“带动了由冰雪运动主导的‘冰雪+’产业集群等各方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2],巩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的物质基础。在冬奥红利的催生下我国滑雪场规模将不断壮大、滑雪产业区域性集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滑雪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滑雪场“多业态四季运营模式”将广泛普及[24]。其次,北京冬奥会产生了巨大的民生效益,践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复兴核心要求,推动了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得了众多的利益。例如,新建的京张高铁极大地便利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新建或改建的场馆设施在赛后全面向公众开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在筹办、举办期间始终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着眼于京张地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等等。而民生的改善会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25],为实现中华民族提供强大的建设力量,从而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3.4 和衷共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在追求世界美好与和平地奥林匹运动实践中生成的北京冬奥精神,生动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功能,首先在于北京冬奥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上的同一性。一方面,北京冬奥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我国举办的重要标志性活动,由其生成的北京冬奥精神在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面向世界提出地倡导,是中国在长期地发展实践中找寻到的人类共同发展之路,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吸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底蕴”[26]。从理论生成的视角来审视北京冬奥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关系,二者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物,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关系。另一方面,北京冬奥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北京冬奥精神蕴含的全球观目标是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各国之间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共创人类未来。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27]。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功能,其次在于从实践层面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建构。在“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汇聚了全世界不同大洲、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2 800余名运动员[28]。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会舞台下放下偏见,创造了一届“即使有的地方因为冲突而对立,但依旧彼此拥抱,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的奥运会[29]。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功能,从理论层面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从中国视角来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共同付出,这种付出源自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信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转载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调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对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表示‘很有信心’‘较有信心’的受访群众分别占85.21%、11.46%,比重合计为96.67%,表明我国民众对北京冬奥会受访群众对我国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信心”[30]。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实践充分证明,其不仅实现了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互动,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启迪:伟大事业的开展与群体的认同、群体的共同实践紧密相连。世界各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中,应做到理念先行,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于世界各国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导向,寻求更多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思路,以找到促进世界团结的根本出路。

4.1 鼓励研究论述:促进北京冬奥精神的总结凝练

传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首先应该解决北京冬奥精神是什么的问题,这是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前提。“学术研究作为生活之解蔽”[31],可以成为全面概括、总结、凝练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方式,为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奠定理论基础。北京冬奥精神的研究论述,首先需要国家为其进行的顶层设计,即为研究者提供的方针、政策、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以此鼓励广大学术界承担起北京冬奥精神总结凝练的使命。其次,对于北京冬奥精神的总结凝练要开展“研”的过程。在对北京冬奥精神进行总结凝练时,要始终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服务”为导向,采取“理论层面的分析、梳理”及“对广大办奥人员的田野调查”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手段,全面总结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生成逻辑,深入挖掘北京冬奥精神五个维度的具体内涵,客观分析北京冬奥精神对于国人、社会、国家和世界的重要意义。最后,对于北京冬奥精神的总结凝练要开展“述”的过程。北京冬奥精神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对其总结凝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其回到人民群众之中,从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4.2 深化价值认同:推动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养成

在北京冬奥精神的社会践行过程中,第一要务是在思想上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认同,从而形成社会认同的合力,为北京冬奥精神在全社会的践行奠定思想基础。价值认同“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32]。深化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认同,就是不断地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或社会团体对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认可和主动共享。一方面,要始终要坚持“以人文本”的观点,将广大人民群众置于北京冬奥精神宣传、践行的主体地位。在宣传北京冬奥精神时,应注重弱化政府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地位,转而采取鼓励、激励等方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或社会团体自行组织开展学习北京冬奥精神的活动,提升人民群众或社会团体在践行北京冬奥精神过程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对话交流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对北京冬奥精神、体育与国之兴盛紧密联系的价值作用认识[33],促进北京冬奥精神价值认同凝聚。例如,在北京冬奥精神的宣传过程中,可采用冬奥精神知识竞赛,制作发布短视频,开展学术交流讨论会等手段和方式,以引导、促进人民群众对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认同。

4.3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34]。在推动学习、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过程中,应注重舆论引导的作用,从速度、广度、远度等几方面全面加强学习、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氛围营造。第一,在引导时间上要注重速度,尽快开展北京冬奥精神的舆论引导工作。北京冬奥会刚刚落幕,习近平总书记的北京冬奥精神基本内涵也刚刚提出。人民群众也依然沉浸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喜悦之中,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度、热情等尚未消退,对北京冬奥精神存在高度的认同。北京冬奥精神的宣传部门应抓住该黄金时期,尽快开展对北京冬奥精神的舆论引导工作。第二,在引导对象上要关注广度。青年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应成为重点的舆论引导对象。同时也要注重在党、政、军、学校等多部门的舆论引导以及乡村、边郊等社会资源较为落后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三,在引导范围上要关注远度。北京冬奥精神既是中国人民群众的创造,同时也汇聚了国外人员的参奥实践,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推动北京冬奥精神的国际传播,既符合北京冬奥精神的国际性基因,也是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的现实努力。

4.4 传承冬奥遗产:助推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诠释

“精神(无形)形态的奥运遗产必然有它相对固定的物质(有形)文化形态作为载体,而物质形态的奥运遗产也会包含精神层面的价值和理念”[35]。将北京冬奥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或听得到的有形物,是发挥其激励和熏陶作用的重要手段”[36]。宣传、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实现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诠释是重要前提。第一,基于北京冬奥精神践行的视角,应传承与保护好北京冬奥会的有形遗产,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有形遗产的价值诠释作用。可采用修建博物馆、展览馆等形式,通过遗产展览、遗产体验等方式,将这些有形遗产融入北京冬奥精神宣传与践行的实践过程之中。第二,积极创新、创造北京冬奥精神的新型物质载体,提升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诠释效果。北京冬奥会有形遗产受冬奥会举办地点等因素影响,存在“不接地气”的现实,在北京冬奥精神价值诠释上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因此,创造、创新北京冬奥精神的物质载体就极为重要。例如,按照比例制造相关有形遗产的模型、雕塑等方式,采用张贴壁画、横幅等手段,以此缩短北京冬奥会有形遗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实现北京冬奥精神接地气的价值诠释,促进北京冬奥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宣传与践行。

4.5 创新践行路径:提升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效果

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北京冬奥精神学以致用、躬身力行,是北京冬奥精神践行方略关注的终端。广大人民群众应注重创新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路径,寻找适合的践行方法,从而实现缩短自身与北京冬奥精神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真正汲取到北京冬奥精神对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价值内涵。北京冬奥精神是在北京冬奥会这一伟大实践中直接生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及幕后工作人员办奥付出的总结。作为广大的普通人而言,无法与诸多办奥人员一样借用奥运会这一舞台展现自我、为国争光。因此,在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时,广大人民群众应明确树立“将北京冬奥精神践行在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理念,让北京冬奥精神践行在所处的时间工作之中,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注入能量。此外,在行动上要选用适当的践行手段,积极创新践行方式。例如,北京羊坊店小学周晨光老师举办的模拟奥运会活动,安徽省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开展的模拟奥运圣火采集及火炬传递活动等等。这些将身心置于奥林匹运动场景之中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先进范例。在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诸如借用VR、元宇宙等虚拟现实技术,感悟北京冬奥会的现实场景,从而加深对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认同,提升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效果。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大力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2],助推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征程,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2022年既是我国的体育大年,在北京冬奥会的引领下,中国还将继续举办一系列国际重大体育赛事;
2022年也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中国将继续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迈进。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但留下的北京冬奥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冬奥北京精神冬奥进行时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2年3期)2022-04-14我们的冬奥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2年3期)2022-04-12喜迎冬奥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冰雪运动(2021年5期)2021-04-19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北京春暖花开北广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北京的河北京广播电视报(2020年1期)2020-03-11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推荐访问:意蕴 践行 北京
上一篇: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卫专业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践探索
下一篇:数字经济背景下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溯源、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