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在影视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 辽宁省东港市融媒体中心:许永德

物理学中的色彩:三棱镜实验告诉我们色彩产生于光波,人肉眼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00毫微米之间(红色波长800~650毫微米,紫色波长430~390毫微米,红外线、紫外线肉眼不可见)。自然界的万物本身并没有固有色彩,之所以看上去五彩缤纷,是由于它的显微结构只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谱而吸收了其他所有波长,最终被反射的光谱射入人眼,通过大脑处理最终形成色彩。比如红色物体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800~650波长以外的所有光波,只反射了红;
黑色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波长的光波,没有反射。

艺术和心理学中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标准化代码也就是代名词,所以我们所说的颜色通常是说颜色背后承载的文化、象征和心理暗示。

色彩心理学认为人类对色彩的反应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心理感应。其中有普遍性规律,这种普遍规律往往来自具体的联想,比如对待来自于自然的色彩:蓝对应天空;
黄对应阳光;
红对应血液等。人们首先会表现出最原始的感觉和情绪,这种感觉和情绪跨越地域、民族和文化。当然更多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多来自抽象的联想。社会发展与个人的经历、认知等都导致个体对色彩的抽象联想千差万别。比如有的人看到红色想到热情而有的人想到的是危险。

浩瀚历史长河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们充分利用色彩强大的象征力、主观感知力、色彩辨别力和表现力,不断地将审美与文化赋予色彩之中,充斥生活的各个角落,直至深植于基因血脉。

所以,当你感到一种色彩或色彩搭配方式“很中国”,那便是色彩承载的民族文化和你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传统色最基本的色彩是由五行学说衍生而来,金、木、水、火、土对应白、青、黑、赤、黄,名为“五正色”。五行相生相克又产生绿、骝黄、紫、红、碧、灰、綦、緅、縓、缃“十间色”。在此基础上演进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大千色彩世界。其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目前已发现确定的色值近四百个,如不同红色就有赤、朱、丹、彤、绛、赫、繎、茜……众多代名词。了解传统色一定不能只从色彩层面单独解读,一定要立体地审视传统色,发现其中更多深层次的含义。

传统色最能真切地体现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借物呈色——就是以自然界中可见物体或场景来命名色彩。比如同为紫色谱系,“凝夜紫”就是初入夜天空的色彩,“暮山紫”则是傍晚远山的颜色,“三公紫”又是指唐代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紫色官服的颜色。

中国传统色定义和区分自然界中的万千色彩极其巧妙且细微、精准。比如汉语颜色词典里的第一个浅蓝色名为“窃蓝”,出自《尔雅》:“秋扈,窃蓝”,是一种常在秋天出现燕雀的毛色。“窃”来形容颜色之浅,是如此贴切又灵动。

传统色将民族图腾包容其中。以黑色为例,五行中黑色对应“水”,水是万物之源,谦逊、包容、至柔至刚。通过色彩光谱我们可以知道,黑色能吸收一切可见光谱,这恰恰能将水的特性完美诠释。又比如,古代帝王祭祀的礼服色彩都是上玄下纁,“玄”为太阳每天即将跃出地平线时天空中黑中透红的颜色。“纁”为太阳落下天际时绛与黄之间色。“上玄下纁”代表一天的开始与终结,表示帝王对天地敬畏之心。

传统色将中国文字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佳人遗我筒中物,何人赠之流黄素”中,“流黄素”丝绸未经漂洗本初的颜色,用户来比喻纯洁的爱情。在“旋珠细叠螺髻圆,黝光润夺鸦雏墨”中,“鸦雏”用乌鸦的幼鸟羽毛的颜色形容少女黑发……这种具象与意象的结合赋予了传统色更强大的诗般意境,文字的风雅与趣味呼之欲出。

中国传统色让我们为之赞叹,更值得影视行业从业者去深入探究与运用。

电影电视是一门以视听影像呈现为基础的综合艺术,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美术和剪辑等等,我们所要强调的就是包含其中的影视色彩艺术。影视色彩可以强化影片叙述性、构建情节、引导观众、交流情感和设置风格等,重要性极强。影视作品使用传统色彩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后期同步式,也就是项目设立之初已经确定了使用传统色的创意,之后各部门在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创意方案引领工作。第二种是纯后期式,这种方式往往是因为不具备前期实现的条件,或者前期结束后临时改变了创意方案。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想要在影片中呈现出完美的传统色彩后期美术设计(这其中包括剪辑、调色和整体包装等)都是必经的乃至唯一的手段。

在技术在层面上,我们的摄录设备将现实场景分解为亮度(Y)与色度(UV),按照不同采样率采样压缩成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各类软件进行编辑、合成。但是由于摄录设备与人眼可见的色域不同,是无法将现实色彩完全精确地记录下来。所以色彩学科家创造出了许多色彩模型,以一维、二维、甚至四维空间坐标来标注某种色彩,这种坐标系统能定义色彩的范围即“色彩空间”。有了精准的坐标系统就可以将色彩信息准确地传递给选取同样色彩空间的软件设备,设计师就可以根据色彩空间的坐标参数并遵循传统色的配色特征来调整色彩了。

传统色的成功应用能给作品打上深深的中国文化符号,并大幅提高作品的格调与品质。无数作品的成功都与传统色彩的巧妙运用密不可分,从电影《红高粱》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丰富释义,精确刻画人性,到电视剧《延禧攻略》运用传统绢本绘画色彩体系展现出的高级与素雅,再到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将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厚重、苍翠、富丽、强烈的色彩意境展现到极致,无不在向我们展示传统色在影视行业中的生命力与价值。下面让我们结合相关作品深入解读中国传统色着色与配色方式和特征。

第一种形式——运用华丽、纯正的色彩,色彩搭配大开大合。这种颜色的偏好兴盛于唐宋以前。当时的社会由贵族阶层掌握着话语权,在当时服饰上的颜色数量与身份等级成正比,天子十二色也说明了这点。贵族阶层的喜好自然影响着整个社会风向。民间也喜爱色调鲜明、鲜艳华丽的配色。这种风格一直影响至唐代大部分时期。比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完美复刻了“大唐色”。浓烈华丽的配色、加之红绿补色对撞的大量使用,很好地把盛唐的繁华与五彩斑斓展现开来。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传统色的运用又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如此激烈的色彩相互冲击并没有撕裂画面的整体性,看上去又是那么和谐统一。这是由于这种配色方式在保持单一色彩的鲜活灵动的同时,适当降低饱和度与明度,之后整体倾向于褐或黄绿色调(唐三彩也正是由褐、黄、绿为基本釉色),使得各个色彩之间又有互通与包容,艳而不俗、华而不争。这在河南卫视2021年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其中水下飞天洛神舞《祈》,演员身着石绿色长裙,银朱与柘黄色的飘带,石青色的水下背景和金色装饰,发挥补色对比张力的同时将整体控制在微微黄绿色调里。这些灵感皆可见于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风格,画面色彩丰富、绚丽却不松散,各个洞窟的壁画,其独立色彩的背后都有统一的主色调。色彩的美感配合演员优美的舞姿犹如从莫高窟的壁画中走出,将《洛神赋》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表达得活灵活现。一经播出大受欢迎,引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它与《唐宫夜宴》等一系列节目成为河南卫视的品牌标签,更是成为了传统色在影视领域成功运用的经典案例。

第二种形式——低饱和的厚重与清简淡雅搭配,含蓄、充满诗意回味。将红、黄等温暖、艳丽的色彩降低饱和度与明度使其变得厚重沉稳。而与其配合的其他色彩则为高明度的冷色调,这种搭配方式看似对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犹如传统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两极,表层上充满矛盾,内在却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这种颜色偏好兴盛于唐宋以后,在那个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掌握话语权,造就了追求风雅的社会氛围,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高度发达,到了宋朝更是形成闻名于世的“宋代美学”。宋代美学中的用色特别讲求一个“雅”字,这种雅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简约、质朴的追求。同时也承载着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在精神层面的寄托——“君子以玉比德”“只留青白在人间”等对高尚品格赞美的诗句也皆映射于色彩之上,所以才有这一时期青瓷、白瓷的兴盛。对于今天的我们宋代美学色彩最直观的再现方式就是流传下来的宋代绘画作品。电视剧《清平乐》其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为了高度还原历史和提升影片色彩美感就借鉴了《早春图》《歌乐图》等大量宋代绘画作品。首先,剧中的环境及布景采用棕褐色作为其基础色调。这是由于宋人绘画多以绢布为主要介质。绢布是古时候的丝麻织品,其在原始状态下就处于一种麦黄色,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其色彩会逐渐加深,呈现给世人的就是一种棕褐色。老子《道德经》中说“圣人被褐而怀玉”,宋仁宗年间更将褐色列为禁色,民间不得随意使用,可见褐色在宋代美学中的文化渊源与高贵地位。在此基础上辅以石绿、石青,这种色彩的搭配形成了宋代山水的突出特点。“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这首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正是对宋人山水画中这两种色彩恰如其分运用的褒扬。褐、青、绿的色彩组合也成为了宋代乃至多数古画的颜色标签,这也使得整部剧中的环境色彩厚重庄重、自然古朴、细节丰富、力量与柔美兼具。另外《清平乐》剧中的服饰色彩也将宋代人物绘画完美复刻。剧中可见在这个历史时期,皇家正式服饰色由唐代时确定的黄色转变为红白搭配。官员服饰中的太师青、官绿、顺圣等,也真实还原历史。如“太师青”一色就来自宋代绘画中太师蔡京所着青袍的颜色。日常服饰、器具的色彩常见弗肯红、翠涛、浅云和瓷秘等,还原了历史又呼应了文化背景。比如其中的弗肯红就是高明度低饱和的浅红色,用弗肯来形容色彩的浅淡,恰恰凸显传统色彩含蓄内敛的意境。中国传统色的得当运用是《清平乐》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沉浸于传统色的魅力。而传统色的美也加深了剧情的文化厚重感,颜色与作品相得益彰。

第三种形式:与当代创意相结合,巧用传统色的象征性和情绪性。中国传统色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其乃“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它也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兼容并蓄、充实丰满。如今的传统色不单适用于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只要色彩配置与设计贴合作品定位,传统色就能更好地增强作品的整体水准及艺术表现力,也能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促进与观众间的情感交流。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曾说过“色彩如同音符具有旋律与力量,能直达精神深处”。而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早已认识到了色彩与情绪的关联,“杨柳断肠色”等诗句正是色彩对情绪的表达。传统色是有生命力的,它有不逊色于任何其他色彩体系的情绪表现力。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倒计时短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赛事结合中国传统时节算法,激发出历史与现代的碰撞。24节气、24段影片、24种中国传统色彩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提取其中的“小满”片段来分析。此段落由黄河日出的远景镜头开启,其后组接一系列与冰雪运动相关联的生活场景镜头,有雪中嬉戏的孩子、剪纸窗花、手绘冰壶的青年和庆祝生日的父子等。系列镜头中的人物和场景各都与小满节气有所关联。小满意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也就是初夏进入雨季,河水上涨,作物种子开始初成的时节。创作者选用了传统色中的“黄丹”色作为这一系列镜头的主色调,在中国传统色体系中黄丹色被认为是初升太阳那样橙黄的颜色,它不像柘黄色如正午阳光那般耀眼,但它代表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在古时候黄丹色被列为太子的服饰用色,也正是借用了其背后的含意。影片中黄丹色的运用不但将多个镜头融合成了一个统一段落,更利用其象征性将创作意图进一步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影视从业人员应该在研究传统色表象的同时去更深入了解传统色的思想价值,用作品展示传统色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我们想要制作文化类影视作品的时候,可以从五正色中获取灵感。白——最基本颜色,也是所有和见光的混合,包容与丰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生长与积极向上;
黑——墨具五色,具有极强思想性;
赤——生命的象征,对情绪调动能力最强;
黄——大地与中央,更是民族的象征色。再如,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选用十样锦——从十样蜀锦演进而来的一种粉红色,象征有才华的女性;
朱颜酡——“美人既醉朱颜酡些”,象征女性的美好容颜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再次强调,传统色彩的应用必须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绝对不可以机械地照搬套用和流于表面。传统色应用不当不但会画蛇添足,更会将作品内容与架构撕裂,使作品失败的同时也会给传统色这个民族的瑰宝蒙上一层阴霾。

中国传统色彩历经了历史的荡涤,虽曾经沉寂于文物古籍之中,但由于它深刻于民族血脉,所以如今它又以华丽的姿态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越发被国人喜爱与认可,同时逐渐将影响力扩大到全世界,也增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作为我们影视从业人员更要用好、用精传统色,让华夏审美永不褪色,不断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颜色色彩传统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神奇的色彩(上)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特殊颜色的水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11期)2015-12-17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美术设计 影视
上一篇:移动直播技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人大主导“小切口”立法的生动实践——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引领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