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文/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王 碧

(一)聚焦核心素养,准确制订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引性和规定性的作用,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为每一课的各个课时制订具体、适切和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具有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之一。“健全人格”这一核心素养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培养目标是“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中增强信心”。基于此,我将教师教学用书中《我学习,我快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体验战胜困难后获得的快乐,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进行细化,将“战胜困难更快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1.不怕困难和挫折,做事情有耐心,坚持不懈;

2.学会发现身边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人,向他们学习,激励自己战胜困难;

3.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体验战胜困难后获得的快乐,与同学分享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经验。

这样一来,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适切和富有可操作性,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立足学情,灵活地运用和充实教材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及时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情,灵活地选择教材内容,及时丰富教材内容,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学生视界,为学生所乐于接受。

(一)“动”中育情

我们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以情感激发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经验。

在《我学习,我快乐》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游戏体验、交流分享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伊始,我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组织学生玩“学习夹球”游戏,引发学生倾诉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分享身边直面困难、坚持不懈的人物故事,使生活中的模范道德形象变得鲜活,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强烈道德情感。最后,引导学生唱歌曲《再试一下》,借助音乐独特的感染力,学生的道德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产生情感共鸣:遇到困难时,勇敢地对自己说一句“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试一下”,成功就不会离自己太远。这份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唯其真,唯其深,并由此自然地把这份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转化为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行为,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坚持不懈,想办法战胜困难。

(二)以情促行

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像晶莹的雨滴一样,透亮又脆弱,转瞬即逝。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加强引导,为每一个学生选择与其道德情感发展相匹配的活动方式,以情促行,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一)增强评价语言的“准确性”,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准确,会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让学生的道德判断出现偏差。曾有一位教师在教授《家人的爱》这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妈妈的生日到了,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学生回答:“我要送给妈妈贺卡。因为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新衣服。”教师于是大力称赞:“妈妈送给你新衣服,你就送给妈妈贺卡,你真懂事!”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道德判断出现偏差,误认为是妈妈送给自己新衣服,所以自己要送给妈妈贺卡。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准确性,在道德判断方面再次误导学生,让学生误认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互送礼物是“礼尚往来”,没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我觉得如果这位教师能够增强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将评价语“妈妈送给你新衣服,你就送给妈妈贺卡,你真懂事!”改为“老师真羡慕你和你的妈妈。你有一个深爱着你的妈妈,在你生日的时候,妈妈送新衣服给你。你妈妈也拥有你这样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谢谢她对你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评价能纠正学生在道德判断方面的偏差,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懂得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互送礼物是一种爱的传递。

(二)坚持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要坚持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我是独特的》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我是有主见的人”的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拼图比赛,赛后,我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在第一小组里,小然同学的评价是:“在拼图比赛中,我和小琪同学都是有主见的人,我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好主意。我的好主意是先拼周围的部分,这样拼起来会比较快。小琪同学的好主意是找出颜色相同的拼在一起。”腼腆的小洁同学小声地说出对自己的评价:“我就没有提出自己的好主意,表现差一点。”小琳同学对小洁同学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小洁,你的表现不会差。刚才小然和小琪说出自己的好主意,我说,我赞同小琪的主意。你说,你觉得小然的主意更好,从四周到中间,可能会拼得更快,这就是你的好主意。你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小洁同学高兴地笑了。

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有一些学生的道德判断出现偏差,比如第一组中的小洁同学的自评,认为自己没有对怎样拼得快提出自己的好主意,就是没有主见的表现。小组里同学的互评,让她明白了自己表达了对别人主意的看法,也是一种有主见的表现,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提升了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中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关注课堂活动的后续效应,要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的学生生活中,优化课后的延伸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知行合一。

(一)“量身定做”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

课后的延伸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与学生原有的道德行为水平相匹配,不要让学生无所适从,觉得延伸活动难以完成,从而产生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知行合一。比如,我在教授《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的内容“家乡风景美如画”后,就为学生“量身定做”了这样的延伸活动:请用自己的行动,让自己身边的风景更美,可以为自己小区的绿地捡一些纸屑;
可以在周边的景区游玩时,多带几个垃圾袋,送给需要扔垃圾的人;
也可以……这样的课后延伸活动,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用自己的行动让家乡的风景变得更美丽,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家校联合齐关注,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进程的起点,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最真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要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因此,我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共同关注延伸活动的实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我在教授《家人的爱》这一课后,向家长分发“感恩行动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生活中的感恩行为。绝大多数家长都反映,孩子不但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会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学生们还将感恩行为延伸到社会,积极参加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从感谢父母到回报社会,由感受他人的关爱到志愿服务。一系列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并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判断能力法治道德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推荐访问:浅谈 法治 课教学
上一篇:基于立德树人分析水利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培育与弘扬——评《中国水利人⑤》
下一篇: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