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郎小倩 胡 静

(中共和龙市委党校,吉林 和龙 133500)

文化资源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区域经济的动力源泉,文化形象的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资本,是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新一轮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让文化活起来,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综合性优势[1]。为了更好地形成这种优势,我们需要打破固有观念,更新乡村振兴的新文化理念。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领乡村振兴总体思路

目前,在谈乡村振兴时我们大多是从产业的角度或者是单一的经济视角来谈的,站在今天新文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应该以崭新的理念、新文明发展的文化思维,超越固有的单一的经济发展思路,站在更高标准、更广视野去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2]。我们可以从稻田画小镇、童话小镇、雪乡等主题鲜明的乡村文化特色中看到,乡村发展越来越多融入了特色文化元素,文化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文化元素,都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警惕有害文化入侵,使乡村文化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决抵制恶俗、庸俗、媚俗文化和歪曲丑化中华民族的恶劣行为。

(二)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乡村电商发展,为乡村优质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已经给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因此,它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各方面都紧跟时代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方式、治理理念、治理工具、治理体系等变革,使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应该认真思考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与数字经济的结合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平台。

(三)以现代化发展方式优化城乡互动模式

全面认识乡村文化的综合功能和全面的内涵,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商业模式使我们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未来的发展已经不全是过去的以城带乡模式,两者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空间形态,应该是共荣共享的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才更加符合乡村文明本身的发展规律。

(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振兴亦是如此。乡村振兴不像精准扶贫,问题、成因、目标都比较容易理顺,究竟如何实现振兴,我们没有现成经验做参考,只能摸索,因此可能会出现发展缓慢、发展困难,甚至是曲折,也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唯有全体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尤其是几个重要群体,如:领导干部、基层工作人员、乡村群众主体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同时,要增强对乡村振兴的勇气和信心。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长的沃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一)乡村振兴中的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

有些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带有特定乡风民俗色彩的公共建筑、宗庙、祠堂、服饰、餐饮等,甚至具有一定年份的古树,都属于有形文化资源。另外有些文化资源,比如各种民俗习惯、传统节日、民族歌舞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无形文化资源。

(二)乡村振兴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文化资源

从古代史来看,吉林省在距今约5—1万年前就开始有原始人类生息活动的痕迹,从夏商周到明清,吉林地区均被纳入王朝的郡县行政建制。从近现代史来看,吉林又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历史见证。在这些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又有多少文化资源等待着我们去揭开面纱,我们要从历史中挖掘有益文化资源。如: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少数民族文化、建筑文化、传统技艺等,找准现代化发展结合点,发挥产业和产品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实文化资源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其实也最具体。乡村振兴中有一个总体要求就是生态宜居,绿水青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习俗和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另外,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社会先进的治理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和创新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文化,形成遵法守法、明德惟馨的乡风文明、优秀家风,能够保证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资源。

(三)乡村振兴中的农耕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着重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问题。我们始终反对只重视乡村旅游,轻视农业生产的思路和做法。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吉林省具有广袤的适合农耕的黑土地资源优势。因此,应该把农耕文化摆在一个凸出位置上。它不同于城市的工业文化资源和商业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包括过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农耕劳动中的智慧等等。我们应该把保护与利用农耕文化相结合,赋予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现已被全国很多地区挖掘利用。如:陕西省的延安革命纪念地、贵州省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上海市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吉林省作为日军侵华的见证,可以说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光荣传统,红色文化赋予白山松水可歌可泣的文化之魂。置身杨靖宇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或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仿佛能听到悲壮的时代之音。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规模效应未形成、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创新利用手段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配套设施欠缺等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乡村拥有大量文化资源,其他包括公共文化资源、私人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化资源根据不同文化资源的特点活化,使它们产品化。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我们通过这种新的活化和生产,能够形成新的文化生态平衡。通过这种文化再生产,乡村不仅得以振兴,同时村镇特色文化个性也得以确立,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就乡村振兴做出了战略安排,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的总目标里,不论是产业振兴、乡风文明还是治理有效,每一个方面都与文化发展关联密切。那么,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在乡村振兴各领域的应用,使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在创新中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长足发展。

(一)健全优化文化产业链

首先,要进行制造性开发。做好乡村文化的“无中生有”和“有中拉长”,创造性地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产品,在合法、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有效拉长文化产业链,要与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新型创意、内容拓展、新型设计结合在一起。其次,要进行服务性开发。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链全方位服务性开发,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体验性。比如贵州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就是以当地红色资源为依托,深挖战斗细节,满足了各类人群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体验需求,同时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做了很好的宣传。吉林省在东北抗联战斗过程、杨靖宇烈士主要事迹方面,亦可做相关研发。最后,要进行文化产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开发。主要表现在旅游纪念品创新创造上,不仅要对设计和工艺精益求精,更要增强实用性和审美性,适应当今人民个性发展需要。

(二)创意设计与演出服务

设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稻田画景观创意型休闲农业发展方向、歌舞演艺民俗创意型休闲农家游发展方向、节庆文化功能型空间游发展方向;
文化资源保护项目;
文化生态合理利用项目等。诸如“印象XX”系列和“XX千古情”系列表演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在创意设计中,不得不认真审视文艺演出服务的巨大作用。这种把文化传承与天地间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元素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冲击力。此外,还有一些民间表演形式值得借鉴参考,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体现新时代乡村的人文价值与精神[3]。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把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与农业活动、农业技术、农事体验等要素结合设计,形成良性互动的全新空间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景乡村文化产业链。

(三)准确认识对象和主体

我们在乡村振兴的今天,应该深刻认识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乡村文化的新型对象和主体,在高效治理本乡本土原主体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走出乡村后又回到乡村进行创业以及外来创业的新型主体。根据国家发改委的2018年研究报告,这种新型乡村经济主体,正在成为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乡村文化再生产的重要主体,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中新型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他们与原有主体一起,承担着驱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变革。这些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对象,他们生活其中,既创造价值也共享成果,我们必须考虑到新时代背景下,主体的需求、审美、文化层次等各方面的变化。只有正确认识主体和对象,才能把乡村振兴真正做到人心里去。

新型主体往往在乡村治理当中发挥着主要作用[4]。在这个过程当中,基层政府要积极孵化培育。通过进一步强化乡村体制机制对乡村贤能加强引领、培育和帮助,既维持他们在新乡村文化产出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生产方式转变、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带动、引领和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主体资源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推荐访问:助力 振兴 乡村
上一篇:高原地区利用法医昆虫学推断死亡时间2例
下一篇:乾嘉考据学影响下的韩集整理特点探析——以《韩集笺正》为中心考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