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应对机制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张丽君,陈淑敏,张茁苗,李 姣

(1.张家口开放大学 党政办公室,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51)

高等院校网络舆情作为当今社会舆情分析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很大的拓展范围和空间。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合理引导和正确处理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势,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上网的正确思想,是互联互通的新媒体时代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及难点,也是高校舆情探索研究的一个方向和热点。大量混杂着好坏、复杂、真假的网络信息,容易在高校形成不可估量、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舆情,从而影响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和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在探讨和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一套有效的引导策略和研究方法,可以促进高校网络舆情有序、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包括教师、工人和学生群体等,但在高校的独特环境条件下,学生是网络舆情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

(一)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具有极高的关注度

当今时代,人类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一切活动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根据在校大学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人数占70%左右,日常学习、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网络游戏、浏览各类网站等其为主要受众体。[1]高校大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掌握的信息量较广,喜欢浏览围观网络内容,热衷于抒发感情,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观点。因此,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和新闻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其他群体。

(二)大学生的言行易受网络信息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今一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势在必行。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塑造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研判可能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对社会热点和舆论的理解力和辨别能力不够,对各式各样的网络舆情信息缺乏筛选及分辨能力,这些都可能对其发展规划、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网络是意见共同体的聚集区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网络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大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新媒体技术被大学生广泛应用,并且驾驭起来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使得人际交往空间大幅度拓展。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在互联网圈子里进行相同或相似观点的交流与汇集,容易形成意见共同体。大学生更热衷于参与网络热点活动,在各自的网络圈子里进行探讨,势必加快高校网络意见的获取和传播速度,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引发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的众多事件有些在校园中出现,有些与校园中的人和事关联,因此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和可控性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环境下,自由式、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使大学生之间交流互通时间和空间随意扩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既要受到技术层面的控制和管理,更要依据《网络安全法》在网络上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通过“一切向所有人”的渠道传播。各种舆情一经产生,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会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各类新闻门户网站或者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论坛等新媒体传播媒介浏览到相关的信息,互相转载,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来表达感情,提出想法和建议,表达自己对整个事件活动的看法,并在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互动。另外,其他网民的高度关注与互联网传输的快捷性将会形成一众言论,且在各类媒体之间相互传播扩散。

(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和群体极化性

鉴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特殊性质,许多互联网平台并不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对用户真实身份的隐匿会使很多高校学生在网络中自由发挥,无所顾忌发泄自己的情绪,会弱化自觉规范言行的行为。与自己观点相同或者相似的同学彼此交流互动,将会产生一种集体性的受众心理活动,类似此种情感的凝聚可能会引发比自己的原始情绪及观点更极端的思想。

为有效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我们倡导大学生应绿色健康上网,学校应以科学的系统工程的理念作指导,依据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C理论)思想体系灵活地应用在网络舆情管理中,与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引导、监测等相结合,从而形成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

(一)创新网络舆情快速反应应对理念

理念创新是为了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效果,实现全校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形成网络舆情响应的长效机制,即全校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安全形势感知。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的成因、规律和趋势,具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就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创造性应用TQC理论实施舆情管控

TQC理论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将原有的检验后预防改为提前预防,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2]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网络舆论引导、监督和预警机制管理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体系。我们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借鉴,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探讨如何全面感知校园网络舆情,探讨网络舆情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为网络舆情感知与防范、研究与治理、绿色健康网络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有效性,网络舆情管理由“事后检查和处置”转变为“事先预防”,为高校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加强网络舆情监督体系的研究,实现观念创新和手段创新。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安全,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选择。

(三)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

1.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

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信息公开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消除大学生的疑惑和顾虑。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表达与沟通机制,例如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使高校师生有渠道途径进行沟通交流,实现舆情事先能够引导化解,以防微杜渐。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制定适合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从而可以保障高等院校网络舆情预警及管理应对的顺利进行。[3]

2.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保障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对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的高效管控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网络设备保障,又需要有足够的软件保障,如技术、资金、法律等等。比如2021年河北北方学院根据河北省的要求,为更有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管控,为学校网络中心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网络安全;
由专业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网络安全法》;
从2012年开始学校网络中心根据需要引入网络行为管理系统,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实名注册和登录在线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行为管理系统过滤和净化网络信息。因此在资金、法律和技术保障的前提下,提升了北方学院的网络舆情整体管理水平。

3.建立健全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训机制

新媒体时代,网民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而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对信息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全面性,从众心理、跟风现象极其严重。所以,倡导在高等院校建立健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制度,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媒介素养能力和抵御不良外界信息侵蚀干扰的能力,从而降低高等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在高等院校中通过媒介资源,加强媒介素养师资力量,构建完整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数据充斥着大学校园,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想和社会热点事件,使得高校学生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面临挑战。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如果不到位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所以,高等院校网络舆情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保持健康有序地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舆情大学生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数字舆情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3期)2017-06-21新大学生之歌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数字舆情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推荐访问:舆情 应对 引导
上一篇:讲好“后冬奥”时代张家口冰雪故事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应用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养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