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要义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周胜强 汪 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充分肯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对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的进军,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领域最深刻、最广泛的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既尊重了改革开放事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性,又体现了党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动创造性。党的二十大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是党从经验性总结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两个大局”背景下,对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作出了创造性发展,基于改革的实际境遇、目标任务及阶段特征,提出解决新问题的一系列新观点、改革新举措,具有内涵科学性、结构完整性以及逻辑严密性,生成了历史、现实、价值层次三重逻辑的统一。

1.历史经验的不断累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内蕴着对中国改革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他对中国改革趋势及问题解决的深刻洞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推进基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累积。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成功地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历史起点。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同时,由于经验不足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挫折。邓小平辩证地审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强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起点。在新时期,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党接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积累的丰富执政经验以及独有的改革实干风格,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突围“三期叠加”的瓶颈期,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新时代呼唤新改革,表明了党中央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强化改革力度、拓宽改革广度的坚定态度,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添动力。

2.历史规律的逻辑必然。思想进步是时代进步的先声,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源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历史发展的水平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根本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迅速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的逻辑必然性,在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推动社会形态向前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历史机遇推动历史前进,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实现理论新飞跃,使得改革大局始终朝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发展。

3.历史主动的引领推进。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规划愿景时指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老一辈革命家有过愿景和规划,但是具体的举措应该取决于当前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历史规划的战略目标不断成为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定目标已经达成,中国共产党及时推进了“四个全面”的内涵式变革,并在更高层面主动更新党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以引领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与时俱进地强调了党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表达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具备主动应变能力,还要具有主动求变魄力;
体现了改革就是以创造性实践改变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改变现实就是在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从历史实践检验中得出的正确经验总结,具有历史主动性,更具备未来指向性。

1.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和鲜明特色,改革是问题逼出来的,是解决现实发展中利益矛盾的迫切需求。改革深化与问题解决是一个互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但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进一步收紧制度的笼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急难险重问题为导向,提出强化风险意识,强调稳字当头,定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补齐发展短板,啃下经济社会改革硬骨头的现实要求。新时代十年来,党面对这些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处理的大局问题,以实干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以解决问题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鲜明的问题导向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起点。

2.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党必须准确、谨慎地把控其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规划,指明了其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脚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即突出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不局限于局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牢牢抓住党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求对发展格局的整体更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考量了总量增长,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长数量关乎就业,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作全面考量。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具有基础意义,国企国资、地产金融、财税体制等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工作的硬任务要走在前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改革”,要求既要协同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保障改革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深化。

3.针对性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应该怎样坚持改革属于改革方法论问题,处于新时代的改革方法在坚持改革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方法“新”。新时代的改革方法是部署新、落实新、战略新的渐进式改革,通过新的改革方式助推改革走向新水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处理好改革面临的重大关系,充分强化党的领导统筹协调的中枢部署作用,把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工作放在优先位置。首先,部署新体现在为全面深化改革搭建“四梁八柱”,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将顶层设计和基层突破相结合,充分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经验和智慧,处理好“最先一公里”的政策设计和“最后一公里”的基层落实的关系。其次,落实新体现在将落实放在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强调在机制层面强化落实。最后,战略新集中体现在改革的时间表更新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后,中国共产党正在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作为党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的价值取向。首先,全面深化改革应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长期执政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常量,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变量,用好变量推进发展才能稳定民心以增益常量,而一切改革最终都是为了人民。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总体部署以及各项改革举措,就以为民造福为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群体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不断坚定发展中的人民立场。发展需要变革,党统筹着变与不变是对改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体现着党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实践规律性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的力量并充分发挥人民能动性以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向前。

2.始终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根本上是对利益的变革,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始终是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标准。作为利益主体的人民,其根本利益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具有多样性、共同性特征的基本需求。人民根本利益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民根本利益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其始终表现为人民在生存发展方面的基本需求。人民根本利益不是抽象的需要,而是直接现实的需要,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渐进式落实,现阶段集中表现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上。为民谋利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标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出发点和价值落脚点,形成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坚持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价值标准论。

3.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首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已深刻表明,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实践展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化、深层化,体现为人民对政治权利、文教医疗、综合治理和环境生态等更宽广、更深层次领域有着更高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应及时深入到这些人民关切的深层次领域。党中央相继针对这些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出台了系列改革性法规制度和系列变革性制度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在民主法治、教育医疗等最直接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深层领域打响了攻坚战。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有始终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定力,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改革的深化向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深层次领域持续用力,改革的全面沿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广泛领域延伸覆盖,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逐步推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不负人民”的根本保障,从价值导向上指引着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利推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价值逻辑。

猜你喜欢总书记历史改革改革之路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改革备忘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改革创新(二)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年6期)2016-06-30总书记的告诚公民与法治(2016年15期)2016-05-17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推荐访问:要义 总书记 论述
上一篇: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性”
下一篇:重启“古今之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