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4 点击:

李 理 ,李莉萍 ,朱君萍 ,左湘威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2017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自此我国走上了全面乡村振兴的道路。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人才兴则乡土兴,乡土兴则国家兴。但是,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大量的人力、物力由农村输入城市,相比城市的经济繁荣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且现有的乡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培养机制不成体系。因此,探讨乡土人才的培养对提升乡土人才的素质、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课题组结合最新的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以及乡土人才培养政策,探讨了目前乡土人才培养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乡土人才培养路径,为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1 乡土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乡村总人口509 787 562人中,0~14岁人口为98 225 957人,占19.27%;
15~44岁人口为159 840 061人,占31.35%;
45~59岁人口为130 365 250人,占25.57%;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1 356 294人,占23.81%[1]。这一结果表明乡村青年人才占比不到1/3,老龄人口占比接近1/4。可见,乡村人口总体呈现空巢化、老龄化,留下来的大多是劳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及孩童。由于我国实施的城乡二元政策,导致城镇与乡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乡村经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空心化与老龄化问题[2],这也就导致了乡土人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1.2 乡土人才储备量减少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大部分农村人口流向了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镇人口为901 991 162人,占63.89%;
乡村人口为509 787 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 415 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 361 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3]。东部人口比例为39.93%,中部人口比例为25.83%,西部人口比例为27.12%,东北人口比例为6.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中部地区人口比重下降0.79%,西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0.22%,东北地区人口比重下降1.20%[4]。这一结果表明乡村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吸收力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单向流动的局面并未改变。虽然有些乡村积极引进人才,但是由于乡村环境适应性差、自我发展受限以及乡村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导致乡村始终缺乏对人才的持久吸引力,而乡村整体的人才储备量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培养模式单一化,很难满足现有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因此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死循环,造成了乡村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1.3 乡土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以及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5],导致政府对乡村的人力资本投入不高。从相关资料来看,目前乡土人才培养途径以讲授法为主。在培养中传播知识的主体大都是长期扎根于乡村的实干型从业人员,他们的农业经验是通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而获取的。但是,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仅依靠经验主义远远不够,还需要高级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前沿的农作技术作为支撑,而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能够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仅具备普通技能水平的人才[6]。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土人才中本科学历的占比为50%,研究生学历占比不到10%,这充分表明乡村缺乏高素质的乡土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乡土人才不仅要具备先进的农作技术,还需掌握管理与经营的技巧,如市场经营能力等。目前,乡土人才培养形式主要是短期的专家现场实操,长期的系统农业理论知识培训尚未形成,因此很难培养高素质乡土人才。总而言之,现代化的农作技术人才及知识型人才的匮乏使得乡土人才培养资源总体上呈现匮乏的状态。

1.4 乡土人才培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总量不足

目前,乡土人才培养资金补助以政府补贴为主,市场化培训、代际和师承培养模式较少,且金额较低。在各地出台的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措施中,大多数都由所在市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开展乡土人才技术培训。但由于乡村政府本身财政资金有限,因此乡土人才培训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这也反映出城乡发展差距造成培训的资金不充足、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较少的问题。

1.5 乡土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乡土人才培训大多采用的是政府补贴形式,而此种模式就是典型的公益性培训模式[7],该模式重形式轻评估、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培训的乡土人员进行选拔、考核和认定,因此会产生培训内容转化率低、培训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在参与培训的乡土人才中,大约将近1/3的人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培训考核,并且还有约20%的人只采用开卷考试这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差的方式进行考核。这反映出乡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并未形成体系化、科学化的培训方案,整个乡土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1.6 乡土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产业支撑

乡土人才培养除了缺乏经费、团队支持匮乏、基础建设落后外,还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尽管目前各乡村地区已有各自的农业特色品牌,但农业产业的“新、特、优”产品比较少,且企业各自为政,品牌多、产品杂等问题较为突出,未形成足够强的社会影响力,很多年轻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一些企业品牌,不愿意到乡村企业工作,导致乡村人才吸纳效果不强,人才培养缺乏产业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2.1 鼓励知识青年回乡,留住青年支柱力量

在全面乡村振兴的春潮下,返乡知识青年不仅是有思路、想做事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领头雁、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有效治理的实践者、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乡土人才支柱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量的青年力量,青年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部门应当通过与高校合作等[8],大力搭建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平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生源地的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互通,还可通过开展乡村振兴招聘会等形式,服务返乡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对于自愿返乡就业、基层就业创业以及带领村民致富的青年学子,要做好关心关怀,为青年人才的回归助力护航,用好“乡情牌”,打好“亲情牌”,解决乡村地区目前存在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为乡村地区提供充足的年轻力量。

2.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首先,需要丰富乡村教育资源,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现教育均等化,特别是强化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增加乡村地区的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乡土人才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在政策上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保障[9]。比如,为乡土人才提供税收减免优惠,为其提供创业资金和金融信贷服务[10]。在土地使用方面尽量向返乡青年倾斜,服务好农村青年创业需求,适当提高乡土管理者福利待遇,注重乡镇基层人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选调生中选拔乡镇管理干部,给予乡镇管理人员一定的补贴与津贴等,提高人才吸引力。最后,要对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并提供相应的人才发展空间,为乡村青年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乡村人才的归属感与获得感,同时加强对人才的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挖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潜力。

2.3 拓宽乡土人才培养渠道,创新培训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乡土人才开展专门的、针对性的培养工作,拓宽培训的渠道,除了讲授法之外,还可以为乡土人才提供案例研究法、教练法、行动学习、敏感型训练、线上培训等多种措施的培训,为乡土人才培养提供多条有效的途径。此外,培训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应根据本地乡土人才的素质以及发展需要,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的特点,整合有关乡土人才培训机构,协调各类培训资源,创新乡土人才培训模式,可借鉴SIYB培训模式[11]。比如,对外聘请有实力的老师来对实干型从业人员进行理论课程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经验以及发展方向,设立不同的班级,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要求,为他们安排不同层次的讲课内容,确定培训目标,方便培训人员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交流,也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2.4 加大乡土人才资金投入,建立乡土人才培养基金会

乡土人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应当拓宽乡土人才培养的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要增加对乡土人才开发与培训的投入资金,财政部门要做好乡土人才开发与培训工作的财政年度预算,每年需要拿出足够的乡土人才培训专项经费作为乡土人才的专用开发费用[12]。各级乡村振兴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资金渠道,为乡土人才开发与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奖励表现突出的乡土人才,特别推荐那些作出重大贡献的乡土人才申报优秀专家,在政策上做到一视同仁。此外,还可以和政府部门沟通协商乡土成立人才培养基金会,向财政部门提出培养基金会的申请,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13],通过乡土人才培训基金会的成立来保障能够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为长期乡土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

2.5 明确乡土人才培养需求,完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

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培养需求点。首先,对乡土人才的能力进行测评摸底,了解乡土人才能力上的优劣势,为挖掘与利用人才的优势技能提供基础数据,再综合乡土人才发展战略、资源、知识技能结构等多方因素,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内容的设计。其次,在目前乡土人才培养资金、培训讲师等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可采用自由度高、灵活性强的在线培训形式[14]。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乡土人才长期培养制度[15]。制定良好的考核制度,包括考核标准等,通过考核对前期的培训进行反馈,有利于后期的人才培养。同时,完善培养评估体系,加强有效性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信息系统数据库。此外,还可大力发展乡村人才市场,增强人才服务意识,建设完备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

2.6 搭建乡土人才有效发展平台,发展特色产业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确定产业特色,夯实产业基础,遵循做精做强的原则,在“特”字上下功夫,并针对特色产业培养专业的人才[16]。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农业气候,在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等产业形成产业特色[17]。比如,在种植业方面,北方省份主要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
南方省份主要侧重于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摒弃过去散、乱、杂的形式,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吸纳优秀的乡土人才,推陈出新,打造精品,不断扩大农业品牌的影响力[18-19]。总之,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为乡土人才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

课题组通过分析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以及相关乡土人才培养政策,总结了目前乡土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励知识青年回乡、留住青年支柱力量、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培训投入、充实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基金会、完善培训体系、加强结果考核、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搭建乡土人才有效发展平台、发展特色产业等培养路径。当然,本文仅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分析乡土人才培养的困境,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未来可以继续收集不同区域的乡土人才数据,对不同区域的乡土人才培养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20]。

猜你喜欢 乡土人才培训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12-14培训通知办公室业务(2020年18期)2020-09-29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乡土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1期)2020-02-07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推荐访问:乡土 人才培养 振兴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投融资要点分析
下一篇:非冻结模型冰-螺旋桨切削状态的试验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