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场所精神再现的商圈周边城中村更新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3 点击:

章慧洁, 王晓健

(河北工程大学)

现如今,城市快速发展,全国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趋于相同的模式,识别性和领域性很差[1]。而处于商圈附近的城中村,由于其特殊位置常常容易被忽略,并且,长期以来,位于商圈附近的具有历史文化的城中村面临资金匮乏和更新难度大等问题,导致政府和开发商都不敢问津[2],由此,居民只能自发进行加建或改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基础,使城中村环境破坏日益加重,居住条件也更加恶劣。一些失当的建设行为严重破坏了传统居住空间和历史环境,原有传统民居院落也失去其特色和肌理。

本文选取成都市太古里商圈附近的龙王庙正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其满足既在商圈附近,又具有历史文化的特点,因此更具有典型性,通过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

2.1 区位概括

该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以内老成都街区内龙王庙正街和耿家巷的夹角处,行政隶属于武侯区,属于成都市老城区,片区于2015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是成都市老城区内最后仅存的一处结构完整的老街巷(见图1)。

图1 基地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历史概况

成都作为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超级都市,随着许多新区的扩展和发展,许多矛盾也开始出现,老成都既恐慌于新城市迅猛发展,又难以调和新老成都的文化差异。其根本问题就是新成都人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融入本土文化,同时本土文化又在受着强烈的冲击。因此,为老成都的街巷注入新成都的活力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2.3 建筑现状

龙王庙正街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临近春熙路和喜年广场,并且靠近府南河,正街对着喧嚣的红星路四段,此街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之前属于成都老城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龙王庙正街附近的许多街区相继发展为繁华的现代都市商业街区,如,春照路、太古里等。龙王庙正街是这繁华商业里仅存的一处有着浓重老成都记忆的遗存。街上28号保留着成都中心城区仅存的最后一个结构完整的广州客家移民宗祠——邱家祠堂,祠堂格局完整,坐北朝南,高敞宽亮,气势宏伟。

老街两旁存在两排成都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的土坯瓦房,这些民居建筑记载了龙王庙正街的演变,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存在至今。

老街里有一处小学,小学的引入让老街加入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力,与历史的老街形成鲜明对比。

2.4 现状问题

随着历史街区的居住条件趋于恶化,街区内的中青年人纷纷离开,老年人留守成为大多数历史街区的一种常态。街道社会交往及交通功能被占用,被商业摊位占用严重,影响交通及公共活动空间,缺乏集中规划、合理管理、种类齐全的菜市场。公共活动空间场地缺失,没有玩耍娱乐空间,缺乏可供孩子娱乐嬉戏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供孩子学习读书的交流平台。孩子及成人的公共学习交流空间缺失,精神需求无法满足。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辐射力度不够,缺少尺度适宜及安全的人行街道空间。

2.5 矛盾发现

2.5.1 整体

原有建筑完整,但部分建筑没有吸引力而被遗忘,变得脏乱差。其围绕祠堂而建的旧民居也受到周围高层居民楼的影响,逐渐被冷落。整体建筑周围也被居民围绕作为菜市场以及小吃店铺,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成都市井生活的氛围,但脏乱差现象严重,以及长时间累计下来的秩序混乱急需解决。

2.5.2 市民

周围生活人群以老人和青少年居多,旁边还存在一所龙王庙小学。生活在此处的老人需要休闲和接近自己生活方式的生活场所,孩子们需要放学后的玩耍场所,以及大家共有的休闲场所。

2.5.3 场所

整体建筑群处于城市林立的高楼之间,面临着即将被同化的危机,且本身的建筑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承符号,急需保留。

3.1 街巷传承与创新

街道肌理逐渐被现代建设斩断、吞噬,街道随着车辆的大幅度接入越来越宽,失去里弄趣味。所以本案提取街巷肌理,进行抬升,将老里弄的街巷架于屋顶演绎街道的另一种模式,着眼于如今街道的变化以及传统居民区的街巷逐渐消失,将街道这一元素颠覆传统存在形式,进行演变及改建。龙王庙正街作为周围旧片区老成都的一处遗存,希望将周围的邻里,不管是巷子里的还是楼房内的,都通过一条纽带将其联系起来。

3.2 文化性与地域性的体现

作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区域,街巷空间在面临单一的街区空间状况时,其空间的更新与改造可以作为一个突破[3]。选择了原来的门窗形式和木材材料,将城市街区特有的人文意蕴与地域特色进行了整合与表现,并通过不同的立面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每个街区的特色与归属,从而达到文化象征的意义。

3.3 功能植入

通过置入图书馆这一新的文化功能丰富当地居民的公共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此外,为了增加采光,图书馆在原有建筑结构之上加入天窗,将光线通过天窗直接射入图书室,提供更强烈的光线引入室内,为室内增加更多自然因素。

3.4 水平界面形态改造

水平接触面是与空间的直接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导向作用,而横向的接触面的改造则以铺装、平整程度和颜色为主。首先,针对地面铺设,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对街区的步行系统进行区分,增加标识,并尽可能地保持水平平面。在色彩方面,可以考虑到不同的空间使用主体对色彩的喜好,比如,在儿童娱乐区域,可以选用明亮的色彩,而在老人休息区域,可以选用饱和度较低的颜色。

3.5 龙王庙正街改造

从旁观者的眼光来看,龙王庙正街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市场,街很窄,街道两边都是各种卖菜、小吃、餐饮和杂货的小店,人们通过买菜传达家长里短,增进感情。而这种人与人的淳朴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在逐渐消失,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超市的快速消费以及在买菜的过程中极其被动的状态让人们失去了很多趣味性的生活。我们通过对原有菜市场的改造,在不改变其市井生活气息的情形下,让其最大范围的改变脏乱差的现象,从而还原一个干净的老成都龙王庙街市场景,并通过增加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增加人们的停留空间,为老街巷的人们提供一个茶余饭后可聊天的场所,进一步增进邻里感情。

3.6 景观改造

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老街上的树木也大多不能幸免于难,许多被砍伐。绿色植物等的引入对老街的唤醒有很大影响,我们此次设计方案也将景观纳入考虑范围内(见图2)。

图2 改造后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7 设施小品设计

针对公共空间的设施小品设计,可以结合街道的周边环境,添加一些有趣的雕塑和艺术作品,营造出历史街区的文化艺术氛围,对于雕塑小品设施的设计可以结合垃圾桶、座椅等功能,赋予更多样的复合特质[4],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其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增加了周边环境的趣味性,同时也增添了街巷的文化和艺术气息,提高了使用主体的视觉丰富性。

文化作为历史的载体,体现着对历史场所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历史场所精神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作为文化的外延,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限定。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谈及的:“保护、恢复、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保护这些文物并延续其生命力。”在对具有历史文脉的城中村进行保护改造的过程中,要保持历史的个性,发挥历史场所精神的延续作用,并且在延续中创新,以新形式在历史文化场所中将文化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正街龙王庙街巷 校园穿新衣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2022年9期)2022-09-23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现代苏州(2022年8期)2022-05-25将英烈记心间作文大王·低年级(2021年6期)2021-08-02边走边唱散文诗(2020年23期)2020-11-22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掠影文物季刊(2020年5期)2020-10-15奇怪森林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8年10期)2018-12-06雨中的街巷散文诗世界(2018年4期)2018-04-10龙王庙里的龙喜剧世界(2017年7期)2017-12-06西南油气田勘探获得重要新发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年2期)2013-08-15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10期)2011-02-16推荐访问:商圈 再现 城中村
上一篇:乡村旅游背景下海岛渔村空间更新研究——以粤西硇洲岛港头村为例
下一篇:无悔青春,薪火相传——记鄂西北运营公司十堰西管理所“薪火”女子服务班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