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3 点击:

凌娟 曾慧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广州 510630

近20 年来,尽管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新药不断研发,如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 单克隆抗体等的出现使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3年增加到6年[1],但疾病仍无法治愈,随着多次复发,后续治疗的反应逐渐变差,3级或5级难治性MM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2个月和5.6个月[2-3]。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新型免疫靶向药物,与肿瘤细胞抗原和T 细胞上的CD3 结合,激活T 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本文综述分析多种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不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治疗R/RMM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MM的未来发展方向。

双特异性抗体的想法最初于20 世纪60 年代初推出,1985 年首次报道构建[4]。双特异性抗体被设计为结合2 个不同的表位,以促进T 细胞和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癌细胞之间的细胞间相互作用[5-7]。2009年,第一个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作为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抗体是靶向CD3 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Catumaxomab,用于治疗癌性腹水,但于2017 年因经营问题遗憾退市。2015年,第二个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获批用于治疗急性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靶向CD3 和CD19。Blinatumomab 联合Dasatinib 治疗成人费城+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诱导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为98%,18 个月的OS 为95%,优于常规化疗疗效[8]。近年,逐步应用于R/RMM的治疗。

双特异性抗体基于2 个具有给定特异性的氢化体的体细胞融合,以产生不对称的2 条轻链和2 条不同的重链[15]。大多数抗体具有2 个抗原结合域的独特特异性,但免疫球蛋白(Ig)G4 具有铰链区域的特殊不稳定性,这使得它们能够随机地自然地相互交换抗原结合域(Fab),从而允许形成具有双重特异性的抗体[16]。旨在结合肿瘤抗原,同时结合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通常是T 细胞,有时是自然杀伤(NK)细胞,产生免疫突触,导致免疫细胞激活和癌细胞的破坏,最终肿瘤溶解,以杀死附近的肿瘤细胞[9-10]。大部分的免疫治疗利用肿瘤特异性抗原做为靶点,理想的靶点应该是容易进入的(首选细胞表面)、高表达或仅表达于恶性浆细胞(治疗特异性),且应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例如靶点的删失或下调会导致不容易耐药),最后,理想的靶点应表达于所有的恶性肿瘤细胞,包括疾病起始的干细胞。B 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点是应用最广泛的靶点,其他的新靶点还包括GPRC5D、FcRH5等,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双特异性抗体在R/RMM 治疗中的疗效令人鼓舞。

1.BCMA型双特异性抗体

1.1.AMG 420 AMG 420是第一个报道治疗MM的双特异性药物[11]。在一项R/RMM 患者的剂量递增首次人体研究中,在最大耐受剂量(400 mcg/die)下,疗效非常好,31%患者在剂量递增方面表现出反应,70%患者在剂量扩大方面表现出反应。38% 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但仅1 例(2%)患者发生3 级事件,5%患者发生多发性神经病[12]。2015 年开始治疗R/RMM 的临床试验,但由于药代动力学问题,AMG 420 未得到进一步开发。

1.2.AMG 701 Pavurutamab(AMG 701)是AMG 420 的半衰期延长版本,其Fc 偶联到分子上,从而改善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不需连续输注。Cho等[13]证实了其与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类似,以及与免疫调节剂(IMiD)的额外协同作用。Ⅰ/Ⅱ期研究中,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6%。61%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CRS,7%患者发生3级CRS,还出现几种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14]。虽然这项研究由于3级CRS的比率而暂时停止,但最近已经重新启动了试验。

1.3.REGN5458 REGN5458 使用“人抗体小鼠”技术和“全长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构建,是一种全人源化抗体,具有全人源化抗体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Ⅰ/Ⅱ期试验中,68 例三重R/RMM 患者入组,既往治疗中位数为5个,5 线难治性患者占51.5%。试验中患者接受16 周治疗,每2 周输注1 次。1 期数据显示:所有剂量组的ORR 为51%,而接受较高剂量(200~800 mg)的患者中,ORR 上升达75%。最常见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是疲劳综合征和CRS,发生率分别为42.6%和38.2%[15]。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于2019年9月在R/RMM患者中启动。

1.4.Teclistamab(JNJ-64007957)迄今为止最大 的BCMAxCD3 研究是Teclistamab(TEC)。该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BCMA 细胞的毒性,包括剂量依赖性裂解、T 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释放,特别是在存在γ 分泌酶抑制剂的情况下[16]。MajesTEC-1是首次开放标签、多中心Ⅰ/Ⅱ期临床研究,评估TEC 单药治疗R/RMM 患者的药物剂量递增和扩大研究。共纳入165例患者,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中位治疗线数高达5 线。中位随访7.8 个月,ORR 为6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为58%、≥CR率为28.7%。安全性方面,CRS均为1/2级,且在处理后得到缓解,未导致治疗中断[17-18]。TRIMM-2 是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的1b 期临床研究评估DARA 单抗联合TEC 方案的Ⅱ期推荐剂量(recommended phase Ⅱ dose,RP2D)和安全性。无论在单药治疗还是与DARA 的联合治疗中,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MajesTEC-3 是一项3 期试验,在二线治疗中比较Teclistamab 联合DARA 单抗与其他含DARA 单抗的方案。2022 年8月,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Teclistamab 有条件上市,作为单药疗法治疗R/RMM 成人患者。

1.5.Elranatamab(PF-06863135)Elranatamab 来源于高亲和力、物种特异性BCMA 抗体和高特异性CD3ε 结合抗体,在IgG2a结构上,添加多个突变,增加异二聚和减少载体细胞结合,使T 细胞介导的抗骨髓瘤活性更强[19]。MagnetisMM-1 是一项评估递增剂量水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21-23]。1 期研究表明,每周0.1~50.0 µg/kg 静脉给药具有抗骨髓瘤活性,而不会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在≥215 µg/kg时,ORR 为80%。最高剂量为1 000 µg/kg时,ORR为83%,根据以上数据,RP2D为每周1 次1 000 µg/kg。在剂量递增过程中,未观察到任何皮下剂量水平(每周80~1 000 µg/kg)的剂量限制性毒性[23]。基于此良好的表现,Elranatamab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MagnetisMM-3是一项Ⅱ期研究,旨在评估至少对一个蛋白酶体抑制剂、一个免疫调节剂和一个抗CD38 单克隆抗体耐药R/RMM 患者进行单药治疗。Elranatamab 的ORR 为60.6%,CRS 为58.9%,外周神经损伤为2.2%(无3级以上)。中位时间只有3.7个月,89.5%的患者的客观缓解仍在观察中,无确认疾病进展或死亡。剂量为76 mg qw 在三重难治性MM 患者中疗效尚可,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20]。目前尚在探讨MagnetisMM产品各种联合疗法及其作为早期治疗线数的应用。

1.6.CC-93269 CC-93269 是人源化IgG T 细胞融合蛋白(TCE),以2+1 形式与BCMA 二价结合并与CD3ε 单价结合,导致T 细胞活化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溶细胞酶的释放,从而导致骨髓瘤细胞死亡。2+1 BCMA TCE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了肿瘤消退,并促进MM 患者原代细胞死亡[14]。1期试验中期结果显示ORR 为83.3%。然而,安全性似乎不如上述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者有利,78.9%经历3~4级AE,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和血小板减少症。89.5%的患者出现CRS,其中57.9%为1级,26.3%为2级,但有1例死亡归因于CRS[24]。

1.7.TNB-383B TNB-383B 由Tenebio 与Abbvie合作开发的IgG4型双抗,结构包括2个不同的重链和1个单独的轻链。此形式具有强大的T 细胞激活能力和低亲和力的抗CD3 活性,能够在保持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降低细胞因子的释放[25]。NCT03933735 研究招募38 例患者(既往治疗中位线数为7),接受剂量从0.025 mg 到超过40 mg 不等。接受1.8 mg 剂量的患者治疗反应率为13%,但随着剂量增加,反应率不断增加。在接受5.4~40.0 mg剂量的患者中,52%患者对治疗有反应[26]。中期分析数据显示,RP2D 为每3 周给药60 mg,ORR达79%,VGPR为63%,CR为29%[2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CRS、疲劳、头痛、低血细胞计数、感染和恶心。虽然本研究的数据仍不成熟,但与其他双特异性结构相比,证明了剂量间隔大是有利的。

2.非BCMA型双特异性抗体

2.1.Talquetamab(GPRC5D)GPRC5D(G 蛋白偶联受体C5 家族亚型D)在MM 高度表达。Talquetamab 是一种首创、即用型T 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通过招募和激活CD3 阳性T 细胞,诱导杀伤T 细胞介导的GPRC5D 阳性MM细胞,并抑制肿瘤形成和生长[28-29]。MonumenTAL-1研究在先前接受过多方案治疗(中位数为6种)的R/RMM患者中开展,按RP2D 皮下注射Talquetamab 405 µg/kg qw,ORR 为70.0%,VGPR 为56.7%,CR 为6.7%,sCR 为23.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0.2个月。接受800 µg/kg q2w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7.7个月,ORR为70.0%,VGPR为56.8%,CR为11.4%,sCR 为9.1%,DOR 为13.0 个月[30]。RP2D 最常见的AE 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味觉障碍、神经毒性和皮肤相关AE,其中CRS 发生率为79%[31-32]。多种药物联合试验正在进行,Talquetamab-Daratumumab 组的TRiMM-2显示所有组的ORR 为76.5%[33],Dalquetamab-Pomalidomide、Talquetamab -Teclistamab 的数据尚未成熟。

2.2.Cevostamab(FcRH5)FcRH5是一种含有Ig结构域的Ⅰ型膜蛋白,基因位于1q21.4中的染色体断点附近,仅在B 细胞谱系中表达,FcRH5 在骨髓瘤细胞上的表达率接近100%,高于正常B 细胞[34]。Ⅰ期研究的剂量递增阶段的初步数据表明,Cevostamab 单药治疗对晚期R/RMM 患者具有可控的毒性和可喜的活性,ORR为53%,其中40%患者在治疗后6 个月表现出持久反应。在高危患者中也观察到治疗反应,包括对5 种不同类别的难治(五重难治性)患者(ORR=41%)以及那些曾接受过抗BCMA 疗法的患者(ORR=63%)。最常见的AE 是CRS(75%,其中97%为1~2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和血小板减少症(10%)[35]。2021年该试验最新分析显示,缓解持续时间为15.6个月[36]。2022欧洲血液协会年会(EHA)介绍2项多中心1b期临床研究:CAMMA 1 和CAMMA 3,评估Cevostamab 联合方案(Cevostamab+Pd/Dd)和Cevostamab单药治疗R/RMM 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利用自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有极大潜力克服复发疾病的基因异质性、持续的DNA 损伤和克隆演变等高危因素。GPRC5D-CD3 体外数据显示,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del(17p)、t(4;
14)和t(14;
16)]不会损害抗体疗效[37],且在三类暴露的R/RMM 患者中存在高深度和持久反应率[38-39]。AMG 420、AMG 701、REGN5458 和BFCR4350A 研究都报告了高危患者的反应。但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和更大的样本量进一步评估。

科学家还在寻找更多的抗原靶点,尤其是特异性表达于骨髓瘤细胞的靶点,或其他靶向BCMA 的多个T 细胞接合体或者NK 细胞(RO7297089)也在临床试验中[40]。未来可能会探索双特异性抗体在冒烟型MM、新诊断MM 和自体后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患者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骨髓瘤中位靶点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1期)2022-02-12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12-03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0-12-10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真相的力量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4期)2020-05-28跟踪导练(4)时代英语·高三(2019年4期)2019-09-03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3期)2015-12-16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7期)2015-06-22推荐访问:特异性 抗体 复发
上一篇:小分子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我国数字金融税制设计与治理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