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陈慧敏,华 龙,王 俊,陈 煜,王 静,陈 燕,金岳龙,沈 冲,3,姚应水,4

(1.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3.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4.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因其发展迅速、传染性强且缺乏特效治疗,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及时阻断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佩戴防护口罩、延迟开学或实行线上教学等,涉及中国1亿多学生[2]。2020年5月8日,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3],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很多高校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导致大学生们的校外活动严重受限,可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4]。而医学生对于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突然性改变更加敏感,也更容易产生恐惧、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5-6]。

自杀意念是个体感到悲观绝望后产生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对自杀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7]。因此,自杀意念防控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关键环节[8]。特质应对方式指个体在应激情境或压力事件中,为削弱其引发的消极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认知和行为上的具体手段、方法和策略,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当个体承受压力增加时,就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焦躁等消极应对方式[9],继而可能会增加自杀意念发生风险。社会支持是一种为个体提供实际帮助或情感依赖的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或关系,是有效排解压力的方式之一[10]。当个体缺失社会支持或社会支持不足时,可能导致自我归属感缺失,从而易引发自杀意念。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可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11-12]。因此,积极应对叠加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能对防控自杀意念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疫情目前已处于常态化防控时期,但是,针对这一时期医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报道还较少[13]。本研究即旨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某医学院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为特殊时期防控医学生自伤、自杀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某医学院校3 884名返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均已获得学生知情同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884份,收回有效问卷3 763 份,有效应答率为96.88%。其中男生1 843 名(49.0%),女生1 920 名(51.0%);
大 一 学 生2 428 名(64.5%)、大 二 学 生524 名(13.9%)、大三学生503 名(13.4%)、大四学生308名(8.2%);
临床专业学生655名(17.4%)、护理学专业学生496 名(13.2%)、麻醉学专业学生1 059 名(28.1%)、法医学专业学生393 名(10.4%)、药学专业学生254 名(6.8%)和其他专业学生906 名(24.1%)。年龄17~22 岁,平均(18.9±1.3)岁。其他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有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1.2 研究工具

1.2.1自编一般资料问卷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医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专业、年级、籍贯、家庭所在地、每周体育锻炼情况、目前是否吸烟和饮酒、父母是否在一线参加抗疫等。

1.2.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采用由汪向东等[14]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评定各年级医学生应对特征,该量表由20 条反应应对特点项目组成,包括两个方面: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各自包含10 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估被试者面临困难挫折时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15]。采用Likerts 5分法,将各项目的答案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由高至低评分,消极、积极应对方式两维度得分为各自条目相加之和,特质应对方式总得分等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减去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总得分为正数则表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负数则表示研究对象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04,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797、0.811,信度良好。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16]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ing Rating Scale,SSRS)评定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7]。该量表共有10 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第1、3、4、5 条目)、客观支持(第2、6、7 条目)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目)三个维度,统计指标包括总评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各分量表评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1.2.4贝克自杀意念量表采用李献云等[18]修订的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所有医学生的自杀意念。该量表共19个项目,用于评估过去一周以及最严重时期对生命和死亡的想法以及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项目1~5 用于评估自杀意念,项目6~19 用于评估自杀倾向。本研究使用项目1~5评估自杀意念,即如果测试者条目4 和5 的选择答案都是“没有”,则视为无自杀意念,否则就认定为有自杀意念。

1.3 质量控制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在上课时间内完成问卷,时间约40 min。问卷调查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匿名填写调查表。质控人员现场解答调查人员的疑问,并负责收集,审核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 软件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 26.0 对数据进行逻辑核对、描述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本研究纳入的3 763名医学生中,633 名(16.82%)医学生有自杀意念倾向,男生和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15.4%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P=0.02)。另外,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在年龄、专业、年级、家庭类型和每周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CSQ、SSRS 评分比较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积极应对得分(31.03±5.83)低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33.19±6.19),而消极应对得分(30.58±6.06)则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25.85±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以及社会支持总评分也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TCSQ、SSRS评分的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增加均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95%CI)值分别为0.93(0.89~0.97)、0.87(0.85~0.90)、0.75(0.71~0.79)和0.94(0.93~0.97),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消极应对得分的增加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OR=1.13,P<0.001),可以认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是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应对是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a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自杀意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检出率为16.82%,显著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范引光等[19](14.1%)和宋玉梅等[20](10.2%)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医学生的调查结果,也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沈可等[21]对中国大陆医学生近10 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 分析结果(12.5%)和ROTENSTEIN L S 等[22]对全球15 个国家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 分析结果(11.1%),表明医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时期的自杀意念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希腊[23]最近一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高校开学延迟数月,居家隔离期间的学习状态与在校时相比处于明显劣势[24],很容易对未来学习和职业产生暂时的悲观、绝望想法。另外,大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外,也需要丰富的校外娱乐和社会活动来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25]。然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很多高校仍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导致大学生校外活动严重受限,每周外出频次减少,而较长时间出入学校受到限制难免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26]。另一方面,医学生又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相对于其他类别学科的大学生,医学生具有更繁重的学习任务、更严格的专业要求、更复杂的学习环境,导致其可能在这一特殊时期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及社交心理障碍,而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又会导致其自杀意念发生风险的增加。

另外,本研究发现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可见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间呈负相关,这与刘向阳等[27]研究结果一致;
且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进一步证实较高的社会支持得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这与CHEN Y 等[28]和ASFAW H 等[29]的调查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降低其自杀意念的发生率[30],这表明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时若能及时获取来自家人、朋友及其社会网络环境的关怀、理解、安慰、指点和帮助等客观情感和物质支持,并充分利用他人提供的支持,则有利于其解决困难、窘境,促使其及时、有效地排解不良情绪,从而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还发现积极应对得分较高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较低,可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这与浦静等[31]、王辉等[3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个体在面对问题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解决问题、缓解压力,更容易产生正面情绪,可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从而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
相反,消极应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而言是不利的[33]。因此,采取系列举措引导学生在面对消极刺激时采用合理化、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减少逃避、被动为导向的消极应对方式,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特殊时期,各类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健康宣教,培养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家庭、朋友、同学、老师等多种途径全力帮助社会支持缺乏的医学生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着力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其本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危机干预,以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

猜你喜欢 意念消极医学生 意念机器人(上)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22年10期)2022-02-16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02-12涓滴意念汇成河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让自己发光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5年11期)2015-09-10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推荐访问:社会支持 常态 疫情
上一篇:多策略融合的黄金正弦布谷鸟搜索算法
下一篇:陈辉教授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