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选穴规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01 点击:

王超士,王刚,叶梓安,孙威涛,欧筝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2019年在我国中老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58%,其发病急,治疗时间窗短,预后较差,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1]。足内翻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脑血管意外影响大脑运动区,从而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失衡,主要为足踝的背屈肌、外翻肌等瘫痪或力量减弱,与之相应的拮抗肌痉挛[2]。卒中后足内翻主要表现为足外翻不能,足趾屈曲并内收并出现足尖着地,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身体重心转移困难,步行不稳[3]。临床中足内翻多与足下垂合并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临床上治疗多以改善痉挛药物、物理康复及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且存在毒副作用,手术费用高昂,存在并发症风险[6-7]。针灸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治疗有效的研究证据丰富,但由于其流派各异,诊治思路及选穴上各有差异,缺乏一定的规律性[8]。因此,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针灸在卒中后足内翻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规范化选穴提供参考。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4月21日。设置3组主题词:第1组为“针灸”“电针”“针刺”“温针”;
第2组为“卒中、中风、偏瘫”;
第3组为“足下垂、足内翻、踝关节功能障碍”。各组主题词各选一个组合检索。

1.2 纳入标准

①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相关临床文献;
②受试患者平均病程>30 d;
③治疗方法以“温针”“电针”“针刺”为主,单独或多方法联用治疗;
④存在对照组且腧穴处方明确;
⑤研究方案合理、科学、可行。

1.3 排除标准

①病例总结、经验、综述、会议、学位论文、理论概述类文献;
②主要研究对象为卒中后其他并发症;
③治疗手段为耳针、穴位埋线、火针、刺络放血等非传统腧穴针刺疗法;
④单用自拟穴或以此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文献;
⑤重复发表的文献以最近的年限为主。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数据筛选,提取其中所用腧穴,所选取的穴位以“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9]为标准。文献中出现的以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或局部神经刺激点为针刺对象时,则将其纳入“阿是穴”范畴。所选取的文献摘选题录放置于NoteExpress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的数据均置于Excel文档中。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所选数据进行频次分析,运用层次聚类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采用SPSS 18.0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绘制关联网络图。

2.1 检索结果

按照上述标准检索,共得到1 313篇文献,剔除重复发表等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剩余315篇,通过进一步阅读后,最终纳入153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2.2 腧穴描述性分析

分析所纳入的153篇文献,共提取到153首针灸处方,涉及腧穴达119个,总引用频次达1 087次,其中,应用频次≥10次的穴位共27个,频次占比为79.8%,应用频次前10位的穴位为阳陵泉、足三里、照海、丘墟、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申脉及阴陵泉,其中,以阳陵泉为首,引用频次为108次,占比为9.9%,结果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高频腧穴频次分析Table 1 Frequency analysis table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2.3 腧穴归经分析

本研究纳入腧穴归经涉及十一正经(除手太阳小肠经)及任督二脉,共13条经脉,其中,以胆经(29.0%)及胃经(18.1%)为主,其次是脾经、膀胱经及肾经,总引用频次共869次,占比为80.7%。同时,还运用到部分经外奇穴,如太阳、四神聪等。结果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腧穴归经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acupoint meridian tropism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2.4 治疗方式分析

本次所纳入的文献中,提取到包含单独针刺及针刺结合疗法共27类治疗措施,其中,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及单独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占比约为69.9%,对其中频次≥3次的治疗措施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治疗方式分析Table 3 Frequency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2.5 特定穴分析

针灸在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内翻中运用的特定穴共涉及九类,各类特定穴引用总频次为1 256次,其中,频次引用最多为五输穴(458次)及下合穴(209次),占总特定穴频次比为53.1%,其次为八会穴、原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中引用频次较多的主要为合穴及踝关节局部的经穴和输穴,对其中引用频次≥2次的特定穴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特定穴频次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specific acupoints selection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2.6 高频腧穴聚类分析

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对引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当冰柱图以群集数4为标度可得出以下4类有效类群,第一类为阳陵泉-悬钟,第二类为丘墟-照海,第三类为足三里-太冲-解溪-三阴交,第四类为其他类腧穴。通过树状图可知,所纳入腧穴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丘墟-照海-阳陵泉-悬钟,第二类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解溪及其他腧穴。结果见图2、图3。

图2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高频腧穴(频次≥10次)聚类分析冰柱图Figure 2 Clustering icicle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frequency≥10 times)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图3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3 Clustering tree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in the literature

2.7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引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支持度为20%,最低置信度为90%,最大前项数设置为3。通过分析,共获得14条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靠前的主要为阳陵泉-悬钟(39.22%)、阳陵泉-解溪(35.95%)、足三里-太冲(31.37%)。通过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网状图绘制,将弱链接上限设置为5,强链接下限设置为10,链接线条越粗,表示两腧穴关系更密切,结果见表5、图4。

图4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文献高频腧穴关联网状图Figure 4 Association network diagram of high frequency acupoint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表5 针灸治疗卒中后足内翻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图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中风后足内翻属于中医学“偏枯”“筋痹”“痿躄”等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风身体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其认为,中风后出现半身不遂,手足活动障碍多由于营卫亏虚,腠理不密,风邪伤及脾胃,气血生化无源而不能濡养肌肉。《景岳全书》中亦认为,凡非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四肢无力挛急者多由精血亏损,筋骨失养。中风后期,病邪虽去,神志虽清,但正气耗损,气血虚弱,血脉瘀阻,筋脉失养以致半身不遂,手足挛急等后遗症[10]。从肢体经络而言,阴阳跷脉起于足踝两侧,主司运动,《脉经》言:“诊得阳跷,病拘急,阴跷,病缓。”阴阳跷脉为病,则肢体两侧阴阳失调。足内翻者多为内侧拘挛,而外侧弛缓,即阴跷脉急而阳跷脉缓[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在治疗卒中后足内翻中,应用最多的腧穴为阳陵泉,其次为足三里、照海、丘墟、悬钟,除了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外,高频腧穴多集中在踝关节附近,主要引用的经络则为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中医认为,卒中后肢体活动不利,多是由于气血亏虚所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灵枢·经脉》中认为,足阳明之脉主血所生病,其上应用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刺之能补益气血,濡养肢节。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营卫之气化生之处。《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偏枯发生多由于营卫衰弱,邪气留滞所致。故选以取之脾胃可充实营卫之气,温肌肉而肥腠理。胆经循行过外踝,络脉别出光明,走厥阴而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足少阳胆经主骨所生病,现代医学认为,肌肉对于骨骼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肌肉痉挛带来的肌力失衡容易造成骨关节的位置形态改变[12-13]。《灵枢·经脉》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骨肌肉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充盛方可维持人体稳定和关节活动[14]。通过特定穴频

次分析发现,本次所提取的特定穴,主要为五输穴及下合穴,由于高频腧穴阳陵泉及足三里的多种穴性,在五腧穴及下合穴中亦占比较高,除此之外还有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及原穴运用频次较高,其中,主要腧穴为丘墟、照海及悬钟。丘墟、照海位于踝关节左右两侧,照海穴为阴跷脉所出之处,阴跷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太平圣惠方》将跷脉称为“人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也”,跷脉不通,则可出现踝关节挛缩活动不利,《难经》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足内翻则是由于阴脉盛而阳脉弱所致,病在阴跷,故针照海以调阴跷之脉气。丘墟为胆经原穴,《千金方》云:“丘墟主治跗筋脚挛。”另外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丘墟-照海为同一类别,临床中多采用两穴透刺联合运用[15-16]。悬钟为髓会,脑为髓之海,骨为髓之府。中医认为,中风的病位在脑,由于风火痰瘀侵扰脑窍以致神机失用,中风后期,病邪虽去,神志得清,但气血亏虚,脑窍失养病机仍在,针刺悬钟能填精益髓,充养脑窍,另外还可充养骨髓,濡养筋骨。有现代研究[17]证明,针刺悬钟可有助于改善脑部特定区域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医宗金鉴》及《针灸大成》中也均有中风偏枯、半身不遂选用悬钟为主穴治疗的处方记载。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去丘墟-照海外,阳陵泉与悬钟亦为同一类。阳陵泉为筋之会,《诸病源候论》认为,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多由于腠理亏虚而风邪内伤于筋所致。《素问·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筋急则挛缩活动不利,筋缓则瘫痪手足无力,足内翻在于气血亏虚,筋脉挛急,故阳陵泉、悬钟合用可濡养诸筋,活利关节。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知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亦为阳陵泉-悬钟,两者在结果分析上较为一致,临床运用可考虑作为主穴处方。另一类还有足三里-解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为补益要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五行属土,取之能益气补血,濡养四肢百骸,解溪位于足踝正前方凹陷之中,所谓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解溪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之经穴,所行为经,阳明胃经经气在此开始逐渐充盛,与合穴足三里搭配可以共调阳明气血。《针灸甲乙经》言:“股膝重、胻转筋,解溪主之。”胻即小腿,现代医学认为,足踝关节的功能异常与小腿后方伸肌群、胫骨后肌等痉挛有关,针刺解溪可舒筋活络[18]。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利肝胆,调达肝气,肝在体合筋,主藏血,取之能调肝息风,补益肝血,濡养宗筋。中风后期,患者生活质量发生改变,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出现中风后抑郁,取太冲穴亦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研究表明,太冲穴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对情绪调节脑区产生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烦躁焦虑的状态[19]。在关联规则分析上,足三里-解溪-太冲支持度为18.95%,置信度为100%,是临床中治疗足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穴组。三阴交为脾、肾、肝三脉交汇之处,可调脾肝肾三经之经气,有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之功。《类经图翼》称三阴交穴主治中风卒厥不省人事,其也是醒脑开窍针法的主穴之一,无论中风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均可选用。

通过治疗方案分析,由于卒中治疗周期较长,针灸常与肢体康复训练联合运用,《诸病源候论》中提及各类中风伴随症或后遗症病因,并在治疗上提出“汤熨针石,别有正方”。建议除此常规针药治疗之外应另行导引之术,并将《养生方导引法》附录于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康复器材应用到临床当中,并且可与针灸完美契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研究结果均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数据统计,所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同时基于Brunnstrom分期理论可知,由于中风后可分为六期,不同时期的疾病机制存在差异,在踝关节的运动形式表现可能存在不同,如足下垂或足内翻[20],然由于迟缓期较为短暂,临床分期较多,跨度较大,纳入的病例可能处于不同时期,治疗侧重点可能存在偏颇,临床中足下垂与足内翻又多合并出现,故部分腧穴的频次可能存在偏差。同时,由于卒中后康复治疗的病程长,手段多样化,文献研究多采取多种康复手段结合治疗,针刺主要选取局部少量腧穴常规针刺,因此,可能淡化针刺在治疗当中的作用,故仍期待纳入更多的细致、高质量文献进一步探讨。另外,本次研究分析也发现,随着现代解剖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针灸学者开始将经络与局部肌肉神经解剖结合运用,如肌筋膜疼痛点、关节活动肌群起止点等,本次研究均将其以阿是穴纳入,虽运用频次较常规腧穴少,但其已在临床中作为辅助腧穴或其他针刺手段的实施部位,其总体疗效及治疗处方由于文献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阳陵泉腧穴中风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5期)2021-11-05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0年9期)2020-12-06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4期)2020-02-11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自我保健(2019年10期)2019-12-11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中医文献杂志(2017年1期)2017-01-14“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中老年健康(2016年9期)2016-11-18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天津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8-11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9期)2016-05-09推荐访问:针灸 数据挖掘 规律
上一篇:补肾益精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代机制探讨
下一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双主体双身份”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