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献有关武术研究的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web,of,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文献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7 点击:

李龙飞,石爱桥

(1.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善于获取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就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1]正是由于大数据对各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式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出研究的脉络、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揭示研究的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养料”,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是实现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武术走出去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国内已有相当的学者对此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然而在对CNKI和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知名的数据库检索后发现,鲜有学者对英文文献中有关武术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英语作为在国际交流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对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找出国外在武术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分析其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启示,同时探究国外学者研究武术的视角和方法,这不管是在拓宽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和发散研究思路等方面,还是在推动武术国际传播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Web of Science核心集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数据库之一,它收录了一万二千多种期刊,包括多种核心期刊,如SCIE、CPCI期刊,拥有极其苛刻的文献筛选机制,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加菲尔德文献集中定律,仅收录不同学科领域中的重量级学术期刊。因此,对该数据库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脉络、发展过程及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此,文章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为检索库,对有关武术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共获满足研究需要的文献1 388篇,借助CiteSpace.5.5.R2软件进行辅助分析,研究了发文作者、机构、国家或区域、作者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研究主题及走势,探索了当下外文期刊对武术研究的情况,了解了国外研究的武术内容及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研究有观察需要文章,我们对生成的图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1 数据的获取

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集提供的布尔运算检索规则,文章在topic=wushu or martial arts/art or tai chi/tai chi quan/ tai ji/tai ji quan or kung fu/Gong fu or chinses martial arts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进行精准检索,年限限定为1949年至2019年(文献更新时期为2019年12月17日),文献来源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ESCI,CCR-EXPANDED,IC,共获文献2 794篇。通过阅读剔除掉无关文献后,共获得可供研究的文献1 388篇,作为CiteSpace.5.5.R2分析的数据基础。

1.2 发文作者

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发现,使用英文研究武术的学者发文达到2篇及以上的共有148位,发文达到5篇及以上的有6位,分别是:WOJCIECH J CYNARSKI、LOTHAR SIEBER、ZHENHUA GUO、TAN ZUOJUN、MICHAL VIT、LIYE ZUO,其中发文最多的是波兰学者WOJCIECH J CYNARSKI,发文24篇,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学者LOTHAR SIEBER,发文7篇。在发文量排名前六的学者中,最靠前的中国学者ZHENHUA GUO(郭振华)仅排在第四位,发文5篇,如图1所示。从整体统计的情况来看,虽然武术是我国大力向国际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在国际上使用英文对其研究的学者中,我国学者的排名和所占比例均不算高。这极有可能是导致我国武术的国际传播缺乏理论支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我国学者运用英文研究武术并把成果发表于英文期刊的水平有待提高。

图1 发文作者示意略图

1.3 发文机构

图2 发文机构示意略图

1.4 发文国家或区域

对发文国家或区域的统计是为了更为客观公正地了解不同地区对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可以为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者在进行资料收集时提供较为精准的地理位置检索信息;
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研究武术国际传播的重点地区,方便在以后的武术国际传播推广中,以这些地区为辐射点,促使更多的地区参与到武术研究中,进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和交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武术研究发文总量排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包括台湾省)、美国、波兰、巴西和加拿大,发文数量为465、185、101、41、39篇,发文在10篇及以上的国家共16个,如图3所示。这样的研究区域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亚洲地区,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的研究匮乏,就连在历史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较多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文量排位也较为靠后。第二,就全球来看,美洲及欧洲国家对武术的研究相对较多,如美国、波兰等。非洲及中东地区研究较少,这也较为符合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的发展特点。但就我国对外传播武术的力度和成本而言,有些“得不偿失”,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在非洲及亚洲的一些地区进行表演,对这些地区人员进行培训,然而这些地区的武术开展程度并不高,相关的研究也较少,这一现象应引起相关人员和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图3 发文区域示意略图

1.5 发文作者和期刊共被引次数

作者共被引是由美国文献计量学家怀特等人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献中被引用的现象。一般认为不同作者在文献中共被引用的次数越多,他们研究的问题一致性、相关性较高,联系也较紧密。通过对共被引作者进行分析,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出某个研究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作者,也能够发现该学术领域中的学者学术共同体。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共被引次数在10次及以上的作者有48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CYANRSKI WJ、KANLINAN RM、VERTONGHEN J、LANES KD、FRANCHNIE。其中国外学者在作者共被引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我国学者排名最前的是WANG G,被引次数为27次,这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我国学者在使用英文对武术国际传播进行研究及把成果发表于英文期刊上的能力及水平都有待提高。

期刊共被引是指通过分析期刊被引用的频次来判断期刊在某一学术领域中的影响力,因为绝大多数的机构在评价某种期刊是否为核心时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被引用情况。所以通过统计分析期刊共被引的情况,可以较为清晰明确地找出哪些期刊是某个学科领域的重要或核心期刊,从而为课题研究或其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详尽重要的资料。从统计及分析的结果来看,被引用次数达到50次以上的期刊共有15家,达到100次以上的只有5家,排在前五名的分别为:BRIT J SPORT MED、PERCEPT MOTOR SKILL、ARCH BUDO、MED SCI SPORT EXER、J SPORT SCI,且这五种期刊均为国外期刊。我国学术期刊在统计分析的期刊中,共被引次数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包括被纳入CSSCI中的11种核心期刊也是。这说明我国核心期刊对有关武术研究的刊载量太少,对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及推广的重视不够,如仅有上海、武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及体育学刊等几家期刊常设民族传统体育专栏,定期刊发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文章,同时也表明我国的期刊包括核心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有关期刊必须适时地对这种情况进行必要改变,否则长久下去不管是对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传播研究,还是我国期刊的出版,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在规范的学术文献中,关键词是最能表达研究主题的词汇。通过阅读某篇学术文献的关键词就可以大略知道该文献研究的主要方面。在研究分析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主题、热点及前沿问题时,也多是把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的中心度和高度同样是研究热点内容的重要佐证,其关联度还能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3]。使用CiteSpace.5.5.R2绘制出武术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共现知识图谱,共得到347个关键词节点和1 791节点之间的连线,网络密度为0.029 8。从图4中找出了共现频率≥15和中心度≥0.1的关键词,其中频率最高的分别是Martial art、Combat sport、exercise、sport、wushu、Tai chi、performance、health、education等,中心度最高的分别是Martial art、Combat sport、exercise、sport、wushu、performance、health、education、Tai chi,详见表1和表2,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下英文研究视角下的武术研究热点。

图4 研究关键词共现略图

表1 高频关键词情况表

表2 中心度≥0.1的关键词列表

2.1 武术传承发展的现状、问题、应对策略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

通过对图4、表1、表2的观察和分析发现,Martial art、Combat sport、exercise、sport、wushu、Tai chi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出现频率依次排在最前面,中心度较高,且供词连线较多,由此认为这些词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有关武术传承、发展及具有的功能作用问题的研究。在二次阅读和梳理文献后发现,有关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词还有Martial art、sport、wushu、balance、education、development、intervention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武术继承和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对的策略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等方面。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就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虽然中国传统武术特色突出,但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其继承和发展受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呼吁政府继续加强对传统武术的保护。[4]即使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向国际推广竞技武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无法获得奥运会的认可,从而使武术能否成为一项真正的国际运动的问题受到质疑。[5]由于受大陆武术国际化推广发展的影响,台湾地区的武术(国术)同样经历了以传统武术为主到以现代竞技武术为先的历史转变。[6]中国向国际社会主推传播的武术套路,其现代化的冲突存在于武术的战斗性与审美性的关系之中,该问题的解决仍需加强研究。[7]第二,针对武术发展出现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从自己的视角给出了各自的解决策略,如利用新兴的三维互动媒体技术建立武术博物展览馆,以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武术,让他们获得积极愉快的体验,促使他们参与到武术的传承和保护中来。[8]随着中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武术产业和市场化的概念被不断提出,武术也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适应市场的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展目标。[9]尽管竞技武术已成功向现代化转变,但这并没有给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带来多少益处,有时过度化的优先发展反而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因此,应该打破竞技武术独树一帜的传统局面,多途径地发展武术,在挖掘传统武术内涵的基础上,更有效地继承传统武术,推动武术的全面发展,[10]等等。第三,就武术的功能和作用而言,研究认为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不管是在功能、价值取向及渗透层面上均存在差异,如:在功能层面上,竞技武术竞赛制度按法规规定,忽视攻防,注重表现意蕴,而在哲学领域中的传统武术强调简单实用的技巧;
在价值取向上,竞技武术以获得运动成绩水平、提高竞技性高度为价值取向,而传统武术则更强调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价值。[11]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了大量的异质文化者到中国武术传承地旅游、学习,大力推广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武术自身的发展,也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12]现有的科学文献表明,科学的武术练习可以改善某些与脑健康相关的认知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血清BDNF和IGF-1)[13],可以加快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发展,减缓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速度。[14]总之,外文学者对武术传承、发展及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却缺少对武术的概念、属性、内涵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中文文献对武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重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国外学者难以较为准确地理解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寓意有关。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却在客观上妨碍了异质文化者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吸收,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带来了不利影响。由此认为国内学者应加强有关武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国外同行加入到此方面的研究中,以共同强化、巩固武术基础理论,从根本上提高武术对外传播的基础“力量”。

2.2 武术教学改革

考察图4中的关键词发现,education、culture、Systematic review、teaching、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motivation等词凸显程度较高,这些关键词彰显了教育教学在武术传承、传播中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武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近代,相对于我国而言,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如杜威和卢梭的“儿童中心主义”、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教师中心主义”等教育教学改革主义的盛行,极大地推动了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的教育进步,从根本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上层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发展必然受到教育教学革新的影响。在当代如何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替换旧有的方法以促进武术的发展,武术教学如何积极主动地吸收不断革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身更适应传播发展的需要,这引起了众多外文学者的兴趣。学者Zuo-jun T、Martinkova I、Fung ALC等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指出武术教育教学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旧有的教学忽视了武术的攻防格斗功能。加强武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自我防卫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改变武术教育的现状。[15]另外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技术而忽视武德教育的做法,注重武术道德在武术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实行“两手抓”的武术教育做法[16],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考虑将中国传统武术技能和道德哲学训练结合起来,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促进和谐学校的创建。[17]针对教学方法的革新,Legendre A和Ayvazo S等人提出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人为减少节奏,应使新的意识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理解动作[18],同时应不断尝试运用如全班同伴辅导(CWPT)等新的教学方法,这对促进学习者的社交技能(即提供和接收反馈)和正确运动有着较好的作用。[19]亦有学者对武术专业运动员的教育提出建议:中国武术专业运动员极少能够得到正规的文化教育,如何对这些运动员进行专业正规的文化教育,以增加他们对武术内涵的了解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需要,需要专门的研究。[20]外文学者对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为武术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推动了武术的对外交流。

2.3 武术中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一个舶来词,我国曾把此称为“跌打损伤”。从对现有的文献分析来看,域外国家要早于我国使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运动损伤进行研究,不管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武术作为我国积极对外推广传播的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对于如何更好地应对武术训练、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最大限度地降低练习者出现运动损伤的频率,使域外练习者更加科学地练习武术的问题,外文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建议。在关键词可视化图中,较为凸显的关键词有trauma、self-defence、form health survey、injury、health、physical therapy、disease、pain、cognitive therapy等,就显示出了外文学者对运动损伤问题研究的关注程度。他们针对练习中的前期预防、中期保护、后期治疗等阶段提出了建议,如:(1)武术练习者和指导者应对即将开展的武术教学训练进行充分的考虑,包括场地器材、练习者身体素质、天气情况等方面,以便为可能出现的损伤情况制定更准确和具体的预防计划[21];
(2)在练习武术时(尤其是对搏斗性对抗项目的练习)要进行适当的保护性填充,执行更集中的规则,这能够对练习者的身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减轻练习者恐惧伤病的心理负担[22];
(3)如果练习者发生了运动损伤,应根据损伤的时间、阶段及特点进行系统的诊治,以保障损伤者的快速康复[23];
运用计算机算法对武术运动员膝关节的解剖特点、损伤机制、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情况建立数学模型,以准确感知武术运动损伤的图像质量,探讨武术运动CT定量参数在武术损伤关节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武术损伤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4]外文学者对武术运动损伤的研究为武术的科学化训练和伤病保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传播。

2.4 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的武术研究

采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体育运动进行研究以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的现象最早始于国外,随着我国武术对外推广传播的不断深入,引起了外文学者使用这两类方法对武术进行科学研究,以期促进武术的科学化发展。从武术研究的视角及方法来看,这种“西方式”研究方法的加入无疑给武术研究注入了活力,解决了一些不易直观展示及量化的诸如肌肉收缩过程和原理、练习者在练习和比赛时的不同心理变化、由心理变化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等微观层面问题。图4中较为凸显的关键词strength、mind body therapy、mindfulness、balance confidence、improving aerobic capacity、depression、bone mineral density、body composition等,均充分表明外文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较为关注。如学者研究提出:众多女性注意到参与武术活动能够直接增加自身的力量,间接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挑战性别形象的信心[25];
以正念训练为基础的干预(MBI)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优秀运动员竞赛时的生理和心理焦虑,增加自信心和正念可以帮助运动员取得较好的成绩[26];
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儿童和青少年所选择的武术运动形式或风格对他们能否获得对成功的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27];
太极拳(TCC)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其可以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有益影响,基于神经影像学角度的研究也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改善运动功能、痛觉、代谢、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等方面的问题[28];
在武术的训练过程中,随着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增加,以及运动代谢的初始增加,运动负荷能使机体逐渐适应变化[29];
积极参与武术练习能够对人的心理焦虑、抑郁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心脏病的心理病理后遗症起到控制作用,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坚持康复计划的信心[30];
等等。综合来看,外文学者基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从客观上丰富了武术研究成果,弥补了武术研究的某些不足,促进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传播。

2.5 其他运动项目对武术发展的启示

在生成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中发现了Taekwondo、Judo、Karate、Aikido、Gymnastics 、Sambo等其他体育项目的名称,表明已经有不少学者对这些项目的国际化推广和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进行了关联性研究,探寻它们在各自的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成功之处,并比较各项目之间发展的优劣势。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之路也要积极采取这些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并克服不足之处。如研究者Cynarski WJ、Sieber L、Galan D等人在论文“General Canon of the Philosophy of Karate and Taekwondo”“Factors of Development of Far Eastern Martial Arts in Central Europe”“Optimising martial arts training by using gymnastics exercises”等中指出,不管是韩国的跆拳道还是日本的空手道,由于他们的起源文化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所以这两个项目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儒家文化等的影响,它们的伦理价值观和“象征安全”的理念在儒家文明的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也是特定的,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这两个项目在世界上的成功发展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传播做出了较好的“文化铺垫”,中国武术对外传播应把握好这一机会。[31]中国武术在对外传播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中,除了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还要学习如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强调的防身自卫的作用,突出中国武术的技击特点,以满足他们直接性、功利性的需求。[32]武术在不断向世界迈进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其他体育学科特别是体操中获得知识,这是由于体操和武术中的套路有一些相似之处,学习以体操为代表的在国际上成功发展的项目经验,非常有助于推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33-34]此外,研究认为在这些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应注重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需求[35],从而获得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青睐,为中国武术对外推广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学者们在对这些项目与中国武术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表明在我国武术的国际化过程还存在一些需要积极改进的问题。

2.6 电影和武术关系探讨

从李小龙把中国功夫带入好莱坞并大放异彩,到成龙、李连杰等人通过功夫在世界电影圈站稳脚跟,电影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也使得中国武术逐渐获得了很多异质文化学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基于自己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和电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如武打电影明星能否影响中国武术及文化传承,李小龙通过电影对武术传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电影这一媒体对武术的影响程度如何,电影和武术怎样协同发展,武术类电影对大众生活有何影响等。研究认为武侠电影明星的形象可能会影响当代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意识形态调和,在很多情况下对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36]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武术”这一概念是在媒体发生之后出现的一个话语实体,李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电影中对武术产生的影响是开创性和结构性的,这种影响仍在继续[37];
新媒体电影艺术通过实践重塑了中国武术,揭示了传统电影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的审美潜力,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常规艺术空间,将中国武术重新定位为一种日常艺术形式,并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传统武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微妙联系。[38]袁和平等人认为好莱坞新一轮景点电影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如“子弹时间效应”)与中国武侠和功夫电影的杂技融合在一起,提高了电影和武术协同发展的新高度。[39]在许多电影类型中,武术被视为主要的主题之一,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它能够激励人们开展一些活动,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武术类电影除了有上述作为外,还可以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并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40]在生成的关键词可视化图中,Chinese cinema、artistry、leisure、Impact、kung fu等词均佐证和彰显了外文学者对武术和电影之间关系的关注和热情。

3.1 研究主题的变动及分布

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关武术研究的英文文献出现的时间最早为1974年,但在使用软件CiteSpace.5.5.R2生成的关键词研究热点时区共现分布示意图(图5)中发现,开始对武术进行研究的英文文献实际上出现于1996年。从图5中可以直观、快速地发现有关研究主题的变化及分布情况,同时也能够根据研究关键词的变化情况分析出不同时段研究热点领域和有关研究视角的变化态势。图中最早出现的martial art、model两个关键词的图标较大,它们和后续研究出现的关键词连线较多且紧密,这表明它们是英文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随后出现的sport、exercise、karate、strength、injury、intervention、health、depression、systematic review等关键词,则表明英文学者有关武术的研究前沿问题及热点在不断发生变化。

图5 关键词研究热点时区共现分布图

3.2 研究趋势

运用CiteSpace.5.5.R2软件提供的膨胀词探索技术和算法,对主题关键词的词频变化及分布时间情况进行了科学详细的考察,把关键词中词频变化较高的词探测出来,根据词频的变化趋势及频率的高低,确定英文文献有关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趋势。[41]

3.2.1 趋势一:其他体育关系研究(1998—2007)

关键词研究热点时区共识分布图表明在1998—2007年,最先出现的核心关键词是sport、exercise、performance,之后出现了karate、judo、tai chi、balance、combat sport、impact等词汇,这表明该时期研究者极为重视其他运动项目同中国武术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希望能找出其他运动项目和中国武术之间的差异性,及其他运动项目的成功国际化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作用。这种研究现象的出现极有可能和这一时期我国积极申办北京奥运并试图把武术审定为奥运项目的预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后,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如2001年之后其他运动项目名称在有关武术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逐渐增多。

3.2.2 趋势二:武术对“人”的影响(2008—2014)

2008年北京奥运的举行吸引了更多的外文学者从武术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图5中,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physical activity、body、health、risk factor、quality of life等关键词同样说明了这一点。研究人员逐渐关注武术会给“人”带来的影响,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就是想了解人们通过学习武术会给自身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希望深入挖掘出武术的有益性、应用性等各种对“人”有利的价值,同时给出克服、解决有可能出现的伤病等不利问题的建议,以获得更多群体的喜爱。这种研究主题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受到北京奥运曾提出的“人文奥运”等理念,以及武术作为“特色”项目在奥运期间进行比赛的影响,无形之中扩大了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3.2.3 趋势三: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促进武术发展(2015—2019)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英文文献中有关武术的研究热点也悄然发生变化,2015—2019年之间较为凸显的kinematics、education、heart rate、bone mineral density、muscle strength、systematic review、scale等关键词,均显示了研究者们开始更加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在武术教学、训练、损伤恢复等方面的作用。事实证明,把大量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武术中,不管是对武术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是对武术练习中可能出现的损伤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上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武术的国际传播。

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武术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在同域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中一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凭借着兼有的文化和体育属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因此也逐渐得到了大量异质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分析对武术的外文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异质文化者对武术发展传播的看法、想法,能够较好地帮助我们转换视角和思路,看待武术对外交流中存在的优劣势,以便更好地推动武术的发展传播。运用文献资料法、软件辅助分析法等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有关武术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关中国武术研究的数据总体偏少,仅有1 388篇,这其中我国学者的发文量虽然在收集到的文献总量比例上占有优势,共发文高达465篇,但我国学者不管是在个人发文量排名还是在文献共被引排名上都偏低。同时,我国发文机构和期刊共被引率排名同样较为靠后。外文研究者更多地是从武术传承发展的现状、问题、应对策略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以及武术教学改革、武术中的运动损伤、生理学和心理学对武术的作用、其他运动项目对武术发展的启示、电影和武术关系等方面对武术进行研究,而有关武术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由此提出建议:第一,我国武术领域的有关研究者应加强自身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对英文的运用能力,以便把更多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更多的异质文化者了解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同时也可以提升学者个人的发文量和文献共被引次数排名,有助于培养起更多的武术研究“明星”,扩大武术研究和武术传播的影响力。第二,国内相关研究和出版单位应进一步重视有关武术的研究并提高武术领域的文献载文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发文机构和期刊共被引次数的排名,形成特色研究高产机构群,提升单位在国内外武术研究和出版领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异质文化者对武术进行研究。第三,国家层面首先应对武术的域外传播策略有所调整,如同样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非洲地区的传播效果就远不如欧美地区,应更好地推动武术的“精准”传播;
其次应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并鼓励域内外学者对武术开展研究,尤其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为武术的国际传播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学者武术 学者介绍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学者简介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2期)2022-05-05学者介绍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中华武术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学者介绍影视与戏剧评论(2016年0期)2016-11-23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6年7期)2016-07-15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推荐访问:文献 研究 集数
上一篇:中国本土跨国企业社会责任话语传播能力建设的问题与思考❋——基于CSR报告的考察
下一篇:BOPPPS教学模型在电子技术实验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