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流行特征和实验室诊断分析(2019—2021年)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7 点击:

孙远洁 石晶 刘阳 邹林 赵春艳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北京 101100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我国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前,麻疹年发病率可达(1 000~5 000)/10 万,通过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至2012年全国报告发病率已低于1/10万。但自2013年起麻疹疫情出现回升,消除麻疹仍面临挑战[1]。本文通过分析2013—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情况,了解通州区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

麻疹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麻疹监测专病系统,统计发病日期为2013—2021年、现住址为北京市通州区的麻疹监测病例信息。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研究方法

麻疹监测工作方案参见 《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北京市麻疹风疹联合监测方案》。

1.麻疹监测病例

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2.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简称麻疹病例):(1) 血样本检测麻疹IgM 抗体阳性者;
(2) 病原学样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3)恢复期血清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3.样本采集

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监测病例时,负责采集第1 份血液样本,即出疹后28 d 内静脉血2~3 mL,并于24 h 内送到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检测。出疹后3 d内采集的血液样本检测麻疹、风疹IgM 抗体均为阴性,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病例现住址所辖的区疾控中心应在出疹后4~28 d 采集第2 份血液样本。病例现住址所辖的区疾控中心负责采集其病原学样本。

三、麻疹实验室检测

采用ELISA 法检测麻疹血清IgM 抗体;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所有检测均由北京市相关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2]完成。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21年麻疹监测病例数据。使用Excel 2016 和SPSS 26 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麻疹病例的特征。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麻疹监测总体情况

2013—2021年通州区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887 例,24 h 报告及时率为100.00%,24 h 流行病学调查率为100.00%,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371 例,风疹105 例,排除麻疹风疹411 例,麻疹年均发病率3.14/10 万,年均麻疹风疹排除率3.12/10 万,暴发疫情14 起,详见表1。2021年共报告5 例麻疹监测病例,经实验室检测诊断,均排除为其他疾病,故2021年无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流行病学特征

1.时间特征

表1可见,2013—2020年通州区麻疹发病率逐渐下降,2014年麻疹发病率达到高峰;
2015年起发病率开始下降。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份(69.00%,256/371),呈季节性。2017—2021年随着麻疹发病数减少,季节性特征逐渐减少,见图1。

图1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各月发病情况

表1 2013—2021年通州区麻疹病例报告情况

2.人群特征

所有病例中,男性229 例,女性142 例,性别比为1.61∶1,男性发病率为3.96/10 万,女性发病率为2.57/10 万,不同性别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P<0.001);
2013—2020年不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630)。本市与外省户籍病例比例为1∶1.77(195/346),本市户籍发病率3.22/10 万,外省户籍发病率5.54/10万,不同户籍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32,P<0.001),2013—2020年不同户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475),详见表2。

表2 2013—2020年通州区麻疹病例报告情况

2013—2020年371 例麻疹病例中,年龄(24.73±14.78) 岁,范围2月龄~56 岁。年龄分布以25~34岁、35~44 岁为主,占比分别35.04%(130/371)和18.87%(70/371)。<8月龄的麻疹病例占比自2013年起逐渐减少,至2017年占比为0;
35 岁以上麻疹病例占比逐渐增多,见图2。

图2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病例年龄分布

2013—2020年371 例麻疹病例中,职业主要集中在家务待业和离退人员、散居儿童、干部职员中,占比分别为23.45%(87/371)、21.56%(80/371)和21.29%(79/371)。职业为学生和幼托、农民工的麻疹病例占比自2013年起逐渐减少,至2017年占比为0;
公共服务类、干部职员、家政家务离退人群占比逐渐增多,见图3。在87 例家政家务离退人员中,18例15~<25 岁、31 例25~<35 岁,27 例35~<45 岁,11例≥45 岁;
在80 例散居儿童中,41 例<8月龄,39 例8月龄~<15岁。

图3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病例职业分布

3.免疫史

2013—2020年麻疹病例的含麻疹疫苗免疫史分布中,0 剂次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7.63%(288/371),1 剂次占14.82%(55/371),>1 剂次占7.55%(28/371)。本市户籍中,0 剂次或免疫史不详者共98 例、1 剂次23 例、>1 剂次17 例;
外省户籍依次为190 例、32例和11 例,不同户籍免疫史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15)。

三、麻疹实验室检测

采集371 例麻疹病例的第1 份血液样本,85.98%(319/371)为出疹后3 d 内采集,麻疹IgM 抗体阳性212 份(57.14%)。共采集353 份病原学样本,97.73%(345/353)为报告后1 d 内采集,麻疹核酸阳性率为92.07%(325/353)。IgM 抗体阳性且核酸阳性174例,IgM 抗体阳性且核酸阴性22 例,IgM 抗体阴性且核酸阳性151 例,IgM 抗体阴性且核酸阴性6 例,不同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4,P=0.011)。

2005年WHO 西太平洋区域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12年WHO 在《全球疫苗行动计划:2012—2020》 中提出至2020年消除麻疹的全球疫苗行动计划[3]。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并不断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在实现消除麻疹过程中,有效、及时的麻疹监测对于评价麻疹消除策略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引导消除麻疹行动。

一、通州区麻疹发病特征有变化

2010年通州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4],本研究显示,2013年发病率略有上升,2014年出现峰值,但仍低于2010年前的发病高峰,这与北京市发病情况[5]基本一致。本研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麻疹每年的发病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与部分研究结果一致[6-7]。通州区麻疹病例的人群结构出现一定变化:15 岁以下儿童病例的比例相对减少,15~35 岁的比例相对增加;
职业为农民工的病例比例减少,职业为干部职员、家政家务离退休人员、公共服务类的病例比例相对增加。通州区每年开展流动儿童强化免疫工作、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以及外地进京大一新生的麻疹疫苗接种,有利于增强流动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而减少感染风险。有研究显示,现阶段由于人口结构转变、疫苗接种、麻疹患病率降低等因素,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出现改变,以成年病例为主,这种变化也会引起人群职业分类的变化[8]。

二、建议考虑增加成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

许多研究已证实,麻疹疫苗接种对于消除麻疹具有重要作用[9]。本研究中,77.63%(288/371)的病例无含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主要分布在外省户籍和成年人群中。有研究发现,23.86%的15 岁以上病例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可能由于接种时间较长而引起的麻疹抗体水平下降[10]。Porter 和Goldfarb[11]认为无明确麻疹免疫史的个人至少需接种2 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高等学院的学生如有免疫史可加强1 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美国CDC 认为非高危的成年人至少有1 剂次明确的麻疹免疫史作为有麻疹免疫力的标准[12]。现阶段北京麻疹疫苗的免疫政策主要覆盖14 岁以下儿童,因此,可考虑推行成年人麻疹免疫政策。

三、提高病原学样本采集率

现阶段麻疹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是血清IgM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核酸检测。对于多数患者,麻疹IgM 抗体水平在出疹3 d 内较低,往往需要在出疹后4~28 d 再次进行血清IgM 抗体检测[13-14]。在出疹14 d 内,可从患者的呼吸道样本或尿液样本中检测到麻疹病毒RNA;
在病程后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早期采集病原学样本以确保较高灵敏度,RT-PCR 是首选的检测方法[15]。在本次研究中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IgM 抗体检测。2013—2020年85.98%(319/371)的病例在出疹后3 d 内到医院就诊,97.73%(345/353) 的病例在病例报告1 d 内采集病原学样本,考虑在麻疹发病早期核酸阳性率高于IgM抗体检测[16],因此在现行监测方案下,提高病原学样本采样率对麻疹病例的及时确诊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近年来,通州区居民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护意识增强,麻疹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接近消除麻疹水平。但麻疹病毒传播性强,且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由于全球麻疹病毒仍持续存在,通州区麻疹疫情将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因此应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不断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并实时根据麻疹疫情变化调整麻疹免疫策略。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孙远洁:直接参与、文章撰写、数据分析;
石晶、刘阳:直接参与、病例现场调查;
邹林:实验室检测;

赵春艳:直接参与、工作支持

猜你喜欢 出疹风疹通州区 凝心聚力同奋斗 奋楫扬帆向未来——通州区劳模、先进工作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观疹识病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1期)2020-12-08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年6期)2017-01-15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6期)2017-01-13风疹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3期)2017-01-12幼儿急疹,多照护少干预妇女之友(2015年12期)2016-01-21春暖花开,预防风疹祝您健康(2015年5期)2015-07-15北京市通州区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五河交汇处立碑中国水利(2015年12期)2015-02-28推荐访问:通州区 北京市 麻疹
上一篇:《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征稿启事
下一篇:《妇科心法要诀》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探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