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之路*——2022年口头文学与赫哲族聚居地区乡村振兴研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7 点击:

葛 玲, 汪立珍

(中央民族大学 a.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b.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北京 10008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口头文学当代价值的发掘指明了研究方向。2022年11月25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口头文学抢救性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口头文学与赫哲族聚居地区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25日全天,共有11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来自相关领域的30余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开幕式与专题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正发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当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深刻领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的时代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思想要求,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丰富内涵,也为时代乡村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谈到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认识,刘书记表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多年来一贯坚持深入田野实地工作精神,积极落实“扎根中国大地搞科研、促教育”的重要使命,建立校地合作,组织策划实施科研教学与村落交流对话等实践教学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刘书记肯定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口头文学抢救性整理与研究”主持人汪立珍教授的科研努力,感谢汪教授多次带领学生深入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深入系统地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称赞其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赫哲族民间文学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学术体系。乡村振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的统一,本次会议的举办是民间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实践,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积极助力乡村建设,推动伊玛堪等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对接现代生活,彰显民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

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葛忠兴就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为主题,其再次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现,并就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这一议题围绕三点展开讨论。葛老认为,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践行文化传承,其次要研究文化特点,再次要认识文化精华,最后要牢牢把握主线。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朝克围绕赫哲族语言研究与乡村振兴展开思考。朝克教授表示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并梳理了我国赫哲语研究事业的三个历史发展,清晰地阐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赫哲语研究的73年学术历程的特点与贡献。[2]最后,朝克教授表示赫哲族语言文化焕发出的强盛生命力,完全得益于我国优秀而先进的民族政策法规。朝克教授总结说,伴随以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振兴举措,不仅给赫哲族带来了经济效益,提升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更为进一步强化了赫哲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对未来自信,使他们真切体会到本民族语言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吴璇[3]针对伊玛堪传承保护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其先回顾了90年来伊玛堪在传承、保护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在近期田野调查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健策性建议。一要加大对伊玛堪歌手的支持、重视和保护;
二要加大对赫哲语言的学习和培训;
三要加大伊玛堪保护经费投入;
四要加大伊玛堪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力度;
五要开发以赫哲族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鹏霄根据饶河县非遗中心对赫哲族文化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了展开。李鹏霄主任立足于饶河县非遗保护工作第一线,基于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赫哲族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回顾,首先是非遗保护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备;
其次是非遗保护的制度性工作全面推进;
再次是加强青年传承人的培养,让非遗“活起来”;
最后是民间口头文学保护与传承。同时,李鹏霄主任再次肯定非遗项目为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党委书记王浩以饶河县四排赫哲乡农旅文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个案作为实践案例。并说,近年来饶河县四排赫哲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首要任务,主要围绕农业、旅游与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展开工作用以助推赫哲聚居地区乡村振兴建设。一是以农业为基,“数字”打通致富路;
二是旅游为路,“人才”打响知名度;
三是文化为魂,“民族”打造风劲吹。四排赫哲族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网络运营,打造村里特色电商品牌。积极探索“人才引领+旅游产业”新模式,打造乌苏里江沿线赫哲元素的旅游名片。围绕饶河县“乌苏里船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总体部署,深入推进赫哲族渔猎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使四排赫哲族乡成为乌苏里江沿线最具赫哲元素的旅游目的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任远围绕百年伊玛堪传承与乡村振兴提出自己思考。黄任远以个人口述史的方式回顾了自身活态“伊玛堪”的搜集与整理,他表示道伊玛堪文字记载至今已有150年的时间。黄任远将伊玛堪传承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21世纪前20年的伊玛堪采录者、整理者、研究者的情况。[4]之后基于伊玛堪的保护现状提出了对乡村振兴思考。汪立珍教授以“赫哲族民间文学与乡村振兴”为议题,其认为赫哲族口头文学的摇篮是乡村,乡村的精神原乡是口头文学,口头文学能够赋能乡村振兴。

汪立珍教授首先从乡村的地理、文化和精神空间表述口头文学的产生,从历史和当下概述了赫哲族口头文学经典“伊玛堪”[5],之后具体回溯了赫哲族精神原乡即英雄莫日根,阐述了赫哲族“和”的精神与莫日根跨越时空传承的辐射力。

汪立珍教授认为口头文学是村落建设的精神灵魂,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是村落建设的文化符号,是乡村振兴的产业资源。伊玛堪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多层资源能够帮助进行乡村的共同体建设。乡村滋养了口头文学的创造,口头文学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资源。

卢艳华分享了自己作为“伊玛堪”传承人的心得。其分别从与“伊玛堪”结缘到学习“伊玛堪”再到开始传习“伊玛堪”最后到成为真正的“伊玛堪”传承人介绍了自己与伊玛堪的故事。作为一名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从接触到学习再到如今的传承,有很多心得。一是要持续学习,要一如既往的做好赫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脚踏实地的投入到赫哲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工作中去。二是要结合当前传承的方式,通过多渠道进行社会传承,扩大受众群体。不仅要把赫哲独特的民族文化输出去,而且还要外界优秀的文化请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顾松洁以锡伯族西迁诗歌为讨论对象,通过追溯文本源流并对其反映的国家认同功能做了分析。从锡伯族西迁诗歌文本源流,到西迁诗歌的叙事结构,再到叙事演变与国家认同。顾松洁认为,清乾隆中叶锡伯人从盛京移驻伊犁是锡伯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后在新疆伊犁锡伯营中产生了关于此次西迁的民间诗歌并得以流传,自19世纪后半叶至今有六个创作文本。锡伯族在两个文本中选择了西迁纪实的版本加以再创作不断形成新的版本流传,折射出锡伯人不畏艰难、不忘本的民族精神。在不断强化西迁记忆的过程中,亦可探寻锡伯族的家国情怀与国家认同的轨迹。

葛玲博士基于赫哲族的民族实践探讨了乡村振兴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其分别从乡村振兴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联系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赫哲族口头文学的实践概述了乡村振兴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关系。她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民族村寨利用好自身的民族文化资源势必会丰富乡村基础建设,也是激活民族村落的关键所在。其通过赫哲族民族口头文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村寨对口头文学符号化提炼,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施中的文化建设提供案例参考与借鉴意义。

罗军杰围绕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神话中的生态意识,认为生态意识在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神话中是重要的底层叙述逻辑之一,其丰富的内涵对加强当前东北民族聚集区的乡村振兴、营造宜居宜业的氛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是挖掘民族聚居区文化、发展民族聚居区经济的宝库。吴和晋以赫哲族乡村文化建设为例,分析赫哲口头文学受到经济、教育、传统思想和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民间文学发展较为缓慢进而影响了赫哲乡村振兴的发展,同时也整理了赫哲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措施。

牛聪根据“伊玛堪”的传承现状认为伊玛堪传承目前存在内源性与外源性危机,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伊玛堪”的回归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伊玛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也大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乡村振兴与“伊玛堪”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可以通过相互借势、相互渗透而实现双向协同发展。

刘淑珍以赫哲族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伊玛堪”传承提出几点思考。张中旭以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为例,将数字人文带入研究,提到数字展馆参与赫哲族口头文学视觉传播的实践。田梦以赫哲族熊崇拜故事为中心,具有独特“人变熊”情节的赫哲族熊崇拜故事为中心,将其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北美洲原住民中流传的相关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对故事进行叙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仪式与禁忌,探讨 “熊”这一意象从“神化”到“人化”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反映出的熊崇拜嬗变情况。苏培以赫哲族经典伊玛堪《香叟莫日根》为例,通过文本细读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尝试挖掘伊玛堪中所蕴含的正义、英勇、真诚、善良、感恩、团结互助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以展示出赫哲族伊玛堪中的乡村精神风貌。乌哈娜以赫哲族一则火起源神话展开,将人类火种从无到有之过程作为神话文本的恒定结构,尝试分析神话叙事模式中人类起源的诸多变量,进而同其他同类文本进行比较,以阐释其独特性并总结其共性。秦维阳通过赫哲族泥土造人神话入手,将泥土造人分为两个类型即“天神泥土造人型”和“天体泥土造人型”,并运用故事学层累结构对其分析年代产生的时间早晚,剖析出两个神话故事类型的起源产生。白图亚将通古斯鄂温克族学者尼·巴图孟和于1979年记录的文本“宝日勒岱莫日根”与1926年记录于俄罗斯霍里布里亚特地区的“江格尔”文本从情节、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追溯两种文本之间的关系。温琪琪从历史发展介入,对赫哲族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渔业采集生产方面的词汇进行梳理,对赫哲语词汇发展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刘建波以云南省禄丰市高峰彝族“三月三”为例”,将彝族人防瘟抗疫的健康叙述融入国家知识话语的建构之中,有力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彰显口头传统疫治的独特功能。

以上发言是就某个具体民族民间文学进行文化阐释,通过文本分析较为深入地进行了比较文学学理上的讨论。

张雅难通过对满族《尼山萨满传》与赫哲族《一新萨满》文本的比较,从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版本、宗教信仰等方面总结出了二者的异同点,并认为东北少数民族对于萨满教的共同信仰以及在语言上的共同性是《尼山萨满传》传说得以流传的重要条件。李雪宁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深度剖析,从“神化的英雄”“充满人性光辉的英雄”“极具地域特色的英雄”三个方面对赫哲族《满都莫日根》与鄂伦春族《英雄格帕欠》英雄形象进行异同比较,认为史诗中的英雄们既具有神性又充满人性光辉,二者英雄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域特色。乔亚楠对蒙古族和赫哲族天鹅处女型故事异文情节进行比较、梳理和解读,认为两个民族的天鹅处女型故事较为鲜明地体现出变形、沐浴、禁忌、难题求婚、动物报恩等母题,反映出蒙古族与赫哲族民众的万物有灵观念和生态女性理念。王倩倩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分析民间文学文本,从而探寻彝族民间文学作品中传达出的诗性内涵和文化韵味。张夏郡用“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探析苏格兰长篇叙事诗《最后一位游吟诗人》,从功能项及人物角色标志上解释其内部叙事结构规律。杜萌从普罗普形态学的角度对文本叙事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从叙事结构对赫哲族史诗《香叟莫日根》与鄂伦春族史诗《英雄格帕欠》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两个民族对正义、英勇、智慧等美德的追求,这些美德不仅是鄂伦春族与赫哲族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之所向。金廷勲从英雄史诗的共同主题与形象塑造、主人公形象对比、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主题意蕴及民族心理分析四个方面对《英雄格帕欠》与《香叟莫日根》二则史诗进行深入剖析。金斓斓运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对《阿里郎》文本的语言程式、主题进行深入剖析。黄诗雲从苗族变婆故事概述、《放鸭姑娘》文本分析、其他变婆故事文本分析、苗族变婆故事文化内涵分析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对《放鸭姑娘》与其他三则变婆故事《小姑娘和虎奶奶》《牙骗婆》《虎大嫂》的文本分析,得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苗族民众对故事情节进行不同的增删和改编,从侧面佐证了地域差异是导致民间文学产生变异的一大影响因素。安淑娅从新媒体的发展成果到维吾尔民间文学在新媒体下发展现状为框架研究分析维吾尔族口头诗歌、恰克恰克以及民间故事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生态的发展,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更好地展示民间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以上发言运用主题学、母题学、故事形态学等理论方法对赫哲族等民族民间文学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清晰,理论基础较为扎实。

汪立珍教授总结说,本次学术会议提升了与会人员的思想意识高度,将赫哲族口头文学提高到国家意识话语体系中,也完善了民间文学话语体系;
提升了赫哲族文学研究的理论高度,很多发言都具有独创性,将一线传承人请到会议中来成为了本次会议亮点,并就与会学者呈现出的老中青三代学术传承谱系表示肯定,夸赞了年青一代学者们对于民间文学文本分析的研究水平。笔者以为,本次研讨会将赫哲族口头文学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从探讨两者内在关系到基本形成内外驱动的双向互动助推力,从单向度讨论赫哲族口头文学到双向度结合当前语境继而双向阐发,从乡村振兴经济视角转向到文化、制度与经济视角的多元叙事,这些讨论势必会对赫哲族文化建设与聚居地区乡村振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间文学民族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幸福家庭(2022年2期)2022-05-14我们的民族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22年2期)2022-04-19“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5期)2021-11-16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李福清汉学论集》">《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6期)2020-03-09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多元民族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推荐访问:口头文学 赫哲族 之路
上一篇: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盲刺客》中女性的创伤与疗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