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情感,让语文课堂陶冶学生的心灵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6 点击:

■ 李侠(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江苏省徐州市)

如果说语文是一只飞翔的雄鹰,那么情感和思维就是他强健的臂膀!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明凯先生说:“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就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阅读滋养心灵,文学陶冶情操。语文是人文学科,每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所以,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阵地。

(一)启动情感,置身情境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课堂中要激活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导入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开始。教学实践证明,妙趣横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用好导语

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曾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人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有句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应该才华横溢,也应该充满情感。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导语。例如,笔者在教学《司马光》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洗澡是我们小朋友夏天最喜爱的活动,但是一个小朋友掉进了一个比自己身高还高的大瓮里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救救这个同伴呢?”这样的导语像磁石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更像是学生通向课文的一座桥梁。

2.用好电教

新《课标》指出:“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手段来展现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出最有效的导入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从而忘我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领略情味,激发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过程就是情感参与的过程。领略词句的情味,激发学生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抓文中情感的体现处。《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可抓住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来体会老舍爷爷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如精彩的语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抓文中情感的高潮处。《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把荷花的美尽显笔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一位教师在执教这篇文章时,抓住文中的“活的画”,结合“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等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这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还可以抓住文中情感的含蓄处、升华处等关键词句重点品味,带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让深刻的思想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三)创设情境,激荡情感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以生活为基础,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真实的生活情境把语文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实现内容、学习、生活三者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中应该创设适宜灵活的主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自主积累。教学中可以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对文中的物产生亲切感,从而进入教材描写的情景当中,更真切体会到文中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内心体验。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引导学生将自己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身临其境感受荷花那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时我再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穿插其间,将他们带入奇妙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接着让他们动情地读,强化学生对荷花美的感受。当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教师要及时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取得教学效果。

(一)鼓励质疑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要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价值取向。其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包括“思维能力”“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过渡,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

巴甫洛夫说:“质疑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感悟的开始,也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通过质疑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回答教师的质疑,或者自己提出质疑。如作者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有何特点?在这样的质疑引导下,学生们会深入解读文本。当然,学生们会从文本中回答这样的问题。而有的学生能在阅读中提出质疑。如爬山虎为什么能爬上很高的围墙,它的脚果真有这样的功能吗?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从生活现象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激发想象

1.想象融入生活

教育家叶圣陶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复杂。众所周知,真实的生活经历最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因为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思考,进而大胆探索事物的本质。实践证明,这样的过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放飞想象的翅膀。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能引发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想象。带领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让学生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或迷人的图画等,能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大胆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素材。因此,阅读教学要在重视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大脑的想象活动是建立在感觉与知觉的基础上的,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与改造,进而产生新奇的事物。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立足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与感悟生活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捕捉事物的形象,从而不断的积累思维表象,为发展思维想象力提供帮助。

2.想象走进课堂

众所周知,课堂中巧用插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心理学研究证明,视觉表象越鲜明就越能引起个体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教学中对插图进行精心讲解,就会启发学生的思维。课本中的插图本身就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可进一步创设情景或人物,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想象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插图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想象与推测在发展思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假设来尝试探究自己在阅读中的结论,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同时,再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融入角色中去。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充满想象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最终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总伴随着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善于创新学习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想象,这时候他们的情绪跌宕,感情起伏较大。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能有效促进思维,思维也能滋育人的情感。如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能把学生带入与荷花共舞、与虫鱼共舞的读书境界中,教师再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此时的表达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强化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从生活中选择教材,让学生更适合学习和生活,并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由此来激发学生情感表达,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情感与思维的有机融合。情感教育是抽象的,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完成阅读教学。我们知道,儿童的感知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感教学情境,可以把课文中抽象的作者情感直观而具体的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场景。课堂上充满了节奏舒缓而低沉的音乐,营造了悲伤的阅读氛围,引发了学生悲痛的心情。与此同时,教师还通过语言讲述周总理的感人故事。这样,就让学生对周总理产生了崇敬之情,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性使用现有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对教材进行加工与重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根据文本适度开展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就介绍游记类文本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其次,根据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就给学生推荐《城南旧事》阅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的热爱;
在教学《牧童》时,就阅读《寻隐者不遇》等诗词,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根据单元内容来补充教材。例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这个单元时,就引导学生在诵读与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知道,月亮、菊等是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是情感的载体,了解这些意象有助于加深对同类作品的理解,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进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最后,利用课文中的主人公补充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中介绍了很多名人事迹,根据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拓展,既能够丰富教材内容,也能够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具有立体感。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认识到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真、善、美的思想情感,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升,信息教学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用更加丰富的画面,或者通过有趣的视频对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得展示出来,还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而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课文本身就包含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创新的目的。例如《悯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苦劳作的体谅之情。然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把这首诗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并且利用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此时,农民伯伯把种子的幼苗放进泥土里。农民们为了秋天的丰收流了很多的汗,吃了很多苦。等到秋天来的时候,农民们又要把粮食一颗一颗收回来,这是很辛苦的体力劳动。通过这样的情感激活,教学的过程中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并且最大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同时,这样的教学也能满足学生对未知情感的需求。

综上所述,语文是思维的天堂,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是情感的圣地,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继续研究课堂、实践课堂、创新课堂,让我们与语文相约,放飞心灵的翅膀!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快乐的想象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4期)2021-09-05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12期)2020-01-18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推荐访问:陶冶 激活 心灵
上一篇:贵州省新建公办幼儿园园长领导实践的质性研究——23位新建公办幼儿园园长的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基于扎根理论的现代综合医院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