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6 点击:

朱森泉,陈秋格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乡村振兴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了激发我国农村地区的潜力和动力,提高农村的生产水平,提升农村的建设能力,必须重视农村文化产业振兴,因为农村文化是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目的不在于盈利多少,而是追求公益性,是为了让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这是因为要实现乡村振兴,“三农”问题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农村的短板,亟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在学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供给的机制和对策建议以及农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等方面,但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是供给、运行、参与以及制度制定等方面。因此,课题组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路径的有效改进,缓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所带来的矛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1]。

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建设方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上的振兴,也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1.1 农村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出现重要变化

目前,农村发展存在一些地区重经济轻生态、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治理的失衡问题。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精神文化的匮乏使得农民的幸福感并未有显著增强[2]。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条件水平,然而,精神文化的匮乏仍然是农村地区最大的短板。辩证地来看,农村的文化建设缺少物质的支撑,将会失去持续的发展力;
而仅有丰厚的物质财富,或许会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满足,但精神层面的缺失是物质所无法满足的。精神层面的缺失在一些“经济至上”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虽然这些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对文化活动的不重视,农民的幸福感并不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1.2 过渡阶段的农村文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后,农村的文化生活方式中,既有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同时也混合着现代的文化生活方式,处于一种过渡的阶段。目前来看,这个阶段的两种生活方式还存在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是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走向衰落。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迈向了现代化,传统的乡村文化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些甚至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另一方面,是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的现实性冲突。随着网络自媒体的普及,农民不断接触到外来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年轻人尤为突出,一些农村年轻人甚至彻底抛弃从小接受的乡村文化,转向了追求多样化的现代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农民对传统的乡村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认为农村的文化是落后的,是不如城市现代文化的,这是典型的“文化自卑”现象,这给农村的治理以及乡村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这两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文化自身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政府相关部门要兼顾不同类型文化的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供给农村公共文化产品[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直以来都存在供给和需求失衡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供给端尚有诸多问题。下文将追根溯源,并针对主要的问题进行剖析。

2.1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是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差异,主要是供给效率不高,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存在以下现象。

1)供给的模式过于简单。我国的供给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供给主体,实行的供给制度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输出,这种模式不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基层的农民群众缺乏表达自身需求的渠道;
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单向输出方式产生的后果是供给缺乏活力,供给和需求两端缺乏互动,从而导致管理不当等问题[4]。

2)供给的内容实用性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很少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供给的内容也相对单调,随着现代农村社会对多样化文化的需求日渐增强,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缺乏实用性。

3)供给的设施匮乏。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经常忽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存在普遍的“空心化”现象。导致不少村庄缺乏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甚至部分村里没有公共文化设施。当农民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寻求其他慰藉,最为常见的就是开展麻将、扑克等赌钱类活动,这就更加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2.2 产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原因

1)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限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展水平的根源在于我国固有的二元经济结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发展工业,将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大城市的重工业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这就造成了早期的城乡差距过大,尤其是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几乎停滞不前[5]。

2)乡镇的财政管理体系存在明显弊端。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省级行政单位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税务分配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省级以下行政单位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财权与事权在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混乱,致使基层的乡镇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撑其供给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3)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出现失衡。目前,农村不充分、不平衡的经济水平严重限制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发展,因此,社会上对乡土文化这一传统文化产业缺乏信任,缺少资金支持使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困难重重[6]。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对于农村地区的真实情况缺乏足够了解,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难以得到农民的认同;
另一方面,社会总体上的信任度不足,其中大多数的农民并不主动参与乡村文化项目,局限在传统的家庭内部文化交流,这也是社会投资并不看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原因。

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供给方式,为农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路径。

3.1 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方协同供给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上各组织和团体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零散团体等多方协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1)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性,也是供给的责任主体[7]。在多方协同供给的过程中,由政府牵头,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积极统筹规划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同时,也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对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和财政支持[8]。

2)社会组织是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注入活力的重要力量。政府由于自身特性,主要从宏观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主导与调控,而难以对其微观层面进行细致管理,这需要社会组织来弥补。

3)民间零散团体同样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时候,农民会自发组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不难看出,通过支持民间零散团体的发展,来刺激优质乡村文化滋生的“内生动力”的增长,不失为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方协同供给的一项良策。

3.2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

倡导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农民对高质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强烈追求,丰富其精神层面的生活需求。

1)政府可以组织农民举办多元化的集体文化活动,或者鼓励农民自行开展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正能量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9]。

2)为了全方位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外来文化,也不能忽视继承和发扬乡村特有的传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基础。如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发展诸如农家乐或者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演出等文化旅游产业[10]。这样既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又能增加其经济收入,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3)注重宗族传统与家风建设,传承其中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部分。在农村,宗族或者说家族文化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它是深深烙印在农民骨子里的记忆。因此,规范建设宗祠文化这一特殊传统文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在农村弘扬社会正能量。

3.3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机制

为了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体系,从而逐步继承并发展传统的农村文化。

1)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让农民亲身经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过程,成为绩效评估的主体,继而从农民的角度更有效地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缺陷以及改善途径。

2)将各项监督责任划分为明确的分工,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身上,以保障政府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3)重视引入外部力量进行监督。可以聘请专业的独立第三方企业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过程进行监督,也可以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吸引公众中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

4)建立健全问责制度。针对查证后确系权力滥用或者办事不力等原因导致的公共文化资源浪费现象,应当严惩首要的责任主体,根据具体的违纪轻重情况,给予相应程度的惩处措施。

猜你喜欢 供给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四川党的建设(2016年6期)2016-12-28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10期)2016-06-15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推荐访问:供给 路径 农村
上一篇:农村电商发展策略
下一篇:硒的生理功能及富硒产品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