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发展创新探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2 点击:

王 鹂

(北京科技大学 团委,北京 1000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入掌握,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反映了包括全体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为我们奋进新征程、赢得新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工作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宣传平台、舆论环境的深刻变革,网络空间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让对青年学生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入脑”“入心”,成为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时代命题。

高校是青年人才和科学文化的集散地,涵盖大学生、青年教师等青年主体,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纷繁复杂的思想渗透和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始终在向他们浸染,使得高校青年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始终存在。如何落实好上级政策文件要求,满足时代发展和青年引导需求,是高校共青团的新时代必答之卷。

(一)贯彻党和国家对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理论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1]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社会群体。新时代,广大青年仍然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正确主张,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共青团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奋战着,新闻舆论工作应当更加彰显创新意识、时代精神与实践指向。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就是聚焦根本任务,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引导广大青年紧跟时代发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而新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和思路去强化这一思想引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中提到“建强用好团属报刊和新媒体平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上下功夫,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2]。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承担着增进学校和广大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党团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宣传工作得到了青年学生的理解和拥护。高校共青团运用好新媒体,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站稳筑牢主阵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好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对于掌握高校广大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二)凸显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优势的时代价值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3]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纵观共青团百年奋斗史,共青团始终是围绕时代发展需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以启迪青年觉醒、凝聚青年力量为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通过宣传教育、抗议宣言、请愿罢工等形式带领青年投身爱国救亡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组织通过青年突击队,组织和开展具有政治色彩的群众运动,充分点燃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一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敢闯敢干、引领风尚,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奋勇图新、敢闯敢创的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网民,纷纷驻扎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新时代的青年思想引领呈现出新的特点,要求各级团组织建立并立足网络阵地开展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新媒体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强新媒体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符合时代要求的必答之卷。

(三)符合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激发了主体的自发性,每个个体都可以依靠网络新媒体技术向外发布个人观点、事实和新闻。高校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加强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展战略的宣传,振奋师生精神[5]。青年人的思想所具有的活跃性及可塑性最强、波动性也最大,当各种流行文化、新鲜事物扑面而来的时候,青年学生在兴奋之余却往往表现出迷惑和无所适从,因此对青年学生思想状态的关注、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青年的三观产生了恶劣影响。因此官媒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共青团需要着力建设好官方新媒体平台,培养一批具有正能量的、号召力的宣传品牌,切合青年引领需求,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正确引导,吸引大批青年粉丝,增强在广大青年中的动员影响力,做到一声召唤,群起响应。

高校宣传工作的目标在于对青年学生实施正向、积极的思想引导,使其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与情感认同。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海量化的特征,目前高校学生基本上处于“无人不网、无时不网”的生活日常,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不仅能达到优良的教育效果,丰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路径,还能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但目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面临着新媒体更新速度快、信息监管难度大、人员培养体系待完善、需求与支持力度不匹配等困境。立足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面临各种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高校共青团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推动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6]。

(一)新兴媒体崛起,信息获取途径不断加宽

传播技术更新迭代。纵观媒体发展史,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经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报纸的出现使文字消息不再依靠口耳相传,而是通过纸张这种媒介增强传播力。第二阶段,在留声机和无线电技术的影响下,广播让信息从纸面上的文字转变为声音,从视觉传导转变为听觉传导。第三阶段,成像技术的突破和传输技术的发展催使了电视的诞生,电视让信息传递的内容不局限于单一感官,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感官刺激。第四阶段,在人类历史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大潮影响下,媒体应运而生,信息获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社会的发展被注入强劲动力。第五阶段,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信息获取不再局限于地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不断创新发展和跨界融合,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获知信息、沟通交流、学习工作、应用生活的主要平台渠道[7]。新媒体增加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并迅速占据信息传播领域大量份额,让传统媒体日益衰落。新媒体技术手段更新的时间跨度越来越短,从需要上千年到如今的日新月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新媒体也迎来了新的变革,网络在青年学生思想的渗透力、影响力逐渐增强[8]。针对新媒体平台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主动积极转变宣传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加快新媒体工作创新步伐和速度。因此,高校新媒体工作的开展面临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创新工作方式的难点,突破由被动应用新媒体转变为引领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瓶颈。

传播内容更新快。2019年《中国网民新闻阅读习惯变化的量化研究》[9]334中指出,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手机是我国公众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只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者占比极少,并且逐年下降;
从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受众占比正在逐年提高;
微信是用户最多、最广泛的新闻信息获取平台。2021年新媒体内容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创作体量方面,各平台创作者月平均创作体量8~14个,其中以微信公众号最多,月发布量在37篇左右,明显高于其他平台。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主要运营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媒介的新媒体矩阵,只有不断丰富作品传播内容,提升更新速度才能增强新媒体的用户黏性,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正在形成自动过滤的机制[10],做好数据的关联性分析,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可以有效应对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高产精品的挑战,提升高校共青团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多元思潮交织,舆情监管机制尚需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的普及,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资源配置模式,赋予了人类前所未有的传播能量和话语权力,形塑了社会舆论场域的版图。新媒体打通了传播渠道,不同意见的声音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碰撞,信息和多元化,信息资讯的可控难度加大。新媒体环境尤其是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知乎这种开放式平台上可能出现意识形态波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碎片化信息及多元化的言论不断加大网络审查和监管的难度。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新媒体具有强烈的“互动性”特质,信息呈多中心、网状化传播态势,做好信息监管,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才能牢牢把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主导权[1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界限性不足,直接导致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甚至有境外敌对势力基于此向青年学生传播落后且腐朽的价值观。同时信息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的特征,更严重影响了网络管理工作,极大地增加网络舆论的不可控因素,给高校甄别信息增加了困难,也给高校共青团的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三)合力内驱不足,宣传工作队伍有待强化

经过多年时间探索,各高校的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一般采用“专任教师+学生骨干”的队伍建设模式,即专任教师负责重要稿件的撰写和成品的审核工作,学生骨干主要负责热点话题选取、内容组织和排版包装等设计工作。但目前高校存在新媒体队伍流动速度快,人员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宣传队伍易出现“断层”,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不强。一是由于学生成员不稳定因素大,例如换届、离校等原因。并且在宣传队伍的构架配置和培训教育中缺乏成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具有良好影响和效果,更导致工作连续性的匮乏。二是在宣传队伍建设过程中,校级新媒体团队与二级单位新媒体团队之间关系相对割裂,无法做到二级单位一手信息及时高效传导到学校层面。三是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对青年的正确思想意识易产生冲击和影响,以学生为主导创作的作品往往因本身的媒体素养不同及新媒体管理运作经验不足导致新媒体矩阵的产出内容质量不一。

共青团宣传工作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及考核指标体系尚未成熟,导致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挑战面前,有时会出现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理论素养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对党建知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等的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熟读记忆基础上,不善于结合党建知识、团内政策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开展理论研究,致使对宣传导向的把握程度不够。二是新媒体素质不强,作为新媒体队伍的带头人,不仅需要具备新媒体专业知识和技术,更需要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思维。简单的培训和单一的考核指标体系更导致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指导老师无法充分满足有效整合资源、产出优质内容的要求,造成了宣传专业性与技术全面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缺乏高等教育和新闻宣传等学科知识,大部分专职宣传团干部不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在系统培训缺乏和考核指标体系不清晰的背景下,他们对宣传规律的把握程度不够,很难做到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激励支持不足,工作资源保障亟待增强

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打造新媒体矩阵,将新媒体深度融入宣传教育工作中,但目前依然存在共青团新媒体工作需求与支持力度不匹配的问题。部分高校并未充分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新趋势,也没能对新时期青年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展开深入有效的研究。一些工作人员对新媒体工作的认知较为片面,仍停留在传统的宣传理念当中,理论素养与媒介素养薄弱,给高校宣传工作与时俱进带来阻碍,也对共青团新媒体资源支持力度不足。

新媒体软硬件投入本身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场地等,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应主动为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要将青年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之一,保障青年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满足青年新媒体工作的设备需求、场地需求、人员需求等。新媒体激励支持制度不完善。面对共青团校院两级新媒体力量不能有效衔接、新媒体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的问题,高校应完善监督考核、荣誉激励规章制度,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考核奖励机制,对新媒体工作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夯实新媒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积极性,以形成传播合力。

信息技术发展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敢于打破传统宣传习惯,用青年学生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目前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重要阵地,所以必须加快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使宣传工作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要加强网络阵地平台、工作队伍、技术产品、动员机制、舆论场景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学生特点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高校共青团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效利用好新媒体宣传引导,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固本强基、因时而进,做好传统与创新结合、娱乐与思政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引导与迎合结合。

(一)因势而新:保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前瞻性

高校新媒体宣传工作应做到主题方向“胸怀大局、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宣传内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现阶段,青年学生主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来了解与关注社会,新旧媒体的融合趋势也在逐步增强。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工作,科学建设融媒体矩阵,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传统的宣传工作模式集中于文字宣传和语言宣传,平台主要是校园纸质刊物、校园广播站以及宣传文化主题的团组织活动。宣传形式简单单一,与实际需求有一定脱节,学生难以对宣传内容产生兴趣。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干部应创新思想引领的工作思路,坚持“青年在哪里,新媒体就一定在哪里”。积极推进新媒体资源整合,加强媒体平台开发和产出力度,拓宽高校共青团宣传渠道,让网络空间成为青年聚集地。同时开发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媒体产品,全方位、立体式营造宣传氛围,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平台通过优化平台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大幅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性。第一,选择适宜不同层面、功能的工具。顺应青年成长需要和网络文化发展趋势,持续聚焦网络思想引领,扎实推进集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微博、QQ空间、新闻网站等为一体的宣传平台矩阵建设。并针对不同平台特点,板块化将宣传功能进行切割。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时代下,要抓稳各平台发展动向,推动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换为育人效果最大增量,从而服务青年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第二,聚焦青年思想特点,发布热点话题。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实时更新、反馈等功能,聚焦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发布热点话题,如招聘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第二课堂活动、时事热点探讨等。同时运用青年学生耳熟能详的语言、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吸收他们参与互动,推进技术与内容的完美融合。第三,加强高校新媒体团队、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交流。各级新媒体平台持续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加强互动,不断传递宣传思想文化、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持续为青年发声,提升对外宣传影响力。

(二)因事而化:增强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思想性

新时代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力和接受力强、想象力和创造力旺盛。因此,在共青团宣传工作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需要,对宣传产品和宣传内容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2]。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全面汇聚全员育人力量,结合重大时间节点,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占领思想政治新阵地。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打造一批能精准把握大学生情感、贴近大学生生活、话语方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有效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实现思想引领的润物无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新媒体赋予青年表达态度和展示自我的空间,高校共青团要做到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契合青年。将宣传理念从理论传递和灌输向双向互动与服务转变,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真正目标。团属新媒体要坚持产品化战略,创作推出一批符合青年审美、受到青年喜爱的H5、短视频、动画、海报等网络文化产品。例如,以学校特色为基础打造网络IP形象,产出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产品,设计制作系列IP形象表情包、文创产品,潜移默化将思想浸润到青年日常生活,提升青年接受度。用视频、画册、漫画、海报等形式制作党史、团史、校史传播产品,将宣传教育融合进日常娱乐。

(三)固本强基:强化共青团新媒体队伍的内生性

开展共青团工作,依靠的是广大团干部。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提高团干部队伍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加大团干部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开微博、用微信,发挥优秀自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不落伍、不失位。为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高校共青团教育者还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实时传递先进理论与信息,要建立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的宣传队伍。

当前形势下,高校共青团要重视提高专职宣传队伍素质。其中青年干部无疑是开展高校新媒体工作的主体和先锋力量,因此打造共青团专业的宣传队伍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要转换思维观念。网络新媒体宣传拉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更加顺畅良好的进行有效沟通,共青团队伍也应将“被动灌输”的工作方式转化为“主动服务”。新媒体工作团队要提升个人工作热情,以实际行动为青年发声。二是要提升宣传技能。组织青年团干部开展技能培训和工作研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较强专业素质的优秀网络新媒体工作队伍。第三,要充实新鲜血液。选拔既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又懂媒体传播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上下贯通系统联动的干部队伍,分层分类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科学发展。第四,要加强交流锻炼。首先,要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交流典型经验、部署重点任务,联合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其次,要建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微信群,在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基础上,运用网络手段加强沟通联系。最后,要利用好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资源,打造一支可堪大用的学生新媒体队伍。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新媒体应用水平,通过与青年学生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从被动向主动、从边缘向中心、从工作报道向服务青年转变。

(四)因时而进:凸显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创新性

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共青团在加强党联系青年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宣传工作模式中,工作开展方式往往以单向运行为主,青年学生与宣传工作队伍之间没有实现信息交互,宣传工作队伍对学生心理、生活、学习状况了解得不够深入,导致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影响力较弱,学生对教育宣传的接受明显不足,宣传工作的成效难以凸显。在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手段,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新高地。高校共青团工作只有不断地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提升改进,才能谋取更多的主动权,才能促进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出的生力军的作用。也才能使党的青年工作更具正能量,真正肩负起教育引领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青年学生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接受渠道和知识学习的途径更加多元。目前,高校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与表达欲望,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征明显。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痛点等进行准确把握,及时、高效地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意见诉求等,科学引导舆论走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广度等得到拓展。高校共青团要积极革新工作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实施方法和实现路径,凸显学生所思所想。以调研、座谈、问卷等方式及时追踪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健全贴近青年、了解青年的渠道,从而对症下药推出贴合青年实际的原创作品。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及时掌握事件走向,在官方新闻发布后,及时向青年发布事件真相。而且还要面向团学组织、青年个人广泛征集优秀网络文化产品,推出学生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的正能量内容。结合政策导向、时机转化等及时开设专题专栏,给青年一个聚合交流、聚集主流的中间平台。

猜你喜欢 共青团思想工作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7-21“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中国共青团(2020年10期)2020-06-29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中国共青团(2018年7期)2018-05-14不工作,爽飞了?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推荐访问:共青团 探析 高校
上一篇:互联网视域下档案管理的数据化转型研究
下一篇:新医改下我国促进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激励政策体系及其影响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