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政治监督体系的五个维度及优化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1 点击:

党艳东,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
b.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监督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推进政治监督体系建设是实现政治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具体化的有力保障,也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监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政治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作出明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和着力重点,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政治监督抓什么、如何抓等系列重大问题。”[1]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2]“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1]。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工作的目标更为明确、任务更为清晰、着力更加精准,为强化高校政治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监督新要求,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高校政治监督体系伴随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高校改革发展逐步建立完善,是在政治监督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基础上的演化发展。高校政治监督体系基本框架、主要任务与国家政治监督具有高度同构性,基于高等教育特殊的工作性质,高校政治监督在基本框架、任务聚焦方面有着鲜明的特殊指向。通过深刻认识高校政治监督体系的五个基本维度,解析当前高校政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总结出高校政治监督体系优化的基本路径。

1.校党委全面监督。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担负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监督”[3]。校党委书记是政治监督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及党委委员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政治监督职责。校党委开展全面监督,一方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校党委统揽全局,开展全面监督提供了制度、组织保障;
另一方面,校党委作为高校内部最高层级党组织,有开展全面监督的组织基础。校党委全面监督的重要抓手是从严从实落实校内巡察,校内巡察是政治巡察,本质上是校党委政治监督的开展。强化校党委全面督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校内巡察方式方法,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政治监督,通过校内巡察实现二级党组织政治监督全覆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意识形态责任制等方面严把政治方向。

2.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是高校专责监督机构,承担着执纪问责的重要责任,其专门职责由党章和国家法律法规确定。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由党纪国法赋予,其专责监督具有基础性地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需围绕日常监督与长期监督,做细做实监督职责,向监督一线着力,真正做到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在监督方式上,根据高校工作实际,精准高效运用“四种形态”,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专责监督优势。当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不断完善,组织体系不断丰富,职责划分愈加清晰,监督手段不断规范,在高校政治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专门机构。

3.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高校党的工作部门是支撑校党委党务工作专门职能机构,承担组织、宣传、统战、保卫等专门方面党务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一线部门,党的工作部门职能政治属性强,工作领域划分明显,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高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部门在高校组织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党的工作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政治监督,在职能性工作中具有更加专门的政治监督工作,如在党委组织部、党委人才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中,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政治审查、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党员教育管理等职能工作中,政治监督成为日益突出的工作职责。

4.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包含二级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院系党组织是联结党员与校党委的桥梁,一方面向上接受校党委工作指导以及承接党的工作部门党建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向下履行所属基层党组织、党员党建工作职责,是高校政治监督在基层的中坚力量。院系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传达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议,同时在意识形态、教育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把关作用。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教育管理党员最基本单位。基层党支部重在政治功能发挥,是教育监督党员履行义务、遵规守纪的一线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制度等成为党支部政治监督的重要形式。

5.党员民主监督。党员是党组织细胞,党员民主监督是政治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章党规赋予党员明确的监督权力,切实落实好党员民主监督权力,有利于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治监督方面,党员民主监督一方面指向对党员领导干部及党组织监督;
另一方面指向党员之间监督。党员民主监督是全方位的面向党组织、党员监督,规范党务公开、落实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完善党内情况反映机制是实现党员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

高校政治监督体系在任务聚焦方面既有政治监督的一般普遍性内容又有高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在政治监督任务的普遍性方面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聚焦“两个维护”这一根本任务,“‘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贯穿于政治监督的全过程”[4],要将其切实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实践中,体现在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二是聚焦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聚焦校党委政治领导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政治安全稳定;
三是聚焦反腐败这一长期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高校政治监督的长期工作,紧抓“关键少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政治纪律,严查违纪违法是确保高校政治安全的重要方略;
四是聚焦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之策。制度建设是改革发展根本性建设,要确保各项制度安排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向的正确性。如大学章程、监督制度、法制法规等是否完备、系统,制度执行是否严肃规范,通过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绩效,政治监督任务的特殊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根本任务的监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办学治校的初心使命,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政治方向、思想内容、价值引领、队伍建设等形成任务聚焦。在政治方向方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内容方面,重点监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情况,督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等。在价值引领方面,监督学校深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培养新时代爱国者,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在队伍建设方面,督促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严把教师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学术诚信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确保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态势。

1.政治监督工作机制不畅。当前高校政治监督体系较为完备,但高校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工作内涵较为丰富、人员数量较为庞大,政治监督往往面临着“四面出击、泛泛而抓、多头重复”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工作机制协同性不强、工作机制不畅的问题。校党委全面监督、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高校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师生党员民主监督等五个基本维度还未形成较为完备、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政治监督工作往往附属于学校党建整体性工作任务中,并无专门性工作计划与任务安排。党的工作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任务开展政治监督,缺少整体性配合以及完善信息共享互通机制。

2.政治监督思想认识不足。部分高校监督主体在政治监督与业务发展关系认识方面存在思想误区,将政治监督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割裂,在思想认识上缺乏对政治监督重要性理解,没有深刻认识到业务发展与政治监督互融互通、相互促进的关系。如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将政治监督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深入细致开展监督工作。对政治监督存在片面解读,不能够将政治监督与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相联系,与学校改革发展时代背景与使命相联系。

3.政治监督方式方法不新。面对新时代高校政治监督新形势与新要求,高校政治监督任务指向更加丰富,要求更为严格。随着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违纪违规现象愈发隐蔽,表现方式更为多样,精准识别难度增大,对政治监督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监督方面,如何精准识别价值导向、思想内容的偏差,监督主体不仅需要有深厚的政治素养、娴熟的政策把握能力,更需要在日常监督中创新政治监督方式方法。

4.政治监督能力水平不高。政治监督能力需要与高校政治监督新的形势与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监督能力不足有两方面指向,一是政治监督队伍数量与结构方面,面对政治监督向教育教学一线、基层下沉的工作形势,政治监督在一线、基层的力量较为薄弱;
二是政治监督队伍政治素质与执纪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政治监督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对政治监督内涵准确理解,对政治监督范围对象的准确把握,能够在违纪违规事件中深挖背后的政治问题。

新时代推进高校政治监督创新发展,实现高校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程序化、常态化,要直面存在问题,探索适合高校治理环境的政治监督优化路径,“加强政治监督,应聚力于把准政治方向,推动政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5]。着重在监督机制、问责激励机制、政治素质教育培育机制、监督能力提升机制等方面创新发展,实现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一)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监督机制

高校政治监督因高校治理特点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一方面是监督主体多元化,高校政治监督主体包含了校党委、纪检委、党的职能部门、院系党委、基层党支部等多个监督主体;
另一方面是监督对象的多元化,高校在内部人员构成上呈现多元化特征,使得政治监督对象有明显区别,如高校各级普通管理人员,关键部门“一把手”,专职普通教师,专家人才、学生党员等。应对不同监督客体,高校政治监督方式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多元监督主客体多样监督方式内容构成了高校政治监督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局面。提升高校政治监督效能,需融合多元监督主体、系统化多样监督方式内容、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监督机制,推动形成融合互补、协调互进的高校政治监督合力。以校党委全面监督为统领,以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为重点,协同党的职能部门监督、院系党委监督、基层支部监督、党员监督。根据监督对象特点分类别细化政治监督内容要求,严格各监督主体职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各司其职,防止推诿扯皮、各自为战。建立监督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构建多元监督主体联动网络,增强政治监督工作协同性,破解工作机制不畅的问题。

(二)形成依规严格问责激励机制

强化政治监督要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确保监督职责落实,必须形成失责必问、失职必追的问责追责机制。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监督责任追究机制,明确问责情形,严格问责程序,明确问责各项内容规定,形成硬指标硬约束,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运用好问责结果,在奖优评先、干部任用等方面形成挂钩机制,让问责“长牙齿”,才能形成真威慑。平衡好严管与厚爱关系,在执纪问责的同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步进行,激励各级监督主体自觉提升政治敏锐性,强化教育转化,前置监督行为,强调标本兼治。

(三)搭建政治素质教育培育机制

突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性质,注重政治素质教育培育。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项目中,加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形成政治素质培育提升教育体系。持续优化党风廉政教育,提升廉政教育实效性,运用好各类廉政教育基地、警示宣传教育资源等,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在青年教师、高级人才群体中,做好国情教育,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培养教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将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形成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协同配合,务实高效的政治素质教育培育机制。

(四)推进长效监督能力提升机制

增强监督主体监督能力是提升高校政治监督实效性的基础工作。一方面,要强化政治监督队伍能力建设,配齐建强工作力量,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建设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工作队伍,为政治监督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另一方面,要优化高校政治监督组织体制,整合部门职责,优化职能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面,要优化机构配置,落实人员编制,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提高依规依纪依法监督执纪水平。

猜你喜欢 监督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党员之家阅读(低年级)(2021年8期)2021-09-05“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共产党员(辽宁)(2017年12期)2017-07-01党员标准是什么?共产党员·下(2017年1期)2017-02-09推荐访问:维度 新时代 优化
上一篇:注重基础知识,助力“双减”落地——浅析2022年全国甲卷命题特点
下一篇:朱建山:“非常”实验,点燃创新的火花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