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沧州市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贾 双,葛双双,孙建涛,杨 明,谢国旗,刘晓延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在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领导机制、制度建设、队伍构建、考核方法和财政支持等各方面入手,推动有效衔接,取得阶段性进展。以沧州市为例,2021年,市县同步成立乡村振兴局,顺利完成由打赢脱贫攻坚战向衔接任务的转换。2022年,沧州市出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工程五年行动方案》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继续向674个脱贫村选派工作队,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全面开展产业、就业、科技帮扶,每个脱贫县培育1至2个特色鲜明、要素聚焦、产业融合的特色主导产业[1]。市本级和19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防贫服务中心,174个乡(镇)成立了防贫工作站,5584个村建立了防贫点[2]。对脱贫地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测,对有返贫可能的不稳定户,具体了解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干预,提前帮助,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各地区虽然已基本完成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转移,但是此项工作开展仍然存在困境:一是从产业脱贫到产业兴旺内生动力不足。农业产业化链条较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产业链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低,经济收益不稳定,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性差。没有稳定的合作企业或者合作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部分合作企业实力不足、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识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感较差,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沧州市为例,各县产业以传统基础产业为主,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特色,抗风险能力较差,不易形成产业链,县域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单一,企业竞争力低[3]。二是从文化脱贫到文化振兴认识不足。扶贫先扶志,部分脱贫户思想较为落后,对完成脱贫任务后衔接阶段的个人目标不明确,存在脱贫即满的心理,缺乏自我谋划、主动致富的意识,对衔接阶段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存在被动致富的侥幸心理,对进一步的乡村振兴认识不足,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对家庭及个人的长远规划,自我进步的要求较低,同时缺乏学习进步的机会及渠道。三是脱贫地区人才匮乏。人力资本是有效衔接阶段的核心要素,培养一批爱农民、爱农村、爱农业,懂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不竭的源动力。部分脱贫地区基础条件较差,配套设施和基础保障较差,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雁飞千里靠头雁,村干部、扶贫干部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执行者,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对工作的领悟及执行能力不够,同时村组干部团队人员不足,难以形成“雁阵效应”;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导致科技成果到基层难以实地转化,项目进度缓慢达不到预期成果或搁置,制约地方特色产业良性发展。

(一)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的需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基于我国国情,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需求,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成为这一战略的关键因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适应这一发展战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为社会提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结果。创新创业的关键是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用创新创业理念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由数量的要求变为质量的提升。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 年)》等政策,指明了高等教育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方向及具体举措。因此,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的需要[4]。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需要

衔接阶段的任务,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知识、锻炼自我能力的平台。在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校园环境中,实践成为重要环节,而基层地区的环境给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践加深知识认知,闭环系统的建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条件。同时脱贫地区需要管理、经济、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可以精准输送人才,既满足了脱贫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丰富了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很多大学生有服务家乡、扎根基层的强烈愿望,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广大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秉承创业精神,将所学投入到基层最迫切的需要中,既是脱贫地区的所盼所需,又是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真实需求,是学生实现价值最好的体现。

(三)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5],并从“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等方面做出部署要求,高校要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政策,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支撑、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职能。高校基于地方经济及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计及课程体系,对衔接过程中紧迫需要的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做好人才储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对脱贫地区提供志愿服务,为村民提供思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大力培育创新型农民作出贡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动力。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更要培养自身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根据国家需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基层紧迫的需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活动、比赛、实践中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大力弘扬沧州大运河文化、武术文化等特色文化,优秀文化的感染不仅能锤炼学生的优秀品质,同时产生对地方的深厚感情。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大众教育,而非仅仅培养创业者。提高学生组织参与创新创业论坛、沙龙及各项赛事的主动性,灵活开展校、系、班等各级创新创业活动,扩大参与学生的覆盖面。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及时推送基层就业信息,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对到基层就业、创新创业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典型进行宣传,邀请相关经历的优秀校友到学校交流,树立标杆,进一步营造思创深度融合的校园氛围。同时为思创融合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加强任课教师的学习培训,提升思想引领、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能力,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双创赛事、开展科研活动及创业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二)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个性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及地方衔接阶段的现实需要,按照“做强现有课程资源,整合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加快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将原有课程提质升级,整理出适合各专业不同学生的基础课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创业动力等,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基层真实需求,开展基于专业的个性化课程,并鼓励以脱贫地区发展困境、创新创业项目等实际案例为基础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业实践基地资源、专业资源,建设逐步深入、相辅相成、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创新创业思维解决专业问题,提高科研能力。组建一支专业交叉、学科互补、经验丰富的校内教师团队,同时聘请跨校专家、企业工程师、高管等组建兼职教师团队,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脱贫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开展案例式教学。例如:沧州市泊头市、南皮县制造业发展状况较好,可以就近带动部分脱贫地区持续富裕,高校根据机械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可深入与相关地区进行合作,实地考察,根据产业实际发展需要增设相关课程,同时根据课程需要邀请县市区、脱贫地区优秀创业者、产业带头人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三)深化实践平台建设

依托学校大学生双创基地,通过培育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双创咖啡等举措打造校内孵化园,在孵化园专门设置助力有效衔接的孵化区域,本区域提供与地方脱贫地区产业及企业洽谈、交流、对接空间,同时建立各个地区发展困境的台账,对不同问题进行专业归类,并发布给各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鼓励教师学生们根据脱贫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申请相关课题、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并积极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人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索政校企协同合作机制,通过政府支持,以高校为纽带,联系合作国企、央企、民企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共同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合作企业,互利共赢。例如:可依托沧州高新科技园区,孵化优秀助农项目,加强与其他地区优秀孵化期的交流,学习总结经验,结合省内其他高校的优势专业,共同研发助农项目,为脱贫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更高质量、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加强与县市区众创空间的合作,开展师生团队下乡活动,定期组织不同专业师生到脱贫地区进行宣讲授课,进一步提高农民朋友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的任务,增强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
对特色产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提供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创新创业项目,创业项目真正来源于实践、来源于需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立足实践的优良品质。

(四)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制

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科竞赛等系列比赛在学生培养、校园文化营造、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赛事重视程度,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扩大赛事覆盖面,鼓励有实践经历、与脱贫地区实际相关的项目参加比赛,做好项目培育选拔,争取各项赛事取得良好成绩。为参与比赛的项目团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供赛前培训,了解比赛历程、熟知比赛规则、制定参赛计划、精细制作打磨比赛材料,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及改进措施,健全赛事奖励制度,提高师生参赛积极性。

在授课中、活动中认真挖掘培育优秀种子项目,为优秀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建立优秀项目库,为各类赛事提供选拔基础,同时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优秀项目发展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定期组织项目进度会议,及时进行项目审查和报告整理,确保优秀项目良好发展。提供众创空间、实验室开放环境,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训练。加强与相关企业对接,打通学生、学校、企业沟通渠道,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转化。

猜你喜欢 攻坚人才专业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推荐访问:沧州市 脱贫 攻坚
上一篇:口服补液盐III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黄庭坚咏茶诗词的文化意蕴探微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