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理控制和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赵 伟

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adjustment)是指个体接受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求符合社会的标准与规范,而与社会环境维持一种和谐关系的稳定的个性特征[1]。社会适应能力是中职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可以被看作是中职生和社会之间一种积极互动的能力。郭莹和陈李笑(2013)采用社会适应性诊断量表对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83.8%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和极差,说明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2]。自我控制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以满足社会期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自我控制在个体人格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能够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变化,并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因素作为中职生个体发展过程中最直接和最基础的近端因素,会极大地影响中职生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其中,父母心理控制是一种影响中职生自我控制、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家庭因素和教养方式,是指父母通过言语、行为等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改变孩子的想法,使孩子遵从他们的期望,从而改变孩子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过程。恰当的父母心理控制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反,不当的父母心理控制会加重孩子对父母的叛逆心理,从而产生各种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而这一过程是通过自我控制这个中介变量实现的。因此,本研究期望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和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相关理论、提出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作出贡献。

(一)旨在了解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控制的现状

(二)探讨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三)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关于加强中职生自我控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教育策略

(一)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使用三个量表:Shek(2006)基于中国背景编制了《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该量表按心理控制来源分为父亲、母亲两部分,聂苗卉将父、母两个问卷合成“父母”一个问卷[3],本研究采用聂苗卉合成后的问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日昌教授(1999)编制了《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该问卷有20个题目,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三个维度[4];
王红姣和卢家楣(2004)编制了《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正式问卷由36个题目组成,包括情绪控制、行为控制、思维控制三个维度[5]。本研究选取540名中职生,采用问卷星匿名作答的方式,剔除掉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为70.93%,其中,男生141名,女生242名。被试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人口学变量分布特征(n=383)

续表

(二)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4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法探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并采用Process程序检验中介效应。

(一)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控制的统计描述

本研究使用SPSS 24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三个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对三个变量数据进行整体描述,具体见表2。

表2 三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n=383)

从表2得出,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平均分和三个维度的平均值都小于中值,总体状况处于低水平,说明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个体差异大;
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平均分低于中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中职生家庭大多使用低控制教养方式;
自我控制的总体平均分和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接近中值,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多数中职生基本能够做到自我控制。

(二)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

1.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控制的相关分析。本研究对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进行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探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父母心理控制、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控制的Pearson相关

从表3可知,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各维度与父母心理控制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与自我控制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父母心理控制与自我控制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会适应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采用Hayes开发的Process程序分析中职生的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其社会适应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父母心理控制对自我控制、社会适应能力的回归分析

表5 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会适应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表4可知,父母心理控制对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显著,B=-0.084,p<0.01,回归系数c(模型中不含中介变量自我控制)达到显著性水平。父母心理控制对中职生自我控制有显著的影响差异,B=-0.125,p<0.01,即自我控制的回归系数a显著。自我控制对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B=0.341,p<0.01,即回归系数b显著。把父母心理控制和自我控制同时放进回归方程,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对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性不显著,B=-0.042,p>0.05,即回归系数 c’(模型中含中介变量自我控制)不显著。因为a和b显著,且c’不显著,则自我控制为中介变量。

由表5可知,中职生的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Bootstrap95%的置性区间为0.120—0.038,上下限均不包括0,因此中介效应显著,表明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00%。具体路径见图1。

图1 自我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中介模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自我控制为中介变量,明确了父母心理控制是如何影响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深刻理解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心理及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对如何增强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中职生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差。从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和后果出发,陈建文(2001)通过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恰当的父母心理控制能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不当的父母心理控制会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和反抗行为,从而产生各种社会适应不良问题;
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对孩子的自我控制产生影响,不同的父母控制模式,会使儿童形成不同的自我控制特征。[6]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自我控制与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水平越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好。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杨锦(2011)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对自己情绪能够很好地控制以及面对各种外在诱惑时能够坚持的青少年的独立生活能力更强[7];
Galla和Wood(2015)也认为,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8]。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压力和进行自我调整。本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人际关系越健康,压力应对能力更强,学习成绩更好;
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人能够克制自己不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缺乏自制力不仅让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还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压力更大、被贴上越轨的标签等。因此,自我控制是影响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近端因素。

父母心理控制对中职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情绪因素是父母心理控制对中职生自我控制的介质因素。李雄鹰(2020)的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且情绪管理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9]。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过高会引发孩子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会使得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做出许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甚至会因为强烈的内疚感而失去自信心,经常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变得唯唯诺诺。当孩子做了一些父母不赞成的事,心理控制程度高的父母就会采用冷战、漠视等方式威胁孩子,让孩子陷入自责当中,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脱离群体,从而不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次,父母心理控制是父母对中职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直接原因。在中职生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样,父母在中职生自控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是一种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呈正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行为自我控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例如,Li、Zhang和Wang(2015)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越高,青少年的行为自控能力就越低[10]。最后,父母心理控制是影响中职生思维控制的近端因素。研究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母亲更多地成为儿童的主要抚养人。与父亲相比,母亲对子女心理的控制更多地会运用爱的撤回、引发内疚等较为间接的心理控制手段。因此,青少年对自身内隐思维的控制能力更易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对子女精神上的控制性越强,子女的自我实现感越低,越容易产生思想偏激的不良认知。李丹黎、张卫等(2013)研究发现:父母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能有效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侵扰,会使青少年丧失自主感,限制其认知的发展;
当青少年的自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转向网络,发生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11]总之,这些研究结果都强调我们需要重视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因素,父母的心理控制越弱,孩子的自我控制就越强,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越强。

(一)研究结论

从整体水平看,中职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接近平均水平,父母心理控制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不容乐观,处于较低水平。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自我控制也呈负相关关系,自我控制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父母心理控制和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自我控制表现出中介作用。

(二)心理教育对策

父母控制通常包含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两方面,其中,心理控制主要包括情绪控制和思维控制。研究发现,行为控制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因此有助于抑制与外在行为表现有关的问题行为;
相比之下,心理控制严重妨碍子女建立稳定的自我安全意识,从而成为与内在活动有关的问题行为的风险因素。因此,本研究认为,自我控制作为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中介,是通过情绪、思维和行为三个方面发挥效应的,为此,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以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发挥父母教育的支持作用,积极运用认知重评策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养育方式对支持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父母应该给予中职生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父母应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发挥榜样作用。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亲子互动与儿童社交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父母的影响下,儿童可以学会如何利用情绪信号和线索来调节自身的社会行为,因此,情绪调节对中职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情绪调节过程模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情绪调节的两大核心策略。认知重评是在情绪反应倾向被激活之前,通过改变对情境的解释来改变所带来的情绪影响;
表达抑制又称反应策略,作用于情绪反应倾向完全产生后,防止情绪表达暴露。研究发现,认知重评有利于表现出符合社会情境需要的行为,属于适应性策略;
相反,表达抑制是一种非适应性策略,在减少消极和积极情绪表达的同时,它会不断监控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声音信号,这将使个体由于分心而无法对他人的情绪线索作出有效的反应。因此,家长应运用认知重评策略施加正向影响,从而改变中职生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2.建立平等的家庭对话关系,锻炼中职生的思维能力。父母应在家庭中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让中职生敢于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思想自由的两个条件。心理安全就是消除提问者的心理顾虑,不让中职生觉得自己会因为不恰当的提问而受到嘲笑和忽视;
心理自由是指中职生应该开放思想,不受传统观念的过度束缚。为此,家长和中职生之间需要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应该真正理解中职生,与他们进行平等协商,共同讨论问题。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有利于中职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同时,家长要积极鼓励中职生提问,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扬和鼓励他们提出好问题。家长有针对性的培养将大大增强中职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采取适度的行为控制,减少中职生的外化问题行为。研究发现,父母的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不同影响。高水平的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青少年高水平的内化问题行为(如焦虑、抑郁)和外化问题行为(如攻击);
父母行为控制水平低可以预测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如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和违纪行为)水平高。[12]因此,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中职生。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对子女提出适当的规范、规则和限制要求,并通过积极的询问和观察来施加影响,提高中职生的自控能力,因为学生自控能力低可以正向预测越轨行为,而自控能力低往往来自于不良的家庭教养。另一方面,父母提供的榜样也是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社会行为。因此,无论是家长的适当行为控制,还是自身的榜样示范,都对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情绪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8期)2021-01-22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沙漠里的精灵学苑创造·A版(2016年3期)2016-04-16情绪认同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推荐访问:控制 适应能力 中职
上一篇:浙江省国土变更调查现状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探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