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有意为之”——《续玄怪录》作品初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2 点击:

赵 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1]此处“小说”有别于正统庙堂文学,是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指笔记小说。唐代传奇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上承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潮流而发乎新奇,对宋代以后小说题材内容的选择、结构表现形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明代胡应麟赞其“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诗律与小说,称绝代之奇”。[2]到了近代,鲁迅先生首先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3]。唐代国力强盛、思想解放,科举制度的推行和经济的繁荣,极大地开阔了当时文人的创作眼界,提高了其创作积极性。他们的作品不仅着眼于警世劝诫、记录见闻,还添加了遣兴娱情、述志抒怀、传播声名等功能。唐代进士行卷之风盛行,文人更是袒露出对建功立言的渴望,这都使得唐代文人传奇小说创作渐入佳境,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正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优秀作品。

李复言(约831前后在世),唐史无传,大约唐宪宗、武宗时人。依其作品自述大致可知,他在宪宗元和(806—820)时任彭城令,大和二年(828)求荐岐州,大和四年(830)游巴南,会沈田于彭州。钱易《南部新书》还说他投行卷于李景让,被斥为“事非经济、动涉虚妄”[4]。著有《续玄怪录》十卷。他在创作的继承与求变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才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续玄怪录》取材既延续前朝传统志述怪异,又对材料重新提取,增补当时流行,通过合理的剪裁、布局、联结而调整结构形态,赋予作品灵动变化。他同时不忘传承和承担史家之责任,通过记录庙堂之秘和讲述世间见闻,传达时代风貌,有所寄托。作品整体表现出继而后立、追求变化的特点,具有个性鲜明的独特印记,与鲁迅先生“有意为小说”之论深相契合。

《续玄怪录》的题材大多自觉沿用前朝旧题,多为神仙方术、鬼怪异力、人兽转化。作品中多见承袭痕迹,尚未全部脱离神佛仙境、怪事灵物的窠臼,但作者随时赋予旧有题材以新的变化,让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太平广记》收有《柳毅传》一文,鲁迅先生视之与元稹《莺莺传》同美。该文主要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夫家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代传家书,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其作者李朝威(766?—820?),生平活跃在德宗到宪宗时,陇西人,生卒年早于《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巧合的是李复言亦是陇西人士。《续玄怪录》中有《苏州客》一文,其主人公刘贯词进入龙宫替龙太子霞带信传书之情节,和《柳毅传》大同小异,题材相似且内容仿佛,据此推断,李复言在创作《苏州客》一文时,对《柳毅传》应该有所借鉴。又,《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五引《列异传·蔡支妻》一文,与《刘贯词》亦有部分内容重合。《蔡支妻》《刘贯词》两篇均是仙人嘱托凡人带书,与“临淄蔡支者,为县吏。曾奉书谒太守。忽迷路,至岱岳山下,见城郭,遂入致书。见一官仪卫甚严……付一书谓曰,为我致此书于外孙也。吏答曰,明府外孙为谁?答曰,吾泰山神也,外孙天帝也。”(《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相较而言,《蔡支妻》内容简短,情节少铺陈,结构简单。而《刘贯词》一文,篇章增幅较大,情节曲折完整,内容安排有冲突、有悬念,颇具匠心,笔触真实细腻,形象生动传神。文中对太夫人的细节描写为:“见太夫人者,年四十余,容貌可爱……太夫人忽眼赤,直视贯词……复瞪视,眼赤,口两角涎下。”[5]172描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颇有情趣。对比《蔡支妻》,李复言在写《刘贯词》时,题材虽有承袭,但贵在借机生发,内容安排多有设计、富于层次、更加曲折,语言描摹细腻新鲜、传神入微,既有工笔之精微,又富泼墨之气韵。文中人物出场次序有设疑之妙,颇见巧思,使太夫人既可见兽之本性,又隐含人之情态,凸显出作者“有意”写文,相较多出一些不同的兴味。

幻化题材在唐以前的小说中也比较多见,“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髭,是食人”,又说蔓渠山有兽,“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这是《山海经·南次二经》和《山海经·中次二经》中对虎食人的描写。梁昉《述异记》中云:“汉中山有虎生角,道家云,虎千年则牙蜕而角生。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旦忽化为虎,食郡民。”则是化虎食人。

再如《搜神记》卷十二中的一则,也是闲谈浮夸之资,主要说貙人化虎:

江汉之域,有貙人。其先,禀君之苗裔也,能化为虎。长沙所属蛮县东高居民,曾作槛捕虎。槛发,明日,众人共往格之,见一亭长,赤帻大冠,在槛中坐。因问:“君何以入此中?”亭长大怒曰:“昨忽被县召,夜避雨,遂误入此中。急出我。”曰:“君见召,不当有文书耶?”即出怀中召文书。于是即出之。寻视,乃化为虎,上山走。或云:“貙虎化为人,好著紫葛衣,其足无踵。虎有五指者,皆是貙。

幻化类题材一直是志怪小说的热门题材。幻化题材的初期作品,结构单一,内容表达直述平铺,只讲故事,不做置评,很难看出作者的所思所感。《续玄怪录》中《张逢》一文,讲述张逢化作猛虎食人性命。从“是虎”到“化虎”,对旧题材已经有了新的演绎,增发出与以往不同的新鲜感。在行文上颇多改变,内容更加丰富,情节表现自然紧密,起承转合剪裁合理,人物被赋予情感,反映出时人以暴抗暴,希冀自由的精神状态。而文中“我本人也,何乐为虎?”[5]184巧妙设问,一改平淡无奇的铺呈收尾,在情节设定上兀立奇峰,有意一变。“我本人也,何乐为虎?”既是一问,又是一叹,寄寓了作者的心绪与思考,区别于简单的故事讲解。现实中产生的困扰无以排解,受自然界鸟兽之乐的启发,从而假想化形成兽,来逃避现实生活的约束和限制,把人的异化作为避世逃难、解决困境的渠道。从虎食人到人杀虎,代表了附着在“虎”身上象征意味的改变,超人及超现实的奇异成分逐渐淡薄,而人性化、社会化的痕迹逐渐加深。这也是李复言想尽力摆脱志怪旧瓶,期待装满富于创新自造新酿的初探。

再如《木工蔡荣》篇,讲述冥吏追征蔡荣,叶干代死的故事,依然是《续玄怪录》中承袭前代志怪小说题材的作品,《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一引《甄异传·张闿》一文也颇与之相似。《续玄怪录》里,此类故事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继承发展前代作品题材,且有破有立。李复言在基本不改动故事内容的前提下,着意为新,将沿袭下来的旧有题材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物,与当时的流行思想和个人感悟相糅合,转接出别开生面的新话题。故事讲述者的情绪也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而是与文中主人公合拍共鸣,关注他人且观照自己,让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和活力。题材内容的扩大,也推动情节表现更加曲折生动,传递出的思想意味发人深省,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令人耳目一新。

佛教东渐,信众益多,其对社会生活的渗透逐渐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释迦思想在不同的文学题材里均有表现。佛教宣扬“招果为因,克获为果”(《摩诃止观·卷五》),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所言“三世”,把人的生命设计为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前世、今生和来世,前世冤孽,今生报恩还债,来世福享天命。佛教填补了人情感知识上的空缺,解决了一部分生命有限而苦难不断的人生问题[6],六朝志怪小说的兴起与此不无关联,因而因果报应类小说是六朝以后志怪小说的一大主题

受当时佛教流行之风熏染,李复言也在《续玄怪录》中对佛家义理给予了深度关注,化用佛教故事,并加以引申发挥,负载新意。如《薛伟》一文,薛伟入梦后幻化成鱼,误吞钓饵,急声呼救,后得脱身。《六度集经》第二卷《布施无极章》中讲菩萨三世苦难,积德行善,终获正果。菩萨第一世为救小鱼,舍己之身,投海饲鱼;
菩萨第二世转生为鱣鱼王,供身饥民,救民饥难;
等到第三世,菩萨转生为王太子,以圣明之举,死后升佛。不难看出,《薛伟》就是运用了佛教中化鱼食众的素材,是对佛教题材的汲取吸收。《续玄怪录》中对佛教故事的引用丰富了传奇写作的内容。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隐没在佛教题材中,轻松巧妙地嫁接因果说来讽喻现实,劝谏时人,利用“因果”神秘性来增强自己思想观点的表达[7]。李复言把饱含不平、激赏等情绪的诸多感慨和对于真善美的构画,嫁接在宣扬善恶之报、事皆前定的作品中,或说名人高士福禄前定,或有凡夫俗子大仇终报,告诫世人修心养性,宣扬善恶报应。这些作品形似宣扬佛教道义,实有讽喻劝化之功能。借助故事的讲述,他潜移默化地引导世人言行,调适生存关系。

在《续玄怪录》作品中,阐释因缘果报论的作品结构形态显现出比较有趣的改变。其中演绎因果论的多篇作品,诸如《李岳州》《卢仆射从史》《郑虢州陶夫人》等,为凸显因果关系,将因果思维贯穿于作品始终,先借好异尚奇自然推动情节发展,慢说其中过程,待尘埃落定,方才知晓暗含佛家义理。由“因”而“果”,自然而然。《郑虢州陶夫人》文章开篇即说:“弘农令女既笄,将适卢氏”,忽言“卜吉之日,女巫有来者”[5]165,立时感觉如被神秘物什牵扯前行,必须再读一探究竟。文章继续铺陈推进,“卢非子婿之貌”“巫言之貌宛然”,而文末“乃知结缡之亲,命固前定”[5]188。这种自然演进的行文安排,有逐步推进的直白之姿,虽无回旋曲折的往复之态,但水落石出的必然性在结构上强力印证因缘果报之论,让内容预计与情节结构高度一致,富于力量之美。“用人物命运的因果为线,来勾画情节,以情节的因果推动着人物命运的转换发展”[8],作者设计情节,完全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起伏跌宕,纵横开阖,这种结构增加了文章的悬念,使这类作品结构与内容结合得更加紧密,呈现出文质彬彬、相得益彰的风格,也使其劝诫教化的效果更加凸显。

《续玄怪录》中表达佛教因果轮回、命定三世的篇章,还喜在文末发议论,也体现出这种经由推理递进、最后强调归纳的先叙后论结构特质。文末之论或借文中人物宣诸于世,如《薛中丞存诚》一文述曰:“中丞元是须弥山东峰静居院罗汉大德,缘误与天下人言,意涉近俗,谪来俗界五十年。年足合归,故来迎耳。非汝辈所知也”[5]150;
或直接点题,言出主旨,《李岳州》一文结尾叹道:“生人之穷达,皆自阴骘,岂虚语哉”[5]159。这种文末发论重在训诫的行文风格,对五代至宋代以后小说好发议论之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直以来,道教宣扬的“道法自然、光而不耀”,同佛教讲求的“无我利生、福及群品”,与儒家强调的“克己复礼、舍己为人”,都传递出尊生惜命、关照自我,进而兼济众生的精神实质。而儒家道统更注重关照现实,强调“博施济众”的精神特质。宋代范仲淹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此,掩饰在怪力乱神表象下的是经世济民的责任担当。

从先秦两汉发展至六朝的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对唐代传奇作家有着巨大影响。《续玄怪录》近十篇作品中,出现了正史记载的人物,如《房杜二相国》《韦令公皋》《卢仆射从史》《李卫公靖》《李绅》等,以上篇章所涉及主人公除《李岳州》外,在《新唐书》和《旧唐书》列传中均有记载。取材史传,正说明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对史传精神的自然延续。

《续玄怪录》中隐喻朝堂的政治小说《辛平公上仙》,表现出敏锐的政治触角和强烈的历史参与意识,也是与史传精神一脉相承的。《辛公平上仙》一文以唐宪宗升仙登遐的故事映射当时宦官干预朝政、专权弑逆,具有很强的政治讽刺意味,体现出《史记》所传递的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表达了作者关注庙堂的政治忧患意识。对于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体现出李复言对史家传统的自觉继承。因“事非经济、动涉虚妄。其所纳仰贡院驱使者却还”,“复言因此罢举”。李复言贡举失败与行卷不无干系,这其中“事非经济、动涉虚妄”应当可以体现出《续玄怪录》的特征:既用虚构性的怪诞神异来映射现实生活,又细腻摹写真实的凡俗百态。将真实性和虚构性有机融合,通过真假变换来劝惩褒贬、正经明道,则体现出李复言作为儒家文人所具有的“士必弘毅”的担当意识。故而,无论是写实、寄寓还是幻想,作品都着力表现出强烈的劝谏意味,尤其在文末论赞中一力强调惩劝,更是对史传精神的承接。

优秀的传奇作品一定注重反映世情风俗及众生冷暖。《续玄怪录》中有关爱情婚恋题材的作品有《尹纵之》《郑虢州陶夫人》《党氏女》《定婚店》《窦玉妻》等,尤其是《定婚店》对当时民间婚恋风俗的描写,《窦玉妻》中的仙凡恋,借仙人表达对爱情的自主追寻,合力展示了唐穆宗前后一段时期的婚嫁习俗,塑造了敢于违抗天(父)命、追求自由爱情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普通民众勇于追求、自我成就的时代精神风貌,对后来同题材作品的创作影响很大。

《续玄怪录》中还有不少既见豪侠任性,又能读出家国责任的篇目。《尼妙寂》为李复言游巴南时据闻所做,讲述叶氏妇人梦见其父、夫被人杀死,后在李公佐帮助下,狙杀仇人,后归于梵宇之事。“妙寂,一女子也,血诚复仇,天亦不夺……”[5]22,叶氏女最后托身梵宇,与唐代中晚期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信众颇多有关,但女性侠客的性别设定,则反映了当时妇女思想解放、女权高涨的时代特点。叶氏女替父、夫复仇,也表露出女性不愿将自身归于弱者的价值选择。她所做出的坚韧反击展露出女性自我认同价值观的深度觉醒,表现出她对父亲、对丈夫、对家庭的自觉自愿的爱与责任。

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事情,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9]由此可见唐代传奇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卓然地位。李复言“有意为小说”,《续玄怪录》无论题材择取亦或结构表现,还是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相较同时期的传奇作品,更胜一筹。其选材更加广泛,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深度和广度更进一层,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现实的史料和依据;
其结构更加灵活,根据题材调整出的缘“因”求“果”结构,更加贴合内容表达,增加了这类文章的艺术表现性,让作品更具劝谏功能。与此同时,《续玄怪录》作品中自然流露的褒贬劝惩、各有义例,传递出关照现实、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史家情怀,传达了以苍生为己念、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借用传奇题材微言大义,“有意为小说”,其对后世诸多小说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后来小说、话本、杂剧、戏曲等创作提供了更多素材。

猜你喜欢 题材小说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综艺报(2022年8期)2022-04-29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电视指南(2020年9期)2020-10-12那些小说教我的事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大江南北(2019年8期)2019-08-12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电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明代围棋与小说西南学林(2014年0期)2014-11-12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推荐访问:为之 初探 有意
上一篇:从苏轼苏辙三首《水调歌头》看其兄弟谊与聚散情
下一篇: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的甘肃省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经营模式初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