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陪都文化与网红重庆内蕴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2 点击:

冉颖,刘欣悦,高靖渝,冉江兰,钟姝婷,廖海杰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70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 视频平台上,地域特色鲜明的巴渝景点宣传视频迅速推动重庆成为火遍网络平台的“网红”城市,而重庆也依托自身特色抓住机遇实现了网红城市的转变。“山城步道”“8D魔幻”“霓虹夜景”成了重庆的代名词。但是重庆在发展的同时,流量逐渐占据市场,各种“网红打卡点”应运而生,而其中的文化内涵确实难登大雅之堂。在这种“流量为王”思想的主导下,陪都文化、作品、景点不断被流量消解,这样的发展能否长久引人深思。同时陪都文化的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忧,文化遗址一直被挖掘、修复,参观人数却相对较少且参观人群较为固定,许多00后甚至不知道重庆曾经是战时陪都,更不了解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如今重庆作为网红城市再度辉煌于国人眼中,这是陪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个契机,网红重庆文化与陪都重庆文化和谐共生,形成流量与文化的交织,两者的结合让重庆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国人面前,在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在抖音等自媒体的刺激下,重庆成为网红城市,引发旅游的井喷现象。现代传播媒介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网红”现象起到了直接激活的作用。依托于重庆网红化模式重新审视重庆的特色和定位,以短视频作为传播媒介建构起了重庆的网红城市形象:美食丰富的饮食形象、山城雾都的环境形象、活力开放的社会形象以及幽默大气的市民形象,这给重庆带来关注度和经济效益。

随着各种网红景点的推广,问题也日益明显。越来越多人发出疑问,重庆算得上“文化沙漠”吗?这个问题的产生足以证明游客在了解重庆之后,并没有感受到重庆的文化底蕴。重庆作为一个新兴城市,虽说没有六朝古都南京文化底蕴深厚,不如大唐不夜城的西安令人印象深刻,但重庆也有“巫山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文化”“巴人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码头文化”“两江文化”“袍哥文化”“川江文化”等,不至于沦为“文化沙漠”。究其原因,是在推广的过程中,网红城市文化快餐式的营销,对既有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育其实是有挤出效应的。传统文化的部分被分割下来,娱乐化、缺乏内蕴的形象逐渐在人们心中滋生,“文化沙漠”的形象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精神建设相辅相成,只有二者相协调,保持平衡,城市形象才能健康向上。抖音所记录的城市形象也不该是没有文化底蕴,一味娱乐低俗化的城市形象[1]。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对城市发展极为重要,内涵性不够、概括性不够、独特性不够这些都是当前重庆形象的问题,重庆需要一个独属于自身、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符号来重塑重庆的文化形象,而“陪都文化”凭借其悠久而深厚的内涵而可担此重任。

陪都文化是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期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陪都期间的重庆文化。陪都文化内涵丰富,不单单指抗战文化,还要包涵当时重庆的人文文化、红岩文化,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陪都期间国家的工业、学校随着国民政府内迁,作为陪都的八年半的时间里,重庆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这些是陪都文化孕育的温床。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也是抗战的大后方,这里曾经聚集了许多的文学家、教育学家、画家,他们在重庆留下了许多文化创作。陪都文化不仅涵盖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艺术成就,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符号。如今的陪都文化已经具备历史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不但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为承载民族苦难,见证民族独立的重要精神源头。重庆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精神优势,已然成为国民追思家国山河、提振民族精神的文化精神地标。陪都文化意义如下。

其一,打破公众固有印象中“重庆无文化”的固有观点,让重庆在大众眼中成为一座有深度、有内涵的城市。目前重庆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提高了城市的热度,但是宣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都是重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和魔幻立体的交通、建筑及当地特色美食。这些宣传内容存在着娱乐化、表面化过重的缺点,因此给广罗大众带来重庆文化缺乏的印象。而陪都文化以其内涵的丰富性、高层次性、丰富的地区资源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了重庆文化中举足轻重的部分。目前抗战陪都遗址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沉重的过去,但这些记忆在现代社会却更有意义,它让人们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屈辱的过去,但同时也有过殊死抵抗的斗争,这些过去往往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使陪都文化的影响力加大,从而改变人们对于重庆的固有印象。

其二,有利于走进陪都岁月,触摸红色历史,弘扬民族精神。重庆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陪都”,是探寻红色事迹,领略红色精神的绝佳之地,渣滓洞集中营、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地已经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特定历史时期重庆担负着作为陪都参与抗战的主体精神,发挥着精神和指挥上双重领导作用,陪都抗战文化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陪都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在强大力量前绝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将民族精神刻入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心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庆的城市品牌仍由大量的网红元素组成。而网红元素往往缺乏内涵深度,因其在有限的旅游时间内就可以体验完全部的网红景点,这将对于重庆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陪都文化正处在一个关注度低,文化内涵丰富的情况中。将这两种文化融合,利用陪都文化其内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充实重庆网红文化,通过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化可以极大地修正网红文化目前的不足,网红重庆的浏览量和热度也会促进陪都文化的传播,在网红重庆进行宣传的同时,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并且将陪都文化与网红重庆结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提升网红重庆的吸引力,帮助重庆城市形象多样化的塑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品牌。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单靠网络营销的方式无法延长城市形象的“保鲜期”。“网红重庆”这一名词也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仅有文化没有良好的营销方式文化也只能被遗忘在布满灰尘的角落,网红重庆的形象与陪都文化若要保持居高不下的热度,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两者和谐共生,互为支撑,陪都文化要借助网红化的方式走出去,网红化的形象需要陪都文化为其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

3.1 以陪都文学为切入点,以陪都景点为基础,积极打造陪都重庆的形象

陪都景点与陪都文学是 陪都文化发展最好的依托。当前陪都景点已逐步走向衰落,且当前对陪都景点的开发尚不够完善,呈现了文物损失严重、红色景点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等问题,长此以往,“陪都”一词最终趋向边缘化。而从陪都文学作品出发,挖掘陪都文学中与重庆相关的篇章字句,充实现有景点,开辟新的景点,是陪都文学形象塑造较理想的方式。余秋雨在《阳关雪》当中写下过这么一句话:“文人的魔力,竟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们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2]有怎样的法术我们暂且不去探究,这句话所反映出的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值得深思。读者们在读完诗文后会在心中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如若不去实地一探究竟必定抱憾终身,白帝城、黄鹤楼、湘西凤凰等地区皆是最好的例证。重庆陪都文学浩如烟海,作为大后方的重庆给颠沛流离的作家们提供一个安稳的写作环境。同样,作家们也以丰厚的文学作品来回馈这座城市。陪都文学作品中有直接描写重庆的作品,有与陪都大事件有关联的作品,也有描写山城景色、风土人情的作品,其中不乏郭沫若、茅盾、巴金、张恨水这样的名人大家,他们一起创造了重庆文学史上辉煌的陪都文学时期,也真实地还原了那一时代。一年一度的“雾季公演”,人们在战火之外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和平与精神盛宴,也是创作者们常用的素材。借助陪都文学作品,使读者产生共鸣来激发读者塑造重庆形象,并亲自前往重庆寻找文中的地点与故事;
借此陪都文学作品,将深厚的文化内涵渗透至各大景点或开辟新兴景点,将“陪都”形象、陪都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使重庆呈现出一个有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充足的新形象。

3.2 创新活动方式,让文化“活起来”

火爆朋友圈的文化影视、点赞热议的诗词节目、火爆荧屏的文化节目都是“活”文化的体现,“活”文化不仅是对人们进行精神洗礼,也是民族精神的再次发扬光大。传递重庆声音,展现陪都风貌不能故步自封,一成不变,依靠老旧传统的宣传方式无法让陪都文化真正“走出去”,我们要让陪都文化“活起来”,在新式的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这段文化历史。于陪都文化而言,政府可以加大对陪都遗址集中区(三山三坝一岛)的建设,通过政策引流、资金帮扶等方式予以支持。可开发一些体验性项目,如时下新潮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将陪都历史融入其中,引发群众的打卡模仿,促进传播。另外,还要结合短视频社交平台提供的音乐、滤镜、特效等工具,将城市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激发用户的参与和模仿热情,如围绕博物馆文物资源,开发出年轻人喜欢的具有动感、时尚、互动元素的新玩法,创新传统文化体验形式,引燃城市形象传播热点[3]。只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实现陪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3 陪都文化需要建设,更需要推广,进行网红化宣传

据2021年9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意味着短视频已经超越长视频成为未来流行趋势,所以如何利用好短视频来宣传陪都形象十分关键。

(1)独特景观符号构建陪都形象。在关于城市形象的短视频中,城市的地标、知名景点、节日仪式通过短视频这个媒介转化成独特的景观符号。构建独特的媒介景观符号,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有力手段。挖掘重点陪都元素,深化城市底蕴。“短视频”这一概念是相较于“长视频”而言的,拍摄时间大多在5 min以内,拍摄内容一般以幽默、潮流、热点、创意为主。由于其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以“短、精、新”的媒介特点和高效性、交互性、娱乐性等视频特点[4]。所以挖掘陪都重庆中最具典型性的元素,如解放碑、渣滓洞集中营、歌乐山等遗迹或是名人故居等,可将其与时下热点相结合打造出幽默且接地气的文化小视频。

(2)多媒体联动,多平台共建。除了短视频,长视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网红重庆的宣传应以短视频为主,长视频为辅。政府需宏观调控资源,鼓励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创作,并在经济上予以扶持。由于短视频的崛起,长视频被瓜分走大部分流量和热度。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逐渐没落。特别是有消费潜力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短视频,这也成为他们娱乐消遣的第一选择。从用户规模来看,短视频的用户占有量已经达到了长视频的3倍,正在全面超越长视频。长视频危机越是存在,越要崇尚“内容为王”。制作精良、有内涵的长视频永不过时,如《1818黄金眼》这种民生节目,历经十几年仍具有生命力。

(3)多平台共建。视频平台主要有哔哩哔哩、抖音、今日头条等短视频平台及优酷、腾讯、爱奇艺三大长视频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针对性宣传,这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央视、共青团等官媒逐渐在哔哩哔哩、抖音等平台入驻,并开通账号,深入年轻人群体,官方形象逐渐人格化。重庆官方也可以构建拟人形象,陪都形象是厚重、文化内涵丰富、生于战火中的形象;
而网红重庆的形象是赛博朋克的、有江湖味的。这些形象并不矛盾,是重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要让“陪都”成为重庆的代表性形象,长视频方面,要创作出一批展现陪都历史时期的文艺作品、历史人物访谈等。在短视频平台方面,以陪都历史遗迹为背景,介绍文物,拍摄短剧,对历史遗迹进行二次创作。

3.4 网红景点与陪都遗址相结合,打造文化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其一,风貌规划应充分注重挖掘 “风”元素和“貌”元素,平时的各种规划设计更侧重于“貌”,属于物质层面。应充分挖掘利用和组织城市的“风”元素和“貌”元素,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和理念[5]。没有文化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没有内涵没有理念,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仅打造华丽的外表而无实际内涵是一个城市的“悲哀”,这样的发展方式必将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重庆要打破这样的局面,从网红形象层面来说,要注重挖掘网红形象中的陪都底蕴并加以再创造,将网红化与陪都融合。

其二,网红景点与陪都遗址串联起来构成网红线路,以点带面,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网红打卡与历史人文“牵手”,一条线串联。网友之所以提出重庆算得上是文化沙漠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来重庆游行时间有限,只会去各个网红打卡点,深度体验一座城市,只适合时间充裕并且愿意体验这座城市的人。针对这样的状况,可以将网红景点与陪都遗址相连接,组成“文旅CP”。如磁器口古镇与附近的历史名人街联系,外来游客在赏玩完古镇风景后再转足文化领域,去深度品析郭沫若等人在陪都期间的创作。这样的线路既让游客成功打卡网红景点,也可以体会到重庆的文化特色[6]。

优秀的创意产品可以既叫好又叫座,在厚重的历史基础上增加新时代的元素,使略显乏味的历史增加时代活力,赋予历史新的生命力;
同时,深厚的历史也能支撑时代的元素,使潮流具有历史感,双向形成互补。陪都文化是厚重历史的沉淀,其所存在的意义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在网络流量时代下也仍然熠熠生辉,重庆作为流量时代的网红城市,单靠现代化的城市特色会面临与其他城市发展或打造元素雷同的困境,而陪都文化便是重庆在流量易消逝且不稳定的时代下朝着网红城市路线保持独特性且持续发展的机遇,以陪都文学为切入点,以陪都景点为基础,积极打造“陪都文化”形象,在利用网红化的方式中打造文化个性,为网红重庆增加支撑城市发展的陪都元素;
网红景点与陪都遗址相互串联,构成独特的网红路线,点线面有机结合,使陪都文化增添网红重庆的现代活力元素,让陪都文化与网红重庆在共生中彰显生命力。

猜你喜欢 景点网红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11-10活出精致内涵读写月报(初中版)(2021年12期)2021-05-25理解本质,丰富内涵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135期)2020-12-07我要当网红故事作文·高年级(2018年8期)2018-08-14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意林·全彩Color(2018年7期)2018-08-13内涵漫画爱你(2017年13期)2017-06-10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ВаНхУН»中国(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Coco薇(2016年3期)2016-04-06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推荐访问:陪都 内蕴 战时
上一篇:人力资源规划实务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斗拱发展中蕴含的文化属性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