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屠宰检疫重点疾病及处理措施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2 点击:

张伟龙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动物卫生防疫中心,广东 清远 511500)

牛屠宰是将养殖场养殖和市场销售连接的中间重要的加工环节,在保证牛肉及副产品的食品安全、预防疫病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牛屠宰加工前后,需进行屠宰前、屠宰后、复检等检疫流程,以有利于疫病尽早被发现、防止病畜胴体和内脏流出,从而防止牛疫病的传播扩散。该文对牛屠宰检疫中重点疾病及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屠宰场检疫提供参考。

1.1 检疫鉴定

患口蹄疫病的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上升,精神萎靡,厌食,常呆立流涎,在口、鼻、唇、蹄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呈红色糜烂,溃疡,继而结痂,严重时可见蹄匣脱落。成年牛感染后死亡率相对较低,若继发其他病原,死亡率大大增加。犊牛可出现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极高。

剖检时可见病牛体表有水疱、烂斑,有时可见瘤胃肉柱上有水疱和烂斑。患恶性口蹄疫的犊牛常见实质性心肌炎病变,心肌切面和心内膜、心外膜上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形似虎皮斑,因此称为“虎斑心”。

1.2 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应立即上报上级兽医管理部门,在官方兽医的指导下迅速划定和封锁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加强消毒,受威胁区进行紧急接种,建立免疫带。在屠宰时发现口蹄疫疫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对屠宰病牛的场地及器具进行全面消毒,病牛的胴体和副产品应无害化处理。

恶性卡他热又名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呈散发性,但死亡率较高。

2.1 检疫鉴定

患病牛病初体温升高,可至41~42 ℃,呈高热稽留,随后病牛黏膜发炎,口腔、鼻腔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口腔里流出有臭味的黏液,鼻腔流出黏稠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堵塞鼻腔,导致呼吸困难,所有典型病例均可见双眼炎症同时发病,表现为羞目流泪,眼睑肿胀闭合,结膜充血潮红,角膜混浊。触诊可见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牛病初便秘,随后可出现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血尿和蛋白尿。患病母牛阴唇水肿,阴道黏膜潮红、肿胀,孕牛可出现流产。

除屠宰前后具有诊断意义的眼部、鼻腔、口腔的特征性病变外,主要病变还包括口腔及鼻腔黏膜充血、出血、溃疡和糜烂,并且有纤维素性分泌物,病牛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胃肠黏膜充血和出血,脑膜充血和出血。

2.2 处理措施

若发现疑似患恶性卡他热的病牛,病变仅限于头部、气管、肺部、胃肠的病牛,可割除病变部位进行销毁,其他部位经高温处理后出场。若病牛病变部位广泛,应将所有器官和胴体进行销毁处理。

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导致母畜的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3.1 检疫鉴定

牛布病的典型症状为母牛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病牛阴道可流产污秽、恶臭分泌物。在新发病的牛群流产较多,但在老疫区流产较少,以子宫内膜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乳房炎、关节炎发病率较高。公牛主要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和关节炎。流产的胎儿剖检主要呈现败血症,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或出血性炎症。

屠宰后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可形成特征性肉芽肿,有的可见关节炎。

3.2 处理措施

若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牛布病,应将病畜胴体和副产品销毁处理,处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病牛的人员应及时检测和预防性治疗。

牛沙门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等沙门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称为牛副伤寒。

4.1 检疫鉴定

牛感染沙门菌后主要症状为下痢,粪便中含有纤维素片和黏膜,气味恶臭,该症状在犊牛中呈现流行性发生,成年牛为散发。怀孕母牛可出现流产症状。

屠宰后病牛的主要病变为急性出血性肠炎,病牛黏膜潮红、出血,严重时可脱落。

4.2 处理措施

在屠宰前发现患沙门菌病的病牛应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缓宰,对于病情轻微或无病变的病牛,应急宰并高温处理胴体和副产品后出厂。对于有明显病变的病牛胴体和副产品,应立即销毁处理。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又名出血性败血症。

5.1 检疫鉴定

临床上牛巴氏杆菌病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败血型,以发热、急性胃肠炎、全身浆膜和黏膜出血、内脏器官变性和出血等败血性变化为特征。第二种,水肿型,除全身症状外,可见病牛的颈部、咽喉、前胸皮下炎性水肿,常因急性水肿引起病牛高度呼吸困难、黏膜发绀,最后窒息死亡。第三种,肺炎型,主要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症状,后期病牛可出现腹泻。

屠宰后可见败血型的病牛全身浆膜、黏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肝、肾等器官变性,体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水肿型病牛头、颈和喉部水肿,急性淋巴结炎症,肝、肾、心等实质器官发生变性。肺炎型的病牛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肺脏切面有大理石样变。

5.2 处理措施

发现患该病的病牛应及时隔离治疗。屠宰后发现病牛肌肉无病变或轻微病变时,应将病变部位割除并高温处理后出厂,若出现全身病变后应及时销毁。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创伤伤口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

6.1 检疫鉴定

患破伤风的病牛在病初头部出现强直性痉挛,采食和反刍异常,随病情发展,病牛全身肌肉呈强制性痉挛,四肢硬直,行走困难。病情严重的牛牙关紧闭,瞬膜突出,流涎,颈部强直,背僵直,腹部蜷缩,有时倒地不起并出现角弓反张,四肢由前向后强直收缩。病牛对外界刺激反应增强,诊治不及时可导致病牛在极短时间内死亡。

屠宰后病牛一般无明显病变,但黏膜、浆膜和脊髓膜有小出血点,肌肉间结缔组织有浆液浸润,肺脏充血水肿。

6.2 处理措施

若剖检后病牛肌肉无明显的病变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将创口彻底割除后可不受限制出厂。若病牛局部出现病变,应将病变部位切除后销毁,其余部位经高温处理后出厂。若病牛肌肉病变严重且有多处病变,应将病牛的胴体和副产品销毁处理。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反刍动物传染病,又称鸣疽、黑腿病。

7.1 检疫鉴定

气肿疽多见于3 月龄至4 岁龄的牛,病牛体温升高可至41~42 ℃,反刍停止,多伴发跛行。病牛股、臀、肩、颈部肌肉丰满部位出现气性炎性水肿,肿胀部位的气体经皮下肌间向四周扩散,肿胀部位的皮肤干硬、紧绷,呈暗红色或黑色,触诊坚实且有撵发音。病变部位切开后肌肉切面呈暗红色或黑褐色,流出带有气泡的酸臭刺激性的液体。

7.2 处理措施

若发现患有气肿疽的病牛应严谨屠宰,若宰后发现患病病牛,应立即停止操作,将病牛的胴体、内脏、血液等进行销毁,其余被病牛血液、体液污染的胴体也应销毁处理。

囊尾蚴是由绦虫的囊尾蚴阶段寄生于肌肉组织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8.1 检疫鉴定

患牛囊尾蚴病的病牛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病牛屠宰后可见寄生于牛咬肌、舌肌、颈部肌肉、肋间肌肉、心肌和膈肌等肌肉部位的囊尾蚴。

8.2 处理措施

屠宰后发现咬肌、颈部肌肉、肋间肌等部位有囊尾蚴虫体,应立即将胴体和内脏化制处理,但病牛的皮张可正常出厂。

住肉孢子虫病是由住肉孢子虫寄生于骨骼肌和心肌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9.1 检疫鉴定

牛感染住肉孢子虫后临床表现为厌食、贫血、发热、消瘦、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牛住肉孢子虫主要寄生于牛的食管壁、膈肌、心肌及骨骼肌,呈白色纺锤形,虫体大小不一,长为3~20 mm不等。

9.2 处理措施

当发现病牛全身有较多的虫体并且有病变时应将病牛胴体化制或销毁,肌肉无病变时经高温处理后出厂。若较多虫体发现于局部肌肉时,该部位可在高温处理后出厂。□

猜你喜欢 胴体病牛屠宰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能源研究与信息(2022年3期)2022-10-29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今日农业(2022年11期)2022-07-02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饲粮铁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中国饲料(2021年17期)2021-11-02晚秋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1期)2021-03-24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山东畜牧兽医(2020年4期)2020-12-29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兽医导刊(2020年12期)2020-12-28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疯狂英语·读写版(2019年10期)2019-09-10生猪屠宰价格信息农家顾问(2016年12期)2017-01-06推荐访问:屠宰 检疫 措施
上一篇:富硒猪肉生产研究进展
下一篇:城市新画卷,市民幸福河——北京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