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4 点击:

杨 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各高校之间也在不断的对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中也强调在教育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环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德育教育能够协调发展。“三寓三式”是一种将思政课程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与学生之间通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思政课程的内涵、精髓、核心等完美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以及步入社会后的职业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中有明确表示“要抓好课堂教育作为主要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在课程教育中,使思政教育能够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实现协同效应和作用”。而想要发挥出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是主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开展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两种不同课程的教师相互合作、探索,将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方式为路径实现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可通过“三式”即“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和“元素化合式”三种形式为教学手段,实现对高校学生集体的思政教育,以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改革[1]。

2.1 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有了明确的意识

随着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改革不断的进展,高校从以往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不重视逐渐转变,并深刻的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能将其实现与自身的日常行动中。从目前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成绩的调查来看,想要在课堂中实现课程思想的教学均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其中有部分高校注重于学校内教学(讨论会、思政演讲、主题活动)和校外实践(革命博馆物与红色基地参观、社会调研),实现了校内外的联动教学;
同时高校还实现了学生会与教师的联合行动,确保了各种竞赛、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宣传均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直接关联;
并通过对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在各个网络平台中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建设[2]。

2.2 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了多方式思政教育

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单一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结合思政教育时也同样使用这种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造成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使学生无法真实的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好处,影响了教学质量。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落实完成的,而是需要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局限性进行长时期的尝试和改进,创新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第一,部分高校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开展到融合产教的各行业企业中,将创新理念、职业精神和素质等引入其中,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工作职责、企业精神文化等思想政治与个人道德素养的现场教学,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的丰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二,部分行业或企业作为主要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应注重于企业精神文化的正确树立,能够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帮助其职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氛围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文化修养,对于个别思想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需及时告知对应的高校,并积极的解决的相关问题。

2.3 对高校学生有了全新的考核制度

在过去的考核制度中,对于学生的考核制度仅包括了专业技能的运用、理论知识的储备等方面,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考核的内容。而在课程思想的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后,各个高校逐渐的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素养的考核,在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修养的科学全面考核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思政教育带来的精神、理想和文化修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政道德素养。

3.1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

高校想要课程思政教育取得实效,教师便是决定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教师需要时刻保持对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操技能水平的练习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思政的融入技巧,才能实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两者融合后的平衡统一。若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有限、缺少教育意识和技巧、无法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重点,除了不能在专业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还可能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强化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意识。对于文科的专业课程教师而言,教材内容大多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文章内的思政立场、内容的观点与方法等有清楚的认知,并且能够探索和结合其中与现阶段国家和党的思想政治立场、主张内容的相同点,根据其相同点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讨论活动。以文学科目为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具体特征、背景文化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当时的思想政治主体、观点等。对于理工学科来说,大多数课程都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事物的认知和自然的运行规律、事物的作用机理等专业内容,从专业角度来说,理工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与思政教学产生直接联系。因此理工科专业教师还需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事物的客观性与联系性等,同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道主义精神等。比如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我国的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陈省身、华罗庚、林家翘、曾远荣等人物的事迹讲述,在学生获取到课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这种情感式教育能够悄无声息的影响到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个人素质的良好养成。

第二,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是从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中毕业,同样在以往的学生时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高校还需通过多种思政培训会议、活动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高校可根据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方针、社会实时热点、思想政治教材等内容的结合,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亦可在寒暑假时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思政研讨会进修其思政理论知识;
或是直接安排专业教师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革命传统的洗礼,强化自己的思政观念与爱国信仰[3]。

3.2 抓好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协同关系

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深度挖掘,能够做到将思政教育深入贯穿于专业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课程中。同时思政课程的建设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即使以往接受过相关的思政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培训,在将其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并表达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可能无法详细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造成了专业课程教师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可以对专业课程教师搭配一位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指导对象,使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对专业课程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穿插思政元素的时机、思政观点的理解和深度内容等方式进行帮扶工作。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体现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对其教育方式的指导重要性,实现不同课程、不同科目教师之间协同作用的必要性[4]。

4.1 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专业课程教师应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文化素养。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都希望教师具有专业水平高的能力。因此加强专业课程教师的知识理论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以及对专业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方式创新,并且重点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个人文化素养、德育素养等。综合能力过硬的专业课程教师就应该具备这些能力,并且能将能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除了专业过硬的能力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的重要。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还需对其性格、情商、智商等重点培养。其次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提升。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诚信正直、作风端正、友善待人等优秀品格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增加学生对其教学质量保持信任。

4.2 学会利用互联网或自媒体,强化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络与自媒体成为了能收集和获取更多丰富知识的平台。而学生正是对新鲜事物及新潮流事物充满兴趣的主要人群,学生们也能通过手机、笔记本等获取到许多的新鲜事物及知识,并能够通过自媒体的特点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高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师们也应充分的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引入自媒体平台中,使学生们能通过自媒体平台中教师所发布的具体教学内容与知识,实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亦可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5.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对教育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求高校能在教育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机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高校想要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获得成功就需要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高校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此打破思政教学受限于课堂、教师的局面,实现多方式、多渠道的开展思政教育。因此,对高校管理层来说还需建立并完善一套具有针对性、深度强的高效人才培养计划,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对学生的培养中。第一,在各类专业课堂中,教师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嵌入实际教学中,达到无形之中对学生思政的培养;
第二,高校可将思政的核心、精髓内容与学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相融合,通过思政文化展览、宣传栏、宣传讲座等多种方式,实现校内随处流动着思政教育氛围;
第三,将社会实践作为对外思政教育的一环,将其延伸至公共场所、各行各业等,尤其是在现如今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社会实践中的思政教育也对学生产生联动影响[5]。

5.2 “三式”教育方式的使用

“三式”指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的具体方式,分为“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和“元素化合式”三种。“画龙点睛式”指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中讲述专业知识时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等思政德育教育元素实现对知识点的点睛作用;
“专题嵌入式”指专业课程教师在内容讲解中遇到核心理论内容时,能够在不打乱其基础表达意思的情况下,将思政德育教育元素嵌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深化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元素化合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知识、技能、思政德育教育精髓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元素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双向提升[6]。

5.3 在专业课程中带入“三寓”方式

“三寓”重点指向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种方式。“寓道于教”指通过教师的将思政教育的核心和理念潜移默化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认真自动的学习并探索其中的规律,懂得遵循客观规律、遵守个人行为准则;
“寓德于教”指学校中不同课程的教师都应细化的教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担负起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并以各个课程的优秀学生为学习榜样,使优秀学生能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寓教于乐”指教师通过游戏性、互动式、拼图式、情景化、思维导图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师对新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总结和优化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课堂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7]。

5.4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

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好体现方式。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难以通过严谨标准的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的检验。因此,在传统教学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还需建立一套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机制,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所具有的特点来建立。对于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实操能力与思政教育的认知程度与两种相结合后的学习体会进行考核;
对专业课程教师可通过教学方案、现场观摩教学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等进行考核。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则通过学生对思政内容、理论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运用进行考核[8]。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强化其专业能力、并能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政德育素养、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由于现阶段的课程思政正处于推行和试验阶段,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可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进行试点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吸取、分析和总结经验,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经验交流,并推广使用,以此不断的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进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政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9期)2022-10-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融合 探索
上一篇:非遗视域下徽州木雕的活态传承研究
下一篇:关于构建“课程思政”与高校钢琴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