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助老视域下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1 点击:

王劲鸿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 10004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0%,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较之2010年的统计结果分别提升了5.44和4.63个百分点,较之上一个十年增速明显加快。从历次普查人口金字塔图形分析,近二十年来,图形集中分布区域逐渐呈明显的向上趋势,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50—60岁人口占比居各年龄段中占比首位,这预示着未来10年我国退休人口占比将趋于更高。

鉴于上述情势,在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2020年1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12月1日,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老龄办也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旨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提升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智慧助老”各项活动的开展中,成人职业教育院校、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团体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无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如何使老年人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尽快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并稳步提高老年群体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而实现帮助老年群体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在改善退休生活质量和品质的同时亦能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是每一个从事老年教育的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老年大学为老年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以来,我国老年大学已发展近40年之久。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约有老年大学7.6万所,在校学员约1088.2万人。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老年大学这一载体,中国已经逐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开放式的老年教育教学环境。

一方面,老年大学多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且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设备相对完善,教学资源充足,具备有一定经验的教学管理团队和丰富的教师资源,这些都为老年信息素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较高起点的教育基础,便于老年信息素养教育的长期开展。

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形式在长期的发展中早已广泛深入人心,口碑与品牌效应使其成为老年人学习和受教育的首选模式。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多数长年坚持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且跨学科学习多门类课程的学员不在少数。一些成立较早,建设、发展时间较长,且在所属地区有一定口碑的老年大学,其学员群体多数呈相对固定并稳步扩充的情势,学员流失率较低。这些也都非常有利于老年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大学虽然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态势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从各个层面加大了对老年教育的推动,社会各界也纷纷投入力量,使得老年大学逐渐走向科学化、正规化、体系化建设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由校方按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定学习周期,根据这种模式包括的难易程度分班,并设计课程列表提供给学员,由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课程报名学习。对于有一定难度和需要较长时间学习的课程内容,学校通常会划分成多个学习周期、多个课程,以便学员根据自身学习基础选择难易程度、起点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完一个周期的课程后继续学习程度较高的课程。学员的学习方式既有固定场所的集中面授辅导学习,也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于网络媒体和网络通讯工具的可视化学习。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学习的持续性和延展性,更适用于信息素养教育这种知识内容不断更新、需要长期持续学习的教学内容。

(三)老年大学课程体系的转换性与迁移性较强,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

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学习周期并不相同,有长有短,单次课的时长也仅在90—120分钟之间。鉴于老年学习者在身体健康状况、注意力集中的时长、接收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记忆能力等方面学习特征的特殊性,老年大学的授课方式通常以实践为主、以讲授为辅,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常采用任务驱动、目标驱动、团队分工协作等方法。这使得老年大学的课程很容易分解成模块化课程单元,这些课程单元既可以通过改造实现独立教学,又可以基于不同的学习需求拆分重组为新的课程。这就为将老年大学的课程转换、迁移至社区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网络微课等领域奠定了基础,使得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

笔者作为成人教育院校信息技术专业专职教师,多年积极参与老年大学课程授课及社区老年群体教育培训,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与老年大学教育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针对老年教育中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一)老年大学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要求教学的过程必须契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规律,才能帮助学习者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老年大学学习者一般特征中最突出的应是年龄特征,据统计,目前老年大学超八成在校学员为70岁以下的老人,其中60至69岁学员占比最高,约为学员总数的一半。这部分老年人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较为充足,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意愿,大多能够坚持保证每周一定的学习时长,且能够持续参加长期的学习。虽然老年学习者因年龄的关系存在注意力不能持续长时间集中、记忆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减退、对高科技产品和新技术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等问题,但相对其他年龄的学习者,老年大学的学习者对于自主选择的课程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兴趣更为强烈,且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刻苦,尤其是55至65岁之间的学员,不愿与社会脱节,对于高新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需求尤为突出。

(二)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一节中提出:“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上述这部分内容为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的建设明确了基本要求,即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提高老年人信息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解决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的困难。针对该目标内容,笔者针对本校老年大学学员情况及学习需求设计了表1所示的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表1 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结构

上述课程体系结构将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按照五个维度进行了划分,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按照认知—识别—应用—提高—控制的层次,以从浅入深、由知到行,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模式帮助老年大学学员逐步提高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信息应用实践能力及信息素养。该课程体系结构符合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中重点强调的“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在智能技术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以及“加强智能技术运用和防骗知识的科普宣传”等行动内容,体现了在智慧助老视域下开展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可行性。然而鉴于该课程体系是笔者针对本校老年大学学员情况及其学习需求所设,不同地区不同的老年大学,可针对学员情况进行调研,并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后,根据学习需要对课程进行增减。

(三)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亦是帮助学习者完成有效的学习过程,进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性因素。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尊重老年学员的学习特征,从适用性角度出发,以寻找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笔者基于表1所示课程体系分三个步骤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如下:

1.基于课程教学目标预设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

鉴于老年大学学员学习特征的特殊性,以及老年信息素养教育应以解决老年人实际生活需要、便利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为首要目标的基本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老年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老年大学这类课程的教学。笔者将课程教学目标分割转换为学员知识目标与实践能力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预设场景和主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解决问题为学员的学习目标开展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如“智能交通及旅游出行”一节就可以预设“冬奥过后场馆一日游”和“我想去拉萨(地点学员可以根据喜好修改)”的主题,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通过对主题的解决路径分析,设定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预设场景与主题后,可通过引导学员分析解决路径的方式将相关的信息知识逐一教授给学员,也可引导学员应用已知的信息技术手段查找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待确定解决方案后,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对预设主题的实现。如针对 “冬奥过后场馆一日游”这一预设主题,就可以分析成“看哪些场馆→位置都在哪儿→路线怎么选→是否需要提前预约→如何进行预约……”的解决路径。在路径的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信息应用基础缩短、简化路径,或是增加复杂路径,如添加“出行方式选择”“费用比较”“就餐时间地点选择”“最佳线路规划”等内容,以实现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分层次高效教学。确定解决路径后,就可以根据路径的设定开展对应的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了。如“看哪些场馆”就包括网络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有效性识别等教学与实践内容。

3.设计有相同/相似实践环节的多个主题,通过复盘强化实践能力

老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因记忆力减退而存在的“一学就会,会了就忘”的困境,尤其是面对信息技术应用操作过程复杂、步骤繁多的情况,更是容易忘记。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重复的操作来强化记忆,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然而老年大学的学员常常因感觉时不我待而不愿意花时间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重复练习相同的内容。基于这种矛盾,笔者通过将知识点和实践活动重组、重构的方式设计了多个有相同/相似实践环节但内容不同的主题,或在课堂上通过过程复盘来强化知识点和重点实践操作,或以布置课下练习的方式,通过线下课堂指导学生完成复盘强化训练,以实现使学员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列出了7个大项20个小项的重要任务,展现了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日益凸显的老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的坚定决心。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仅仅依靠老年大学办学机构实现全面的老龄群体信息素养教育显然是不够的。社区教育团体、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成人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机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数字化课程建设公益团体与企业、大众学习工具产品开发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应为智慧助老行动贡献一份力量。在整个行动中,如何发挥优势课程资源的效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信息无效增量,将会是教育各界未来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迁移,将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延展推广至社区老年教育讲座、老年教育公共大课堂、老年学历教育公共课堂、老年开放大学在线课堂等领域,或是将其他领域的优质课程资源引入老年大学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是可行的。同时,这也将会成为老年教育未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体系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湘潮(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5-22推荐访问:视域 素养 老年
上一篇:走向第二开端的工程价值新范式
下一篇:考虑交通安全的交叉口信号相位与配时综合优化模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