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徐建宏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徐建宏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四川 南充 637400)

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协同育人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内涵时代价值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路径作了论述。研究认为:要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需从修改体育课程标准,公共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 完善评价方式,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考核方法一体化转变、把握学校定位,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实践。

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思政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高校要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三种类型课程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要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1]。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普及文化科学教育、掌握生活与体育技能的必要途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技术知识,也更加倾向于学生应用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所以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辩证统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有较大帮助。此外,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强国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等这些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1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内涵

协同育人是课程思政的理念,就“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而言,协同育人就是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集聚各类主体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同向同行,服务立德树人的目标[2]。这个目标是通过利用整合各方优势教育资源,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课程思政提出的要求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所以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体现的都是协同育人的理念[3]。

因此,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内涵就是要使“公共体育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行体育课程思政,利用公共体育课特有的优势,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案编写、教学研讨、考核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落实落细,发挥最大合力效应育体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

1.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级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协同育人理念下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共体育课除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与方法、体育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之外,还是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知识、培养意志品质以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高职院校使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2 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5]。首先,“育人”先“育德”,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是学生成才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建设的应有之义。其次,“树人”就是要通过正面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能力,2019年,随着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一方面这是为适应中国当前经济转型作出的主动适应,另一方面也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体育课作为公共基础课,除了强身健体,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学习,还可以通过在体育课中融合思想政治元素,推行体育课程思政,这也是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因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有组织、有规律的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和自我感悟下,思想政治与觉悟、道德品质与素养能够得以提升,进而延伸到在社会生活中,从而践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6]。

1.2.3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意见指出: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7]。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是漫长而连续的过程,学生从步入学校开始到大学结束这个过程中,学校体育健康始终贯穿其中。在大学阶段,学校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等这些方式只能是对学校体育健康工作的开展起到补充和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则是公共体育课堂。因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文明其精神,仅仅依靠体育外显的东西很难实现,更多的是要通过体育运动内隐的东西去感化和教育学生,使其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所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整合体育和思想政治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建设体育课程思政,以此来改变传统公共体育课“重育体”“轻育人”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运动项目设置

根据教育部在2002年8月12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中的课程设置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需开设体育课;
同时,教育部于2014年6月12日印发《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标准》文件,要求要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在此前提下,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施行分运动项目选课制教学,打破原有行政班级限制,学生可自主选择授课教师与运动项目课程,班级容量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原则上控制在30人左右。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课程进行分阶段学习,每个运动项目学习时间为1学年(2学期)。如表1所示,运动项目开设的顺序为:一年级开设篮排足三大球、田径、武术、游泳、体操等传统基础大类项目;
二年级开设乒网羽三小球、健身健美、健美操、瑜伽、户外休闲运动、桌球等休闲时尚又富有文旅特色的运动项目,这也符合学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所以从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运动项目设置来看,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较多,且项目的设置既符合文件要求,也兼顾了学院发展特色。

表1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运动项目设置

2.2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学时分配和期末考核情况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是面向全校普通非体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如表2所示,开设时间为2年共4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6周,每周课时数2,总学时数128。其中理论课学时数为16,实践课学时数为112,体育理论课在开学第一周和期末最后一周各安排一节。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标准》文件要求,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节体育课要保证一定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
并且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8]。所以结合学校实际体育课设置、实施情况,其考核评价方式为考查,分制为百分制,具体比例设计为:平时成绩20%、身体素质30%、运动技能50%。从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学时分配情况看是符合国家文件标准的,期末考核内容中,身体素质占总成绩的权重也符合标准,但从整个考核办法看,考核的侧重点还是在运动技能方面。这种传统的注重运动技能的考核方法会造成运动技能好的学生成绩相应就好,最终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表2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学时分配和期末考核情况

2.3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首届大一年级学生选课情况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2020年3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2020年秋季学院开始招收学生,首届招生人数2084人。表3是学院首届(2020级)大一年级学生选课情况表,表3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和体育课程标准中大一年级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运动项目设置有所差异,其原因一是学院初建,百事待建,很多体育场地设施尚不完善,体育馆也正在修建,无法投人使用;
二是学院成立之初只有9位体育教师,设置的有关体育项目尚无专业体育教师教学。所以基于以上两点,对第一届学生的体育选课项目作了调整。

如表3所示,除去因休学、参军和因身体原因免修的学生,全学院参与体育课项目选课的学生人数总共为2031人,所涉及到的项目分别为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健身健美等6个项目,其中篮球和健美操项目每节课各两个班级,其余项目都是一个班级。从选课的具体人数情况看,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篮球项目,选课人数622人,占全校人数的30.6%;
排在第二位的是排球、武术、健身健美三个项目,选课人数都占总人数的15.4%;
排在第三位的是健美操项目,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足球项目,选课人数占总人数的11.0%。通过平时给学生上课以及对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观察发现,体育课项目选课情况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化差异,比如,选篮球和足球项目的男生偏多,女生偏少;
而排球、武术、健美操项目则相反,女生多,男生少;
健身健美项目的选课人数男女比例相对较均衡。通过跟学生的交流和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可知,出现的这种性别差异化除了跟该项目老师教学风格有关外,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例如很多男生喜欢篮球和足球运动,所以选课时就会更倾向于这两个项目;
二是女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更注重趣味性和对抗强度低的项目;
三是大一学生刚进校,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性质、运动项目设置、学分要求情况等都未形成完整概念,导致以完成学分为任务而盲目选运动项目的情况出现。

表3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首届大一年级学生选课情况

3.1 修改体育课程标准,公共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从顶层设计入手,修改体育课程标准,对公共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也即是在每个年级设立的运动项目中,学生在选运动项目之初设立运动项目技能提高班和基础班,技能项目提高班主要是针对有该运动项目基础的学生,基础班是针对没有基础或者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这样设置的好处有以下两点:第一,最大程度将同一个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能力的差异化降到最小,避免教学效果两极化差异越拉越大。第二,更能兼顾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水平相当的班级中,可以对学生对于知识接受难易程度进行更好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公共体育课育人铸魂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根据学生现有体育运动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的分层教学,就是要保证学生学习环境资源以及最终成绩评价尽可能公平,因为学生在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才会更容易主动去学习和思考,体育课也不例外,如果同一个班学生运动能力差异越大,那么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相应也会越大。所以,要实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首先要保证同向,然后才能同行,而这种同向同行的叠加效应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元素深度融合带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学生长远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3.2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

首先,公共体育课堂是实现协同育人甚至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也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其次,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者区别在于: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
学法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发展个性所使用的方法。两者的联系在于:教师施教的方法会影响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对施教方法的选择[9]。

基于以上两点,要从根本上转变公共体育课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其不愿、不会、不需的课程思政建设“三不”的观念。此外,还应多外派公共体育课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再者,要达到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潜移默化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就要逐步改变公共体育课传统的单纯示范、讲解、练习、纠错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因为,协同育人绝不是某个课程和思政元素等各方资源简单相加,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仅靠几句简单的爱国主义语言和体育明星案例,协同育人目标是不能实现的。正如课程思政一样,并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元素生搬硬套到其他课程中,而是将教育价值内容与专业知识巧妙地暗含于专业知识内容之中,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通过“润物无声”的隐性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价值教育的内容[10]。要在潜移默化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治知识、突发性社会热点事件蕴含的价值观念等元素跟公共体育课联系起来,由公共体育课内在知识体系向外梳理,深度挖掘公共体育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而不是由外部向内强行植入。

3.3 完善评价方式,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考核方法一体化转变

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期末考核分数也是运动技能占比最多,达到百分之五十。这种过度注重在学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会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道德、人格、意志等素质发展情况,因为一部分学生平时请假、上课不积极参与而最终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另一些学生虽然运动技能稍微差一些,但课堂表现积极、乐于助人以及乐意服务全班同学最后期末成绩却不如人意。

因此,为了更全面地对学生期末学习情况有合理、准确的评价,就要试着去改变和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科学化,最终形成考核方法的一体化。即在考核方法上强调从发展的角度动态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将学生体育基础与提高的幅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从而起到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调节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作用[11]。此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某个运动项目得分外,还可以兼顾学生体育社团参与和运动会等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课余竞赛与训练情况、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形成能够涵盖对学生在公共体育课课堂内与外、显性与隐性综合素质的准确评价。

3.4 把握学校定位,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市,是全国第一所以“文化旅游”命名的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协调共融、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文旅精英。建校之初,学院共有六个系部,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6个专业,2021年秋季,学院将新增5个专业,届时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加,学院的办学特色也将日益凸显。

结合学院发展特色对公共体育课改革方面,首先,组织体育教师联合学院资源和特色设计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对学生和学校专业需求进行评估后,探索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五禽操、舞龙舞狮等特色活动,使学生增进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坚定文化自信[12]。其次,紧扣学院办学特色,结合学院旅游类专业、酒店类专业开设时尚有氧操舞、高尔夫、户外运动等强调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的体育项目。这样一来,除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体育健康工作落实有利以外,还可以对学生今后步入职业生涯从事自己专业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最后,校本课程开发以后,其内容需要以校本教材为载体予以体现,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公共体育课与学院和当地特色,将校本课程的一些教学素材和知识点写入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后续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深入研究。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改革需要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主线,从公共体育课由内向外梳理育人元素并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合理融入公共体育课教学。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与发展需要,但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要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长期教学实践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8-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21-128.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靳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N].光明日报,2017-04-10(01).

[6]赵富学,黄桂昇,李程示英,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J].体育学研究,2020,34(5):48-54.

[7]中国政府网.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2021-08-3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2014-06-12)[2021-08-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9]陈理宣.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09.

[10]易鹏,石定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特性与实践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124-132.

[11]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2):73-77.

[12]魏欣,徐芳.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育人功能及其发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44-45.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Taking Nanch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s An Example

XU Jianhong

(Nanch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Nanchong 637400, Sichuan, China)

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青年项目(NC21C216)。

徐建宏(1994—),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课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体育课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4-25海盗学院(12)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12期)2016-12-16海盗学院(7)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7期)2016-07-26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西行学院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15年2期)2015-01-30"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2014-05-10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推荐访问:南充 教学改革 育人
上一篇:让足球之魂滋养成长之根——幼儿园足球课程开展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社会分层视域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学校因素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