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工程化路径与方法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8 点击:

郑辉翔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 350002)

资金在整个经济过程中具有激活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亚当·斯密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职能,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必要条件,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国家实力的影响下进行同等程度的适配,即做到基础设施内容有助于国家经济进步,设施制度有利于产品质量。基础设施的效率有助于夯实巩固提升中国农业产品产量,设施体系有利于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整体动态的视角下,齐飞等[1]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以物质为基础、根据目前的组织形式和现行的制度体系形成的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核心(具体表现在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业效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支持农村持续繁荣为基础要素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能够保障国家农业增产,是农村经济发展增长的重要支撑。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计量角度和时间维度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的规模影响作用,蔡保忠等[2]认为,农业基础设施部分依据资源禀赋的影响产生不同维度的积极作用,根据巴罗提出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要转变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在重点区域投向,即要将公共投资放在南方地区的产粮大县,为粮食产能稳定提供保障;
此外还要着重管护维护,重视地区间农业基础设施的修缮,注重在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方面、农业基础不同方面设施存在的差异问题,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的结论。李燕等[3]研究认为,利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增长影响方面,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公路和电力设施对农产业的产出增长有促进作用,灌溉设施则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要充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一系列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分化[3-5]和地域差异性。粮食主产区该效应要强于粮食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要提高投融资效率和建设使用效益,可以从农业基础设施单个项目的工程化借鉴,寻求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形成能够使得局部或是整体上可以进行大方向上基础设施推进的理论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根据现行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的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层剖析,对工程化的概念、内容和内涵进行深度解析,对中国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地审视和解释,根据其内在机理和效应影响,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的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

1.1 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

农业基础设施一般情况下认为是在自然和经济的生产交织之下形成社会有机总体的总和,特指在生物有机体同环境之间进行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循环[6-8]。农业基础设施包含面广泛,涵盖的种类和方向十分复杂繁多,概括来说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存在紧密关联的公共要素投入总和,包含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所必须的基础设备或者人为创造的生产条件。在农业生产经营的环节中,包含了物质性的基础设施以及一种相对广义的社会基础设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对农业生产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基础性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主要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本硬件设施,是实现农业综合能力提高和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本研究重点探讨硬件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在实践的角度上分析为,农业基础设施在社会产业发展融合的背景下,要提供高效率、高效益的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

1.2 农业基础设施的特征

农业基础设施分类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用途、地域范围、服务性质、产品要素、设施形态等方面进行区别分类,本研究主要采用第一种区分方式,将其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基础设施[9,10],生产性基础设施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存在农业生产流通方面,多见于道路、桥梁工程、土木建筑方面;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保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领域,例如医院医疗单位、教学文化单位、体育中心等。

本研究在国内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农业基础设施分为以下几类: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包含农业水利方面)、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包含道路桥梁工程以及用水用电)、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包含森林树木、生态资源方面)、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包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方面),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基础设施的分类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到农业基础设施本身具备的特征[11]:①基础性,即是服务于其他部门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基础资本资源;
②公共性,即是产品中含有的公共品要素相对而言较多,私人要素较少或者几乎没有;
③自然垄断性,即是农业基础设施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需求的资金量相对较大,资源稀缺,规模较大,会使得社会出现企业聚集现象,来进行相关的投资,同时由于这些设施和服务都是免费的,所以沉没成本较高,效益具有滞后性。

1.3 工程化的概念和内涵

工程化[1,12]指的是从科学技术理论具体到某一个实践项目,从科学研究的相关要素具体到整体工程系统,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就是在现实中从策划到维护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和普及,在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下将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系统化。

工程化的内涵指的是从科学的标准要求下,根据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合理地整合,预设计整个基础设施的运行实践和效率,统筹规划整体的周期。

1.4 工程化的特征和内容

工程化是理论不断深进实践,绝对接近科学事实的过程。工程化一般具备3个方面特性[2,13]:①严谨性,即在工程实施的整体过程中,根据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根据现行的研究理论和成果进行深化分析,包括进一步的创新和改革升级,都需要有严谨细致的科学理论探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分析、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实现数字化、标准化、透明化;
拒绝问题解决的经验主义,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协调调整,以科学思维为关键导向实现科学规范地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②高效性,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对建设环节中的因素进行组织管理,要在整个流程上进行运筹学管理,做到最优系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做到整体布局配套设施完善,建造规范,运行稳定,在考虑建设流程和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安全和质量的可持续发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
③系统协调性,即根据目前的现代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将整个农业基础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一系列工程决策、工程准备到工程实施过程环节中的项目措施进行统筹规划,将工程化理念融入到工程的多个环节,综合利用现代设备设施、集成高效的技术手段,提升劳动力质量和效率,形成系统性较强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核心驱动作用,形成整体农业科技的集成化进程。

2.1 发展历程现状

根据中国人口和农业生产力现状,综合分析中国粮食市场、农产品产量、农产品生产质量等因素来看,中国农业的改革开放从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催生组织模式和工程集成模式的经济组织形式,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2,4,14]指出中国初步形成的农业生产网络,建成了主要覆盖农业生产区域的设施网络,已在原先基础上实现密度、服务能力、承载能力、建设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中国的农业基础设施结构上需要调整,要保证农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安全的监督力度。

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目前全国的一些农村农田的有效利用率相对比较低,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有效灌溉面积较低,地方财政不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有限;
在农村交通设施方面,中国乡镇与村组的交通畅通率相对较低,村庄的交通设施低级,道路坑洼现象相对比较严重,部分居住偏僻的农村居民出入不便利,对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利;
在农村能源和通讯设施方面,即电力电网的设施不能满足农民目前需求,设施质量性能不高,有许多待解决的难题;
市场通讯信息和技术信息对农村通讯设施的支持相对较少;
在生态环境设施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自然灾害,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2.2 国外经验

国外研究表示,美国在水利工程的投资和偿还方面明确划分为联邦和州政府,要求对农业灌溉中的重大工程进行比例投资,负其应负的责任[15];
法国政府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农业发展和农业保护方面,根据自有的资金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财政补贴政策多样化,对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优惠政策[16];
日本农业基础设施在财政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一般情况下财政的资金也会以补助的形式进行投放,还在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农业投资方向,根据不同程度上跨地域流动现象,尽力破除地域限制,资源局限的地区同具有相同产业特征的地区作参考;
日本还将水利建设投资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要求农民注重管理,适当地加强了农民自身的负担能力,采取了法律手段收取农民的水利建设资金[17];
印度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投资项目具体化,设立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用于水利设施、土地整理、农业机械的推广,实行了具体化的投资方式,即政府出资兴办工程投资规模大的农业工程,同时鼓励私人投资,积极引导金融[18]。

3.1 实现路径和推进方法

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根据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工程等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要以系统化视角重新审视基础设施对待现代农业在社会系统的作用。因此,基础设施工程化也必须在社会巨系统中循序渐进推动,在目前的生产设备以及产业结构上,根据现行农业现代化的进度,减少农业基础设施的不稳定因素,要在决策、实施、评价3个环节方面科学衔接科,要使工程化各项活动持续有效地推进,各项内容平衡地螺旋上升。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基础设施工程化路径进行了更深层次地探讨和研究,从实现路径方法定义:首先,将基础设施协调形成一个独系统,并将建设内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等方面包含考虑,要满足项目目标和区域现状,找寻当下最需要解决的建设问题和方向,再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进行时间规划;
其次,要将各个事项需要具备的时间期限和节点,科学合理地调整不同流程顺序,将各节点需要的资源和人员列出相应的表格,制定时间计划方案,确定各个项目节点的实现标准;
最后,对该项目实施进行横向规划,即统筹管理资源、人员、时间等项目关键要素的管理;
对该项目实施纵向上的深度推进,实现不同层面上的综合演进,最后综合协调,运用相关的科技手段,将工程的理念方法和相关应用工具贯穿进入该路径的全部环节,如图2所示。

图2 基础设施工程化实现路径

3.2 具体推进工程化路径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在资金方面进行推进。根据学者研究[19],中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资金投入与管理不当等问题,依据中国现行的投融资模式经验,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继续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民间资本投融资要在期间发挥更加多样化的作用,鼓励外资参与,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

政府、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有积极影响作用,金融体系要综合运用政策、商业、合作等各因素,国家应该鼓励一些小额担保机构进入农村缓解现在的难题,政府补贴相对较多的公益性强的设施更要鼓励民间资本,可选用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和PEI(私人自主融资)模式;
根据投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在道路设施项目融资中可以利用TOT模式和ABS模式,使得现有的存量资产流通盘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在农村医疗设施中,可以采用BOT模式和PPP模式。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工程化系统模式。明晰基础设施的不同方向和不同作用,根据建设和投入的不同方面,在水利工程、道路桥梁、通讯交通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各事项之间,现存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效果不同,要根据实现的现实效果不同进行各事项的评价,根据学者研究一般采用“GE矩阵”评价值(5分制)[20],确定不同事项在评价矩阵中的位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在产业结构中的结构体系,强调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科研进步,衡量现行资源,重视科研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调整进程。

3.3 评估方法与结果

3.3.1 建设效果评价方法建设效果评价方法根据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即对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生产绩效是否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从公共资本的提升是否对生产效率改善提供有效促进作用,如交通通信设施方面,从建设效果对待现代化进程是否有重要贡献,包含对提高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产业需求增加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是否有效应,在农村的覆盖程度是否能够展现逐步增长现象;
例如循序渐进地根据公路基础设施是否可以促进农村的交通流动和农村的信息流动,进而是否可以引发在地区级上对企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理,是否能够在新常态下提升中国农业经济,能够利于之后的产业经济投资结构,能够稳定农业基础设施的优化体系,便于加强贫困地区的生产后续项目,实现可持续地进步。

3.3.2 建设意义评价方法根据当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业设施、农业生产、非农建设项目、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满意度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和具备规模的经济效应,同时也要考察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意义(包含必要性和社会性),在本项目事件目标从其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对初始投资、农村居民受益、项目建设运作成本、演化趋势、整体作业的机械化水平等进行评价,考察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和实施的重要性;
社会性指的是在政府投入后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否较高,该项任务的完成是否能够促进该项目的组织规模、信息技术等的促进。

3.3.3 根据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的选择进行定位根据当前国家的战略选择以及其他国家可能新增的资金投入量等协同参考。对定性定量的评价进行赋值,评价值高的则进入参考。该评价方法是从农业基础设施整体大方向入手,从整体区域着眼,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定位,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统筹处理,推动整个国家各产业的建设和转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3.4 分阶段、分方向评估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方向,在之后发展阶段的不同程度上进行评估,发现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方面效果最为显著。因为在不同地域资源起始点就存在差异和区别,大力增加某一个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将会在该地区内实现相对较为客观的效应,然而在国内的不同地区内对农业电力设施、农业道路设施、农业通讯信息设施方面进行的投资则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差异和更加地域化的差别。其中,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差别较大,道路硬化程度越好,当地居民的贫困程度就相对缩小。由此可见,交通、道路桥梁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在不同地区上体现的经济效应和作用存在不同。

此外,还有同一基础设施在不同时间阶段上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道路桥梁的基础设施在时间的维度下会呈现辐射作用,即根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道路会对当地的工业和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改变贫困群落空间聚集的现象,也就是说农业基础设施在时间上会出现流动性的改变,建设初期的效益可能会比较薄弱,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各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充沛,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不会阻碍地方的盈利和发展,能够筹集到充足的资源,改善有效的资源体制与体系。同时,农业基础发展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协调同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规划要求,呈现了工程化的良好局势。

农业基础设施在综合决策的基础上要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要契合国家发展关键时点的要求,要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协调,要在中国农业基础建设的工程化进程中与实际相衔接,本研究着重从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内涵入手,深刻探讨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和涵义,从实践的角度分析,着力点为适应新时代、新常态发展任务的农业基础设施应用路径;
探究农业基础设施的内容,工程化的概念、特征与内容,进行科学审视和观察,在现有理论分析上,探讨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借鉴了国外在该方面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措施,提出了实现路径和平衡推进的方法,并给出了效果评价方法和结果。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涉及的范围广、幅度大,现代农业的形态充满了复杂性,本研究并没有进行定量判断,但伴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数字化、大数据信息的不断进步,城乡管理技术的发达等一系列的推动下,决策的精准度会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工程化基础设施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5期)2022-08-30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民生设施非“摆设”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科学导报(2021年4期)2021-02-22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2期)2021-01-25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32期)2020-09-06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商业会计(2017年11期)2017-07-21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23期)2017-02-04推荐访问:基础设施 过程中 路径
上一篇:16SrRNA测序法检测家兔口腔内细菌种属及其丰度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体体质的水果养生理论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