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传感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8 点击:

张云志,陈少臻,杜裕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OBE是基于产出教育模式(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美国,也被称为目标导向教育模式,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较为成功的一种教育理念[2,3]。该理念强调,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更重要,整个课程活动和教育系统的运行应该由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目标来驱动。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晰的构想,进而设计构建合适的教学过程,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工科专业课程由于具备较明确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忽视了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削弱了专业课程的全方位育人效果[4,5]。在当前全国高校普遍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改善课程的全方位育人效果,让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是工科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对OBE理念指导下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

在OBE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需要紧密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将思政理论、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端正学生的行为举止,努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有家国情怀、具备责任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专业人才。只有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紧密围绕上述目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

在OBE理念下,所有的思想政治教学环节设计和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挖掘都需要围绕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成长这一中心来开展。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应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避免使用简单说教、生硬拔高等教学手段,而应利用一些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解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收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转变为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新思想。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从知识信息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体会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发展方向,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知识点教学的主要区别是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具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独立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方案,而课程思政教学则讲求润物细无声,没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隐含在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德育培养的有效无缝衔接,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内化到学校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不断深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同传递给学生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领会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

(四)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评价

OBE理念强调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能够反馈引导后续人才培养环节的改进。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成效的评价机制不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长期、隐性、无法量化的评价。因此,对于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效果评价而言,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全周期内,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报告、调查问卷等形式,考查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所处领域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接受程度,以及未来愿意从事该行业工作的职业素养认同程度等,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后续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设计,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机制。

对工科专业课程而言,任课教师通常会将精力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或专业技能的训练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工作,与专业课程无关,主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专业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直接结合的难度较大,从而降低了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愿。因此,本文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感器技术”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挖掘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内核,当前其主要内容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工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讲解传感器发展历程及各类传感器典型案例时,可以通过对比国内外同类传感器在性能参数、使用场景、功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差距,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在半导体行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如很多典型器件的缺失成为制约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的热情。

(二)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是支撑中国制造稳定前行的精神源泉,其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对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专业素养,又是未来成长为合格工程师的必需品质。对“传感器技术”课程而言,任课教师可以在讲解传感器原理及结构设计时,强调结构细节改进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比如在讲解电阻应变片金属丝式(回线式、焊接式)、金属箔式结构之间的性能差异时,可以通过讲解横向效应对应变片性能参数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结构细节削弱甚至消除横向效应,向学生传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社会责任感

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学习的动力为社会责任感所驱动时,将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对于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推手[6]。目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讲解国内外一些因传感器选型不合理或使用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案例,在与学生共同分析事故原因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在知识掌握不牢、责任心不足时,会对他人及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避免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类似的情况,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体现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工科专业教师要将具体实践项目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实践项目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学实践[7]。因此,“传感器技术”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外,还应利用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中进行传感器选型的能力,通过实现预期功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例如,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科研项目,提出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或需求,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课程知识合理选择传感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一)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学生所修课程对毕业核心能力要求的达成矩阵。现有“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中列出了该课程的毕业要求,包括工程问题分析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任课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增加课程对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两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并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并依此开展后续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传感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特性参数、典型应用举例等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内容的篇幅安排教学时长,重点不够突出,且理论推导部分晦涩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降低。因此,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传感器技术”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压缩传感器理论推导、电路原理设计等内容,强化传感器典型应用案例的讲解,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更多的课程思政素材的嵌入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当前大学生对音视频、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种媒介的接受程度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9],因此,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方式也要告别传统单一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后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入多种媒介手段,利用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丰富完善课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师生交流的效率和成效。尤其是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蔓延的风险,高校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10],充分发挥社交平台的优势,实现课上课下交流的无缝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学生只有在不断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在原理、性能参数、使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在未来遇到类似问题时,学会怎样进行传感器的选型和传感检测系统的搭建。因此,适当地提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有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设计装配并控制一些智能检测装备,如智能手环、智能移动小车等,加深学生对各类传感器的认知;
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近距离与企业工程师接触交流,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推进,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本文在剖析OBE理念及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在目标、主体及教育方式上的深层联系,并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传感器技术”课程,尝试从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传承、社会责任感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简要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对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题组成员:张云志、陈少臻、杜裕彤、王淦鹏、黄斌、刘军、杨景卫)

猜你喜欢 传感器技术任课教师工科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3期)2022-07-19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客联(2022年3期)2022-05-31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科学导报(2018年25期)2018-05-14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2期)2017-01-20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传感器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初探考试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6年4期)2016-05-14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4期)2016-05-14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4期)2016-05-14推荐访问:传感器 理念 探索
上一篇:生物统计学专业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探索
下一篇:多孔介质界面对微流道散热器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